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269节

  我们拼了老命把12.7高机做到全枪26kg,除了被忽悠瘸了之外,也是有对火力和机动性最直白追求的原因在里面。

  柳教授笑道:“那还有选择么?”

  高振东笑道:“你们是搞枪械的,对于机械自动应该比我熟。不过我有点浅浅的建议,不一定对。”

  这话说得柳教授他们有点脸红,不过转念一想,这是自己学校的老师啊,那没事儿了。

  “想要更大,那就无疑是要用弹链供弹了,相对于弹的姿态不确定来说,弹链进入自动机构的时候,其方向是相对固定的,对吧?你们为了榴弹在发射器里的定位,除了膛线预制槽之外,还有一个定位槽,对吧?”

  大家点点头,这话没错。

  不用高振东往下说,柳教授已经脑补完了:“高总工的意思是,在每一个弹链节上做出定位凸起之类的结构,预先就固定好榴弹的入膛姿态?同时定位凸起对接自动机和枪膛内部的引导装置,实现榴弹的按位入膛?”

  柳教授大才,都会抢答了,我要说的你都说完了。

  高振东点点头:“这种方式,可能弹外形需要一定的改动,比如为了引导定位槽时的可靠性,在定位槽前方要做出阔口引导槽之类,同时要要注意这些槽和膛线槽的阴线位置配合等问题,但是改动不会太大,实现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

  还有个小问题就是,装弹的同志略微辛苦一点,装弹的时候先得把弹对准了装。

  所有人都觉得这主意不错,要轻便就少带几发弹,像老毛子的RPD一样放在弹链盒里,想火力持续性好,那就上个大弹链箱。

  而且也不怕搞不出成果,有转轮结构做保底,基本上是稳的,转轮结构那个方案,结构过于简单,花不了几个钱,万一这个弹链的搞不出来,有那个在,也能保证有实际成果。

  部队代表和柳教授美滋滋的把高振东的话记下来,看看,多问几句果然是有好处,这下子,课题申报材料的技术部分都完成一半了,还带方案比选的。

  其实高振东原本是不太想说这么多的,让研究人员自己想办法是最好的,这东西又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存在重大技术门槛,他说的这些,这帮搞枪械的回过头,自己多琢磨琢磨都能想得起来。

  不过问都问起来了,不说几句又不行,否则对高振东本人的影响还是有些大。

  这一个下午,高振东本来是半天的课,活生生给搞成了一天,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值得的,步兵手上的大炮,还是很重要的。

  差不多同时,海河口1761所,俞允成看着实验人员拿过来的试验数据,果断决定。

  “嗯,这回差不多了,走,去京城!”

  ——

  高振东办公室,高振东翻看着他带来的试验数据,俞允成一边喝茶一边给他解释。

  “高总工,现在看来,你说的工艺时间优化还是很有可能的,从加密抽样结果来看,在退火开始的头48小时,晶体结构的变化是最剧烈的,再往后,就开始逐渐平缓了,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完成原定的45天退火时间,从你给出的对晶体结构的要求来看,我的建议是10天就可以了。”

  高振东点点头:“嗯,是的,不严格的说,3~5天都可以,但是从稳妥的角度来看,你提的这个10天的建议是比较好的,好饭不怕晚嘛。”

  俞允成笑了:“总算是不负你所望,这个东西是搞出来了,我算过,总体的晶体利用率非常高,结构上良品率也很好,就是这晶体实在小了点儿。”

  高振东笑道:“你别看小,用处可大了。这样,你这次有没有带合格的成品晶体过来?”

  说到这个,俞允成可就不困了:“除了留下必要的试验样品之外,凡是合格的,我这次都给你带过来了,不算多,但是量也不算少,怕路上出问题,还调了部队的同志护送。”

  高振东大喜:“好,太好了。这样,你回去把收尾的事情做了,就准备课题验收吧。”

  俞允成点下头:“好,对了,高总工,这次过后,还有没有什么课题?”

  高振东想了想,暂时没有什么急的,不过还是可以给他提一点方向性的东西。

  “我这里暂时没有,不过我有个建议。”

  “你说。”俞允成非常有兴趣,高振东这里提的方向,肯定有独到之处。

  “你可以考虑做CVD,不论是开拓新路,还是改良原有的技术,都可以。”

  CVD(化学气相沉积)在这个时候,属于是黎明前的黑暗时期,搞一搞还是很有搞头的。

第426章 碲汞镉能用了

  “CVD?化学气相沉积?”虽然没有搞过,但是俞允成有一点印象。

  高振东点点头,薄膜晶体制造,除了CVD,还有LPE(液相外延)、MBE(分子束外延)这些技术,不过略微超前,这个环境下是搞不动的,特别是MBE,当前环境下这玩意超得有点多了。

  CVD是一个用途非常广的技术,不止用于半导体。

  1274厂那边力量有限,再去搞CVD的话,可能力有不逮了。

  而俞允成这里,就比较合适,本身就是搞这个的,对于晶体生长和成形是有理论基础和实际研究经验在的,比1274厂合适多了。

  不过这方面,高振东暂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他,看看他能不能自己走出一条路来,为了这个事情专门去搜资料好像有点浪费,甚至高振东都记不得自己有没有CVD相关的材料了,以前打包下载东西太多。

  俞允成听了高振东的话,仔细想了想,觉得这还真是一条值得研究的路子,已经有一些理论成果和实际实现了,但是总体来说又没有到路被趟完的地步。

  大概就是大家在差不多的起跑线上,如果真能搞出来,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嗯,高总工,你这个想法我记下了,我回去好好查一查资料,再做决定。”反正碲汞镉晶体还需要小一段时间,他也不急着现在就开新坑。

  先做做调研,做做准备再说,高总工提的建议,可以作为重点关注方向。

  中午请俞允成吃了顿饭,下午俞允成就跑了,海河口离京城不太远,还算方便,而且这次是请了部队的同志押运碲汞镉晶体过来,有车。

  俞允成走后,高振东看着面前一个包装严实的箱子,面露喜色。

  说是押运过来,其实东西并不多,押运的车子主要是装人,而不是装东西。

  高振东抓起电话,打给了导研院的陆工,他是负责红外空空导制导系统的,现在也是高振东建议的那个雷电-1改的制导系统负责人。

  陆工接起电话,听了高振东的话之后,二话不说就带着林连伟他们往三轧厂这边跑,高总师已经把新红外敏感材料做出来了!

  别忘了,高振东还挂着雷电-1改的副总师呢。

  一个小时不到,他们就坐在了高振东的办公室里,高振东拿了一份碲汞镉材料的检测结果给他们看。

  这批材料,高振东是要求俞允成那边做成8-14微米波段的,比较适合他们做红外导引头使用。

  陆工拿着试验结果,边看边笑,乐得合不拢嘴。

  “本征激发,高量子效率,高吸收系数,好,好!”

  “工作温度较高,工作范围宽,介电常数低,有意思。”

  “还能调节红外波段?这就更有意思了,不过现在这个8-14微米倒是适合我们使用。”

  “.”

  看完检验结果,陆工抬头看向高振东:“高总师,你说这个材料现在已经有成品了?”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有了,虽然产量不高,价格也昂贵,但是量产没问题,你可以看看这里。”

  说完,高振东取出一枚碲汞镉晶体,递给了陆工。

  陆工一边赞叹,一边端详着这枚晶体,碲汞镉晶体和硅晶体的外观是迥然不同的,更像是一块金属。

  看着这枚小小的晶体,陆工心里在盘算尺寸。

  “陆工,这种晶体的一致性非常好,所以你可以考虑用一枚晶体切割开,保证每个正交四元探测器四个红外光电管的材料都来自同一枚晶体。”

  这些晶体几毫米粗,10来毫米长的块头,已经能够满足高振东的这个建议了。

  别看红外导引头看起来100多毫米粗,其实正交四元探测器抛开光学部分,真正的红外探测器本体没多粗,只是在导引头正中一小块。

  陆工笑道:“嗯,高总师,你这个建议不错,现在的生产技术能保证每一枚晶体都达到这个规格?”

  高振东点点头,从保险柜里拿出来十多枚包装严实的碲汞镉晶体:“是的,只要是合格成品,都至少是这个规格,这个是量产工艺的最低要求。”

  其实俞允成拿过来的总体数量不止这么多,但是需要用到这个东西的,也不止导研院他们一家,对于导研院来说,现在这个数量应该够用了。

  果然,看见高振东一下子拿出来这么一堆,陆工喜出望外,原本还以为能有个几颗,先把研究开展起来就好,毕竟这东西是刚刚搞好的。

  可是没想到能有十多颗,这么一来,能同时进行的事情可就多了,用起来也不需要那么小心翼翼。

  陆工生怕高振东又收回去,连忙示意手下把东西收起来,还笑道:“高总师,那我可就不客气了,呵呵。”

  严格说来,高振东只是拿这些晶体给他看看,还没说要给他呢,所以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直接动手,落袋为安。

  负责动手的人,是林连伟,看看,每次来高总工这里,带上他总没错的。

  高振东看见这两人的动作,有点哭笑不得。

  “慢着!”

  听见高振东这话,林连伟的手僵住了,难受啊。

  “你们先点个数,办理一下手续,然后再拿走啊,急什么,呵呵呵。”

  陆工长舒一口气,这高总工,还挺会开玩笑。

  高振东和他们小小的开了一个玩笑之后,也说起了正事:“陆总,你们做红外光电二极管的时候,帮我个忙。”

  “好,你说。”陆工也不问是什么忙,高总开口了,不管做不做得到,先应承下来,主要是人家这么久以来,给得实在是太多了,更别说人家还挂着雷电-1改副总师的名头。

  “你们做一下研究,单枚碲汞镉晶体,在保证成品率和性能的情况下,能分割制作出多少枚红外光电二极管来。”

  线扫热成像的线阵列,对一致性是有要求的,在没有搞薄膜晶体生长技术的时候,解决一致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同一枚晶体制作。

  本来采用固态再结晶法,除了工艺简单之外,就是奔着这种方法晶体一致性好才选的。

  只是高振东不清楚一枚晶体能做出多少二极管来,如果数量不够,那就只有加一道挑选过程了。

  这个事情,只有先让导研院这边做做研究才能确定了。

  陆工一口答应下来,这算是他们的本行了。

  临走的时候,高振东又想起个事情来。

  “你们如果在碲汞镉红外光电二极管的制作工艺方面有什么疑难,可以考虑联系一下1274厂,他们在搞半导体制造工艺,有一些以前没有的新设备和新工艺,也许帮得上你们。我会给他们打招呼,在有需要的时候配合你们工作的。”

  碲汞镉要做成光电二极管,倒是不需要光刻这些步骤,但是必要的钝化、基底、离子注入或者扩散还是需要的,这是个新材料,指不定和以前的工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所以高振东才提醒他们1274厂的事情。

  陆工一听,高副总师这安排,可真是周到,连工艺这边都给考虑到了,高高兴兴的把1274厂的事情记下来。

  高振东揪住林连伟,和他约了个周六的晚饭,周日要去看媳妇,周六还是可以的。

  要帮老同学,不用做太多事情,人家单位内部的工作安排上如非必要也别去多嘴,就当着其他人的面,云淡风轻的和他约个饭就行。

  下了班,高振东跑去食堂吃晚饭。

  娄晓娥在学校,那自己回家去吃饭也没意思,高振东算是暂时性的回归了单身汉的生活。

  傻柱看见高振东,还笑他来着:“嚯,振东,媳妇不在家,你这是彻底自由了?在食堂吃上了。”

  食堂后厨,刘岚看着外面傻柱,撇撇嘴:“何师傅这嘴啊,迟早得吃亏,三分厂高总工,只有他叫名字。”

  另外一位食堂师傅笑道:“这你就不用替他担心了,他和高总工一个院子,而且关系好得很呐,你没看高总工每次请客,都叫谁掌勺?人家就那习惯,高总工都不在意,你急啥。”

  请客找谁掌勺,那是个美差,这意味着他能蹭到这桌菜,这是潜规则,都懂的。

  说到这里,傻柱新收的徒弟马华悄悄的笑了,高总工请客,师父掌勺,他可是蹭到了不少。

  外面,高振东笑着道:“这不是你上班没办法嘛,要是你今天休班,我就上你家蹭饭去了。”

  马华看了刘岚一眼,你看看,你看看。

  ——

  要说这事情,那真是一串一串的,碲汞镉的事情刚走,通信院的同志又过来了。

  他们是拿着高振东给的交换机基础知识,学了个通透之后,整理好相关的想法,才过来的。

  说起来,原研所拿激光陀螺的材料比他们早,但是现在都还没消化完。

  带队的照例是冯总工,这个事情是他们通信院最近的头等大事。

  “高总,虽然现在话务量的数据还没完全回来,不过我们现在倒是有了初步的想法,想搞大、中、小规模的程控空分交换机各一种。”

  不愧是部委直属大科研院,上来就整了个大的。

首节 上一节 269/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