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281节

  原来事情在这儿等着呢,高振东恍然大悟:“对对对,罗教授,我们说好了这个搞完了接着搞下一个的。”

  见高振东非常爽快,一点儿端架子起调子的意思都没有,罗教授放下了心:“呵呵,主要是我这些学生,还有我自己,闲着就浪费光阴了。”

  高振东点点头:“嗯,事情我这边是准备好了的。不过这个东西在这里不方便说,你找个时间,来我那里一趟,我们细说。”

  食堂里说这个事情的确是不太合适,和刚才那个只是废物利用的枪榴弹不同,高总工嘴里会蹦出来的,大概率是个新鲜玩意,被别人听到就不好了。

  罗教授笑着点点头,他也不急于一时,他要的只是高振东的表态而已,事情落定了,心也就定了。

  “那就明天吧,看你有没有空。”拣日不如撞日,罗教授提议。

  高振东想了想,干脆整个大活儿:“这样,罗教授,我回去约一约防工委的同志,顺便请他们把部队的同志也请上,我们一步到位,直接开个小汇报会,不说立项吧,至少先直接把他们的口风确定确定,这样不确定性就更小。”

  罗教授大喜,这种玩法那就更直接了,他倒不是不想这么搞,主要是这种方式他搞不动。但是高总工就不一样了,他是真能这么推动得起来的。

  “好,那我就等着你通知。”罗教授马上拍了板,至于时间,他根本没提要求,哪怕高振东通知的时间与他课程、工作冲突,那调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下午上班,回到三轧厂的高振东,跑到机要室要了个通话。

  电话是打给防工委的,经过通信员转接,领导接起了他的电话。

  高振东没事情是不会给自己打电话的,所以他主动打来电话,肯定是有要事。

  听高振东大致说了一下情况之后,领导心中一喜,这是大事,能解决未来重大战术威胁的大事。

  “你是说,你想带着京城工大的同志,搞一个在远距离上,针对集结、行进等状态下,敌方大规模装甲力量的通用弹药?甚至对于展开状态也有效?”

  说实话,这个描述,在现在的领导看来,能做到的只有一种,就是大漠那边还在搞的那种,就那,效果都不见得好,乌龟壳这东西,只要三防做得好,其实效果范围是有限的。

  冲击波、光辐射、早期辐射、放射性沾染,这四大效果,其实对于装甲力量来说,杀伤范围都相对有限,而且,那东西就算搞好了,也不是轻易就能用的。

  而大规模装甲力量一旦展开,其实范围非常广,那效果就更差了。

  所以高振东提出这个想法,还加了一个“通用弹药”的修饰,那就更奇怪,什么通用弹药如此神通广大?对付突击装甲集群,远距离上重炮都不见得好使,主要是打不着。

  要是高振东提出的东西真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实际上陆上最大的未来威胁和心腹大患,就算是有了解决的希望了。

  “是的,我就是这么考虑的,也做过初步分析,这个弹药具备这个能力。”

  得到高振东的确认,领导毫不犹豫,甚至有一些激动。

  “好,我马上召集相关人员,等会通知你时间。”

  一个小时过后,高振东重回机要室,接到了领导的亲口通知。

  “明天!就明天!明天下午2点,你带人过来,把你的想法好好说一说。”时间非常急迫,看得出来对这个事情极为重视。

  其实半个多小时就找齐人了,多出来这15分钟,是等着三轧厂机要室去找高振东。

  挂了电话,防工委领导看着话机,自言自语:“不行不行,这太耽误事儿了,而且三轧厂那个级别不够!”

  高振东通知了罗教授,后者非常高兴,连连叫好。

  从这个时间上来看,说明了两个事情。

  高振东本人非常受重视,这种非常规的流程都能推得动。

  这个事情极为受重视,甚至可以说是到了马不停蹄的程度。

  至于具体高振东会汇报什么,他并不清楚,全部都在高振东脑袋里呢。

  罗教授非常明白,这个事情上,自己当好挂件就行。

  ——

  高振东、防工委这边紧锣密鼓,十七机部也没闲着,十七机部领导,还有他的前秘书,京城钢铁厂的郑良枢,正在参加一个会议。

  这是一个协调会,一位首长主持的,参会的三方,一方来自农业,一方来自十一机部,一方来自十七机部。

  事情的起源,其实和高振东有那么一点点关系,只是后来事情的发展他就没怎么参与了。

  就是他带着郑良枢搞的那三种枪钢,搞好之后,高振东曾经建议郑良枢在各个系统做做推广、介绍,毕竟这些钢材性能挺好的,只用于枪的生产,有些浪费了,没准有什么行业就急需呢。

  对于高振东的建议,郑良枢非常重视,真就正儿八经的推广起来。

  那个时候,信息是闭塞的,行业之间相互不了解的情况多了去了。

  不推广不要紧,郑良枢这主动一推广,其他行业和部门才发现原来我们还有这种好东西?真就能适用到不少的地方去。

  农业口的同志,正在和十一机部的同志联合搞农机呢,十一机部是真搞机械的。

  拿到这三种新钢材一看,好家伙,能用、好用、耐用!

  拿着手上的工作和需求这么一匹配,是既高兴又遗憾。

  高兴的是,的确解决了一些问题。

  遗憾的是,没解决完,要说这也正常,完全解决是不可能的,需求总是在动态发展的。

  但是最重要的或者当前最急迫的,还是没能解决,这就比较难受了。

  比如他们想搞更好的单缸柴油机,这东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在日后号称神器。

  可是结构简单就意味着一个事情——从结构上改进,能走的路已经不多了,只能从材料等方面下手,才有更大改善的希望。

  材料的提升,不只是能减重、减体积,而且材料性能的提升,甚至能反过来促进结构的改善。

  但是材料在哪?没有!

  还有就是成本问题,枪钢上面,成本这个东西考虑了,但是没完全考虑,作为要大量生产的大宗机械产品,这个方面可就要多多考虑一下了。

  他们两方就发现有的问题,这几种钢材不是不能解决,但是那个成本,用到的比较稀少和昂贵的金属的量,实在是承担不起,都不是贵不贵的问题了,而是够不够的问题。

  两方合计了半天,不行,这事儿既然看到了曙光,那就得彻底试试,解铃还须系铃人!

  于是他们联合起来,整了个大活儿。

  他们花了不少时间,把手上所有急需要解决的材料性能需求,做了个汇总,形成了长长的一串清单,一共几十种,然后找到上级部门。

  他们甚至还根据轻重缓急,给分了个级,真是太贴心了。

  那啥,能不能协调一下十七机部,给我们把把脉,看看病,解决解决?

  上级部门和领导一看,这事儿得办!

  农业口,第一产业,在这个时候,重要性不言而喻。别看农业单产亩产什么的看起来没多少,但是那实际上是长期为了发展第二产业工业,故意设置的工农业剪刀差的原因,农民的牺牲是非常大的。

  现在抛开种子的事情不说,眼看着化肥的情况,通过自产、以及销售特种材料和设备换来的进口,慢慢得到了改善,那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机是不是也解决一下?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个会。

  这么大规模的需求,明显不是十七机部的普通干部能拍板的,所以领导过来了。

  同时,作为这个事情的始作俑者,或者应该说是最早发起者,京城钢铁厂的郑良枢同志,也荣幸列席。

第444章 一堆从天而降的掌法

  看着农业口和十一机部拉出来的清单,十七机部领导有点嘬牙花子。

  这么大一堆,这是要掏空我家底儿啊。

  “我说同志们呐,不是我们不支持啊,主要是你这都是指着性能要求来的,还全是新材料,点菜呐这是。就算是下馆子,也没见过进馆子一下子点出几十个没见过的菜的。你们这个搞法,已经不是吃饱饭骂厨子了,是直接要厨子的老命啊。”十七机部领导苦笑道。

  农业口和十一机部的同志估计也知道这事儿是有那么一点点夸张,笑着没好接话,主持会议的领导却笑了:“老X啊,我可是听说,小郑最早推广的三种钢材,可就是京城工大的同志点菜点出来的。能者多劳,不要厚此薄彼嘛。”

  十七机部领导哭笑不得:“不是,首长,合着我们能干还出问题了,主要是,他们这也太多了,而且有些我都不知道他们用来干啥。比如第4号材料,那么高的硬度,比装甲钢都硬了,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农机能用上这东西,你们点菜,好歹点你们能吃的嘛。”

  592、593装甲钢,我们可门儿清!

  十七机部领导是懂行的,一眼就觉着这单子,不对劲啊,比如这东西,而且排名还这么靠前。

  农口的同志有些莫名其妙,这单子是十一机部的同志根据需要列的,不会有问题啊。

  他们万万没想到,十一机部的同志主动站出来,讪讪笑道:“那啥,那啥,那东西,是我们想要的,主要是用于机加工”

  看来是瞒不下去了,人家搞这个的,懂行啊。

  所有人都转头看向了他们,表情复杂。

  主持会议的首长:嗨!你说你打埋伏就打埋伏吧,还被人给发现了。

  农业口:嗯??好家伙,蹭我车?

  十七机部:好嘛!搂草打兔子是吧?

  看着众人无语,主持会议的首长出来打圆场:“嗯,机加工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机加工,哪儿来的农机。”

  理是这么个理,可是事儿可不是这么个事儿啊。

  几个部门的同志一阵唇枪舌剑,口腔体操之后,大家的意见开始倾向一致。

  十七机部这边,也知道这个事情肯定是要做的,而且也不是完全做不了,只是得先把困难摆出来,主要是量实在太大了。

  其实十七机部领导对于这个任务,并不怎么担心。

  这本来就是自己部委的本职工作,只是这一下子来得太过集中,事情显得太过重大了而已。

  对于十七机部来说,不说全部吧,至少解决一部分是有把握的,全部解决是人都知道不可能,能解决一部分,这个工作也就算是完成得很好了。

  而且,十七机部领导和郑良枢心里有数,他们还有个兜底的杀手锏——高振东!

  这个信心,来自高振东过往的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实现的过程。

  别的不说,最早的三种钢材,也包括更早的尿素钢这些,可都是高振东对着别人点的菜给做出来的。

  三种枪钢,高振东在应承下来的时候,甚至都还不知道别人具体的要求是什么,就有那个胆量和底气给接了,还一接就是三种。接了就算了吧,仿佛他还没花太多时间,一下子拿出三份研究成果,剩下的苦活脏活累活还都是郑良枢干的。

  以他表现出来的能力,别的不说,这几十种材料里面,搞出来几种,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再加上系统内的其他同志,说实话,这个任务做起来结果不会难看的,甚至可能很好。

  这个时候,主持会议的首长,已经开始把会议议程往内收了。

  “同志们,多的就不用我说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几年的情况,我们都看在眼里。作为农业部门首次系统性的提出这种要求,这是一种进步,至少他们在十一机部同志的帮助下,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东西了,这很好,很有主动性!对于工作中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我们是不怕伸手要,就怕躺着等啊。”

  先肯定了农口的工作,然后开始照顾十七机部情绪。

  “当然,这个单子,的确是有些庞大,而且还有一些为了做好农机工作,不得不增加的要求,对于十七机部的同志来说,是一种挑战,但同时,这也是一种荣誉!同志们多相信你们呐!”

  “同志们的这种信任,是压力,更多的是动力。他们漫天要价,你们可以就地还钱嘛,哪怕能做出来一个,也是对我们农业工作莫大的支持,当然,我相信,我们十七机部的同志自己,也是希望能完成得越多越好的。我希望你们,能够立足现有条件,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拿出你们的成果来。”

  一番话下来,首长看着十七机部领导笑道:“老X,你看看你有什么意见或者想法、困难,也可以提一提嘛。”

  事情是要做的,要什么支持,也可以提,尽量满足,也不要求具体完成多少,尽量、尽力就行,压力也减到了最小,但是一项两项可交不了差。

  十七机部领导想了想,才开了口:“首长,这个事情,肯定是我们要做的,本来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这也没什么好推脱的。但是具体能做到什么程度、需要什么支持、是个什么计划和章程,我们得回去开个会,集思广益,讨论分析一下,才能有更明确的东西出来。”

  这就很有态度,也很客观,必要的流程和调研总是需要的。

  首长笑道:“嗯,这也是应该的。我可是知道,你那儿,精兵强将可不少,虽然有的同志工作可能很忙,但是在这些方面,他也是有能力做出重大贡献的。”

  嗯?这话听着有意思啊,你指的是谁?连他忙不忙你都知道?

  想想也不奇怪,连三种枪钢是京工大点菜点出来的都知道,那知道他也就很正常了。

  多新鲜呐,前不久打几架飞机,次次都听到他名字。

  带着这个重大任务,十七机部领导和郑良枢离开了这里。

  两人坐在同一个车上,十七机部领导笑道:“良枢啊,看来我们可以搞个系统内的大会战了,到时候振东那里,你要多联系。”

  现在的他,完全没有会议上表现那么担忧,其实换个方向来想就想得通了,本来就要做的本职工作,现在成了一个上级重视的重大项目,各方面的支持都上了一个等级,那不得乐颠了。

  而且这种一下子集中过来的任务,又是有具体要求出了题的,那考虑到具体困难,压力会减小,做起来就会更加游刃有余。

首节 上一节 281/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