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种田:末世系统早到十年? 第58节

  最终,拉出来的牛皮十分紧致,用拳头在上面轻轻击了几下,声音颇为洪亮,“咚咚咚~”,振聋发聩。

  狗子和狐狸都跑过来围观,奶奶也过来看李响的成果。虽然奶奶说让李响多花点心思在打扮和泡妞上,但见到李响鼓捣出这样一张大鼓,还是十分开心的。

  “我这大孙子,真是心灵手巧,干什么都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奶奶觉得,自家孙儿真是优秀,不管哪一行,都是大拇指,有了这么些手艺,以后绝对饿不死。

  李响还跳到鼓面上,“弹跳”了一番,连他这么重的人在上面踩跳都没问题,这张鼓的牛皮确实蒙到位了。

  接下来就是固定。划线之后打上两圈铜钉,每隔60°,铜钉的数量就增多一些,在那个地方形成“铜钉云纹”,绕着鼓腔,六朵云纹,非常漂亮。

  这些“云纹”,就像盖房子时的“柱子”一样,起到增强拉力和固定的作用。

  

  钉钉完毕,沿着铜钉的底部,用高密刀的刀尖轻轻一划,裁去多余的牛皮,那点边角料就直接扔掉了。

  李响力道掌握得极好,刚好裁断牛皮而未伤及鼓身。

  鼓环则用的是虎头环,也是铜制。

  这些金属配件,都是李响提供材料,让姜建国手工打制的,由于纯铜太软,所以姜建国在里面掺杂了其他一些金属,做成了青铜材质。

  李响也没白让姜叔干活,给钱姜叔没要,李响就买了两条好烟送了过去。

  姜建国老铁匠的手艺还是十分不错的,做出来的虎头铜环,颇有古意。

  双面蒙皮完毕,这张鼓就差不多做好了,只差最后的上色工序,以及鼓槌的制作了。

  涂装鼓身,着大红朱漆。

  网上也有其他的颜色,比如黄漆、红木色漆,如果喜欢的话,还可以添加一些彩绘,但李响觉得,还是经典的大红色更加喜庆。

  至于鼓槌,也是用红椆木“雕琢”,李响做的是“重锤”,比较粗大,长约60厘米,柄部直径约三厘米,顶端的“槌头”则是圆弹头形,最粗的部位直径足有六厘米,一体成型,然后槌头上还包了大红绸布。

  试了试音质,洪亮爽脆,使用特殊的击法还能自带混响“立体音”效果,简直是一绝。

  李响试着演奏了一曲“将军令”,又来了一首“秦王破阵乐”,大鼓“咚咚”,振奋激昂的鼓点声响彻整个李家村,引得许多村民们前来围观。

  “这鼓真好啊,看着就喜庆。”

  “响伢,等过年祭祀的时候,把这鼓抬到祠堂那里去打打。”村长李金玉也来了,赞不绝口。

  这么好的鼓,人人喜欢,只是油漆还没干,大家没敢摸鼓身,但鼓面和虎头铜环没关系,每人都摸了好几下。

  李家村每年都有祭祀祖宗的习俗,另外还有“喝丁酒”的传统。地点都是在宗族祠堂前的大空地上。

  只是李家村穷,那座祠堂年久失修,破旧得不成样子。但是并不妨碍它在整个村子人心中的地位。

  “喝丁酒”,在李家村颇有些不同,并不是专指哪家添丁之后请客,而是过年的时候挑一天,整个村子的村民们大家聚在一起,吃一顿酒席。

  这个“丁”,指的是成年男丁,满16岁的那种。但是随着时代的演变,整个村子不限男丁,所有人,包括老弱妇孺,都有资格参与。

  不限于李姓,其他姓,嗯,现在主要就是姜家,也能来参与。

  简而言之,就是全村人民聚在一起,搓一顿,交流交流感情。

  尤其是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难得。

  因为绝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一年上头不在家,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来。

  因为人员比较齐,所以“喝丁酒”全村聚餐的时候,往往也是村民选举的大日子。李金玉五年任期到期,他年纪大了,也干不动了,就想着找个接班人。

  如果李响没回来,他还要犯愁,可能要继续操心几年,但现在就不担心这个了。

  李家村比较穷,地理位置也偏僻,政府给的补贴也少,所以没什么油水可捞的,年轻人也在村里待不住。

  李家村的人并非土生土长的古巴蜀人,而是以前湖广填川的时候从外地移民过来的。

  那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次大规模移民,多达十几个省份。主要是连年战乱,导致川省人口急剧减少,据《川省通志》记载,“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

  所以才有了这个大规模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客家移民是仅次于湖广人的第二大移民团体。

  以蓉城为例,清末《蓉城通览》中描述:“现今之蓉人,原籍皆外省人”。

  因为外地移民比较多,又有很多少数民族,所以保留下来的各种习俗也五花八门。

  村民们轮番上来敲鼓,也有一些小朋友们想来尝试,但是李响做的那对鼓槌太重了,一些学龄前儿童拿不起,只能用小手在上面轻轻拍拍过过瘾。

  还有的小朋友们在大人的帮助下,直接爬上了大鼓,站在上面用脚踩。

  李响自然不介意,这鼓结实着呢,小朋友们踩不坏,别说小朋友了,几个大人上去都能承受得住。

  大家纷纷夸赞质量好。

  李响琢磨了一下,便又去做了几对鼓槌,有大有小,各种形态都有,比如弯头鼓槌、大肚鱼鼓槌、卡通圆头鼓槌、直棍鼓槌等,这些尺寸不一,适合各类人员使用。

  李响之所以想制鼓,绝不是仅仅为了拍视频,或者好玩,而是,这张鼓,以后若是换成妖兽的皮,妖兽的骨做成的鼓槌,再刻画独特的铭文,鼓声振阳,在一些邪恶妖魔入侵的时候,能驱魔辟邪。

  另外,大鼓自古就有“战场助威”的作用,在进行基地防御战的时候,振聋发聩的鼓声可以鼓舞士气,让战士们的斗志更加高昂。

  末世时代,妖魔入侵,超凡粒子涌现,枪械很多时候已经无用,往往需要近身热血搏杀。

第102章 养望

  这么好看的鼓,放在地上肯定不行,所以李响又给它做了两个特别的架子,这次就没有使用珍贵的红椆木了,而是选了普通的桦木,柴房里就有一些合适的木料。

  一个矮一些,可以将鼓平着放,一个高一些,可以将鼓竖起来,两种方式都可以击鼓,为了防雨,还特地建了一个凉亭,加了个简易的牌匾,叫“战鼓亭”。

  牌匾就是一块打磨好的平板木头,他买了大的毛笔回来,在上面写了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想了想,又刻了个小的萝卜章,在上面盖了个红章。

  都是练手之作,除了牛皮大鼓和一手飘逸的毛笔字,其他的像鼓架子、凉亭、牌匾和萝卜章,都看起来比较粗糙,甚至一些柱子和牌匾的上下边缘,还是带树皮没削干净的,有种原始部落的感觉。

  不过要的就是这种风格。

  那个章用了一次就扔了。

  李响拿出一小块红椆木,这个木料比较坚硬,于是又雕刻了一个红椆木章,尽管坚硬,但仍旧是木料,所以也是用不了几次的那种。

  他琢磨着,什么时候如能找到一块上好的玉石,再来雕刻一个正儿八经的印章。其实从网上定做也能买到,但是就没有那么有情趣了。

  看着实在是简陋,李响决定,将“战鼓亭”再进行适度装修,比如地面硬化,做好台阶,再在鼓架子上增加几个挂钩,将那些大大小小的鼓槌,两个一对,分别用绳子绑好,挂在上面。这样别人想要擂鼓的时候,就可以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鼓槌了。

  这个后院,他期望极高,等春暖花开之后,再补种一些花花草草,再搞个咖啡店、奶茶店,是想打造成一处网红旅游景点的,就是地方太偏,不知道会不会有人上门。

  但是川省也有很多有钱人,县城、省城,即便是省城,离这里其实也没多远,两百多公里,开车也就两三个小时。

  而李家村附近,风景优美,到处都可以“出片”,有潜在的旅游自然资源。

  在南方一些乡村,就有不少这样位于乡野之间的网红咖啡店,据说运营得非常不错,一年赚好几百万。

  比如浙省农村有一家店,单日出杯量一度达到了8818杯,而一杯咖啡的售价通常在30元左右,也就是说单日的销售量就高达26万元左右。

  至于咖啡的成本,呵呵,自然是不值一提。到时候李响可以和滇省的咖啡商人何智翔合作,能从庄园拿到一手的咖啡豆,产地直达,物美价廉。

  国产的滇省咖啡豆,品质并不输于那些进口产区。很多知名品牌比如雀巢、星巴克、瑞幸,都用滇省的豆子。

  如果引流成功,游客多的话,也能给村子里带来一些人流量,提高村民们的收入。

  除了咖啡、奶茶,还可以有其他一些村民们准备的小吃、当地土特产、地道农家菜等等嘛。

  虽然村民选举大会要等到过年“饮丁酒”的时候,但是李响还是有点儿信心,能拿下这个村长职位的。

  就算不当村长,身为一名网红,200多万粉丝的“大咖”,又是田园博主,居住的后院“逼格”太弱也说不过去啊。

  现代社会,想要迅速“养望”,也只有走网红这条路了。搞其他的都太慢。

  古代的人要起兵,或者其他的大事,比如变法、进入朝廷中枢,都要“养望”,有了声望,才能振臂一呼,从者云集。

  人家都不认识你,遇到大事,谁会来投奔,支持你?

  所以他做的事从来都不是无的放矢,他出身贫寒,没有丝毫根基,哪怕是现在去考公,进了体制,也飞不起来。很多人一辈子就是个科员。

  也只有效仿古人,另辟蹊径了。

  至于地下避难所,他并不打算这么快修建,因为几年之后会有一场超级大洪水。末世将至,往后一年比一年命运多舛,今年的大雪只是一个开胃小菜。

  现在建地下基地,那不是等着被淹吗?

  但那场大洪水过后,基本上就没有超级洪涝了,尤其是临近末世,以及末世降临后,黑暗,冰冷,大部分地方都冻结,连大海都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反而不可能有洪灾了。

  “应付洪灾,最好是躲到山上去。等改天有空了去山上转转,看有没有现成的山洞,能扩建改造一下。”

  川省虽然是盆地,但最低的“盆底”海拔高度也有200-750米,地势远比东部或南部一些省份要高,比如羊城,如果从“粤字一号”标石测量来算,平均海拔只有6.6米。

  川省多山,平均海拔高,又有“绝壁千仞,宛若斧劈刀削”的夔门作为“泻海口”(传说大禹治水,凿夔门,以泻巴蜀之海),其实是不用太过担心洪涝灾害的,但几年之后的那场超级大洪水,十分罕见,即便是川省,也有很多地方被淹了。都江堰都没能挡住。

  平原地区就惨了,尤其是北方,向来雨水稀少,几乎没有应付大洪水的经验。

  “唉,走一步看一步呗。”其实李响身为重生者,在面对大自然的伟力时,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

  李响收拾心情,重新抖擞,将大红牛皮战鼓、两张鼓架子以及鼓槌等搬了出来,暂存在回廊一角,就开始了对“战鼓亭”的改造工程。

  这些事工程量不大,所以他都是亲力亲为,之前建造围墙的红砖、水泥、黄沙等还有剩余的,于是李响又拿出一些,自己开始和水泥,硬化地面。

  

  战鼓亭也就八九个平方,以他的速度,半天时间就完工了。

  又用高密刀,将战鼓亭前面两根杉木柱子削出了光滑的一截,写了一副楹联:“万壑松涛擂战鼓,一峰泰礴插旌旗。”

  字迹飘逸,入木三分。

  其实李响以前的字一般般,但成就超凡者之后,手指灵活了,头脑清明了,连带的很多能力,比如书法、舞蹈,都有极大的提升。

  书法,无非就是对笔的掌控,以及对字的架构的理解。

  柔软的毛笔在李响手中,提笔、顿笔、驻笔、衄笔、挫笔、抢笔……转折如意,比人的舌头还灵活,字想写得丑都难了。

  当然,他的字也就仅仅看起来好看,真要论书法造诣,还缺乏自己的风格,无法自成一家。准确地说就是“江湖体”,法度不够严谨。

  李响本来想用朱砂红墨的,因为丹书主杀伐,跟战鼓的“战”很相配,哪有打仗不死人的?有杀气才配得上这个亭子嘛,但是奶奶说用红墨不吉利,古代杀头的时候才用红墨,所以李响还是换成了黑墨。

  事实上,红墨真的只有特殊场合才用,斩首犯人插标,朱砂画符驱邪镇妖,极度冤屈愤恨咬破手指撰写血书,皇帝御笔朱批,重要通知红头文件,老师批改作业……

第103章 卸甲,卸甲(求订阅,求月票)

  第103章 卸甲,卸甲“找不到合适的大的山洞,就这里吧!”

  清晨,山里面满是寒霜,李响踅摸许久,终于找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岩缝”,勉强能算作山洞,位于半山腰,离他家要翻过大约两个山头,远是远了点,但这座山上坟墓比较少,在里面挖洞,包括以后扩建,不会打搅到先人们的宁静。

  这个岩缝两米多高,最宽的地方仅有五六十厘米,但里面乱石嶙峋,人根本无法钻进去,只有一些小动物躲在里面,见到李响到来,纷纷夺路而出。其中还有两只肥兔子。

  由于李响“征用”了人家的居所,所以这次并没有对它们下手。主要也是都是普通生物,没有潜力超凡。

  于是,李响便开工了。

  他带了铁镐、铁锹、一条扁担、两个挑石头的篮子,当然还有手机和手机支架,挖山洞这么有意思的事情,怎么能不开直播呢?

  由于直播的时间会比较长,所以还带了移动电源。这座山离他家不是太远,也不是无人区,信号还是挺强的,因为在不远处的山头,就有一座电信基站。

  他将支架绑在了“洞口”前的一株树上,选好了角度,想了想,又将一只装了灵酒的葫芦拿出来挂在了树上。

  直播开启,选的文案名字叫:“挑战百米纵深大山洞:‘愚公’任务之一个人的山洞”第一天。

  这座山体比较宏伟,从半山腰这个截面算,直径至少有百米,李响的计划,就是先挖个对穿再说。

  一头是入口,另一头作为逃生出口,两头都有通风口,可以保证山洞内的空气流通以及光线。

  山势陡峭,大型机械也上不来,李响凭借的,便是手中的铁镐,以及一身的力气。

首节 上一节 58/1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