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我就是顶峰 第286节

  不过粉丝的撕逼,还没波及正主。

  唐烟对杨蜜接《何以》的电影版,说不上什么感觉,说不满,也没有,电视电影版权分属两家公司,自己演了电视,杨蜜凭什么不能演电影?这点她很明白。

  “但是我心里又有点别扭。”唐烟没戏,从沪上来找刘艺菲,刘艺菲现在深居简出,北影节都没去。

  刘艺菲不是很会宽慰别人,但她会熬些鸡汤给唐烟喝:“做演员好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太听别人的话。

  “你不要管这些,你就只管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好了。”刘艺菲起身去给唐烟倒茶,“我跟我妈配了点花草茶,给你尝尝。”

  刘艺菲在抽屉里翻了翻,拿出一个茶包来,道:“这里面有玫瑰、桂圆、枸杞和红枣,益气补血,美容养颜。”

  唐烟笑道:“要结婚了果然不一样,开始美容养颜了。”

  刘艺菲道:“我美容养颜又不是为了他。”泡上茶。

  唐烟还是说回杨蜜和《何以笙箫默》上来:“其实我能理解她拍《何以笙箫默》的电影。”

  “你能理解,现在还气什么呢?”刘艺菲把茶杯放在她面前。

  “不知道,要说气其实也没有。”

  正说着,李秋棠风风火火地进来了。

  “唐烟来了。”

  “导演。”

  “你坐,我拿点东西马上就走。”说完快步上楼了。

  “别管他。”刘艺菲拉唐烟坐下,这事儿其实不大,刘艺菲也不想把杨蜜想得太坏,“她可能也是担心你多想,才没主动跟你说。现在要上映,瞒不住了。”

  “可是她还是没跟我说啊。”

  “以前不说,现在说什么。”刘艺菲道,“一部同名电影而已。”刘艺菲是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绝命逃亡》成绩不好,她心理不好受,这点事算了,也不叫什么。”

  李秋棠拿了东西下来了,正要走,被刘艺菲叫住:“你尝尝我泡的茶。”

  李秋棠喝了,道:“挺好喝的,继续保持。”然后当着唐烟的面快速在刘艺菲脸上啄了一口。

  唐烟惊叫,大笑。

  李秋棠快步离开了。

  “他平时在家也这样吗?”唐烟道,“你脸红的也太快了吧。”

  刘艺菲摸了摸自己的脸,道:“他就喜欢给我搞这种突然袭击。”

  唐烟说:“这哪是什么突然袭击,这是生活中的小惊喜。”

  两个女生又天南地北地聊起来。

  李秋棠从家离开后,回到公司,处理了一些事,晚上又去北影节的一场放映会当嘉宾。

  今年北影节,还有一个看点便是,乖乖虎苏有鹏以及何冏齐齐转型当导演。

  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跟上赵燕子的步伐,拍青春片,苏有鹏的电影叫《左耳》,胆子也够大,用了一个纯素人当女主,叫陈都凌;何冏狠狠炒情怀,电影就叫《栀子花开》。

  《左耳》北影节结束就上映,《栀子花开》在北影节上宣布定档暑期。

  对了,李秋棠在北影节上看到了六老师,他来宣传他的新片《敢问路在何方》,中美合拍。

  这就是那部“今年下半年开机”的《西游记》吧?

  李秋棠现在就在何冏的局上,这场酒是何冏特意为秋天请的,除了李秋棠和陈芷熙,秋天还来了几位高管。

  何冏主动向众人介绍他的主创们。

  男女主角李亦风和张慧文大家都认识,一个顶流小鲜肉,一个新晋谋女郎。

  “这是蒋进夫,这是张雨曦,这是宋义。”

  在场的,除了何冏,就李秋棠一个导演,李秋棠“采访”他:“第一次当导演什么感觉?”

  何冏道:“我真的不开玩笑,压力太大了,感觉天塌在我肩上。拍完片我瘦了二十斤。”

  一边的制片人补充说:“何老师在剧组什么工作都做,弄的我制片人都没事干了。”

  李秋棠点点头:“第一次当导演是这样的,我第一次拍片,连厨房炒菜都是我炒。”

  这个可算是秘辛了。

  “没办法,那时候没钱,一分钱都得掰成两瓣花,厨师请不起,盒饭也订不起,就只能自己做,去菜市场买菜还得跟人砍几毛钱的价。”《彗星》就是这么拍出来的。

  何冏在圈内人缘非常好,他在《快本》收礼虽然不好,但他对身边人的确非常非常照顾。

  虚伪肯定谈不上,李秋棠真的不讨厌他。

  所以他把自己公司内部讨论的一些成果分享给了何冏:“青春片的热度这一两年就要散了。”

  李秋棠一句话让场面炸开了锅。

  何冏虽然是娱乐圈老油条,但毕竟是个新导演,对影视圈未必很了解,他不信青春片热度会散得这么快,这群年轻的演员们也不给信,他们正式适合演青春片的年纪和形象,青春片没热度了,他们会少很多工作。

  李秋棠解释说:“这两年青春片太多了,一股脑的涌进来,而且拍的故事也大同小异,观众会腻的。”

  何冏却觉得李秋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是大导,看不上青春片。

  但是有一句万精油的话叫片好破一切,拍的好观众还是会买单。

  李秋棠说的是热度,这个题材没热度了,市场的热钱就不会涌过来了。

  “今年,可能是青春片最好的时候,反正我们公司做完今明两年,会停掉大部分青春片。”这个并不怕被别人知道。

  何冏没把心思放在所谓的行业发展上,他拍完这部,下一部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但是演员和制片们却很关心这些,纷纷要求李秋棠多说一些。

  李秋棠开始吹牛比,但确实给出了几个大概的方向,一是网文IP改编,无他,企鹅下场了,他拥有全国最大的网络小说库,这些网文必须变现!二是主旋律商业大片,说这个的时候,几乎没人信。

  最后的最后,李秋棠还是告诫在座的演员们:“学艺先学做人,技艺可以慢慢磨练,只要在圈里,总还是能过得不错。但要是违反纪律,那白干了。”

第473章 傲慢和无知

  《左耳》首日5200万,两天破亿,证明青春片依然狂热。

  但没有人在意,《战狼》总票房已经突破了5亿。

  李秋棠还在个人微博转发了《战狼》破5亿的喜报,还说要给吴经办庆功宴,但媒体对《战狼》全然不感兴趣,一心追乖乖虎和《速7》的热点去了。

  《速7》太热了!

  《速7》可能会是今年全球最热的电影。

  到《左耳》上映时,《速7》内地总票房已逼近19亿,没人怀疑它会不会上20亿,现在的问题是,它会冲到二十几亿。

  《速7》的热卖也显示,内地市场的天花板远不止20亿,还能更高。

  每每这个时候,总会有反思怪出来扫兴:“《速7》创造新纪录,华语电影到底缺什么?”从《阿凡达》到《变4》再到《速7》,创造历史的为何总是好莱坞大片?

  亦有杞人忧天者,惊呼:“好莱坞横扫市场,华语电影正在崩溃!”

  《何以笙箫默》电影还在拉踩剧版。

  网络上充斥着剧版廉价、缺钱、简陋的指责。

  而在演员的对比上,网友则说唐烟32岁演大学生,是在装嫩,而29岁的杨蜜演赵默笙“更有少女感”。

  唐烟表演呆滞,缺乏内心戏,而杨蜜的表演则“更加灵动”。

  可以说,网友把剧版踩的一无是处!

  唐烟从头到尾都不回应。

  没几天,《何以笙箫默》上映了。

  首日6300万登顶日冠。

  这个成绩不可谓不好,唐烟粉丝一下哑了口。

  五一假期三天,《何以笙箫默》收入1.7亿登顶假期冠军,青春片实现五一档三连冠。

  但是,《何以笙箫默》的口碑根本维持不主,黄小明再一次被指演技油腻,杨蜜的赵默笙也被网友指责缺乏原著中的阳光和独立气质。

  至于剧情混乱、改编失败等问题,不一而足。

  唐烟和剧版的粉丝马上反攻看热闹。

  但很多观众忽略了五一档的另一部电影,《赤道》。

  首日3000万,三天也破亿了。

  但这部电影在媒体的稿子里,通常作为《左耳》《何以笙箫默》以及《速7》的陪衬。

  但是李秋棠唯独在微博发了这部片子评论。

  “《赤道》是一部又假又小的电影。都核危机了,还香江警察呢?导演带出了驻港部队,也提到了燕京,想来应该知道现实中如果发生类似情况,会得到怎样的处理,但他依然选择按老式港片的套路拍,我不知道这是明知可为却故意不为的傲慢,还是单纯的无知。永远都是香江警察,永远都在抓内鬼。我丝毫不怀疑如果他们拍世界末日,出来维护治安的还会是警察,世界末日他们依然要抓警队内鬼。这大概就是香江电影衰落至此的原因。”

  李秋棠这样著名的导演公开批评一部电影,是很少见的,特别是批评一部刚上映的电影,更加少见。

  李秋棠的批评迅速登上热搜。

  #李秋棠批赤道#

  李秋棠的批评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认同。

  “燕京派来一车的武器专家在香江被人一锅端了,导演太敢拍了。”

  “我倒觉得这片子拍的很好,它好就好在作为反面例子告诉观众,不听中央政府的话,不尊重基本法,香江人自己搞,早晚要出大乱子。”

  “冲着这套阵容买票,发现上了大当,果然是又假又小。”

  “如果你不明白这电影的格局有多离谱,我给你举个例子,你们镇上突然发现了一颗原子弹,然后负责处理这件事的是你们镇长和派出所所长。《赤道》的故事就是这么离谱。”

  “与其说是傲慢和无知,不如说是故意为之,这片子表达的就是香江人对我们的态度:我不相信你。”

  李秋棠的批评对《赤道》的票房影响不大,毕竟很多看这部片的人不会上网看评价,但李秋棠却加剧了《赤道》网络口碑的崩塌。

  豆瓣开分直接在6分以下,不及格。

  李秋棠毫无征兆地批评《赤道》,被视为对金像奖六提零中的回击。

  这倒是把李秋棠看小气了,他要真在乎金像奖,晚会当天他就开喷了,怎么会等到现在。

  他批评《赤道》单纯就是觉得这片子不好看。

  他上下嘴皮子一碰倒是轻松,但电影的几大三大出品方,银督机构、寰亚和万答,都在想是不是哪里得罪李秋棠了。

  特别是主控方银督机构,还特意打电话给陈芷熙问情况,结果陈芷熙说:“没发生什么,他就是陪艺菲去看电影,觉得这片子不好看而已。”

  为什么不管管他?

  谁管得住他?

  公司不止一次想把他微博收来共同管理,他就是不给。

  五一假期结束后的第三天,李秋棠就来到万答燕京总部开会。

  议题只有一个,《寻龙诀》后期也超支了。

  真不是李秋棠干的!

首节 上一节 286/3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