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的定义有很多种,简单来说就是为了使程序能够并发执行,并对并发执行的程序加以描述和控制引入的一个概念,最简单的定义里,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
因此别说是要实现多任务多用户操作系统了,就连想要一个单独的程序尽可能榨干机器的性能,进程的引入和控制都是必不可少的。
实际上进程控制说起来非常简单,进程的创建与终止、阻塞与唤醒、挂起与激活,核心就这些东西。
第274章 国内首例
其中阻塞与挂起是不同的,阻塞是资源得不到满足的被动行为,而挂起除了包含阻塞,还包括程序运行需要的主动挂起,唤醒与激活与之类似。
实现了这六个操作,进程控制基本上就算是成形了,而高振东现在与之搏斗的,就是这些东西,可以预见的是,还要搏斗不短的时间。
——
星期一早上,十七机部领导手里拿着防工委转过来的,两份分别来自导研院以及大漠一个不可明说的单位的构件定制协商函,面露诧异。
什么时候高振东那边又搞出新东西来了?怎么一点风声都没听见,也许是高振东自己觉得这东西没什么特殊的,不值得通报?
可是看这两个单位的反应来看,这东西肯定有其过人之处,不然不会这么急切。
“不行,得给高振东打个招呼,他做出来的东西,哪怕他觉得是一泡屎,也得把报告给部里打过来,老是来这种惊喜,有点儿受不了了都。”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今天,还有个大的惊喜等着他呢。
倒不是领导没事做,大凡小事都要过问,而是因为一来,他打过招呼,有关第三轧钢厂和高振东的事情,哪怕再小,也必须报到他这里来。
二来嘛,这两个单子是防工委那边转过来的,而且更是涉及到了大漠中不可明说的单位,所以到他这里来也是必要的。
他把秘书叫了进来,新秘书姓孙,是冶金相关专业科班出身,专业部委嘛,这年头不少秘书都带专业背景。
“小孙,叫机要室的人来。第一,回复防工委,我部同意配合定制要求。第二,把这两份协商函送到第三轧钢厂去,要他们照其办理。第三,通知三轧厂,把这两份协商函里涉及到的材料送到部里来。”
孙秘书仔细记下,转头出去办事去了。
领导一边笑一边摇头:“真是的,我地盘上的东西,我是最后一个知道的,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啊。”
嘴里在抱怨,脸上却是笑开了花。
其实他是看到过相关的东西的,钨钼合金的资金,是部里的特批资金,加上第三轧钢厂配套了一部分。
只是研究计划里,很多东西是语焉不详的,也就是高振东打报告了,换个人打报告,早就被打回去重做了。
只是高振东钨钼合金是做出来了,但想着等两种钨铜一起结题,因此部里现在还不知道这个事情。
与此同时,高振东正在看着俞允成带过来的三根单晶硅棒的测试报告,三根的情况都很好,最主要的杂质浓度方面,三根都在在3~5ppm范围内,可以说,单晶硅棒的纯度是稳定的。
其他的参数也都没问题,一切都表明,单晶炉是成功的,同时配套的单晶硅拉制工艺也是成功的。
高振东看完,笑道:“稳了,老俞,材料写好了么?”
俞允成拿出材料:“写好了,在这儿呢,你看看。”
他现在还没有在计算机上写文件的习惯,再说没有打印机,写了也没用,还是手写。
高振东拿过来仔细看了一遍,技术上没什么问题,改了几个诸如措辞之类的地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交还给俞允成。
“拿去给我们陈总工看看,他改完后请他也签个字,然后复制六份。”
“六份?这么多?”俞允成有点不解。
高振东笑道:“三份随着硅单晶棒样本分别呈送十七机部、十二机部、国科院,另外三份一份项目组留底,一份送我们厂厂办,一份送你们1761所。你来这么久,有了喜事总要第一时间报喜回去嘛,哈哈。”
俞允成这才回过味来,连称高振东考虑周到。
高振东还有一句没说的话是,直接以广而告之的形式发到各单位,这样就绝了伱们那边万一有人动你的歪心思的可能性。
虽然可能性不大,可是高振东要把每一丝可能性都杜绝掉,免得俞允成吃亏。
俞允成拿着报告,转身做事儿去了。
一边调试单板机,高振东不由得一边哼起了歌,有了单晶炉,他能干的事情就多了。
还没到中午,部里传达的防工委协商函就送到了厂里,搞得杨厂长和老陈都是一脸的茫然,非铁基高温合金?我们有这东西?我怎么不知道?嗯?高振东那里搞出来的幺蛾子?那没事儿了。
所有的函件里,都没有提到钨钼半个字,均以非铁基高温合金代之,至于正式的名字,这不还等着结题了起嘛,不过按照惯例,应该又是60X这种云里雾里的名字,去年是59年,今年60年了。
两人碰了个头,然后连忙把高振东请了过来。
高振东一进来,杨厂长就笑道:“振东啊,听说你又出了个新东西?怎么厂里还不知道,外面的都打上门来了。”
高振东想了想,也许是钨钼合金了,笑道:“应该是钨钼合金吧,这个材料和另外两个材料是同一批申报研究的,部里和厂里还都给了资金,这不另外两个还没搞完嘛,所以就还没有上报。”
杨厂长也想起这个事情了,把部里的函递给高振东,笑道:“部里可是说了,要你一旦搞出新东西,马上往部里报,哈哈,估计是被这两封协商函给搞了个措手不及,你手上有什么新的,赶紧报过去吧。”
高振东一边接过来,一边笑:“好的好的,已经吸取教训了,今天真要往部里报一个。”
“嗯??!!”杨厂长本来是开玩笑,没想到还真有?!再想想,上周六他们研究室不是又浩浩荡荡吃饭去了嘛,应该就是这个事情了。
老陈来了兴趣:“是什么东西?”
高振东道:“单晶炉,已经搞出来了,同时单晶硅直拉的工艺也成熟了,上周六,我们拉了三根单晶硅,纯度都在5个9以上,其他特性也完全符合要求。据我们所知,这是国内首例。”
“三根?全部成功?”老陈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就是直拉单晶硅的工艺完全成熟。虽然正式投产不可能达到100%的良品率,但是肯定能把良品率控制在一个很好的范围内。
杨厂长顿时有一种人在家中坐,喜从天上来的感觉,手一伸:“报告呢,我看看。”
高振东摇摇头:“1761所的俞允成同志正在改,估计一会儿就会送到师父那儿签字吧。不过这里有一份试验记录,可以先看看。”
杨厂长一把接过来,虽然单晶硅他并不熟悉,可是看着记录上一串串的“合格”、“正常”、“满足要求”就足够了。
单晶,在这个年头,沾上这个词的都不是简单玩意,何况还是能量产单晶。多晶体杨厂长打交道多了,钢铁就是,可是单晶,他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感受。
陈总工却是问道:“那三根硅单晶还在厂里?”
高振东点头道:“是的,准备在报告改好之后,呈送部里、十二机部、国科院,由国科院做最终鉴定。”
杨厂长和老陈对视一眼:“走,看看去!”
一时间连协商函的事情都先扔在一边,在高振东的带领下兴冲冲的向着单晶炉实验室奔了过去。
单晶炉实验室中,两人看着那三根通体匀称,直径一致,散发着深色光泽的单晶棒,目光沉迷。
老陈伸出手,刚想摸摸,马上又收了回来,讪讪一笑:“嘿嘿,差点儿犯错误。”
高振东递了两双手套给他们两,笑道:“其实现在拉出来了,已经不碍事儿了,这东西硬着呢。”
两人还是戴上了手套,伸手抚摸着晶体。
杨厂长边摸边笑:“我怎么感觉这东西还是热的呢,呵呵。”
老陈笑他:“不是晶体热,是你的心热吧,哈哈哈。”
两人相视大笑,这和他们升官发财没什么关系,纯纯就是很朴素的“又为祖国建设添了一块砖”的感觉。
杨厂长转头叫实验室的同志:“你们抽一个人,去把宣传处的同志叫过来。”
又是一个“国内首例”,虽然和激光那种“世界第一”没法比,但是与激光基本上算是高振东一个人捣鼓出来的不同,这个东西是在第三轧钢厂职工与1761所的同志共同努力下,由高振东同志带领,刻苦钻研,耗时数月,方才成功,在宣传上同样值得大书特书啊。
好像有什么不对?耗时数月好像也不长嘛,还是被高振东惯坏了。
趁着这个空档,杨厂长才想起协商函的事情:“对了,振东,你马上按照协商函的要求,组织保密车间开始生产你那个什么非铁基高温合金构件。另外,别忘了把这个合金的情况先报到部里去,别等另外两样材料了,先来先打铁,后来等一歇嘛。”
高振东点头称是,转头就叫人去请机要室的同志过来取件,钨钼合金的报告他早都写好了,干脆先送到部里去。
宣传处长很快就带着宣传处的“第一笔”过来了,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带照相机的同志——宣传处的厂内记者。
他们听了杨厂长的要求,马上就拍照的拍照,抄搞的抄搞,采访的采访,高振东还打趣道:“赶紧拍,一会儿要送走了,哈哈。”
第275章 预定两个一等奖
宣传处的同志很快就干完活儿,回去写稿子了。
陈总工用最快的速度,把俞允成的报告修改完成签了字,然后调集了好多个机要室和宣传处的同志,一起复写单晶炉和单晶硅的报告。
你几页,我几页,弄起来很快的,有人要担心,笔迹不同怎么办?
这年头搞宣传的同志,很多人都有一手绝活,叫印刷体。
意思就是按照印刷字体写字儿,只要都是高手,不同的人写出来看起来不说一模一样吧,至少也是相去不远。
所以到了下午,三根单晶硅棒就和报告一起,在厂里民兵的押送下,送向了国科院和两个部委。
十七机部这边,除了单晶硅棒之外,还收到了钨钼合金的报告。
扫过去的第一眼,领导的眼睛就直了,熔点2600°C?同时加工性能良好,可锻可轧可车?
熔点高的金属不少,别的不说,钨钼合金的其中一个组分,钨本身的熔点就已经达到了3400°C以上,可是这东西加工性能可不咋样,轧、锻、车,不论哪一种,能啃得动这东西的可不多见。
难以加工,这就极大的限制了钨的高温性能的应用,然而高振东搞的这个东西,却能很方便的进行这些加工,这就不一样了,能用的地方很多啊。
要是密度能和钢,不,铜接近就好了,那就能用到更多地方了。
想到这里,领导不由得骂自己,想什么好事呢?什么都想要是吧?哈哈。
当然,加工性能好,往往意味着另外一个问题:没那么硬了,但是这无所谓,在这里要的是高温性能,而不是硬度。
这也是为什么钨钼合金不用于装甲的原因之一,除了太重之外,其比重18左右,与钢类合金的7.8左右实在是没得比,同时它的硬度相比高硬装甲钢,并没有什么优势。
钨钼合金的硬度大概在60-70HRC,以高振东搞的592无镍合金装甲钢为例,硬度为370~480HB,HRC和HB两者之间需要进行一个换算。
HRC=0.098×HB+32.25。
算一算就知道,钨钼合金的硬度,比592装甲钢甚至还低一些。
但是这并不影响钨钼合金的用途,我们不只是要有钢铁洪流,我们还要工业大潮,航空航天。
从头到尾把钨钼合金的报告看完,领导兴奋不已,这和592、593这种用途特殊,基本上被限定在军工内的材料不一样,这是可以在任何行业,只要需求匹配,都能用的东西。
他马上打电话叫来了保密部门的人,将钨钼合金的材料交给他们:“你把这个材料做一下脱敏,然后马上通报各机部、科工部及相关部委。”
保密部门的同志马上行动了起来,然后他带着惬意的心情,看起了另外一份报告。
单晶炉和硅单晶的。
刚看了个开头,他就站了起来,几步冲到门口,问孙秘书:“小孙,这份报告一起来的,是不是有个样品?”
孙秘书道:“是的,有一个样品。”
“马上带我去看,对了,立刻去把部里总工叫过来!”
这个时候,他已经顾不上讲究“叫”和“请”了,委屈一下总工同志吧。
急匆匆的赶到安置硅单晶棒的库房,领导看着面前的硅单晶体,目眩神迷,这可是十七机部的老本行,对于他来说,比DJS-59和激光更加让他着迷。
哈哈,高振东搞了这么久的研究,可算是给十七机部弄了个宝贝了。虽然59X系列也是开创性的,可是都是在具体材料上的开创,总体并没有跳出“铁基合金”这一框架。
而硅单晶这个东西,可以说是开创了硅产业的先河,至此,所有搞硅相关产业的人,都绕不开它。尤其是十二机部,嘿嘿,想到这里,十七机部领导哈哈笑出了声。
没一会儿,十七机部的总工也赶到了这里,听了领导的话,大喜过望,作为十七机部技术方面的一把手,他比领导更清楚这个东西代表着什么。
他有些粗鲁的直接从领导手中“抢”过了硅单晶的报告,摘下眼镜,歪着脑袋,把报告放到离自己眼睛一定距离的地方,眯着眼睛仔细的看了起来。
老花镜就是这样的,太近了反而不行,很多老人看东西,都是这个做派。
部总工一边看,神色逐渐激动。
这意味着以前一直饱受困扰的半导体材料的来源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别说硅了,最早的锗管,用的锗是从炉灰里提取的,而硅管除了在特殊的要求下不如锗管之外,硅管的特性全面占优,限制硅管应用的最大拦路虎,就在原材料上。
他知道去年1761所曾经拉出过4个9的硅单晶,可是要作为电子工业使用,还是差了一个量级,而且据他所知,4个9的路线是走通了,但工艺还远没达到成熟的地步。
就为这个事情,他还没少被十二机部的总工笑话,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东西我们能设计出来啊,可是十七机部没材料给我们,也造不出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