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东闻言暗笑,你也会女出《诗经》男出《离骚》这个套路啊?
几个人低头一看,纸上写着三个字。
——贾蓁蓁。
高振东粗看觉得好像平平无奇,可是仔细一想,越想越觉得这个名字起得妙,自己是真起不出这个名字来。
《诗经》里四诗风、雅、颂,一共那么多篇,高振东自然是背不完的,但是这篇《桃夭》例外,算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了,高振东恰好记得。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娄晓娥起的这个名字应该是出自这一句。
“蓁蓁”的意思,是指草木茂盛,成长茁壮,用来当作名字有着很好的寓意。
同时发音和字形,用在女孩子身上也很合适。
而且娄晓娥非常克制,同样是茂盛茁壮,要是她用上“葳蕤”这种字的话,看起来好像更高级了,可是用在贾老三身上却难免有点卖弄过头。
旁的不说,这孩子一辈子都得跟人解释她“葳蕤”这个名字怎么读,等到上学了,好处是上课老师一开始点名多半不会点到她,坏处是一旦认识了,就总会想起她。
说回娄晓娥起的这个名字,非常有趣。
读音有趣,假真真,而且这个读音,连小名都省了。
字也有趣,名字里带着她妈的姓“秦”字儿,也把她秦怀茹之女的身份表达得明明白白。
甚至再说远一点,这个字还代表着她日后长大了,会为秦怀茹遮阳挡雨的含义在里面。
简简单单两个字,祝福、趣味、身世、孝道、期望都在里面了。
这么一路想下来,这个名字起得实在是妙。
“好!这个名字好!”高振东喊了一声。
娄晓娥听见高振东的话,笑得得意极了:“怎么样,振东,我起得好吧,咯咯咯~~~~”
傻柱却是听不明白:“诶,诶,你们两口子别光顾着乐啊,这名字啥意思啊?说给我听听呗,嗨,真是的。”
别说他了,秦怀茹也想听,只是不好意思开口,傻柱这一开口,倒是正遂了她的意。
她挑起眉眼,飘了傻柱一眼,算是表示感谢,傻柱瞥见,乐得只顾着“呵呵呵”的傻笑。
娄晓娥笑着一指高振东:“你来说!”
高振东把这个名字的来龙去脉,其中的寓意,以及引申出来的弯弯绕绕给两人解释了一遍。
秦怀茹听完,眼里满是欢喜,高总两口子不愧是文化人儿啊,起个名字都这么多讲究,难得的是晓娥起出名字来,高总工就能明白她的意思,解释得头头是道,名字好,这两人也好,绝配!
听了高振东的解释,娄晓娥心里比秦怀茹高兴多了,振东嘴上说的,句句都是我心里想的,什么叫心有灵犀?哼哼!哈哈!!
先开口的还是傻柱:“嘿,还得是你们读书人,脑瓜子忒灵了,秦姐,这个名字好,真好。”
高振东撇他一眼,我艹,秦怀茹还没说话呢,你倒是起劲上了。
秦怀茹抱着家老三,嗯,现在应该叫贾蓁蓁了,对着高振东两口子又深施一礼:“晓娥,振东,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说完又把贾蓁蓁往前一送:“蓁蓁,谢谢娄阿姨,谢谢高叔叔。”
秦怀茹脑袋灵光得很,什么时候该叫总工,什么时候该替孩子叫叔叔,门儿清。
贾蓁蓁“呀呀呀”的叫了几声,看得娄晓娥心都化了。
秦怀茹单手抱着孩子,腾出一只手来,把自己提进来的东西往娄晓娥面前一推,又摸了个红纸包出来:“晓娥,高总工,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们一定要收下,我知道你们什么都不缺,但这是规矩,还请你们不要嫌弃。”
起名是大事,按规矩是有这么一出,娄晓娥有点不知所措,看了高振东一眼,高振东笑着点了一下头,没事儿,收吧。
娄晓娥这才收下了,高振东转身进了里屋,然后从系统的礼品店里,踅摸了一个小银锁出来,这东西在他前世,算是礼品店里的大路货,925银,绝不掺假。
金的就算了,他敢给,秦怀茹还不敢收呢。
他走出里屋,把小银锁递给了娄晓娥,娄晓娥一看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虽然不知道高振东从哪儿弄出来这东西,不过她知道高振东思虑周详,总是能拿出些奇奇怪怪又恰好应景的东西来,也不多想,自家爱人安排得好,自己坐享其成就行。
她转过头,把小银锁往贾老三肥嘟嘟的小手脖子上一戴:“秦姐,你生孩子,我们也没帮上什么忙,这个长命锁,给孩子讨个吉利。”
秦怀茹心里感动,说没帮上忙,那是胡说,高总工家帮的忙多了去了,送自己去医院、送补品,这些可都没少干。
而现在这个长命锁,其实一是给自己的回礼,二来也是真心祝福孩子,不收还不行。
第410章 高总工,我们惭愧啊!
这一下子把秦怀茹弄得眼泪都出来了,自家男人走了之后,院子里这些邻居,除了极个别之外,都没扔下自家孤儿寡母不管。
看着秦怀茹泫然欲泣的样子,傻柱坐不住了:“秦姐,别这样啊,这是喜事,你看你哭个啥劲儿。振东家不缺这些,你就替孩子收下得了。”
高振东似笑非笑的看了傻柱一眼,这小子。
送走秦怀茹,高振东两口子又蹭了傻柱一顿饭,两口子上午光顾着收拾东西了,没做饭。
——
一边给操作系统进行收尾,一边等着9月12号娄晓娥开学的高振东,却先等来了另外一批人。
原研所的两位同志手持防工委车的介绍信,找他来了。
见到高振东的那一刻,两位同志颇有点儿“可算是见着真人了”的激动,虽然年纪比高振东大一点点,还是很谦虚的口称“高老师”。
这可把高振东给架着了,连忙开口:“两位同志,伱们叫我高振东也行,叫高同志也行,实在不行,叫我高总工都行,这声‘老师’我可担不起。”
他自家人知自家事,在激光方面,自己这个“老师”,恐怕还是不太够格的。
两位同志却不听他的:“高老师,你这就不对了,开创者就是开创者,这是做不得假的,哪怕你后面不再从事这个专业了,但是这点儿礼貌我们还是要有的。”
几个人掰扯了半天,最终还是高振东胜出,你们既然要叫我老师,那就听老师的话,叫我的职务吧。
两边扯了半天,高振东才问起他们的来意。
两人过来,不为别的,就一个事情,激光陀螺仪。
高振东还以为激光陀螺仪会在大漠那边搞,听了他们说起,倒也觉得有道理,大漠那边要是什么事情都自己搞,也就什么都别搞了,就算那里的人浑身是铁,那也打不了几根钉。
对于激光陀螺仪,其实高振东到现在为止,了解的也就那么多,两人一副虚心请教的样子,搞得他心里有点儿不托底。
不过他不怕,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7月初四连之后,还剩了5次机会,到现在又加了8次,其中有一次用来抽《赤脚医生手册》了,所以手上还有12次机会,莫慌先。
前世的书看是没看多少,但是存那是真存了不少。
“你们想问什么?关于原理部分,我应该是都给上次来的那位同志说过了,至于具体的,得你们问出来我才知道我能不能回答得上。”
原研所的同志,并不知道上次来的同志是谁,高振东也没说。
不过对于高振东这个话,他们倒是早有准备,作为激光方面新兴的专业人员,他们对于来见高振东还是做了很多准备的。
“高总,我们经过初步的一些理论计算,发现从原理精度上来说,光干涉测量光程差,很难达到你说的那个精度,虽然计算出来的理论精度也能用,但是离你说的那个程度相差非常远,也就是说,在第一步就卡死了。”
这第一个问题,就展示了这两位同志,那是真的专业啊。在高振东面前,激光方面他们也许心理上露点怯,但是光学方面的基础,的确扎实。
两位同志一边说,一边把自己的计算过程递给了高振东,似乎是想请他指正指正。
拿着这份计算过程,高振东这下子不准备节约抽奖次数了。
系统,给我搜!
结果不出他所料,当年和网友对喷的战果还是很丰硕的,一本80年代出版的激光陀螺仪专业教材出现在了他的存储库里,还是五道口出的。
4次都花了,也不在乎剩下这一次了,毕竟他是准备马上就要拿出一部分来用的,给我转手写!
看着存储库里一大摞自己笔迹的手稿,高振东颇为自得。
两位原研所的同志,看着高振东仔细的翻看着自己的计算手稿,心情忐忑,开山鼻祖亲自指导,不知道这第一份卷子答得怎么样啊。
他们以为高振东在看自己的手稿,因为高振东一边看,还一边和他们交流几句。
其实高振东是在存储库里翻看激光陀螺仪的书,一心二用嘛,对他来说不稀奇。
书里的内容很多,也很专业,好在高振东脑瓜子经过系统强化,短时间之内不说完全搞懂,但是看个大概是没问题的。
就这么一心二用了一会儿之后,高振东找到问题所在了。
这两位同志不愧是原研所的专业技术骨干,算的东西一点儿问题没有,之所以出现这个结果,是因为自己原本提出原理的时候,信息来源是脑袋里诸如百科维技之类非专业信源的一鳞半爪,非专业信源嘛,出点问题是正常的。
比如这一次,问题就在于干涉测量光程差是最简单的办法,但是不是精度最高的办法。
这些非专业信源充分发挥了新闻学的魅力,说技术的时候,说的是最简单的那种,说到精度的时候,却嫁接了另一个技术的最高精度。
张冠李戴了属于是。
百科误我!维技坑爹!
找到问题就好办了,圆回来不是问题。
专业书籍对坑爹信源,优势在我!
高振东把主思绪从存储库里退出来,合上了对方的手稿。
两位同志知道这是有结论了,求知的目光紧盯着他。
“嗯,你们的计算没有问题,干涉的确是达不到那个精度。”
光干涉方法测量光程差,需要比较大的光环路来获得足够大的光程差,以使得光干涉条纹出现明显移动,这在体积有限的实用陀螺仪里,是很难办到的,这也是Sagnac效应早就被发现了,却一直没有光学陀螺仪实用的原因。
等到了激光的出现,其特性才让这个事情有了一些转机,但是精度依然不能提升到很高的程度。
这话一出,两人心里凉了半截,也不是不能用,但是精度相差这么多,无疑会大大限制其使用范围。
但是高振东的下一句话,又让他们活了过来。
“要达到那个精度,用干涉测量是力有不殆的,要换一种办法,把激光振荡起来,测量正、逆振荡激光之间的振荡频差才行,这也是一种测量光程差的办法。”
两人一听,突然想起来防工委给自己的初始原理材料里,有高总工的一句话,大意是干涉测量只是测量光程差的一种方法,不要被他举例出来的这一种方法给桎梏住了。
估计光干涉测量,只是高总工当时随口说出来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方法,是为了照顾当时听他讲解的人,那位同志大概率不是这个专业的人员,高总工当然要选择一个最容易懂的举例子了。
至于对着自己两人这种专业人员,人家说的东西肯定就会更深入。看看后面这个办法,可就专业多了,振荡激光是啥?
想到这里,两人非常惭愧,脸都憋红了。
高总早就在话里话外提醒这个事情了,自己两人却是只会等、靠、要,躺在人家给的圈子里舒舒服服的做事情,离开人家随手画的圈圈就抓瞎,一点儿科技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都没有,最后还得高总工来提醒和解释。
“高总工,这是我们考虑不够周全了,非常惭愧,你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振荡激光是什么意思?”
在这位激光器的开山鼻祖面前,他们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开口就问。
咳,你们不用惭愧,倒是我有点儿对不起你们是真的。
高振东略带一点儿心虚,笑道:“振荡激光这个东西,后面我会给你们一些材料,你们学了就知道了。至于这个技术的好处,就在于它的输出是个脉冲信号,传感器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比较困难,但是数脉冲可就简单了。”
原研所的两人虽然不是专业搞电子的,但是基本的概念还是有的,数脉冲多简单呐!
“我做过一些理论计算,采用Sagnac效应测量转动角度和速度,振荡激光这种方式比干涉测量,当前技术条件下精度可以高出5个数量级。”
为什么是当前技术条件,主要是还有个大力出奇迹的技术——光纤陀螺仪,不过那个暂时没条件。
这话差点儿让原研所的两人以为高振东说话说呲了或者是自己耳朵听错了。
“5个数量级?不是5倍?”原研所的同志带着一种大受震撼的语气,确认了一遍。
“数量级!”高振东非常明确的重复了一遍。
这就不会有问题了,高总工不可能拿这种东西来开玩笑。原研所的同志眼睛里精光四射:“高总工,能不能把您的计算手稿给我们学习学习,不是不相信您,主要是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理论,太想多学点东西了。”
高振东点点头:“嗯,在上次提出这个原理之后,我估计是能开展深入研究的,所以我抽空也做了一些相关的理论研究。这次我们什么具体的技术实现都先不讨论,我把我的研究情况先给你们看看,交流交流,等你们看完了,我们再说后面的,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