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117节

  易中海一听,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怀茹?不行不行。”

  高振东问了一句:“为什么不行?”

  易中海不假思索:“因为.”

  说到这儿,他突然说不下去了,好像没有明面上不行的理由。

  高振东道:“易师傅,贾家嫂子,谁都不敢收的,除了你。以她的情况,对她没想法的人,不敢接近,怕惹上风言风语。对她有想法的人,贾家嫂子不愿接近,也怕惹上风言风语。只有你是最合适的,你要是不帮她,估计她要真正上手厂里的工作,还得好长时间。”

  高振东前世电视剧里,秦怀茹到了65年还是二十七块五的工资,高振东估计与这些不无关系。

  电视剧里秦怀茹看起来不是钳工就是车工,这两个工作更多要靠的是脑子,秦怀茹缺脑子吗?很明显不缺的。

  要知道在女性劳模里,钳工啥的可不少见。

  要么就是不求上进,可秦怀茹缺上进的动力吗?看看她那一家子,再看看她对家里人的态度,很明显,动力也是不缺的。

  那她怎么混成那个鸟样的?没人教,自己摸索进步慢呗。不过到后来,也许是在傻柱那儿形成路径依赖了属于是。

  易中海陷入了沉思,觉得高振东说得有道理,再仔细想想,好像高振东说的还真是一条路子。

  对于秦怀茹,易中海自问是知根知底的,不像贾东旭那么老实,可是说到孝道,好像还真没什么问题。

  自己是贾东旭师父,贾东旭没了,自己照顾一下徒弟家里人也没啥问题,以自己的风评和关系上来说,这风言风语就传不起来。

  说到养老,自己不缺养老的钱,缺的是养老的人,在这个事情上,秦怀茹和贾东旭没什么区别,非要说的话,可能秦怀茹还更细心一些,尤其是自己老伴儿的身体不好,这一点就更重要了。

  要是自己两口子多活几年,别说秦怀茹这一代了,连棒梗那一代都能给接上。

  两家人又紧挨着,有什么事情,这可比找个远道儿还不清楚底细的徒弟方便多了。

  他思前想后,下定决心,抬头对高振东道:“振东,你这一下子还真把我说醒了,我觉得可以试试。”

  高振东还真有几分高兴,要是真成了,一方面,这的确算是促成了一桩好事儿,至于别人怎么想,他不在乎。

  二来,这算是自己在符合公序良俗前提下,改变了四合院主要剧情人物的命运吧,等到年底结算,是不是又能给系统升点小级啥的?或者多的不求,给点儿抽奖次数总可以吧。

  因为要上推荐,所以今天发布早那么“一点点”。

  从现在开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就都固定在每天6点前发布了,只可能早,不会晚。

第196章 钨钼 钨铜(3k)

  一大妈也觉得有意思:“中海,振东说这个法子,好像真的可以,东旭留下这一家老小,能帮还是真可以帮一帮。”

  看着一大妈,高振东突然想起了前世看电视剧的一件事情,给易中海压上了稻草上的最后一匹骆驼:“易师傅,你们要是实在觉得怕有闲话,你们再加个码。”

  易中海和一大妈有些疑惑:“加个码?”

  高振东笑道:“你让一大妈和秦怀茹认个干亲,这事儿就再没人说得出半句闲话来了。当然,如果贾家那边不愿意,那就当我没说。”

  这个办法,不是高振东自己想的,是前世刷剧的时候,看到的网友的奇思妙想,因为极具操作性,给高振东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如果贾家自己不愿意,那也能透露出她们家的很多想法来,如此一来,易中海家也不用上赶着去做这个事情,也就可以断了易中海的那点儿念想,另寻他路,对易中海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此话一出,易中海和一大妈的眼睛都亮了,一大妈看着易中海:“中海,振东这办法不错。”

  易中海仅有的一点疑虑,就在人们的这张嘴上面,而这个办法,能把这张嘴封得死死的,一大妈自己收的干闺女,那她就自然为这方面的事情做了背书,其他人要还拿这个说事儿,不用易家贾家开口,旁人都会觉得不是东西。

  认亲人前避嫌,亲情人后捆绑,可谓是既解了燃眉之急,又断了后顾之忧。

  易中海点点头对着一大妈:“回头伱问问怀茹去,要是她愿意,那就按振东的主意办。”

  转过头,易中海对高振东道:“振东,这个事情,谢谢你。你说的那个事情,我接了。”

  对于易中海来说,贾家那边什么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从这个事情里面走出来。

  对于运算所的打印机科研组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儿,对于做非标件来说,八级钳工可不是路边的大白菜,随意就能扒拉到的,而且是易中海这种参加过科研项目,又有类似设备改造经验的,那就更少了。

  解决了易中海的事情,高振东带着点得意回了家,出了易中海家门,高振东带着点有趣的笑,往左右两边看了看,不知道日后这几家人在这巨大的蝴蝶翅膀挥动之下,能变化出一些什么样的趣事。

  运算所的动作很快,第二天就把打印机的研究计划给送过来请高振东审核了。

  高振东没有改太多的东西,重大的修改就只有一处,把自己从带头人的位置上拿了下来,改为主设计师,领头人他请运算所的人自行斟酌。

  运算所的人把文件带回去,池总工看着这个最大的改动,有点犯嘀咕:“他不做项目带头人?高主任原话怎么说的?”

  “高主任原话说的是——这个事情我就是提供思路和原理,具体的实现和所有的大凡小事都要你们来张罗,我挂一个主设计师就已经足够了,这个头,不是我带的,你回去请你们所里根据事实分工,如实填报就行。”

  池总工摇摇头,感慨道:“高主任还真是,一点儿不争功啊。高风亮节,值得佩服。”

  带文件的同志笑道:“也许是他身上成果太多,这玩意,他看不上,哈哈。”

  池总工笑道:“看不看得上是一回事,愿不愿意放手是另外一回事啊。不过你说的没错,他的确是不差这点儿成果,他的好意,我们就笑纳了,你把文件先放着,这个事情我和厉所长商量商量。”

  带文件的同志又拿出一份名单:“这是高主任为我们协调的负责机械设计和加工的同志,到时候需要加入到计划里。”

  池总工拿过来一看,名单上一排下来好几个人,每个人都有简介,排第一的那位就让他非常满意。

  ——易中海,第三轧钢厂八级钳工,有参加热电偶研制的科研经验,曾负责JP-59键盘原型机的改装工作。

  “嚯,高主任出手,果然不凡,你看看这位,对于打印机研制工作来说,再合适不过了,而且还是个八级钳工啊,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找得到还借得出来的。”

  找得到是一个问题,能不能从他们单位借得到是另外一个问题,人家自己愿不愿意来又是一个问题。

  八级工,如果自己不愿意来支援的话,他们单位都不一定劝得动,甚至都懒得去劝一句。

  而高振东自己,则是在向几个人安排事情,他们是负责试制十七机部和厂里共同资金下的那几种特种材料的。

  “梁工,钨钼这个材料合金配比50:50,你做出来之后,按照给的图纸加工成型,然后连石墨背衬加工要求一起,发往东北碳研院,请他们加工石墨背衬,并做测试。”

  梁发明记下来,然后问道:“高主任,那这另外两个合金呢?”

  高振东笑道:“这两个你别看他们看起来是两种金属合在一起,可是还真不算是合金,算是伪合金吧,要是能变合金,那就不会做这两种材料了,要的就是他们不会变合金这个特性。”

  这两个,就是钨铜材料了,之所以是两个,是因为里面的渗铜量不一样,一个比另外一个大概高3%左右的样子。

  别看这3%,就造成了高温条件下抗拉强度和韧性的巨大差别。

  简单说就是,一个抗拉强度更大,一个韧性更好。

  至于钨银,由于其使用覆盖面没有钨铜来得广泛,因此暂时高振东不准备去做它。

  钨铜可不只是用在火箭发动机的内衬上,看看它的特性吧:导电导热性好、熔点硬度韧性都高、耐烧损耐高温、抗粘附性和塑性好、体积膨胀系数也低。

  除了某些单项性能比钨银材料要差一些外,比如导电导热,其他全面覆盖了钨银的性能和使用方向,具有比钨银更多的优点,可以广泛用在电子、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

  从在有限条件下试制新材料的角度来说,钨铜比钨银的性价比要高,不过钨银某些单项性能更突出,可以放在日后再说。

  高振东接着说道:“这两个材料工艺路线都是一样的,钨粉等静压成形、高温烧结形成钨骨架、熔渗铜、然后经过机械加工得到成品。”

  这个工艺过程,对于梁发明他们来说不是问题。

  “你们要注意钨粉的粒度,x.x微米比较好。”

  “同时,你们也要拿一批材料,以直接按比例钨铜粉末混合、压制成型、直接烧结的工艺,做一下对比试验。”

  “最终的试样,在经过我给你们的检验方法检验过基本力学性能后,连检验结果一起,送导研院试验。”

  钨铜和石墨没什么关系,也暂时不考虑石墨背衬,石墨背衬提供导热能力,不过对于钨铜材料来说,暂时有点画蛇添足了。

  因此就不用送东北碳研院了,直接送京城导研院就可以。

  梁发明他们接了任务,径直去开展工作去了。

  而高振东自己,则是继续和操作系统,以及联网程序奋斗。

  到了一定高度的技术人员或者说所有的人,这就是日常,总是在不同的项目中间转来转去,没法专门固定在某一个项目上的。

  好在几本书,除了那本当工作手册的大部头不会写出来,以及《自动控制原理》、《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之外,基本上都完事儿了,否则还要更忙一些。

  现在高振东在干的事情,就是telnet协议的实现以及telnet服务器程序、终端程序的编制。

  第一个事情被包含在了后面两个事情中。

  之所以要先实现这个东西,其实传输消息都只是附带的,最大的原因是这个协议的完整实现,可以提供远程登录的功能,这就为日后的远程终端应用提供了协议基础。

  否则,高振东大可写一个专门为消息通信服务的程序,这要简单得多。

  当然,由于原本TCP/IP在telnet之下的协议暂时不在实现计划中,这让这个telnet实际上有点儿瘸,但是也不是不能用,高振东在编程过程中,留好了足够的接口和扩展性,日后扩展起来也还算方便。

  高振东没有去修改telnet中的命令名称定义,还是按照原本英文简写的方式在定义命令,比如EOF(End Of File,文件结束符)、EOR(End Of Record,记录结束符)。

  毕竟这些,都是想要在公开之后,期望争取技术话语权的东西,只是封闭在自己的圈子里搞,人家一看看不懂,不用了,那这个技术话语权也就无从说起。

  高振东前世,小鬼子关起门来玩信息技术,结果其信息类电子消费品除了圈地自萌和游戏等少数分支之外,基本上在世界上一个水花都泛不起来。

  优秀的技术因为无人使用而被彻底放弃或者形同虚设,这种事情从来都不少见。

  从日后的发展来看,这一把的优势在对方,这是不争的事实。

  做事情还是得实事求是,因势利导,蛮干不可取。

第197章 高大炮也来了(3k)

  一直到下班,高振东已经把服务器端的telnet握手协商调试了一部分,那套《TCP/IP协议详解》上可不止协议本身,还包括写好的例程。

  这个时候他接到了防工委的电话,是防工委领导秘书打来的。

  没说什么事情,只是请他明天早上到防工委去一趟,大概又是开会吧,高振东想。

  第二天,熟门熟路的他按时找到了给他打电话的领导秘书,被带到了领导那儿。

  领导看见他来,笑呵呵的道:“振东主任,坐坐坐,这次请你来,是有两个事情。”

  高振东坐下,笑道:“领导您请说。”

  领导拿出一个纸包:“第一个呢,就是你那本《多用人才技能手册》的稿费到了,千字10块的单价,第一次5000的印数,还真不老少,哈哈。”

  高振东这才知道具体在操作这个事情的部门属于哪儿,高振东没有问具体是多少,不过数字肯定比较大,因为那玩意儿虽然精简了,可是还是比较厚实的,而且印刷了5000。

  在高振东已经出版的几本书里,单本一次性稿酬这个应该是最高的了。

  不过高振东并不准备要这个钱。

  他没有接,而是对领导道:“领导,这个钱,我就不要了,把它们用到更合适的地方去吧。”

  领导有些诧异,这个数字可不小,上万了都:“振东同志,你不要有思想包袱嘛,这是伱个人合法所得。”

  高振东摇摇头:“不是不是,我已经出版了好几本书了,要是怕这个,那几本书的稿酬我就不会领了。这本书的稿酬,我是真不要。”

  见防工委领导有些不解,他解释道:“这书的成因,是我想帮助战友,所以我的想法是,它产生的一切收益,也想用来帮助战友。具体怎么弄,请委里帮帮我吧,我个人实在是没有这么多时间。当然,我有点小小的私心,如果是资助个人的话,希望能优先照顾一下我排里满足相关条件的战友,嘿嘿。”

  听见高振东的话,防工委领导才明白过来,原来高振东的想法是这样的,不愧是组织的人,哪怕是自己的合法收入,也愿意拿出来帮助别人。

  要知道这可不是十块八块,有的人工作一辈子也可能拿不到这个数。这笔钱到底有多大,举个例子就知道了:高振东前世在网上看到的,搞二代坦克的科研组,在野外试验的时候,伙食费一天一共11块钱。

  防工委领导曾经也是带过兵的人,对于高振东话里的那个小尾巴,没有任何不满,人心都是肉长的。

  他也不搞什么让二推三的动作了,既然高振东同志有这个觉悟,那就替他帮忙办好这个事情就行,他哈哈大笑:“好,既然你有这个意愿,那这个事情,我们帮你办了!”

  高振东笑着点点头:“那就太谢谢领导了,你要我来操持这个事情,还真干不了。对了,领导,这本书如果有后续印数稿酬发放,也请照此办理。”

  他做这个事情,还真不是为了别的,主要的出发点,就是他说的那个原因,至于其他效果,都是附带的。

  对于他来说,钱真不是什么问题,不是他吹,到了20年后环境变化,就算他那时身无分文,赚钱对他来说依然是个很轻松的事情,不过以他的情况,他的主要目标,根本不在钱上面就是了。

  而这个时候,有钱也没多少地方花,与其让钱成为一个数字,不如在适当的情况下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这本书的稿酬就很合适拿出去,从起因到结果,一套下来环环相扣,正好传为佳话,一点刻意的成分都看不出来。

首节 上一节 117/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