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我就是顶峰 第313节

  公司当然尊重他的想法,这个项目一切都听李秋棠的,他不点头,谁都不敢开机。

  今天,李秋棠把几位出品人请到自己工作室来,要做《流浪地球》的第一次剧本阐述。

  50%的定稿剧本+50%的待定剧本,足够撑起一场剧本阐述会了。

  李秋棠亲自上阵,和编剧张佳鲁把整个剧本表演了一遍。

  两人都不善表演,一开始囧态频出,但这次阐述会看的是剧本故事,到后面也就没人在意表演了。

  喇董看进去了,两人表演完,喇董带头鼓掌,觉得目前的故事已经很完善很感人了。

  他特别表扬了剧本后半段出现的一种叫饱和式救援的工作方法,称:“这个想法很好,很符合我们的工作作风。”喇董也没大谈主义,而是就电影说电影,“很好的解决了美国大片个人英雄主义的短板,就是主角在拯救世界,其他人在干吗?

  “我觉得你们这个角度就很好,我们的镜头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主角身上,这没有错,主角在拯救世界,但焦点以外的人他们也在拯救世界。拯救世界靠少数几个人是行不通的,还得靠集体的力量,我觉得你们这个表现形式很好,有特色。”

  但编剧组还没有确定要不要用“饱和式救援”,因为这样的救援方式确实没有突出主角们的贡献,编剧们担心观众会不买账。

  这样的担心不能说多余,李秋棠也无意指责。

  但同时他也知道,编剧们是在等他拍板。

  李秋棠怕什么,剧组老大就是干这个的,他当即拍板就用饱和式救援这个创意:“过程好看就行,反正结果都是救援成功。”

  理由就这么简单。

  陈芷熙在好莱坞没白待,都不用李秋棠开口,她就知道这时候要让美术团队进场了。

  “要找演员吗?”

  “先不急。”现在找演员太早了,“你不如先找钱。”

  《流浪地球》项目现在只有秋天和中影两家公司在做。

  说起这个,陈芷熙一脸为难的样子:“我尝试谈过几个公司,没人信。”

  “我都没人信?”李秋棠笑道。

  陈芷熙接着摇头:“不是不相信你,是不相信国产科幻这块牌子,很多公司老板说中国科幻还不到时候,就算你来拍,你能保证一定赚钱?”

  “我保证啊。”李秋棠笑道,“这片子票房低于40亿,我不干了。”

  陈芷熙只当他在吹牛说笑,接着说:“钱反而是小事,3亿5亿的,别人要是不投,我们和中影两家也拿得出来。信任才是大问题,没人相信我们。”作为总制片人,陈芷熙对此感受最深。

  开完这次剧本阐述会的第二天,李秋棠受那位在文宣部门工作的胡先生邀请,前往某酒店长包房议事。

  李秋棠到时,房间里除了胡先生,还有另外两位陌生的中年男士。

  胡先生代为介绍:“这位是即将上任的长影集团赵董;这位是文化口的X司长。”

  李秋棠听完介绍,稍微楞了一下,两位司长,一位董事长,关起门来是要商量什么大事?

  私下议事不是开会,三人都不打官腔,寒暄了两句就直奔主题:

  “影视,特别是电影这块,上头很重视。电影市场我们每年都在壮大,票房一年比一年高,主管部门对这些年的成绩很满意。但就有一点不好,我们内地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电影奖,虽然说金鸡奖是内地最高学术奖,但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确实干不过对岸的金马。”

  李秋棠点点头。

  “现在的意思呢,是想弄一个有含金量的电影奖起来,我们票房每年这么多,但奖项没含金量,总归是瘸了一条腿,走路走不快。”

  李秋棠又点点头。

  “重新办一个电影节不现实,太铺张,一些老同志也不允许,奖项从零开始做,难度也太大了。组织的意思是,拿一个老牌电影节改组试试,坚持长期主义,用5-10年的时间,把这个电影奖的含金量弄起来。”

  李秋棠点点头,认真听着。

  “你年富力强,也有见识、有专业,所以想请你过来谈谈,看看能不能一起出谋划策,也算是集思广益……组织上还是想在长影节搞个试点。你是东北人,一起把长影节做起来,也算是给家乡做贡献。”

  李秋棠心跳漏跳了半拍。

第519章 前途未卜的事业

  做影视,做传媒的,都有几个梦想。

  一是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杂志或者期刊,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纸媒没落,这个就算了。

  再就是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电视台,像迪士尼和福克斯那样,但国内不允许这么做。

  还有就是,自己能主办一个电影节。13年东方影都奠基仪式上,老王喊出要办一台对标奥斯卡和格莱美的国际电影节,当时非常振奋人心,但现在小3年过去,老王再也不提这件事了。

  李秋棠当然也想,不说电影节,他看到黄雷和赖生川他们弄的乌镇戏剧节都羡慕得流口水。

  他还知道贾樟科最近三五年除了拍片还在忙另外一件事,筹备平遥影展,再有两年应该就能开幕了。

  李秋棠不知道贾樟科是怎么做到的,但他真的很羡慕。

  哪个电影人不想拥有自己的电影节呢?

  现在机会就摆在眼前。长影厂,共和国电影的摇篮,长影节,老牌电影节。

  李秋棠没有低估这件事的难度,做电影节肯定会得罪一大批人,也肯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险阻。5-10年的时间,可能会成功,但也有很大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同时,李秋棠也知道,这可能是此生唯一的机会,这样的机会错过了,就再也不会有了。

  所以李秋棠没有任何犹豫,果断答应会帮助组织出谋划策,争取重振长影节。

  李秋棠知道组织上看重自己什么,他是东北人,有天然的主场优势;他年轻,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去跟“反对派”死磕,李秋棠才30岁出头,大不了不干了,忍10年,他40岁,正是一个男人事业心最盛的时候,那时候那些老家伙不是在盒里就是在轮椅里,拿什么跟李秋棠斗?10年不行,忍20年,导演50岁才真正成熟,到时候不说别的,李秋棠的门生故吏肯定遍布影视圈,做起事来事半功倍。

  再一个,李秋棠有钱,不敢说影视圈首富,但也是金字塔尖上的一个,组织不担心他会损公肥私。

  但其实组织根本不在乎你肥私不肥私,只要你能把事办得让人满意,一些小事组织也不会揪着不放。

  球队要是进了世界杯,谁管你哪些个破事?拿了钱要把事情办成。

  李秋棠能答应,自然是好事,但出于私交,胡先生提醒李秋棠:“现在只是尝试改革,没人知道前面有什么困难,甚至没人知道会不会成功,你想清楚,你不愿意做我们也不勉强你。”

  李秋棠道:“这有什么不愿意的?做电影节是所有电影人的梦想,贴钱我都干。”

  几位都笑了:“这是公事,还不至于让你贴钱干。”

  李秋棠答应加入,并不出乎几人的意料,胡先生来之前就下过判断,李秋棠一定会做。

  四人在这小房间里开会。

  “什么电影文旅这块就不说了,”李秋棠提出自己的想法,“是个电影节就说文旅,就说创收,这些都有一定套路去走。我们现在应该先给长影节定下一个基调,它的全新定位是什么?金鸡是学术奖,百花是观众奖,华表是政府奖,长影节的金鹿应该是什么奖?”

  东北是工业基地,长影厂是共和国电影的摇篮,长影节也应该充分结合并利用东北的地域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优势。

  “所以我觉得金鹿应该是电影工业奖。”

  三人点点头,这样的定位也符合国家和行业近年一直在倡导的电影工业化。

  “但我们不能走极端,我们表彰电影工业,但也不应该拒绝文艺片,《花样年华》入围了,你把最佳导演颁给郭靖明,这谁看了都要骂你。”

  三人被李秋棠这个极端的例子逗笑了。

  商量了大半天,连饭都没出去吃,一直到下午四人才散。

  “行了,今天就这样。秋棠你国内国外情况都了解,你辛苦一点,回去写个材料,详细点,阐述下你的思路,到时候来部里作个报告。我们也得马上回去汇报今天的情况。”

  临走前还补充了一句:“好好准备,一号也知道这件事,到时候如果他有时间也会来听你的汇报。”

  李秋棠离开酒店,回了公司。

  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多,李秋棠觉得时间还早,便给郭凡打电话,要求看他拍完的《女警的故事》。

  这是他的第二部电影,舒嫦主演,轻喜剧,目前已做完后期,就等着公司看过后定档。

  电影聚焦老年人保健品消费陷阱,讲述了新人女警唐小雨(舒嫦饰)初到派出所,和带她的师父高彩虹(孙丽饰)以及派出所同事们一起打击保健品消费陷阱,以及在工作生活中一些啼笑皆非的故事。

  故事很简单,李秋棠看的是郭凡的处理。

  郭凡现在还在他的工作室加班,李秋棠这么晚过来看片,他也能接待。

  “你一个人来?”倒是对李秋棠一个人过来有点意外。

  “我看个片子带一帮人来干吗?这么晚了,你也不管夜宵。”

  郭凡笑道:“看完片子我请夜宵。”

  “拍完这部片子,最近在干吗,加班到这么晚。”

  “尝试自己写个剧本,一直从公司拿剧本,总不太好,嘿嘿。”郭凡笑道。

  闲话少叙,两人进入放映室,看起电影来。

  片子不长,102分钟而已。

  李秋棠很快看完,给的评价是:“这可以了,亏不了。”

  正如郭凡在《同桌的你》剧组顶着高小松的压力硬拍大使馆事件一样,李秋棠在《女警的故事》里也发现了郭凡的私货,郭凡在这样一部轻喜剧的结尾,塞了一段港式警匪飙车爆破戏。

  好像在告诉观众:“我预算没花完,都炸了给你们看吧。”

  看得出郭凡真的想拍大片大场面,闷骚的心快按捺不住了。

  这段戏加的虽然跟影片整体风格不符,但问题不大,前面该响的包袱都响了,结尾送一场视听刺激爽一下,就当回馈观众了。

  如果要打分的话,李秋棠会给《女警的故事》打6.5分左右,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但作为一部喜剧,是值得看的——喜剧不同于其他类型片,有个6分就能看了,6分的喜剧就已经称得上是不尬不撒狗血,有好包袱好笑料了。

  看完《女警的故事》,李秋棠随口说:“这部戏不错,后面就让你拍大片,你自己有想法,还是公司给你找本子?”

  但又笑说:“还是别这么急吧,等上完这部片子,你好好休息个半年一年,省得别人说我是黑心老板。”

  郭凡笑道:“你都这样说了,我就是想休息也不能休息了。”郭凡的工作热情很高,一听李秋棠要支持他拍大片,哪会想休息。

第520章 霸道

  李秋棠后面的时间很多都用在了和其他电影公司的周旋上。

  《环太平洋2》这个项目投入太大,整个秋天只有李秋棠能作主。

  秋天在国内炒《环2》,把其他公司给馋坏了。

  新的《电影产业促进法》也鼓励电影资本出海,现在这么大一块饼就在眼前,要是被秋天一家独吞,他们会恨死李秋棠。

  但秋天一直没说要招国内合作方,就硬炒自己有这张船票。

  不过很快就有人反应过来,秋天影业拟在港上市,虽然具体时间不知道,但估计也就是这一两个月了,秋天现在拼了命地炒《环2》,大概是为了配合上市。

  静默期内公司不允许进行股票推介活动,也不允许公司进行项目的过度炒作和宣传。

  所以秋天要在静默期到来前争得更多的曝光和关注。

  还真被他们猜对了!

  但猜对了又怎样?你能不上钩吗?

  还不是要来找李秋棠谈这次合作。

  《环1》全球票房亏本是事实,秋天瞒不住,国内投资人也知道。

  但这对秋天还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其实早在《环1》拍摄期间,传奇影业就决定要拍摄续集,这也得到了托罗导演的认可。《环1》票房亏本,但其在流媒体和衍生品市场获利不少,已补足了出品方的亏空。”

  “得益于《环1》当年在国内大卖8亿,《环2》的立项和筹备非常顺利,按照传奇的计划表,《环2》此时应该已经开机了,但因为和环球关系降至冰点,托罗迟迟无法拍摄,《环2》属于两家公司争斗下的牺牲品。”这个说法不见得真,但也不是假消息。

  以至于到后来,都不用秋天主动了,媒体都自觉跟进《环2》这个项目。

  《环1》当年顶着史上最贵合拍片登陆内地市场,第二部的关注自然少不了。

首节 上一节 313/3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