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也是种小麦的季节,川省也有小麦,但是种得不多。
主要是当地的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这种气候条件对于小麦的生长来说,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川省种小麦,亩产和品质都算不上优秀,还是种油菜更有经济价值。油菜对气候的适应性强,能够在较为干旱的条件下生长,并且生长期间对水分的需求也更为灵活。
所以李响舍弃了小麦,选择了油菜。至少今年不打算种,想吃面食,就去市场上买一点小麦粉。
金黄的新谷晒到第四天中午的时候,李响随意取了一粒,放在嘴巴里用牙齿轻轻一咬,嘎嘣脆,又取一粒,用手轻轻剥,米和壳是分开的。
换了三个不同的地方测试,也是如此,李响就开始收稻谷了。
聚拢起来后,从家中搬出老式的风车,在奶奶的帮助下,开始给稻谷扇风扬尘。
李响负责举起箩筐,往顶端入口处倾倒,奶奶则摇动把手,给里面鼓风。
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据说公元前2世纪就发明了,一直沿用至今。
当然,现在有效率更高的机器,但李响家就这么一点稻谷,手动扇一下就行了。
这种风扇车,其实就是一架手动鼓风机,作用就是清选粮食,将谷物中的颖壳、灰糠及瘪粒等吹出去,落下来的就是颗颗饱满的好粮食。
在底下的出口处,有空的箩筐接着。至于那些杂质,自然是从侧面吹走了,不要。
“奶奶,您吃得消吗?”李响有些担心。
奶奶一笑:“就摇这么点东西,我就不行了?我还没有到不能动的时候呢。你没回来的话,这些活不都是我做吗?”
其实,服用了一阶异草后,奶奶现在身体好多了,摇风车这种事也确实算不上高强度。
看着奶奶日益变好的精气神,李响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琢磨着,什么时候再攒一点一阶异草,给外公外婆送去。
外公外婆虽然身体比之前奶奶好,但也是上了年纪,需要补补了。
之前是送了红参,但红参这种凡品,又怎能比一阶变异灵草功效强呢?
第30章 吃新米,传统捞捞饭
精选过的稻谷,李响用箩筐装着,分批称重,称一箩筐,就记录下数字,然后拎过去倒进新买的谷仓之中。
当然,这个公斤数是减去了箩筐重量的。
最后一合计,共收了310公斤新稻。
李响和奶奶还是挺开心的,才六七分田,又没有施肥打药,收了这么多,纯有机的,也算是大丰收吧。
最后剩了两箩筐稻谷留在外面,不是谷仓装不下,而是打算明天用三轮车拖去碾米。
收获了新稻,自然要第一时间尝尝鲜。
这两箩筐的稻子净重约106斤,在碾米站碾过之后,得到粳米约74斤,糠约31斤,有点损失,但损失的不多。
在以前没有碾米机的时代,农村里舂米是纯手工,将稻子放进石臼,再用杵慢慢捣,效率低下不说,关键是碎米会很多,然后糠(谷壳)也不够细,现在有了碾米机,效率大大提高,虽然也有碎米,但比手舂要好。
另外就是,碾米机碾出来的糠非常细,用来喂猪比较合适。
那个碾米站,就在李响之前买菜的临时集市不远,孤零零的一个小房子,据说以前是附近一个村的电站,后来电站搬迁了,这个旧房子就被人承包,开了这个碾米站。
也算是方便周边村民吧,要不然,碾米还得跑镇上或者县里,太不方便。
李响拿去106斤稻谷,只用了15分钟左右,就糠是糠,米是米,加工费收了10元。
对方贴在墙上的报价是每一百斤稻谷10元,李响虽然多了点,但对方也没加收,说就10块算了,李响递了根烟给师傅,以示感谢。
那些糠,他也要带回去的,因为他明年打算养猪,谷糠是非常好的猪食,虽然不多,可以先攒起来。
回到家中,将新米储存于干净的米缸,李响舀出两碗,拿去淘米做饭。
新米浸水之后,用手捞起来,放在掌心里观看,只见颗颗饱满,晶莹剔透,好像珍珠一样,而且还自带淡淡的天然清香,说实话,李响挺享受这种淘米的过程。
在功夫茶茶艺里有个“展茗”的步骤,简单地说,就是观看茶叶舒展的过程,欣赏茶叶,犹如一副美丽的画卷,令人赏心悦目。
如果是绿茶,没有刮沫、搓茶、摇香、入海、蝶舞、展茗、落蝶、归一这么繁琐,但很多人十分衷爱用玻璃杯泡茶,因为玻璃杯是透明的,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茶叶在水中的变化过程。越是好的绿茶,这个过程越是漂亮。
李响现在淘米也是一样,新米浸水,放在掌心观摩,颇有点爱不释手,如赏珠玉。
粒粒白如霜,莹彻光如湿;蒸来香满堂,啖之真俯拾。
不过再好看,还是要吃的,李响赞叹着将米淘好,走进厨房。
奶奶已经烧了一锅水,开始微微沸了,李响将新米下锅,盖上锅盖,然后就去准备其他菜。
他在后院新建的厨房,柴火灶是二联灶,有两口锅,可以一边煮粥,一边炒菜。
要不然一口锅的话,饭菜稍微做得多一点,等做好都冷掉了。而且从效率上来讲,肯定是两口锅同时操作会更快。
此外,还有一个通道专门用来烧水,一个通道专门用来煨汤。这两个通道不用特殊照顾,正常烧火,热量就会过去。
如果不煨汤的话,罐子里放清水就行了。
当清炒南瓜、红烧冬瓜、稻花鱼豆腐汤这三个菜好的时候,那锅粥已经煮得大米半熟了,用漏勺捞起一点,仔细看看就能知道,米心的颜色跟表面不对。
或者用手捏一下,米心仍旧有点儿硬。
然后,李响就拿过来一个竹篾编织的筲箕(一面平口,其余部分似筛子,农村用来沥米饭的),用漏勺将大半的米饭捞出,放置在筲箕里控水,留下适量的米粒仍旧熬煮至粘稠度合适,这锅粥非常甘甜,人吃,猫也可以吃。
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在粥里放一些玉米粒、山药或者红薯进去熬煮,风味独特。
而沥好的米饭则倒进蒸饭木桶里,用大火蒸。
这种办法蒸出来的米饭,非常筋道,口感一流,香气扑鼻,叫做“捞米饭”,或者“捞捞饭”。
捞米饭历史悠久,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浻酌》中就有提及,里面有个词“餴饎”,说的就是这种蒸饭方式,先将米煮到半熟,然后捞出来再放到锅屉上蒸熟。
虽然“餴饎”这个词语早已经弃用,但“捞米饭”三千年屹立不倒,吃过的人都知道,蒸出来的饭,比城市里用电饭煲做出来的要香得多。
有些电饭煲,设计了“柴火饭”这个模式,可是,再好的设计也是个模拟,又怎么比得上真正的柴火饭呢?
半生不熟的饭上了蒸桶开蒸,李响又加了两个菜,就是卤牛肉和卤猪肉。
之前不是买了卤料包、牛肉和猪肉么,用大铁锅卤了八斤牛肉,十斤猪肉,还放了好几把干辣椒,卤出来的肉鲜香扑鼻,连带卤水一起冷藏在冰箱中,入味十足,这时候拿出几块,分别切了一盘,放在米饭上一起蒸。
今天又是简简单单四菜一汤,三荤两素。
比在大城市当天命打工人伙食好多了!
李响将出锅的新米饭拍了个视频,展示给大家,粉丝们纷纷表示羡慕。
“这米饭,颗颗晶莹,看着都香!”
“好想吃啊!”
“竟然是传说中的捞米饭,有点奇怪呢,不过看起来真的好有食欲。”
李响:“不仅看起来好看,吃起来更香!”
在古代,吃新米是有一个隆重仪式的。这是一种习俗,农耕文化非常重视。
通常包括一系列的祭祀和庆祝活动,比如挑选一个吉日,煮新米,放炮,祭祖、演傩戏、耍武术等等,主要是庆祝丰收,感恩自然和祖先的庇佑。
不过现在嘛,化繁为简,光是享受这个新米的美味就仪式感满满了。
李响当然没有忘记两条狗子和那一窝猫咪。
狗子吃的稍微重口味一点,饭里面加菜汤、冬瓜、南瓜,还放了几片卤牛肉、卤猪肉,而猫妈妈和小猫则清淡一些,主要是喝粥。
李响给它们盛了满满一碗粥,倒了鱼汤和鱼肉,搅拌均匀。
鱼肉里面一根小刺都没有,被李响非常细心地挑了出来,他奶奶都看不下去了,忍不住说道:“你还担心猫会被刺卡住?它们比你会吐刺!”
李响:“……”
第31章 霜降,野生黄精开挖
李响现在有成就点340,于是花100点兑换了“变异生物鉴定功能”,然后就玩得不亦乐乎,将家里的猫猫狗狗、鸡鸭,全部鉴定了一遍。
但是有个缺陷,就是只能鉴定身周十米范围内的生物。
“恭喜宿主,发现二阶鸣日金鸡一只。”
随着系统的提示,李响的目光落在了家中一只锦毛彩羽大公鸡身上。
这只鸡,红冠彩羽披霞锦,每天早上打鸣时声音最为响亮清脆,行走之间雄姿勃发,果然是只好鸡!
其实李响上次还想着吃它的,觉得它的肉一定颇有嚼劲,现在自然舍不得吃了。
这只鸡现在虽然是凡鸡,但若是熬到了末世,就会蜕变成鸡妖,二阶的实力不管在哪个势力里面,都是骨干和精锐。
毕竟,并非每个人都有资格踏足超凡的。
成为超凡者,哪怕是一阶,也是珍贵的人才。至于忠心耿耿的鸡妖,属于“家臣”,“灵宠”、“御兽”,那就更加难得了。
从小养到大的鸡呢,能不忠心吗?
不忠心就会进锅子。
让李响遗憾地是,十几只鸡,也就这一只有潜力。其余的,包括鸭,都是凡品。
“可惜了上次杀的那只老母鸡。若是留下来,和这只公鸡配种,说不定还能多生几只超凡鸡。”
不过吃都吃了,李响也没有太过放在心上,当时太香了,都香哭了。
又跑去鉴定两条狗子。
然后,特遗憾。
二黄在将来会成就四阶,大黄却是凡品。
要知道,他对大黄、二黄同样喜欢,甚至更偏向于大黄多一点,因为他觉得,两条狗同样聪明,但在过往的表现中,很多时候都是大黄在领头,做老大哥。
又跑去鉴定老母猫和五只小猫咪。
这一次,李响简直惊呆了。
因为,竟然一下子三只超凡潜力。
老猫是凡品,但是五小只里面,狸花和三花都有四阶的潜力,而还有一只,竟然在将来会成为六阶异兽。
六阶啊,那可是中段超凡了。前世的自己拼尽了全力,但因为机缘有限,也就止步于五阶。
而这只六阶潜力异兽竟然是憨态可掬的小白!
那只最调皮的奶牛猫,反而是凡品,“泯然众猫”。
我去,小白你是要逆天改命啊。看你这么笨,天天被欺负,被霸凌,居然……真是猫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李响决定,以后对小白好一点,等它长大一些后,同吃同住,从小培养感情。
当然,小狸花和小三花,也是难得的潜力异兽,李响也不会亏待。
又将整个村子转了一圈,结果很可惜,并没有。
“看来很有必要再次进山一趟。”李响急着攒一阶异草,送外公外婆,也急着将刚花的100成就点给挣回来,所以腰上别了高密刀,手中拎了铁锹,背上背了一个大竹篓,就再次深入了秋季的山林。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李响进山,肯定不会专门去找潜力异兽,那只能靠运气,总归要干点正活。
他举着手机支架,打开了拍摄模式,进山挖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