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大画家 第968节

  在顾为经的论文在《亚洲艺术》上被刊载出来的第一时间。

  很多人直觉都是——这是在造假。

  Fake News。

  凡·米格林造假案、鲁菲尼造假案、诺德勒画廊造假案……

  类似的例子在艺术界实在是太多了。

  先搞到张不知来历的老画,然后再找研究团队背书,最后卖出天价来,这也算是艺术市场上的经典操作了。

  有些情况是材料有疑点,似乎不够有说服力。

  而也有很多情况,这些材料,甚至是油画本身……整个研究,全部都是假的。

  干脆从头到尾就都是骗局。

  比如纽约的诺德勒画廊,就搞了一整个假的研究团队,做了个杰克逊·波洛克的虚构作品,卖给了神秘的“X先生”。

  成交价格是整整8000万美元。

  几年前也刚刚报道有大拍卖行发现自己做为中间人私洽的局,卖出的画也许有类似的问题,转头无奈咬牙掏了1000万美元,拍卖行自己又给买了回来。

  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关于顾为经和酒井胜子所提出的,他们发现了一位被历史遗忘的早期印象派女性画家的观点。

  有些人认为一本19世纪仰光的老教堂地下室里的传教士日志,不足以去支撑“史上第一位印象派女画家”这么重要的结论。

  有些人认为那本传教士日志的真伪,有问题。

  还有些人认为。

  不光是那本传教士日志,连同那张《雷雨天的老教堂》的油画,都很有可能是假的,都是杀猪盘。

  而刘子明。

  他便是这最后一种。

  和很多研究者更关注文献考据和艺术风格演变不同,刘子明本身就是一位水平非常高的一线艺术家。

  他们四个师兄妹里。

  两位女弟子,唐宁心最大,反而涉猎最少,她从入门那一天就奔着接自家老师的班去的。

  所以她只画中国画。

  不到二十岁就已经登堂入室,行笔用笔,皆是大师风范。

  魏芸仙偶尔会画一点水彩,但并不算主业。

  倒是两位男弟子,林涛和刘子明,都是中西合璧的那种,东方西方两种审美风格的作品,画的皆是不少。

  林涛是带艺投师。

  早在他拜曹轩为师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蛮不错的油画底子了。

  而刘子明是家境始然。

  他和安娜类似,从小就什么东西都会学,很多方面都多有涉猎,而且水平都很高。

  林涛是央美的大教授,日常会接触到各种最前沿的艺术理论和学界观点。他的个人创作方向也是很国际泛儿的。

  先锋主义,抽象主义的作品,林涛都会画,也都有相关的研究。

  而刘子明的绘画风格受他自己的审美癖好所影响。

  他更爱那些老旧的油画风格,喜欢早期画家那些结实而凝练的笔触。

  酒井大叔的创作方向偏向新古典主义油画,在当下的主流艺术界,酒井一成这样的已经属于很“老派”的画家了。

  而刘子明的创作方向还要老。

  他偏向于最传统,最old school式样的正统原汁原味的古典主义油画风格。

  追求那种笔触之间完美的几何形状、节律和秩序感。

  “他落在画纸上的每一笔,都像是用最精确的尺子量出来的。”——这样的形容在艺术领域,未必是称赞。

  得分人。

  要是是对那些讲究灵性、自由、笔触随意舒展的绘画流派的画家这么说,人家可能会以为你在骂他。

  要是对走古典主义,或者蒙德里安这样非常讲究用笔控制力的造型派油画家。

  这样的形容,基本上便可以当成一种由衷的称赞了。

  论油画用笔功底的扎实程度。

  刘子明应该是同门的师兄妹中最好的那个。

  《油画》杂志的买手指南的推荐语上,便说刘子明的作品笔触粗糙处不驽钝,光滑处够灵动,打破了油画速写与精细绘画之间的界限——这原本是学界用来赞颂伦勃朗的说法。

  如果顾为经用书画鉴定术看过刘子明近些年来画展上的那些油画,那么按照系统的评价标准。

  他的用笔能力至少已经达到了「大师二阶」的水平。

  且不是初入这个境界。

  以刘子明毒辣的目光,即便论文上的只有一些照片,他还是扫一眼就看出了那幅《雷雨天的老教堂》的水平很高。

  不俗气。

  不管别的怎么样,至少那张油画,是一张好油画。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五万美元。”

  刘子明不知道的是,酒井一成在见到那幅画的第一瞬间,提出向顾为经购买这幅画的价格是五万美元。

  他全凭主观印象,给这幅画的估值,恰好同样也是五万美元。

  英雄所见略同。

  在如今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上,想要买到一幅这个层次、此般水平的印象派老画,价格说不好……

  要便宜可能会很便宜。

  运气好。

  也许100美元,200美元,500美元就能买到。

  但刘子明觉得,不算给那些买手去在市场上寻找目标、大浪滔沙的佣金,他至少要拿出五万美元的购买预算,才能稳稳的获的一幅这个水平的油画。

  换句话说。

  抛除别的因素,抛除创作者的身份,抛除年代,抛除作品所代表的意义,抛出一切这张画上的附加含义。

  单纯这幅画摆在他这样懂行且不差钱的玩家面前,他是乐意花五万美元买回家的。

  也许无名氏的油画在拍卖市场上很不好脱手。

  可刘子明清楚,就凭这个画面表现力,它值这个价,他支票签的不心疼。

  而他心中估的“五万美元”还有另外一个意思。

  造假成本。

  如果这是一幅假画的话,那么那位造假画手的用笔能力,可是有点好啊!

  纵使画家的绘画水准从来不和身价挂钩。

  纵使拥有大师的绘画水平不等于拥有大师的名气,或者拥有大师的地位。

  没有足够的艺术资源。

  纵使最优秀的画家也有可能露宿街头。

  但是嘛……刘子明觉得,请到这样水平的画手来为自己做假,再加上各种做旧的痕迹,包装的成本。

  零零总总加起来。

  想要这幅《雷雨天的老教堂》出现在他的眼前,可能也得要花个几万美元才行。

  对于它所能代表的利益来说,五万美元也许不算多。

  可对于一幅假画的造假成本来说,五万美元已经蛮多的了。

  它已经能买到一些新加坡国际双年展金奖层次的正经艺术品了,甚至也可以在拍卖行买个毕加索做的陶罐子抱着回家。

  正常的情况下,如果有人愿意画上五万美元的造假成本,为什么要制造一幅无名画家“卡洛尔”的画呢?

  是的。

  有这篇《亚洲艺术》上的封面论文打底,不管有没有争议,无论造假花了多少银子,收回成本肯定是没问题。

  可拜托,账不能这么算。

  人家都TMD开始造假画了,谁不是奔着干一笔潇洒半辈子去的?就想着收回成本,咱去街上卖大白菜好不好,那还不用这么麻烦呢。

  就拿如今国际拍卖市场的印象派作品的正常行情来算。

  玩莫奈这样的代表性画家的普通作品,也就是不是《睡莲》、《干草堆》那些知名画作,入场门槛大概在100万美元左右。

  德加和雷诺阿会稍稍便宜一些,算90万美元。

  而目前公认的第一位女性印象派画家的作品,玛丽·克萨特的画,还要再稍稍便宜一些,70~80万美元。

  也就是说,如果卡洛尔真的成为了一位新的没有争议的女性印象派画家的第一人。

  那幅这幅《雷雨天的老教堂》大概价值80万美元。

  物以稀为贵。

  玛丽·克萨特的画存世的有不少。

  卡洛尔的画如过只此一张的话,大概不止80万,但造假算账的时候,只能保守的计算。

  再加上玛丽·克萨特这种大名鼎鼎人尽皆知的传奇画家,也不是新冒出来的谁也没有听说过的卡洛尔能比的。

  80万估的不算多,也不算少——这是在没有任何争议的情况下。

  它是第一位女性印象派画家的作品。

  这个意义能值80万美元。

  而一旦有争议,学界有质疑,有讨论,有不确定性,就像现在这样,那么它就会迅速的贬值。

  打个3折吧。

  收藏家是冒着血本无归的风险花的钱,如果现在要脱手的话,至少至少要打三折。

  也就剩下二十万美元左右的利润空间了。

  忙活这么大一圈,这么大的声势……就这赚20万美元?

  不是不值。

  而是有很多更好的选择。

  对造假骗局而言,有的是成本更低,更低调,也赚的远远更多的方式。

  真的想赚钱,没必要搞水平这么高的画的,只要讲好故事就行了。

首节 上一节 968/11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