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146节

  等回了家,林朝阳将棉花胡同那套四合院的手续拍到林二春夫妻俩面前。

  “接下来,你们俩的任务就是监督李全福他们家搬家。等他们搬走了,房子还得收拾收拾。”

  “房子也帮你找完了,怎么还有我们的事?这节气收拾啥房子,不得开春吗?”

  “那就开春收拾嘛!”

  “开春我哪有空给你收拾房子?家里的地不管了?”

  “这房子就是给你们买的,你们不住,那不是撂荒了吗?你是想让地撂荒?还是让房子撂荒?”

  林朝阳此时图穷匕见,稳坐在沙发上,对老两口发出了灵魂拷问。

  林二春惊的从沙发上蹦起来,“给我们买干啥?我们还得回老家那边呢。”

  “老家又不是不让你们回,一年回去住些天,我看夏天回去正好,就当是避暑了。”林朝阳把老两口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张桂芹说道:“那不行。家里一堆事呢,哪能在这待着。”

  “就是啊,队里离不开我。”

  林朝阳忍不住提醒道:“爸,这都分田到户了。”

  “分田到户咋了?分田到户也得有人管吧?”

  儿子的话刺痛了林二春,让他很是不满,当了一辈子生产队长,生产队要是没了,他一下子适应不了这个落差。

  “我提醒你啊,这房子我可是花了五千五百块钱买的。撂一年没人住行,两年没人住、三年没人住,最后房倒屋塌,咱的钱可就打水漂了。”

  林朝阳的话可谓是杀人诛心,精准的拿捏住了林二春同志那爱算计的个性。

  这可是五千五百块钱,林二春活了大半辈子也没赚到这么多钱啊!

  一面是老家那攒了半辈子的家当,一面是儿子花了天价买回来的宅子,二春同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纠结之中。

  他这才明白林朝阳给他下的套,骂道:“你个瘪犊子!诚心给老子出难题是不是?”

  “这怎么能叫出难题呢?我这不也是为了让你们二老进城享享清福吗?”林朝阳狡辩道。

  “朝阳啊,我跟你爸知道你是想孝顺我们。可我们俩人在农村待了一辈子了,来燕京哪能待得习惯啊?

  一年上你这住几天就挺好的了,哪还用买房子?”

  张桂芹跟林二春是一个想法。

  见两人齐心抵触留在燕京,林朝阳不得不使出了必杀技。

  “你们俩也不想以后看不着孙子吧?”

  此言一出,刚刚振振有词、齐心反驳的父母瞬间没了动静。

  张桂芹的目光在陶玉书的肚子上转了一圈,期待的问道:“玉书怀上了?”

  “怀孕了?”林二春也被她带偏了,忍不住问,眼神中满是期许。

  陶玉书被公公婆婆看的面露娇羞,轻轻碰了林朝阳一下。

  “那没有!”林朝阳否认道。

  闻言,父母二人眼中的希望之光幻灭,转而生出一股被愚弄的恼羞成怒。

  “没怀孕你说个屁!”林二春骂道。

  然后他立刻意识到这话的不妥当,满脸歉意的朝陶玉书说道:“玉书啊,爸不是说你。都是这个王八羔子……”

  林二春的表情切换之快堪比川剧变脸。

  陶玉书脸上笑容明媚,劝说道:“爸,朝阳他也是想给您二老尽尽孝。”

  乖巧懂事的儿媳妇发话,还是要给几分面子的,林二春收敛了骂声,说道:“你那还有什么想法,都一块说了,省得天天这么算计我?”

  “这怎么能叫算计呢……”林朝阳见老父亲正拿眼睛斜楞着他,只好换了语气说道:“房子确实是买来给你们俩住的。你们俩以后岁数越来越大了,燕京这的医疗条件比老家那边好。刚才我也说了,你们愿意回去,一年回去待几个月也行嘛。”

  林朝阳的态度明确,就是希望让他们夫妻俩留在燕京养老。

  当初儿子跟儿媳妇来燕京的时候,他们俩可没想到这么快就能享到儿子的清福。

  事已至此,林二春夫妻俩好像也找不到什么拒绝的理由,但他们在老家那边待了半辈子了,也不是说割舍就能割舍的。

  “开春我和你妈还得回去,破家值万贯,再不好那也是咱都根,等入秋没事了再来。”

  “那你们明年回去把家里的事都安排明白,鸡鸭鹅狗就别养了,要是分了地就私下佃给别人。房子咱留着,让人帮忙照看着,以后你们俩回去也有地方住。”

  眼见林朝阳把他们俩安排的明明白白,林二春和张桂芹也不再说什么,先答应了再说,反正回了老家以后,天高任鸟飞。

  林二春夫妻俩未来的规划暂时算是定了下来,棉花胡同那处四合院现在手续都办完了,但李全福一家人还没搬走。

  接下来林二春夫妻俩的重点任务就是把他们一家人送走,再检查检查四合院有哪些需要修葺的地方。

  有了这个任务,他们二老在燕京的生活至少是有目标的。

  对于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两人来说,如果想让他们在燕京长久的待下去,这样的目标是很重要的。

  一晃十二月份过了一半,再有半个月就是元旦了。

  林朝阳之前一直在写的小说也创作了大半,最近这些天,祝昌盛隔两天就会出现在燕大图书馆或者是华侨公寓,就差没全天候盯梢林朝阳了。

  这天傍晚,他下了班又跑到华侨公寓来。

  林朝阳一见到他便皱起眉头,“老祝,你总这样,以后谁还敢给你们《当代》投稿了?粘上就甩不掉啊!”

  祝昌盛不以为忤,和气道:“我这不也是为了帮助你修改错别字嘛!”

  这个理由强大的林朝阳无力反驳。

  不得不说,有他这么敬业的看着,对林朝阳是有好处的。

  祝昌盛隔两天就出现,在线审稿,把稿子的一些小毛病及时揪了出来,他又经常跟林朝阳探讨接下来的创作,确实帮助林朝阳提升了不少效率。

  聊了几句,祝昌盛便向林朝阳索要这两天的稿子,林朝阳将稿子交给他,他往沙发上一靠,全情投入的看起了小说。

  “小说写完之后,他应该不会再来了吧?”

  厨房里正做饭,陶玉书悄悄问林朝阳。

  林朝阳问:“你不欢迎老祝?”

  “那倒不是,是妈老嘀咕,嫌弃老祝来蹭饭。”

  用葛优的话说,这个年代不管是城市家庭还是农村家庭,在饮食上都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每户人家一个月的粮票都是固定的,朋友来了吃顿饭不要紧,可隔三差五的总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相当于是家里平白少了一个孩子的口粮,张桂芹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林朝阳听到这话却笑了出来,“你没跟她说。咱两天管一顿饭,就雇了个跟稿的编辑,是咱赚了。”

  陶玉书闻言忍俊不禁,“下回我就这么说。”

  厨房在做完饭的时候,祝昌盛就这样安安静静的坐在沙发上看稿子,格外安静。

  等饭菜都好了,林朝阳过来叫他。

  “老祝,老祝,吃饭了!”

  (本章完)

第172章 《梵高之死》

  祝昌盛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稿子上,彻底的融入了小说中的世界,林朝阳呼唤了他好几声才将他叫回神。

  他抬起头,看向林朝阳,只见那双眼睛中布满了血丝,尽是泪水,表情激动。

  他用充满热忱的声音说道:“朝阳,你给了梵高一个最完美的结局。”

  林朝阳轻笑:“小说还没写完。”

  “我知道。但我想这对于梵高来说,已经足够了。”

  祝昌盛在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激动之中又满是着庄严和笃定,充分体现了对于小说的认可。

  祝昌盛一路跟读这部小说,他知道他今天所看到的内容一定是小说的最高潮,他感受道了林朝阳笔下所孕育的那股澎湃的生命力,他完全沉溺于林朝阳所编织的梦幻之旅。

  恍惚间甚至觉得,可能小说中的梵高才是那个真实的艺术家。

  虽然这部小说现在还没有完稿,但祝昌盛可以大胆的说,林朝阳再次以他瑰丽无比的想象力和雄健浑厚的笔力为中国文坛献上了一部不可多得的长篇小说。

  晚饭两道菜,一道炒土豆丝,一道白菜炒木耳。

  木耳是林二春夫妻俩从东北老家带来的,土豆和白菜则是冬储菜,现在这个时候北方老百姓餐桌上为数不多的蔬菜。

  这可不是林朝阳要故意苛待客人,这年头啥都要票证,虽然有钱也可以买到计划外的物资,但这玩意得需要人花心思去对缝才行。

  林朝阳又不是专门搞投机倒把的小贩,有时间了或者碰上机会当然会给家里置办点东西,没时间、没机会也只能将就着。

  祝昌盛看完了小说,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拉着林朝阳聊了好一会儿才坐到餐厅去吃饭。

  等吃完了饭,他从兜里掏出几张粮票来。

  “朝阳,最近没少在你们家吃饭,这粮票就当是我的伙食费吧。”

  林朝阳推辞道:“几顿饭而已,用不着。”

  “拿着吧,你不拿,以后我怎么好意思来?”

  见祝昌盛如此说,林朝阳只好收下粮票交给了陶玉书。

  祝昌盛又问:“我看这个进度,你这部小说应该这两天就能完稿吧?”

  “差不多,两三天的事。”

  “稿子就交给我们吧,我跟老覃申请,给你一期发表的待遇。”祝昌盛满脸诚恳的说道。

  林朝阳笑了起来,“我们家的黄花大闺女都被你看了個光,你还想不负责任?”

  听着他的话,祝昌盛哈哈笑了起来,林朝阳所说的“黄花大闺女”指的自然是他这部即将完稿的稿子。

  终于是组来了这份稿子,不枉这严寒天气里,他风雪无阻的跟稿。

  祝昌盛心头畅快,说道:“我敢保证,你这部小说发表之后一定会轰动整个文学界!”

  他是《当代》的资深编辑,专业素养毋庸置疑,以往在面对作者时,他极少会像现在这样表露对于作品的极尽赞美。

  但面对林朝阳这部小说,他难以抑制内心的欣赏和推崇。

  林朝阳的前作《赖子的夏天》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文学作品,并且他还在其中创新性的融入了中国文化和本土特色。

  不仅为中国文坛贡献了一部优秀的意识流文学作品,也开创了中国式意识流文学的概念。

  在这部新作当中,他以梵高这个生不逢时的天才为原点,大胆的将科幻、悬疑、惊悚元素融入小说情节之中。

  既保留了在前作中所使用的成熟的意识流文学创作技法,又照顾到了读者的阅读口味。

  使得小说不仅拥有了文学和思想上的深度,同时又也具备了极佳的故事性和可读性。

  祝昌盛数遍自己曾经看过的国内外意识流文学作品,在故事性这一块上,林朝阳这部小说如果称第二,应该没人敢称第一。

  这样一部兼顾文学性和故事性、雅俗共赏的作品,不引起文学界的轰动才是怪事,祝昌盛对此充满信心。

  三天后,小说终于完稿,祝昌盛如约前来取稿子。

  一厚摞稿纸拿在手中,他感受到一股沉甸甸的份量,《当代》又将发表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了。

  刊物的影响力是由一部部优秀的作品撑起来的,每一部广受文学界赞誉、读者热烈追捧的作品,都是一份文学刊物叱咤文坛的底气。

首节 上一节 146/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