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到底登不登……都行。
俞兴不奢望他们成为一批积极的用户,但如果出现了足够传播性的话题,或许他们会想起来自己在这个网站有那么一个帐号。
他脸上带笑的溜溜达达推广网站,成功率着实不低。
不过,就在会议即将开始的时候,俞兴碰到一位反应很奇怪的潜在客户。
“百晓生?我听过,你就是俞兴?”
中年男人听到了俞兴的开场白,表情惊讶,随即变得似笑非笑。
俞兴点头道:“是的,我是俞兴,您是?”
面前这位的工牌是背过去的,看不到公司信息。
“百晓生的A轮估了多少钱?”中年男人问了个不让人意外的问题。
俞兴据实相告,又再次希望他注册帐号。
中年男人再次打量面前的这位年轻创业者,又看着他平举笔记本的模样,笑道:“你不知道我是谁吗?”
俞兴有点惊讶,心里不断思考,还是对不上号,不知道这是哪路人物,竟然有信心让别人认识他。
他不小瞧天下英雄,略带歉意的说道:“您好,今天可以认识一下,我是百晓生的俞兴,您是……”
中年男人与伸手的俞兴握了握,随即才忍不住笑道:“我是天际网的林廷翰。”
俞兴愣住,好家伙……推广到友商老板面前了!
林廷翰看着俞兴怔住的表情,玩味的笑道:“俞总,你真逗啊!”
俞兴耸了耸肩,这事确实挺逗,他只能说道:“林总,你好,这就是缘分,听说天际网内部孵化了一个职场网,昨天我在申城还在讨论你们的出现。”
林廷翰点了点头,问道:“所以,俞总,你觉得百晓生今年还能拿到B轮吗?”
俞兴惊讶的反问:“为什么不能?”
林廷翰没有进行口舌之争,只是微笑着给年轻人祝福:“那希望你们顺利吧。”
俞兴看着他离开的背影,觉得好像百晓生才是落后者。
好吧,对方确实很有信心。
俞兴知道林廷翰这个人,知道他曾经是新浪副总裁,也在摩托罗拉和苹果公司工作过,一定有不俗的能力与资源。
但是,话说回来,纵然这样,天际网不是还被干到卖身了吗?
所谓,似我者死。
既然新出的职场网和百晓生很相似,那就看看前者能不能找到同样具有引流效果的话题。
如果找不到,越是相似,它就会死的越快。
俞兴收回目光,不受这位的影响,继续进行自己的地推工作。
上午十点钟,互联网年度高峰会议正式举行,主题是对08年新经济领域、全年行业热点领域问题、现状及发展进行综合性盘点。
俞兴坐在刘强东身边,很快就找到唐骏的身影,依旧坐的颇为靠前,让人意外的是,他看到那位天极网的林廷翰就坐在唐骏身后的位置,两人还在台上发言的间隙有所交流。
林廷翰是去斯坦福大学攻读过学位的,总不能是这种海外的交情吧?
问题是,打工皇帝的是假的啊……
俞兴不知道这两人有什么关系,也没注意听台上的发言,心里已经在琢磨如何更好的把皇帝拉下马。
忽然,他看到唐骏接过了话筒。
“金融危机的冲击是很大的,其实,我不太建议大家在这个时间创业。”唐骏面对互动的问题,侃侃而谈,“但如果实在找到了不错的方向,好吧,我知道很多人不管如何失败和成功,总是习惯在路上的,比如,我身后的林廷翰。”
“但是,他不一样,他是有丰富的企业经验,他选了一个垂直细分的领域,这一起步就体现出丰富的经验了,所以,我支持他这种创业,也希望他能获得成功。”
“不过,对于那些没有经验的年轻人,现在还是稳一稳比较好,不然,怎么和林廷翰这种老鸟比呢?你们想想,社交这种全仆后继的大市场,这是很难的,如果没有浸淫很久的经验,绝对难以突破。”
“我相信咱们在场的投资人也是一样的判断,越是这种时候,越是需要投资经验更丰富的创业团队。”
唐骏聊了聊他对创业的看法,顺便挺了一把林廷翰。
台上主持人等到唐骏发言完毕,又环视会场,笑道:“还有没有对这个话题有想法的?”
俞兴把手高高的举了起来,这一波,这一波啊,叫想要什么就来什么。
刘强东有点愕然,又干啥啊?
很快,话筒从过道传了过来。
“大家好,我是俞兴,去年刚刚选择创业。”俞兴拿到话筒,“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只能代表我自己,我做了一个网站,和刚才被唐总提到的林总一样,都是做职场社交。”
“恰恰,我没有太多的创业经验,但我有个疑惑,既然唐总说社交很难,需要很多经验,可是,唐总过去也没有做社交的经验,怎么就能那么笃定的评价?”
俞兴这么一发言,在场的众人才感觉好像是有点火药味,刚才唐骏说话还属于意有所指?
前排的唐骏勾勾手,再次拿到话筒,转身看了眼后面的年轻人,笑着回答道:“因为,我是打工皇帝。”
这样充满自信又霸气的回答获得了大家的掌声。
俞兴在掌声中也跟着鼓掌,仿佛同样被折服了。
他对着前面的打工皇帝竖起拇指,然后坐下,知道大家是喜欢大儒辩经的。
有记者拍到现场唐骏自信回答和年轻人被折服的这一幕,觉得这算是个小小的名场面,如果,林廷翰真的成功,而这个年轻人真的失败。
第122章 两个标题(5k)
“俞总,这其实没什么道理。”
互联网年度高峰会议在继续,打工皇帝与年轻创业者的花絮只是一个为前者增加光彩的小花絮,倒是旁边的刘强东看到俞兴没什么表情的坐下后安慰了一句。
出乎刘强东的意料,俞兴反而扭头笑了笑。
随后,俞兴问道:“刘总,如果阿里的马总认为京东的重资产是一条不那么优秀的路线,你会怎么想?”
刘强东反问:“他有那么说吗?”
“如果外界认为……唔,这样说吧,京东的重资产运营和如今国内主流的电商模式不太一样,你为什么会沿着这个方向一路狂奔?”俞兴修改了措辞。
刘强东刚想说话,忽然迟疑了两秒,问道:“你说的那个‘对话’不会现在就开始了吧?”
“是啊,刘总,不过,我在发布前会把整理的稿子给你看看,如果你改了主意,不想发布,或者觉得稿子里的意思发生了扭曲,那也可以改。”俞兴笑道,“我的想法是呈现出大家对商业的思考,而不是为了挑起矛盾。”
他又补了句:“但是,有些矛盾可能是难以避免的,那是基于大家对一件事不同认知的矛盾,如果这种激荡起来的火花能让更多的人产生思考,我个人认为反而是有益的。”
刘强东点评道:“话都让你说了。”
但他还是思考着回答了这样的问题,确实,京东在如今的电商市场里是个另类。
“我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刘强东展现自信。
俞兴凝神。
刘强东又展现了自己没那么自信的一面,询问道:“一句话是不是有点少?需要我多说一说吗?这样呈现的效果是不是好一些?”
俞兴深切感受到未来商业大佬的稚嫩,严肃的建议道:“一句话就够了,但要精髓一些,比如,我和投资人聊的时候其实也就只想说一句话,百晓生是一个职场社交与职场话题的平台,聪明人听这一句就应该立马把钱堆到我面前!”
刘强东被逗笑了,有种创业者的共鸣。
他去年各种找钱的时候有过类似的心态,聪明的投资人应该把钱堆到我面前啊!!
这既是对自己公司的认可,也是一种叹息式的幻想。
刘强东认真考虑,答道:“很多时候,电子商务的竞争本质是效率成本和用户体验的竞争。”
俞兴脑海中迅速回想京东过去与未来的发展,甚至是阿里的发展,缓了缓才说道:“所以……京东重资产发展的目标是提高效率与用户体验,唔,自营……这是京东自营的优势,阿里做平台,它平台上的商家很难与京东这个超级商家发起竞争,同样的,苏宁与国美存在庞大的基本盘,想要转型线上也面临着很大的难度。”
刘强东有些意外的瞥了眼俞兴,点头道:“效率越高,用户体验实际就越好。”
俞兴想起马伝后来说到的问题,问道:“京东自己做仓储和配送,员工人数那么多,相比较而言,阿里的员工人数少了很多,未来随着业务的发展,刘总,你考虑过如何应对员工的快速增长与管理吗?”
刘强东很显然考虑过,只思考三秒钟就给了回答,还是一样的反问:“你觉得零售是什么类型的行业?”
俞兴转了转念头,答道:“劳动密集型。”
“是,零售是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刘强东点头道,“但是,它必然会变得越来越要求技术的提高,转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员工规模只要在可控范围内就可以。”
他阐述自己的想法:“什么是可控?只要我们的营收增长远远大于员工涨幅,那就证明我们的效率是不低的,甚至是提高的。”
“像我们的仓库,现在还是传统的横梁货架,但未来必然要朝着自动化的目标前进。”
“人肯定会增长,可是,比例不一样,比如,营收一年涨60%,通过技术的提高,员工涨幅在30%,这就会很良性了。”
刘强东谈兴渐浓,举了个例子:“亚马逊,它在2005年的时候收购了一个在线的书籍零售商,名字叫BookSurges,它可以向出版社提供无库存图书履行网络,就是根据需求量来印刷的自助出版服务。”
“这种模式解放了出版社的库存压力,就是一种技术化的改造。”
“去年,哦,应该是前年了,亚马逊又收购了独立有声书的制造商,你看,亚马逊这方面的布局很明确,它搭建平台,向出版商提供更多的更便捷的选择。”
这个例子已经超出了刚才的问题。
刘强东没有继续往下说,兜了回来:“增强技术,提高效率,加强管理能力,这是面对规模增长的有效解决方式,同时,这种规模的增长也会有益于用户体验。”
他笑道:“俞总,你从京东买东西,你不会管我们有多少人,你只会关心送的快不快,对不对?”
俞兴点点头。
“既然是对话,那我也问你一个。”刘强东说了句,“前天公司里开了个会,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现在要不要做支付,结论是现在做支付的价值不大,比例太小,优先级靠后。”
刘强东曾经和俞兴谈过支付的问题,那是这个年轻人给出的强烈建议。
只是,那次交流之后最重要的事始终是寻求新的融资,度过生死难关,而就是在这次“对话”邀请的电话之后,刘强东又想起来支付的事,集思广益的聊了下这个问题。
俞兴想了想,问道:“你们的CFO是谁啊?”
刘强东答道:“陈生强。”
他又补了句:“他是徐总介绍来的。”
俞兴露出个笑容,怎么就绕不过徐欣了呢。
“京东做不做支付,最终的拍板权肯定是在你这里。”
“如果你的CFO没有在这件事上和你据理力争,那我觉得他是不合格的。”
“既然京东拿到了钱,死不掉了,关于支付做不做,有个很好权衡的点,你未来做不做它?你未来做它的代价和现在相比又怎么样?你的对手会给你追赶的空间吗?”
“支付是一套账户体系,价值不言而喻,你们认为现在这个时间的价值不大,唔,好吧,竞争对手总是有很多优点的,你们抬头看看阿里做支付的力度,你又是后发,又是体量不如对方,今天不花1亿,以后就得花100亿!”
刘强东皱眉不语。
俞兴刚要说话,忽然心里一动,重新把京东这个决策放在了当下的环境。
为什么东子总是倾向于支付没有太多价值?
片刻之后,俞兴叹了口气:“刘总,你总不会是看亚马逊没有大力发展支付,所以也这么想吧?”
毋庸置疑,京东是在学习和模仿亚马逊的,即便后者因为难以本土化的问题已经彻底没有在华夏市场翻身的希望。
这一点从刚才刘强东信手举出亚马逊收购的例子就能看出来。
刘强东露出一个不太明朗的神色,没有正面回答,但也接近于默认了。
会场里忽然响起掌声,又一位嘉宾发言完毕了。
刘强东这会的兴趣却都在这出“对话”上面,他发现这个俞兴真是一个十分敏锐的人,心里不自觉又动了想要招揽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