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我就是顶峰 第315节

  迪士尼《花木兰》剧本已经成型了,目前在里克·杰法和阿曼达·斯尔沃夫妇俩手里做最后的修改和润色。

  因为此前太忙了,李秋棠真的忽略了这部戏。

  直到现在同事把《花木兰》的企划书拿出来,他才想起迪士尼的《花木兰》这时候已经启动了。

  张钊在美国不只谈了《环2》一个项目,“这回是迪士尼主动找到我们,想跟我们合作《花木兰》。”

  “怎么个合作法?”

  “迪士尼很重视中国市场,希望拍一版真人版《花木兰》。”此时的迪士尼还没有被政治正确毒害,还能从正常商业角度考虑电影的制作,“希望我们作为中国合作方协助他们。”

  “不要我们的投资?”李秋棠反问。

  张钊摇头:“迪士尼公主系列,人家会要我们的钱?”

  接着说:“迪士尼想选一个中国导演拍这部片子。”

  “嗯。”李秋棠应了一声,然后看张钊他们都看着自己,“不是,迪士尼不会是想要我接手吧?”

  “我看他们确实有这个意思。”

  “你没跟他们说我手里的项目已经排到5年以后了吗?”李秋棠手里同时在推《流浪地球》和《梁祝》,加上一些监制工作,他真的腾不出手再拍别的了。

  “他们也没明说要你拍,只是让我们把这份企划书带回来给你研究研究。”

  李秋棠无奈地笑道:“撞车了啊。”

  “啥?”几人不解。

  “你们回来之前,我去郭凡的工作室看片。当初答应郭凡了,拍完两部小成本就给他安排一部大片练手,我跟他合计了一晚上,让他拍《花木兰》,古装战争大片。”李秋棠缓缓道来,“你们说,是不是跟我们自己的项目撞了?”

  秋天只是被邀请作为迪士尼的中国协助方,《花木兰》这个项目不是秋天的,如果真要选,秋天肯定紧着自己的项目做。

  张钊提出自己的顾虑:“现在做古装战争会不会太冒险了?”必须得承认,古装战争片在国内的风口已经过去了。

  最近一部能被记起的国产古装大片是今年年初上映的《天将雄师》,成龍主演,4亿成本,7亿票房,血本无归。

  现在市场更大,观众热情更高,但做古装大片,风险比10年前还大!

  但李秋棠依然觉得这个风险值得冒。

  “就是因为现在市场大,观众热情,所以就更应该尝试着再做一次,现在是中国电影市场最好的时候,如果这时候不做,以后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么好的机会。”

  今年国内总票房已经突破400亿,李秋棠和张钊两人对未来的市场有个相对一致的判断:未来3-5年,市场总体还在往上走,市场总额大概能冲到700亿左右,但是两人都觉得现在的市场乱象会在3-5年后得到统一整治,比如滥发票补——片方对票补也深恶痛绝,片方觉得自己在给网络平台贴钱抢市场,甚至一些公司认为票补是另一种形式的买票房,呼吁有关部门停止票补行为——以及票房注水现象。

  届时行业会迎来一次阵痛,这次阵痛后,行业会再次迎来高速发展。

  李秋棠当然知道后面会有一场席卷全球的黑天鹅事件,但如此判断,大致也过得去。只是没人知道这次阵痛会持续那么久,会痛得那么厉害。

  一部大片的制作周期很长,公司此时立项《花木兰》,正好可以赶上判断中的市场巅峰。

  “之前还没人看好动画电影呢,我们不是照样做出《大圣归来》了?”

  “我们投《战狼》的时候被人骂傻瓜,不也卖了5个多亿。”

  一个道理。

  “那我们把迪士尼推了?”

  “推了干吗!协拍而已,我们也能做啊,我们也学学迪士尼的本事。”

  而张钊却有一个胆大包天的想法:“迪士尼不是要我们帮他寻摸能拍《花木兰》的中国导演吗,我们把郭凡推荐过去咋样?”

  “你是想?”李秋棠猜到了张钊的目的,“恐怕不好办啊,迪士尼家大业大,财大气粗,会跟我们合作?”

  “事在人为,两家的《花木兰》都才刚起步,与其到时候撞得血淋淋的,不如一开始好说好量,再怎么样也好过双输吧。”

  在海外市场,10个秋天绑一起也不一定干得过迪士尼,但《花木兰》的主销市场明显是中国,这点迪士尼比谁都清楚,不然不会想找中国导演接手,在这里,迪士尼就未必是秋天的对手。

  “迪士尼说是18年暑期档上映,我看19年20年他们都不一定上得了,”李秋棠道,“这事儿你去谈吧,能谈下来最好,谈不下来,我们也不怵迪士尼什么。”

  李秋棠让海外事业经理先离开,自己和张钊再谈点其他工作。

  李秋棠把组织邀请自己参与长影节改革试点的事告诉给张钊,想听听他的想法。

  参与这种工作,李秋棠不可能光棍一个人,他肯定要组建自己的团队,他一个人有天大的本事也做不来那么多事。

  张钊听完李秋棠讲的,反应没比李秋棠当时好多少。

  年过50的张钊对电影事业依然热血澎湃,听到这个消息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长影节现在含金量确实不高,但也正因为如此,改革任务才充满挑战,充满诱惑。

  亲手改革一个国家级电影节,没有哪个电影人能拒绝这个诱惑。

  “真的让我们做?”

  “说是让我们建言献策,看着是让我们做辅助工作,但他们又让我写一个详细的报告,过阵子去部里汇报。我一下也拿不准。”

  “这没关系,让我们做就行。”张钊很激动,现在他十分庆幸自己11年选择了秋天而不是乐视。

  在乐视,他哪里有机会参与长影乐园的筹备工作;在乐视,他哪里能筹备电影院;在乐视,他更没机会参与长影节改革工作。

  “你什么时候去做报告?”李秋棠送他的这份礼可太大了。

  “不知道,我报告还没写完呢。再说了,也得看领导的时间,肯定是我们就着他的时间来,哪会让他迁就我们的时间。”

  “哪个领导?X部长还是X局?”

  “最大的那个。”

  “这个工作他挂帅?”

  “哪里好问这个。”

  “那也很厉害,我也回去做做工作,你报告写好给我看看。”张钊激动地离开了。

第523章 对话

  华艺再次登门的时机找的很巧,正好是秋天影业在港定价日的第二天。

  秋天影业预计12月28日登陆港股,发售价为每股22.77-25.26港元,估值约628.35亿港元,为中国影视公司最高估值,比华艺高出约200亿。

  根据港股上市规则,上市公司定价日后40天为静默期,静默期内上市公司不得进行有关股价和公司业绩的推介,以及过度的项目宣传。

  华艺二度登门,诉求依然一样,希望获得《环2》的合作机会。

  但再次被秋天应付过去,理由是公司还在研究相关方案,暂不需要项目融资。

  贺岁档开启后,首先登陆院线的是杨蜜二搭李亦风的《怦然星动》,和章子仪制片的《从天儿降》,两部电影前后脚上映,前者表现要稍好一些,首日开出2500万。

  要说片方也是真够偷懒的,让李亦风在戏里演一个明星,杨蜜演他经纪人。

  这还要演?

  公司内部说这是让两人公费“恋爱”。

  相比之下,章子仪的《从天儿降》成绩就差得多了,首日只有1200万。

  章子仪现在在美国待产,根本无法给予电影有效的支持。

  汪老师好像还没给章子仪办婚礼。

  汪老师不是头婚,但章子仪是啊,不过也不好说,章子仪08年和外籍富豪男友订过婚,当时都秀出钻戒了,后面两人分手,也不知道这样算不算二婚。

  别人家的家事才好八卦。

  《怦然星动》首周末4天成功破亿,《从天儿降》首周末3天不到4000万,前者取得开门红,后者已经可以归为扑街了。

  12月的第一周过后,《寻龙诀》剧组的映前宣传也正式开始了。

  同时开始的,还有《寻龙诀》衍生品的预售活动。

  李秋棠终于还是说动了万答做电影周边,其实这都已经晚了,按照秋天团队的预计,周边的预售应该在一个月前就开始,拖到现在才预售,完全是万答团队不配合。

  联合出版社和网购平台,推出《鬼吹灯》小说电影纪念款,除8本小说外,还附赠盗墓江湖手册、古墓志怪图册、摸金三人组玩偶,以及金钢伞、飞虎爪、工兵铲模型吊坠,年终促销,只要299,晒单还可得《寻龙诀》18日首映电影票一张,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真促销,就那几样赠品,单买都超200块了。

  还推出一套非常豪华的《寻龙诀》同款古墓立体拼图模型,限量199套,众筹价1999。

  还推出一款线下恐怖屋/密室游戏,过段时间就可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体验。

  至于玩偶、钥匙扣、文化衫、联名游戏等等,应有尽有。

  《寻龙诀》越来越近,《九层妖塔》势必又会被拉出来比较。

  中影和乐视看到秋天这样玩,五味杂陈。

  国内周边市场虽然很难做,但人家敢去开拓,敢这么玩,确实值得敬佩和学习,这就叫产业链,这就叫专业。

  路川却觉得电影周边是小道,卖卖玩偶卖卖游戏就赚钱,那还拍电影干吗。

  那套立体拼图确实比较贵,预售情况很一般,但书和其他小玩意卖得还不错。

  霸唱对此喜闻乐见,其他周边他可能收不到什么钱,但实体书多卖一本他就多收一本的钱,跟专业团队合作就是省心又舒服。

  这几天,李秋棠和主演们在进行校园宣传活动,刘艺菲过几天才能回来。

  刘晔和景恬在武林师范做宣传那天,李秋棠来到清华园,与李建在这里进行一场对话活动。

  李建今年凭借在《我是歌手》中良好表现,成功翻红。

  对话活动由李建做开场白:“同学们下午好,很久没有回来了……今天我多请了一位好朋友,他有多受欢迎,又因为娶了个老婆多招人恨,我就不在此赘述了。”

  台下同学笑了。

  “下面有请李秋棠导演。”

  李秋棠上台,和台下老师学生打招呼,两人落座。

  李建先说:“你介意我刚才说你娶了个老婆招人恨吗?”

  “不介意,”李秋棠笑道,“因为确实招人恨。”

  台下的师生都笑了,哪有这样说自己的。

  李秋棠接着说:“我跟艺菲公开后,我微博每天能收到成千上万条骂我的评论和私信。”

  “这种情况持续了多久?”

  “大概半个月吧,每天都有。”

  “对你会有影响吗?”

  “不会,大不了不看嘛,我那时候在剧组拍《寻龙诀》,一天忙十五六个小时,没时间关心这个。”

  这场对话没有特定主题,两人就坐在那儿闲聊。

  从考学开始聊,李建说他在清华园的生活,李秋棠说他在电影学院的生活。

  两人都是东北人在京上学,自然而然会聊到留京这个话题。

  李建说:“我93年上学,98年毕业,那时候还是5年制,96年取消大学生分配工作,那时候要想法设法留在燕京,混个燕京户口。”

  李秋棠问他:“你混到燕京户口了吗?”

  李建道:“混到了,你呢?”

  “还没。”

  两人还算聊的来,李建不懂电影,但李秋棠懂点音乐,在对谈会上,李秋棠首次公开承认自己也玩过乐队,是个水平一般的鼓手,至今有空还会跟以前的哥们儿偷偷去酒吧演出。

首节 上一节 315/3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