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 第280节

  他连忙将自己的方言切换成了普通话,虽然他的普通话说的奇烂无比,但这次李言诚他们总算是凑凑活活的能听懂了。

  其实刀哥凑过来一搭话,他们几个就知道这家伙是做什么的,之所以装的那么茫然,就是不想和这些地头蛇起什么冲突。

  “怎么换?”

  听刀哥做完自我介绍后说可以在他这里兑换本地粮票,老许想了想问到。

  “咱们交个朋友,一斤我给你们换二斤二两,但十斤起换。”

  这两年国内粮食产量连年逐步稳定攀升,当然啦,不是那几年那种漫天飞舞的攀升,而是遵循规律的,脚踏实地的丰收。

  老话都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够吃的,粮票在鬼市的价格自然就回落了。

  现在基本上都是一斤全国粮票,兑换地方粮票两斤最多到两斤半的样子。

  刀哥给出的二斤二两,算是一个合适的价格。

  老许他们六个壮年人饭量都大的出奇,这边又是以米饭为主,吃米饭就得点菜。

  六个人仨菜都完全不够吃,按照昨晚上那顿饭来计算的话,他们一天光粮票开销就得十斤。

  饭店里边可不会因为你拿的是全国粮票就给打对折,该是多少就是多少。

  就算这些费用都是公家出,老许他们也会感到肉疼,现在既然有人送上门来兑换本地粮票,那就能省多少算多少。

  老许想了下,对田林君示意了一下说道:“林君,先换五十斤吧。”

  “成”田林君点点头,打开挎在身上的挎包就开始数粮票。

  一听要换五十斤,刀哥眼睛一下就亮了。

  五十斤他能挣最少五块钱,这可不是一笔小买卖了,相当于他手底下两个半兄弟一天的工钱。

  他赶忙回身对着邮政局大门另一侧招了招手,那边一个年轻人看到后抬腿便跑了过来。

  三下五除二,双方的这笔买卖就这样成交了。

  临走前,刀哥笑眯眯的说道:“各位兄弟,如果还想换,或者你们走前没用完,都可以过来这里找我,我如果不在,你们就找刚才那个就行,他叫小拐,无论刮风下雨都在,我这里的价格绝对公道。”

  “行,没问题,谢了啊!”老许笑着点了下头。

  “不用客气不用客气,那我就不打扰各位啦。”

  看着刀哥走远了,几个人迅速收回目光,又开始商量起了正事儿。

  “处长,照您刚才说的意思,咱们直接找张教授,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跟他讲清楚,争取得带他的配合,由他把薛保来诓骗到招待所来,然后咱们进行下一步。

  可如果张教授不愿意配合呢?咱们这可以说是上手段了,作为知识分子,张教授很有可能会看不惯咱们这样的行事作风。

  他虽然对他的学生起疑心了,可起疑心并不代表他会同意在没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随便上手段。”

  这番话是曾洪林说的,他说的很有道理,一旦跟张教授透露了他们的计划,又没得到他的支持,那这位教授可是有很大可能去上边告他们一状的。

  “这就需要跟张教授沟通时有技巧了。”

  老许当然考虑到这一点了,他甚至都已经想好了谁去跟那位老教授接触。

  说完后,他的视线就落在了李言诚的身上。

  其他四人见状也都看了过去。

  “我?”

  李言诚直接就懵了,抬起右手反手指向自己,满脸的难以置信。

  “让我去跟张教授沟通?处长,您没搞错吧?您是领导,应该您去沟通才对啊。”

  “不不不,这跟领导不领导的没关系,我这个处长还不在人家张教授的眼中放。”

  老许这话倒真不是谦虚,别说他了,就算钟局、沈局想见张教授都得提前预约,说话必须客客气气的,他这个小小的处长职位还真起不到任何作用。

第273章 冒充

  “言诚,咱们六个人中,就你算是知识分子,而且也是搞技术的出身。

  我们几个可都是实打实的大老粗,就是写份工作总结都能把头发薅秃,更别提去跟张教授这种级别的知识分子做思想工作了。

  估计话说不了几句我们都先懵了。”

  别说这时候,就是到了八十年代,中专毕业生那也是实打实的知识分子,学医的也确实可以说是搞技术的。

  如果说侦查及战斗经验,李言诚确实比不上其他五个人。

  可此番去找张教授,又不是去战斗,主要就是沟通,说服这位教授同意他们的计划,配合着把薛保来骗过去。

  是要让张教授认同他们的做法,这需要的确实是口才,说不好听点就是忽悠,也得把人家给忽悠晕了才行。

  李言诚有些无奈,给别人做思想工作可不是他的强项啊,何况还是为老教授。

  说白了,这种人其实是最倔的,如果是打心眼里就认定的一个事实,想靠几句话就去改变人家的想法,几乎是不可能。

  这些从事理科研究的老教授,最认同的就是有理有据,你说这件事儿应该这样做才对,好,拿出证据来证明。

  哪怕就是做实验,也得有个方向,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吧。

  总不可能脑子一拍就胡干蛮干。

  可李言诚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没什么支撑,疑点确实有,就连张教授自己都怀疑自己的这个学生。

  但调查可以,密切监视也可以,你如果告诉他现在要给薛保来上点手段,来逼他讲出自己的所作所为,张教授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他的认知就没法让他认同这种手段。

  其他五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李言诚能怎么办,试试呗。

  不过……

  “处长,假如张教授就是不认同,说什么都不同意怎么办?”

  “那你就要给咱们想办法稳住这位张教授,最起码让他两三天内不能告咱们状。”

  好吧!

  说了个寂寞。

  “我怎么样才能见到张教授?”

  “这个简单。”

  老许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他挎的那个挎包,从里边掏出一沓信纸,翻看了一会儿抽出一张。

  “这张盖的科委公章,咱自己写份介绍信。”

  这还没完,他又从包里掏出来一个工作证。

  “这是科委的工作证,空白的,等下把你的资料填上去,再贴张照片就行,至于红章子随便拿啥弄点印泥盖上去就行。

  照片上的章子一般没人看,下边章子能看清就可以。”

  “呃……我没带照片啊。”

  “我这里有。”

  晕!

  李言诚差点没一头栽地上去。

  上次去港岛出差用不上这些,去秦省那次也用不上。

  这次其实才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见识到,社会局这些人执行秘密公务时的手段。

  老许的挎包里装了一厚沓,各式各样的盖好各种单位公章的空白介绍信,以及只加盖了相应公章的空白工作证。

  就是方便任务期间如果有需要可以随时变换身份。

  他们昨晚入住招待所,就用的是京市另外一家工厂的身份。

  当然啦,用完的必须回收,回去后要统一销毁。

  空白的必须妥善保管,都是有数的,回去也要及时入库登记。

  这玩意要是丢了,那麻烦就真的大了,尤其是里边有几个重点单位的。

  科委就是那几个重点单位其中之一。

  得,这还说啥啊,开整吧!

  李言诚和老许二人重新进到邮政局大厅里,趴在一个角落,商量着将介绍信开好,再把工作证填完整,用大厅的浆糊贴好照片,又稍微给照片上搞了章子的痕迹,完美!

  出来后,六人一同搭乘公交车直奔研究所而去。

  ……

  研究所正门

  这里不止有当兵的三哨,研究所自己的保卫处工作人员也在这里值班。

  其他两个门也有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只不过是在里边,正门这里的值班室在大门外,看得更清楚一些。

  担心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李言诚走到距离哨兵还有七八米距离的时候就停了下来。

  他站定脚步后,三个当兵的并没有什么动作,值班室的大门已经拉开了,从里边走出来了一位应该是保卫处工作人员的三十多岁男人。

  “同志,请问你是?”

  一边往李言诚这边走着,那名保卫人员就开口询问道。

  “同志您好,我是科委的,从京市过来这边出差,叫李广顺,受我们副处长曹同山委派,来给华清大学的张宗友教授带些话。”

  “科委的?”那名已经走过来的保卫人员微微一怔,伸手接过了李言诚已经拿在手中给的介绍信和工作证。

  他介绍信上开的是从京市过来,到南市另一家研究所公干,那家研究所是属于科委下属的机构,跟这家的性质不同。

  李广顺这个人,还有他刚才说的曹同山,科委都是确有其人,只不过他们都不可能到这边来出差。

  这也就是李言诚没打算进研究所,只说是给张教授带句话。

  他如果是想进去,先不说人家会不会同意,第一件事儿肯定是要打到南市另外那家研究所去核实一下,看看他们那里是不是有科委的人过来出差。

  第二件事儿就是打到位于京市的科委,核实来人的身份是否真实。

  还有第三步呢,需要相关处室的工作人员出来接你。

  想进这种单位的大门,这些操作都是基本流程,但李言诚现在只是给帮忙带句话,那流程就要简便的多了。

  “你稍等,我打电话帮你问问。”保卫人员将工作证和介绍信递了回来。

  李言诚在心底松了口气。

  这个保卫人员如果是拿着他的工作证和介绍信没还,那就是表示是要核实真伪,现在递回来了,最起码他身份这一关是过了。

  “好的”

  看着保卫人员转身走回值班室,李言诚往一旁挪了几步,他刚才站在了人家大门的正门口,出来进去的人都会往他这边看一眼,怪怪的。

  往一旁退了几步后,他把介绍信和工作证装进包里,掏出烟给自己点上了一根,转头向路边来回打量着,神色间尽显轻松。

  正门这边比后门要热闹的多,和西门一样,马路对面就是生活区,不像后门,白天各单位上班看着还能好点,一到晚上就静悄悄的。

  正门和西门即便到了晚上,也会有很多人在外边遛弯。

  研究所内有一个小院儿,里边既有三栋看着跟洋房似的小三层,也有围成一圈的平房,这里是研究所专门划给项目组的地盘。

首节 上一节 280/5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