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高振东发言了,防工委领导和一些认识的人带着一点期待的看着高振东,想看看这门名气越来越大的“大炮”能说出点儿什么干货来。
高振东第一句话,就语惊四座:“这个弹不行!”
众人闻言,无不侧目而视,随即窃窃私语。
“果然是高大炮,说话就是狂。”
“也不一定,人家是真有本事,也许在他看来,这东西有什么硬伤。”
“这个东西谁都没做过,他哪儿来的底气?”
“就是就是,要是看看外形就能断定行不行,那还要我们干什么。”
不过与其他人不同的是,防工委领导听见这句话,瞬间就来了精神。
高大炮这个人,从来不放空炮,而且一向是有理有据的,从他以前参加的所有类似会议的表现就知道。
他既然能斩钉截铁的说出这句话,必然是有所依仗。
高振东看见大家的反应,也没在意,继续说道:“我不是说这个弹的某一项具体技术指标不行,而是总体性能不行。在具体指标上,这个弹还是有亮点的。”
防工委领导笑道:“振东同志,说具体一点。”
高振东点点头:“从我个人的战术想定来说,反坦克导弹要足够轻巧、便携,使用的技术门槛要少,射手培训成本要低,以利于我们大量的轻步兵分队可以使用。这个弹,个头太大了。”
SS.11导弹本体高达一米多长、30kg的身板儿,要步兵分队携带实在是有点难为他们了。
有人不太同意这个说法:“反坦克导弹装在车上用就好,我们是要实现摩托化甚至机械化的,便携不是什么大问题。而且我们的火箭发动机技术,现在可能不一定支持得住小型化的技术需求啊。”
高振东笑道:“是,我们是在努力往这个方向走,可是短期之内,产能和成本问题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点,肩扛背驼仍然是有大量的实际需求在的。而且我们的步兵穿插,也是老传统了,步兵穿插过程中,还是需要有伴随的精确反装甲火力的。”
然后又补充了一句:“至于火箭发动机技术,可以和搞导弹的研究单位沟通沟通,应该也是能解决的。”
高振东还差点冒出一句话来,那就是不论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车,现在都还在襁褓之中呢。
至于火箭发动机技术,其实高振东能解决,这玩意的飞行速度再高也搞不到哪儿去,火箭发动机可不算麻烦,但是这个话现在不太好说出来,只好叫他们去和导研院沟通。
有同志笑了:“穿插的轻步兵去找敌人的装甲部队硬碰硬干什么?这不是脑袋有毛病嘛。”
高振东摇摇头:“不只是反装甲,这是一种很好的攻击敌方坚固工事的手段,穿插的轻步兵,缺的就是这个,无后坐力炮那东西,可不是那么容易携带的,火箭筒的话,准头又差点意思,不过可以和这个东西配合使用。”
防工委的领导和使用方代表听得目光连闪,先不说高大炮整个想定对不对吧,但是至少是真的从实战角度、实际条件出发了的。
高振东又提出了这个弹的另外一个问题:飞行速度不快,实战只有150米/秒左右。
虽然比SS.10的大约80米/秒快了不少,可是其3000米的射程,也要飞20来秒,这个时间,足够坦克或者其伴随火力来上一炮了,坦克炮一般2000米的有效射程,是针对穿甲弹来说的,当换用榴弹时,打3000米还是没问题的。
“这个弹的飞行速度比较慢,这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飞行速度慢,弹体提供的升力不够,只有用硕大的弹翼来弥补,这也是造成其庞大的原因之一。第二,速度慢飞行时间长,射手容易遭遇敌火力反击。”
这倒是个实际问题,研究人员道:“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是火箭发动机问题,二是速度再快的话,射手根本反应不过来啊。”
高振东点点头:“的确,这就引出了我要说的另外一个缺陷,这种手动控制的手段作为备份手段可以,但是作为主控手段,实在是太难用了,反应速度慢,射手技术要求高。”
第235章 有个单位想转正
“那高主任您的建议是采用什么控制手段?”
“瞄准线半自动指令制导,射手专心瞄准就好,剩下的交给控制系统去完成。”
虽然大家连手动指令制导(MCLOS)和半自动指令制导(SACLOS)的概念都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但是还是能理解这个方式的大概意思。
“高主任,现在我们的电子技术好像跟不上吧?”
高振东一时也有点不好说,毕竟这技术太新了,新到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而且的确除了他自己,没人有把握。
他只好含糊说了一句:“电子技术方面,总是在发展的嘛,再说一开始,可以使用手动控制先顶上的。”
说完,高振东问了一个触及灵魂的问题:“这个弹有没有打过实弹?”
研究人员道:“打了三发,命中率1/3,可能是我们的射手训练时间有限,没有打好,在这个前提下,这个命中率已经很不错了。”
高振东一听,对于我们的射手佩服得五体投地,哪里是没有打好,这不说是神射手吧,至少也可以说是天赋异禀了。
要知道高卢鸡拿这东西打北非游击队的固定工事,面对火力羸弱,缺少远程反击火力的游击队,可以从容射击的高卢射手,首战却全部打飞。
高振东只好隐晦的道:“这个命中率可不一般了,我们的射手已经很优秀了。”
这话听起来挺矛盾,所有人一时之间搞不明白高振东的意思,你搁这儿阴阳是吧?
高振东见大家不解,拿起了说明材料道:“刚才我看了这个弹的相关材料,正好,我本专业是搞自动控制的,我发现这个弹的控制律是有问题的。”
高振东把SS.11的控制律问题给大家做了一个解释,在这个问题上,所有人没有任何异议,什么叫技术大拿?这就叫技术大拿,拿着一份材料,就能分析出导弹打飞的原因。
“原来是这样,我说怎么射手已经是精挑细选,层层选拔出来的,结果还是打了个不咋样,原来毛病在这里。”
“看见没?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人家说话虽然不怎么客气,可是脑子里是有真东西。”
“这下我们做针对性改进的话,可就比原版还好了,解气!”
“.”
防工委领导和使用方代表双目放光,如果高振东前面的话,因为实际条件、对战术的理解以及技术风险等原因,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暂时不好下定论的话。
那刚才这一席话,就已经可以说是这个会议最大的成果之一,导弹导弹,打都打不准,还叫什么导弹,还不如用火箭弹,便宜。
当然,日后东方某国那种精度堪比导弹,传言射程靠配重控制的火箭弹,就不在讨论范围了。
高振东一席话就解决了这个导弹的一个重大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极难发现的技术隐患,这让大家对高振东的技术功底,都非常佩服。
一位研究人员道:“高主任,这个问题最麻烦的是怎么发现问题,现在有你发现了这个问题,剩下的相对就好解决了。”
言下之意,你前面的话我不一定认可,但是刚才这个问题,我是服气的,不过这个问题可以针对性解决,不用把SS.11整个推翻。
对于这种谨慎的态度,高振东也不介意,从整个系统层面来说,有人踩油门,就得有人负责踩刹车,否则一路狂奔,并不一定是好事。
毕竟我们现在的底子薄,受不了折腾,经不起浪费,从大部分人的视角来看,高振东大部分建议的技术风险相当之高。
至于高振东这个挂逼,另当别论,他要做的事情,肯定都是在正常情况下看来技术风险极高的。
像4DL装甲书输送车、步兵战车、二代坦克技术预研这些项目,如果不是高振东已经拿出了诸如592、593、新工艺、新炮、新装甲设计等干货,想要推进也不是那么容易。
而且那些干货,要么是已经搞好的,比如592、593,要么是理念先进,但是技术条件是成熟的,比如爆反装甲、复合装甲,所以接受相对容易。
而在反坦克导弹的仿制这个事情上,高振东提出的想法,基本上都是基于全新的技术,还没影子的东西,比如新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还没完善的半导体电子技术等,所以大家心存疑虑就很正常了。
会议进行了很久,最终达成的决议,还是按照SS.11仿制我国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吧。
毕竟SS.11的纸面指标,在这个时代看来已经是很优秀了,可以把老毛子的“大黄蜂”和汉斯猫的BO810“眼镜蛇”吊起来打。
所以在大洋公约国家内有很多国家都装备了SS.11,其中也包括花旗佬。
至于SS.11的最大缺陷,巧了么不是,我们有高振东同志,他发现了这个问题,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这也算是高振东自己给了自己一枪。
总之,由于理念太过先进,指标要求过于优秀,导致技术风险太高,高振东对于反坦克导弹小型化便携化、对SS.11只是仿制其中的部分子系统作为新导弹技术来源之一的建议,暂时作为技术预研的方向保留,导弹还是先按照SS.11来搞。
老话说得好嘛,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握。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高振东知道但不能说,现在还没和北边彻底翻脸呢,还没受到北边的铁甲洪流压力,所以对于小型化、便携化、低成本的反坦克导弹的需求,不是那么迫切。
对于这个结果,虽然有一些遗憾,但高振东也接受,包括他自己在内,所有人的出发点都是对的,抛开他挂逼的视角的话,这个决议一点问题都没有,是非常正确、务实的。
不过给赤剑-73整大哥的事情,看来要再想想办法了。
对于这个结果感到遗憾的,除了高振东之外,不是别人,正是使用方的代表。
在他们看来,高大炮的每个建议,都正好打在他们的心窝里,每个想法都太特么有道理了,心里那个痒啊。
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
车载重型反坦克导弹他们想要,小型反坦克导弹他们也想要,如果这个小型反坦克导弹有与重型车载反坦克导弹相当的性能,甚至超出,那就更好了,因为那样他们就能要更多的导弹。
所以,会议一结束,他们就兵分两路,一个人去请高振东留步,另外几个直奔防工委领导这边而来。
而另外一拨人,则并不感到遗憾,而是精神振奋,感觉机会来了呀!
这拨人,来自长剑机械厂,打头的是他们的总工。
长剑机械厂,原本是导弹仿制的配套厂之一,负责的部件,是战斗部。
可是他们心思活泛,不甘于只是生产战斗部,想要负责导弹更多的部分,如果是整体,那就更好了。
原本这个想法,也就是想想就好,计划上都安排得明明白白,长剑机械厂,伱搞战斗部就好,别的,就不要考虑了。
可是今天这个会,却让他们看到了一丝曙光,谁说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的?高主任这个提议就很好嘛,你们不愿意搞,我来!
厂子里还是有一些科研资金,可以用于这个事情的,作为生产大炸逼的、和使用方打交道最多的配套厂之一,他们可是太明白使用方的心思了,高主任这些话,要说使用方不心动,他们是绝对不信的。
高主任有想法有技术,使用方有需求有动力,我们厂有资金有资源,三方合力,我们三,嘎嘎乱杀啊。
会议刚结束,他们也和使用方代表一样,一个人去请高振东,总工这边也向着防工委领导这里凑了过来。
当总工看见使用方代表的行动,心里不由得就乐了,你看,我说什么来着?他们要是不动心,我的骆字倒过来写!
防工委领导看着自己身边这两拨人,笑道:“你们这是干嘛?私底下串通好了?动作都一样啊。”
使用方代表笑道:“首长,是这样,我们觉得吧,高主任的提议也不是没有道理,你看我们能不能往这个小型化导弹方面也投入一点资源啊。”
防工委领导面带笑容,但是说出来的话却好似很务实:“同志啊,资金是很宝贵的,现在可没有这个钱呐。我也很遗憾,可是这是集体的决定,是要严格遵守的。”
长剑厂的骆总工感觉这是一道大门敞开了啊,你看领导什么难处都不提,就只提了资金的事情,巧了么不是,资金,我们有一点啊,他马上毛遂自荐来:“领导,资金我们厂有,我们厂有。”
还没等他具体解释资金的来源问题这些,防工委领导马上就接过话来:“好!那就好!这个事情,你们两家可以找高主任商量一下,也许是可以搞的!”
骆总工顿时有一种被套路了的感觉,领导就是领导,钓鱼技术炉火纯青,被钓成翘嘴了都,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转正有望了啊。
第236章 当一回游击队
而使用方代表,则是一副心满意足的表情:“嘿嘿,谢谢领导支持,钱什么的我们是没有,不过资源和人力,还是能拿出来一些的。”
另外一边,高振东被两帮人给热情的留住了。
他原本是有些奇怪的,可是听了两方的来意,感到有些意外之喜的他,欣然应允,转头跟着他们,一起往防工委领导那边走过去,一眼看去,那边人更多。
看到高振东走近,防工委领导笑道:“具体你们这个事情搞不搞得成,还要看高主任的意思,具体的,你们商量商量。”
他知道高振东提出这么具体的意见,想必心里是有具体的想法的,但如果贸然直接推翻集体意见,这对于高振东是极其不利的。
所以他只能暂时把高振东的意见作为预研方向保留下来,就算一时间搞不成,至少留个引子在那儿。
没错,他也觉得高振东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不说把原来的想法顶掉吧,但至少两条腿走路是可以的,但是奈何,暂时没有这笔资金。
而长剑机械厂的主动请缨,加上使用方代表的迫切要求,却让这个事情峰回路转,又有些明朗了起来。
长剑机械厂的总工先和高振东做了自我介绍,并且把自己的想法给他说了一下。
使用方代表也随后补充,在他们看来,高振东这个想法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所以也想把这个事情推动起来。
听了两边的想法,这倒真是山从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高振东笑道:“如果你们都有这个想法,那就太好了,我们可以试试把这个东西搞起来。我评估过,虽然我预想中的导弹比SS.11要小一号,但是总体技战术水平,却不会比它差,至少射程和威力上没有什么问题。”
这话连防工委领导听了都觉得离大谱,人家那东西可是一米多长,16公分粗的大家伙,伱说射程差不多还情有可原。
使用方代表都觉得这个惊喜是不是有点过分,疑惑道:“高主任,高卢鸡那个导弹可是16公分粗,威力也能差不多?”
长剑机械厂的总工觉得血压有点高,一时间觉得是不是碰见大忽悠了啊,长剑厂作为生产战斗部的厂,他可太明白“口径即正义”的道理了,在威力这方面,大就是好啊。
高振东笑道:“我看了SS.11的设计,他们那个导弹的战斗部,实际上没有看起来那么大,要比那个壳子小一号,实际直径也就12~13公分粗的样子,我们单兵弹设计紧凑一点,效果还是能达到的。”
说实话,高振东毕竟不是SS.11的初始研究人员,他也没搞明白高卢鸡如此浪费空间意义何在,和汉斯猫军舰浪费吨位的传统有一比了,真特么一对绝妙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