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我就是顶峰 第197节

  因为宋戈带来的是一个他认为李秋棠无法拒绝的项目——《鬼吹灯》。

  “我特意从燕京飞到香江,这份诚意你就担待吧。”宋戈笑道。

  “那你辛苦。”李秋棠给宋戈倒了一杯茶。

  万答的判断是对的,李秋棠确实很想拍奇幻冒险,当初秋天还竞争过《鬼吹灯》的版权,但输给了中影和万答。

  没想到还是落自己手里了。

  “但我手里有一部片子在推。”

  “这我知道,”宋戈毫不在意,“我们电影刚立项,剧本也还在改编,你可以拍完自己的片子再接手,我们时间来得及。”

  万答把时间都给李秋棠算好了。

  但大导有大导的脾气,李秋棠先跟宋戈说清楚:“如果我接,剧组就得按我的规矩来,我要一把抓的。”

  万答选择李秋棠就是要把项目交给他:“这没问题。”李秋棠的圈内地位摆在这儿,万答尊重他的剧组权力。

  更别说,万答要的就是学习李秋棠团队的制片经验。

  “行吧。”谈合作有时候就是这么快,我有兴趣,你有项目,说两句就行了,“后面的细节就让我们两边公司谈吧。”这里说的是酬劳问题,李秋棠一般不会亲自谈。

  “行,那正式的合作合同也等你回燕京后我们再签。”

  “好。”

  “那合作愉快。”宋戈伸出手。

  “合作愉快。”

  李秋棠不是万答唯一的人选,《画皮Ⅱ》的成功证明了乌尔扇也有操盘特效大片的实力,但李秋棠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我放着一个金球奖最佳导演不选,选别人干吗?

  宋戈在香江盘桓两日,还和李秋棠一起堪了几处景,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宋戈回燕京后,万答影视立即知会秋天,两家公司开始前期的商谈。

  秋天对李秋棠接《鬼吹灯》并不意外,也没阻止他。《鬼吹灯》是各家公司都争相购买的热门IP,秋天当时竞争版权想的也是给李秋棠拍。

  《十二生肖》首日和首周末成绩都非常猛,秋天还担心过,但现在来看,倒是多心了。

  《泰囧》在元旦后宣布票房突破10亿,成为第一部票房突破10亿的国产片。

  而《十二生肖》此时票房才过6亿。

  秋天很多员工都因为这部戏得到了不菲的奖金,特别是发行部门,李秋棠亲口承诺,只要《泰囧》票房过10亿,发行部今年拿18薪。

  当时没人反对,现在过10亿了,财务那边有意见,觉得发行部是捡来的便宜,不应该拿全公司最高的奖金,18薪太高了,15薪差不多。

  但财务的提意被张钊打了回去,说好的18薪就是18薪,秋天在这一部电影上赚的不止是那点投资回报。国产第一部10亿票房电影诞生在秋天手里,意味着秋天从一个创业公司正式成为国内头部的大型电影公司!

  投资、制片、发行、影院甚至海外合拍,都做得风生水起的大公司!

  这种地位的转变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李秋棠和张钊都愿意出这笔钱奖励团队。

  张钊甚至批评财务“小家子气”,要他们把眼光放长远,放宏观。

  徐山争当然一炮而红,或者说,他是秋天以外《泰囧》最大的赢家!

  而跟着一炮而红的还有《泰囧》的制片人陈芷熙,一部10亿票房的大作在她手里诞生,

  张钊下手非常快,元旦一过,就把陈芷熙签了,任秋天影业副总裁。

  太快了!

  业界很多公司其实还在观望,陈芷熙一部片子成功了,后面呢?如果她能接连做出两部三部卖座的片子,到时候再下手也不迟,人又不会跑。

  没想到张钊下手这么快,一部片子就敢给副总裁这样的高级职位。

  张钊的理由是:“做片子是赌,用人也是赌,看准了就下手,这怕什么。”

  换李秋棠来,李秋棠也敢赌。陈芷熙初涉制片,可能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泰囧》大火可以说是被她碰到了,但李秋棠就敢赌她在秋天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展。

  对于加入秋天,陈芷熙觉得还是利大于弊,弊是要受公司管制,没以前自己做独立投资那么自由灵活,利当然就是平台更大,资源更多,资金也更充足。

  陈芷熙入职后李秋棠特地给她打电话,说自己说话绝对算事,等他堪景回来,就着手为陈芷熙联系好莱坞那边,送她去学习最先进的电影工业制作流程。

  在无人关注的角落,刘艺菲从巴黎起飞,却落在了香江。

第324章 唯恐天下不乱

  “看,这是什么!”从巴黎除了给李秋棠买了一副价值不菲的专业发烧耳机外,刘艺菲还带回了和欧罗巴影业的演员意向约。

  “他请你了?!”李秋棠还挺惊讶,因为自己手里工作太忙,在《露西》这部戏上,他没有插手,没想到这样都被刘艺菲拿下了。

  “不是说安吉丽娜·朱莉也来了吗。”安吉丽娜·朱莉下场,八个刘艺菲绑一起也争不过。

  “她档期不合适,退出了。”说起这个刘艺菲也心有余悸,“刚开始听说她也会竞争同一个角色,我还真挺担心,没想到这次去巴黎,她直接退出了。”

  “《露西》什么时候开机?”既然已经开始对档期,电影的开机时间应该已经确定了。

  “9月份,拍3个月。我今年没定任何片子,时间非常充裕。”没工作的刘艺菲好像很自豪。

  她本来也不是工作狂体质,一年有一部拍对她就足够了。

  “哎呀,我要学法语了。”刘艺菲突然说。《露西》是一部英语片,但吕克·贝松和他的团队很多人都说法语,电影也将在法国取景拍摄,为了方便沟通,刘艺菲有必要把法语捡起来。

  “你不是会吗?”

  “太久不说,早忘光了,得找个老师学学。”刘艺菲拿起手机就开始翻自己的通讯录,见李秋棠还呆站在原地,“你还呆着干吗,还不去洗澡。”

  “你说话怎么天上一脚地上一脚的,前脚还说学法语拍电影,后脚就说这。”

  刘艺菲摸了摸男朋友的脸颊,笑道:“学法语是我的事,你的事就是现在去洗澡。”

  “我成你什么了。”李秋棠嘟囔了一声,还是去浴室了。

  算了算时间,女友日子应该快到了,难怪需求这么旺盛。

  “艺菲,你来。”也不说干吗。

  1月的第一周过后,李秋棠和《看不见的客人》堪景组完成香江的堪景工作,回到燕京。

  因为又接下了《鬼吹灯》的工作,李秋棠变得更忙了。

  回到燕京后,他终于见到了《鬼吹灯》的原著作者张牧也和编剧张佳鲁,张牧也当剧本顾问,和张佳鲁一起写剧本。

  李秋棠能够执导此片,张牧也格外愿意——虽然他愿不愿意关系并不大。

  第一次见面,李秋棠说他没看过《鬼吹灯》原著小说,要花点时间把小说看一遍,才能跟他们开创作会。两人现在的剧本创作继续往前推。

  张牧也地当场送了一套书给李秋棠,李秋棠又要求他给个签名,张牧也签完,又拿起自己手边的书要李秋棠也签上自己的名:“回去我也能吹我见到你了,否则他们不信。”

  尽管《鬼吹灯》还在很初级的阶段,但李秋棠还是在张佳鲁这里待了半天多,对项目做了初步的了解。

  《鬼吹灯》共8本书,前四本的版权在中影手里,后四本被万答购得。

  《鬼吹灯》还真挺好看的,李秋棠很快就看进去了,从导演角度看,这样的冒险故事天然适合影视化改编。

  李秋棠看得很慢,他一边看一边在脑海里构思改编思路,虽然他并不参与剧本创作,但导演肯定要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编剧。

  首先肯定不能有鬼!李秋棠还没这么大的能量能在国内拍鬼。

  其次,不能真的盗墓,因为盗墓违法。

  这是《鬼吹灯》改编的两大基本前提。

  不能有鬼,但必须有奇幻现象,不然就不符合主题了,但这些奇幻现象,根据总局的要求,必须得有唯物的解释。

  当然,很多创作者都会选择出现幻觉这个万金油。

  至于为什么出现幻觉,总局并不做唯物解释的要求,即主角看到的种种奇幻现象都必须是假的,至于为什么是假的,随便主创们编,总局不管。

  第二,不能真盗墓,但必须让三人组下墓,不然也不符合主题。这就要求在影视化改编中,摸金三人组不能为了夺宝进入古墓,不然三人组就是带头违法,动机不纯。

  这要是在好莱坞,哪会管你这那的,主角就是盗墓就是夺宝,因为他们有殖民掠夺的传统,他们的观众接受主角这么做,但在国内不行。

  这两大改编前提,不用李秋棠提醒,相信编剧张佳鲁也明白。

  《鬼吹灯》要做,但现在李秋棠工作的重点还是《看不见的客人》。

  男主角秦朗和女二号许琳迟迟定不下来,制片部门连开机时间也不好做,所以他们只能不停地催李秋棠,不然开机定不了,场地就定不了,后面所有的程序都定不下来。

  “张净初我觉得挺好的,演技在这一代女演员里算顶尖。”

  “但她在圈里不怎么受欢迎,我们是不怕什么,但也犯不着故意去惹一身骚。”

  很多时候,所谓的封杀就是这样来的,我可用可不用你,但我为了避免不必要麻烦就不用你。

  所谓导演太太团,李秋棠会怵那些老阿姨?只是不愿惹麻烦罢了。

  “孙丽呢?《甄嬛传》人气这么高,演技不说多好,但也够用,又是熟人。邓朝前几天还跟我打招呼,说孙丽可以友情出演。”友情出演的意思是零片酬,但要给个红包。

  “这话孙丽不说,邓朝来说?”

  “中间隔一层,脸上好看点嘛。自己说自己降价,多挂不住。”

  又把女演员们看了一圈,李秋棠的副导演突然说:“要我我就用秦蓝,她演这种角色得心应手,到时候营销也好做。”

  李秋棠笑道:“秦蓝演多少小三了。到时候营销小三专业户,专挖人墙角?这哪是什么好词。”

  “但她确实经验丰富,形象也比孙丽和张净初要好。说秦朗出轨这样一个美人,反正我信。”副导演越说越起劲,“用了秦蓝,男主角就用黄小明!”

  “你小子,你小子啊,”全场人都笑了,“你是唯恐天下不乱啊,到时候剧组打起来你负责收拾?”

  “到时候上映都不用营销,两人往那一站什么都有了。”

  从角色适配上说,黄小明和秦蓝当然很适合秦朗和许琳,但两人又是前任关系,这个有点麻烦。

  “这在圈里不算什么,跟前任合作一部戏而已,还有人结婚请前任当证婚人呢。”

  “谁啊?”这种料李秋棠还真不知道。

  “拿金棕榈那个。”

  大导就是大导,李秋棠越发佩服他了。

第325章 前任

  为什么很多演员明明有更赚钱的戏,却还是愿意演大导的戏,甚至自降片酬也要演,在大导那里当配角也愿意?

  因为和大导合作为演员带来的不只是片酬上的回报,更多的是名气和地位的提升。

  特别是顶级大导,张一谋、陈楷歌等人注定写进中国电影史,甚至在世界影史上也有一笔,参演他们的作品,务虚点说,能跟着一起名留影史。

  后人学习电影,翻阅电影史,依然会看这些大导的电影,你参演了,后人就能看到你。

  很不巧,李秋棠作为内地第一个金球奖导演,他必定会被写进中国电影史,《时间规划局》在国际影坛引发的震动,也让他在世界影史上提前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

  《时间规划局》被很多左派电影人追捧,李秋棠在《时间规划局》中对空间的分割和利用被世界各地的电影学院当作教学案例讲给学生们听。

  关键是,李秋棠才30岁不到,作为导演,他还有30-40年的创作期。

  更可怕的是,按照一般规律来看,一个电影导演成熟会在40岁以后,五六十岁会是他看待世界最透彻,电影技法最成熟的黄金期。

  也就是说,李秋棠的创作黄金期还没到,没人能预测二三十年后李秋棠最成熟最巅峰的状态是什么样。

  这才是李秋棠吸引演员的地方,他在电影圈跟一块唐僧肉没什么区别。

首节 上一节 197/3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