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91节

  “好的,那下次一定。”茶店老板做出了自己职业生涯最后悔的决定之一,放顾陆这鸽子精走了。

第146章 报纸采访

  下午两点半就要上课,所以坐公交车是来不及了,顾陆再次坐上黄色法拉利。

  回学校的路上,顾陆在思考,他之所以会来见面,也确实是想找个合作的人。《小王子》周边那么大一座宝藏,别说他现在未成年,即便成年,一个人也无法开发完全,必须把蛋糕分出去。

  但吃蛋糕的人也要靠谱啊!

  今日,顾陆校内校外都有事——

  《雾都日报》一行人,与上次报导八中校庆的顺道采访截然不同,这一次是派了擅长专访的记者刘婷。

  这个普通的名字,是雾都著名的金牌记者,官方发布记者招待会什么的,刘婷都是主力记者,风格爽朗大气,和630的季记者有点类似,不过刘婷更硬朗一点。

  时光电台副社长和张丽婉站在旁边,两人大气也不敢喘。

  好比张丽婉平时访问同学非常自如,可面对专业性强的专业记者,依旧只能抱著学习的态度。

  瞧著短发职业装,做事有条有理的刘婷,张丽婉仿佛瞧见自己未来的模样!

  各方面都调试好,刘婷将预先要采访的问题,拿给采访人过目,官媒还是一板一眼,不会太出格。

  顾陆确定了采访稿,那么就正式开始。

  “《小王子》上市一周就被雾都市图书馆收入馆中,并且列入儿童推荐数目。”刘婷咬字清晰而流利的说,“两周时间登上亚马逊图书销量月榜第一,请问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初衷是写一本儿童和成人都会看的书,由此我长大了,才可以说,”顾陆回答,“以此书献给儿时的顾陆。”

  “那是一种告别吗?”刘婷问,“也就是说是长大了一类的告别。”

  “与其说是告别,不如说是祭奠。”顾陆说。

  “就像祭奠青春一样,”刘婷接话之后,就马上抛出下一个问题,“我们了解,顾陆同学你除了擅长描写孩子,还描写老人,如《福尔摩斯先生》,是因为和婆婆爷爷一起居住吗?”

  “没有,了解老人,是我会去渡口区的康复培训中心,去帮忙观察到了一些细节。”顾陆不慌不忙,脑中想起一句动漫台词,碇源堂这一切也在你预料之中吗?

  “原来如此,果然作家的灵感,多数来源于观察。”刘婷说,“那么小王子的孤独,是顾陆同学亲身经历吗?”

  采访节奏好快啊!

  顾陆勉强跟上节奏……完整的采访内容,要发布时才能瞧见。

  又是一个星期六,顾陆来到盛星律师事务所,雾都最好的律师行之一,擅长领域是合同纠纷和版权域名。

  他早就提前打电话预约了和王盛星的见面,关于版权方面,他也没有磨蹭,这些事还是要找专业人士。

  “顾……顾先生你好,”王盛星诧异于委托人的年纪。

  律师的办公室收拾得很好,背后一大片顶天立地的红木书柜,摆放著很多书,其中关于法律的书籍尤其多,除此之外就是历史书,

  顾陆第一次瞧见完整的二十四史!千万别认为只是24本书,实际在书店购买的“一本装”是删减版,未删减版共计四千来万字。

  “你好王律师,我有一些书籍版权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咨询。”顾陆说,“尽管我在因特网上搜了搜,但还是想咨询下专业人士。”

  “就是我在杂志上刊登了一些文章,然后还发布了一部《小王子》。”顾陆补充。

  “哦哦哦,学生作家顾陆,久仰久仰。”王盛星说道,“前些天我和朋友还在讨论,我有一个朋友,他想把祖坟迁到顾家的祖坟旁边。”

  “那么顾先生想咨询的问题具体是什么?”王盛星把话题转回来。

  “我想问,我的版权,我现在还是未成年,家长能干涉吗?”在律师面前就不用藏著掖著了,顾陆直言。

  “干涉?是指金钱方面的干涉,还是创作方面的?”王盛星两个问题都回答了,“如果是金钱方面,满了十六岁得话,家长对钱财的干涉就非常少了,不过十六岁也快成年了。而版权创作更是无法干涉,无论成不成年,个人所享受的版权都是独立的。”

  顾陆似乎听懂了律师的暗示,十六岁还可能存在少量干涉,如果担心的话,可以隐藏两年。

  思考著,顾陆余光瞥见律师桌上的相框,定睛看了看,瞧见了同学。

  “王涵?”顾陆不敢确定。

  初中的差生救星,百分之八十没完成作业的情况,就只有找王涵借!

  “嗯?”王盛星用询问的目光看著对方,怎么说著说著,就听到自己孩子的名字了?

  “我和王涵是同学,都是三十七中五班的。”顾陆说。

  “那真的太巧了。”王盛星笑著说,“我家那孩子,居然完全没说过他有这么出名的一位作家同学。”

  也是有可能的,从顾陆穿越过来读了两三个月来说,王涵是每天除了学习和历史,其他什么都不会关注的性子。如果你和他聊历史,他能滔滔不绝,但其他……

  “还有什么法律问题?既然是小涵的同学,我肯定全力帮你解答。”王盛星说。

  即便话语如此,但王盛星的语气没一点变化,顾陆认可其专业性,然后询问了未成年商标注册和作品可能被侵权的情况……

  两小时后,该谈的,和不该谈的,都谈完了。

  “那王叔,版权方面的事就拜托伱了。”顾陆起身说。

  “你是我客户,又是我孩子的同学,肯定把事情办好。”王盛星说。

  有专业的人,虽说收费有点昂贵,但顾陆也放心了。

  找到合伙人之前,先要把东西守好。

  翌日是星期天,《青年文摘》红版(下半月刊)发布,比之前面讨论的《新锐阅读》,青摘有一个和故事会一样的优势,基本全国所有报刊亭都覆盖了。

  12年版本的青摘,还存在十年后没有的栏目“眼泪不哭”“说话之道”“生活锦囊”“陌上花开”等等,有次能看出杂志调性,文学性有,但同样,青春伤痛文学也有,毕竟编辑部要考虑读者喜好。

  顾陆两篇文章也就在这期!

第147章 被打上耻辱柱

  法国艺术家沙龙、国家美术沙龙、独立艺术家沙龙、蓝色沙龙、杜乐丽沙龙等,能在欧洲艺术史上留名的沙龙就那么几个。

  最开始沙龙其实承担了许多新作发表“展览”和“交流”的重任,而当初莫奈落选也就是国美沙龙(巴黎沙龙)。

  伴随著信息传播越来越便捷,沙龙的展览属性被逐渐剔除,吴渡今日参加的“巴蜀文学沙龙”就变成了纯粹的交流聚会。

  “老吴你手里拿著的什么?”老夏眼睛尖,他首先就瞧见端倪。

  就怕你不问,吴渡嘴角露出龙王笑,腋下夹著一本《青年文摘》,“这里面有两篇文挺有意思的。”

  老夏的声音也没放低,瞬间吸引了其他熟悉的作家,都是在川渝地区颇有名气,可名气又出不了省的作家。

  有《红岩》杂志的招牌作家,专门写红色文学的,也有《诗报》的现代诗人。

  “噢?你跑去看《青年文摘》投稿了?”老贺直接说。

  这围著的三三两两是什么关系?是一起喝醉,睡桌子底下的关系!就是显摆自己的得意文章,这群人都这么做。

  “不不,我在《西南镜话》呆得挺好。”吴渡说,“这两篇文章真不错。”

  强调一句,且翻开《青年文摘》,吴渡指著惊奇文件和悦读会两个栏目。

  老夏、老贺等人瞧见了熟悉的名字——顾陆、昨日公园。

  许久以前,吴渡这家伙就把《昨日公园》拍在他们面前。

  就跟普通人聊天,知道一个没人知道的大八卦很得瑟,差不多的概念。作家之间,知道一位天才作家,也是值得嘚瑟的。

  “这篇文章是终于发布了,十六岁上《青年文摘》,我想想我十六岁在做什么?好像在什么地方掏鸟蛋。”老夏说。他就是现代诗人,并且是江油诗派的领军人物。

  嗯……江油诗派或许搜索不出来,但以传承李白诗歌为己任,在文学界还是有点名气。

  “你能不能别加深刻板印象,为什么我们这一辈人,回忆起童年,不是掏鸟蛋就是下河沟摸鱼,就不能认真学习?”老贺说。

  吴渡问,“那你十六岁在做什么?”

  “河沟摸鱼。”老贺理直气壮,“我家门口两条河沟,一条河沟有鱼,另一条河沟也有鱼,难道不去摸?”

  老贺说完,也不继续开玩笑了,因为他瞅见刊物顾陆还有一篇文,“《月之石》,有公园几分精彩?”

  “各有各的精彩。”吴渡说。

  噢?他这么说,老贺和老夏几人就好奇了。难不成顾陆小小年纪,真是精品故事制造机不成?

  《月之石》的名字,和内容其实没多大关系,故事核心创意是一个“假人”。

  这个“假人”,在不同的人眼中是不同的样子,更准确来说,它会变成你心中最不想见到的人,为此,甚至有人匕首捅过去。

  故事的展开从主角在上班路上瞧见了“母亲”开始,特别是结尾让人意想不到。

  没昨日公园那么怅然若失,但也是会赞叹的程度,老夏等人传阅纷纷给出评价——

  “个人评价《昨日公园》感情更丰富一些,评价比《月之石》高一点,但月之石更彰显笔力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顾陆年龄还小,很多事看不透,他的文章总有浅尝辄止的魅力,明明没深刻讨论,却会觉得精彩。”

  “不是浅尝辄止的问题,《昨日公园》公园给人一个告别的机会,《月之石》假人却是不能告别,他一直在探讨过去和现在,我很好奇,为什么小小年纪会如此专注于这个主题。”

  “那么他的中篇《小王子》,是讨论什么呢?”

  “《小王子》我个人认为依旧讨论的是过去,我也看了,全篇都萦绕著忧愁,看完之后感觉就是不得劲儿!”

  众人讨论,并且还延伸讨论。

  “诶——幸亏我小时候去摸鱼了。”老贺突发感慨。

  什么意思?几人看向他。

  “这样我现在可以告诉我自己,顾陆能写出这个也没什么大不了,换我小时候也能行。”老贺说,“要是我小时候就开始创作的,那么这句欺骗自己的话都说不出口。”

  另类的夸奖。

  “开眼界了吧,老家伙们。”吴渡说。

  老夏点头,“开眼界了,想起了一个伟人的话:世界是伱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没想到这么早90后就开始发声了。”

  事实上八零后能在文学圈发声的都少,况且是更小的一辈,当前九零后年龄最大的也不过22岁。

  听见众人夸奖顾陆,吴渡有点淡淡的自豪感,但不多,毕竟顾陆这位天才作家,是他引入巴蜀沙龙的。

  “可惜,动手晚了。”吴渡叹气。

  他本想作为引路人,把顾陆领进雾都作协,可惜对方这块金子发光得太快,直接被简社长带进了首都作协。

  唯一让吴渡欣慰的是,他们副主席莫怀戚也碰壁了。

  “我这边还有一个趣闻。”吴渡开口,把人们目光吸引了过来。

  吴渡说,“这两篇文没通过《萌芽》的审稿,被刷下来了。”

  “这就属于胡说了”“如果说是人民文学、当代和收获这些杂志刷下来我相信,文学性是少了些,但萌芽不可能”“典型的谣言”……

  “基本属实,”吴渡说,“不是玩笑。”

  “????”现场满是小问号,《昨日公园》和《月之石》的含金量他们是感受到了。

  老夏、老贺等人眼中都是困惑,从他们的眼神仿佛能看出一句话:萌芽是什么水平,那么高贵吗?!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此事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是值得分享的“趣事”。

  《萌芽》这一波成为了业内人士的笑柄,即便大多数读者是不清楚的。

  可给杂志投稿的是业内作者啊,即便文无第一,但会认为自己的故事能超过《月之石》和《昨日公园》的能有多少?

  自信爆表的作者们也不过认为是五五开……

首节 上一节 91/3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