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81枪族不同的是,这个班用枪族只有一支机枪和一支突击步枪,由于结构的原因,估计短突是不会出现了。
81枪族的三枝枪,其实有两支基本上一模一样,那就是那两支突击步枪,除了直托变成了折叠托之外,没有什么区别。
而这支突击步枪,与81粗看起来最大的区别就是,枪短了一截子,相比81,准星位置看起来更靠前。
但是实际的枪管长度,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81步的一个小遗憾就是,准星前的那一段枪管,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枪管,并没有膛线,也闭不住气,那是一段枪口装置,兼顾消焰和枪榴弹发射装置的作用。
之所以那么长,是为了那个并没有怎么用的枪榴弹准备的,这就很浪费。
而高振东手上这把枪,由于枪挂榴弹和一次性火箭筒的出现,部队那边直接就取消掉了发射枪榴弹的需求,所以枪口部分就是短短的一个消焰器了。
看着这玩意,高振东就感到很舒服,81那个长长的枪口装置看着倒是有点儿威风,可实际上除了增加全枪长度,还增加了一点点重量之外,并没有什么用处。
高振东在前面也是上手过这把枪的前身的,所以不用柳教授他们帮忙指点,熟练的验枪、拆装。
这把突击步枪和刚才那把轻机枪的基本结构和自动原理是完全一样的,两者的自动、复进、击发等机构,以及导气系统、供弹具能够完全通用。
两把枪的通用零件比例高达75%,对于生产和后勤来说,都很有好处。
这个比例甚至比81还高,因为这个枪族的枪托也是通用的。
要说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枪管组件了,虽然都是不可拆卸更换的枪管,但是班机的枪管更长、更粗、更重,能够有效的提升火力持续性和有效射程。
两者的前护木都是一样的,虽然柳教授他们现在暂时想不到要往机枪的通用导轨上挂什么东西,但是为了简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两把枪的护木也是差不多一个样子。
高振东拆装了几次,满意的对柳教授道:“不错,我感觉这东西已经挺好了。”
如果说可靠性、耐用性这些东西还要等试验或者长期使用才知道的话,那么维护性能大致如何,拆装是否方便,高振东是基本上有所感受了。
听见高振东的认可,柳教授也很高兴,这可是百战归来的战士的切身感受,如果说设计枪是柳教授的强项的话,那使用枪就是高振东的强项了。
这么说好像也不对,高振东设计枪貌似也不差的样子。
不管这么多了,柳教授笑道:“打一打试一试?别管我们的试验计划和规程是怎么样的,只要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你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比起班用机枪来说,这一把应该是装备量最大的,所以柳教授最重视的也是这个。
之所以叫高振东随便打,柳教授就是想看看在有实战经验的人手上,自由发挥能展现出什么性能,或者说找出什么毛病。
有很多毛病如果不经过长时间使用,或者使用经验丰富的人上手,短时间还真想不到。
例如高振东曾经给他们提过一个意见,瞄准具的。
这个枪族的瞄具基本是沿用了56式的,高振东就给他们提了意见,这种结构下,照门表面的发黑处理容易被衣物等磨掉,出现反光,在光照条件下容易出现虚光影响瞄准,建议在照门两边加上护翼。
原本我们的准星是加了保护的,但是照门没有。
柳教授他们拿着布料对着照门这么一磨,还真是这样,这不是表面处理工艺能解决的问题,再好的表面处理工艺也避免不了这个问题,何况这时候我们的工艺也就一般般。
于是他们一边赞叹这玩意细节上还是得用过的人才把握得住,一边从善如流的把护翼给加上去了。
加上去一试,果然,这个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而且还带来了一个好处,狭路相逢短兵相接的紧急情况下,抬起枪来把准星和目标一起套进护翼就能打个八九不离十,反应迅速多了。
所以他们对于高振东的建议,非常重视,不但是早期在原理、结构上的意见,同时对后期细节上的调整,也是这样。
高振东来过不止一次,像上面一样找了不少问题提了很多意见,不过毛病这玩意嘛,总是找不完的。
——“本程序依赖Bug运行,请勿修改。”
高振东把突击步枪的弹匣上好,开始试着射击。
这一次,就没有泼水了,一是突击步枪枪管不如轻机枪的耐扛,二是突击步枪的使用以单发和点射占多数。
不过点射虽然多,但是用三发点射取代自动射击就属于是步子迈太大,至少在高振东看来,点射这东西,通过训练在全自动模式下是比较容易打好的,完全没有必要专门整个三发点射档,甚至用三发点射取代全自动那就更抽象了。
——我可以不用全自动,但你不能没有。
“哒……哒……哒……”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高振东的射击声响彻靶场,非常有节奏。
旁边,过来参与和观摩试验的部队同志都看着他射击,饶有兴致。
不一会儿,靶纸送过来了,单发和点射,他是打的不同的靶。
这回就看出这把枪的精准和高振东的技术了,单发射击的靶纸上,没有一发在十环外,靶心都已经全烂了,完全看不出击中了多少发。
部队的同志看着这张靶纸,啧啧赞叹:“高总工,你这枪法,神了。”
高振东摇摇头:“还行吧,不过比真正的神枪手还是差不少。”
比如张老爷子,他心想。但是这个话不太好说,以他在此世的年纪和经历,叫“张老爷子”别人会以为他脑子被门挤了。
又来了又来了,高总工这人哪儿哪儿都好,就是谦虚的时候挺讨打的。
不过打点射的那张靶纸就挺奇怪,弹着点能大概看得出来,是呈三发一组三发一组的分组集中分布,但是却并没有趋向靶心分布,而是在靶纸上这儿一团,那儿一团的。
有意思的是看着挺散,但是细看之下,没有脱靶的。
部队的同志看着这张靶纸,面面相觑,你说打得不准吧,其实也还挺准,你说打得挺准吧,又不像是高总工的风格。
这时候,部队里一位上了年纪的同志开口了:“这位同志,我看你打点射的时候,每次都是抬枪就打,好像没怎么瞄准的样子。而且打一次点射就把枪放下,然后在运动中又抬枪打。这有什么讲究么?”
这位老同志面生,不是经常在京工大靶场上一块儿混的那几个,估计是今天事情比较重要,高级别的首长也来了。
高振东摸摸脑袋:“首长,您这个眼力绝了,我就是这么打的,快速出枪,快速射击,概略瞄准,力求先敌击发。”
高振东这高度精炼的几句话,就把自己的射击方法概括完了。
老同志眼睛一亮:“概略瞄准,先敌击发?这是为什么?”
高振东笑道:“这是我们在坑道战、堑壕战和山地战还有搜点的时候,打出来的经验,遭遇战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慢慢瞄准,要的就是速度快,先敌开火,不说打死打伤,也至少先压制住敌人,瞄太准意义不大,不管打到哪儿,一枪打上去敌人大概率都是要失去战斗力的。”
说到这里,高振东快速的做了几个出枪的动作,笑道:“我给自己,还有排里的同志在这种环境下作战的要求就是——绝对快!相对准!”
看着高振东利落的动作,再仔细想了想他说的话,老同志哈哈大笑,很是高兴:“说得好!总结得好!绝对快,相对准……嗯,有意思,有意思啊。”
第490章 CQB和瞎胡闹
作为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老同志自然知道在各种环境下战法是不同的,作为遭遇战,高振东这种打法也是常见打法。
不过高振东正儿八经的把“绝对快相对准”作为一种战法或者说是训练目标提出来,还至少在自己部队里做了推广和训练,这就不多见了。
“听起来你以前还带过兵打过仗?”他不认识高振东。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在东北出国打的,53年撤回来。”
旁边一位部队的同志小声的在老同志耳朵边说了几句,除了这位老同志以及和他一起来的几位同志外,其他的基本上都和高振东是比较熟悉的,至少打过不止一次照面。
听了旁人的话,老同志露出了了然的笑容:“难怪啊,战斗英雄,哈哈哈,你这是投笔从戎了?”
“嗯,回来之后考上了大学,读了几年书,现在在搞技术工作。”
“嗯,好啊!”凡是部队的老同志,知道高振东的经历之后就没有不喜欢的,特别是他能充分的把在部队的作战经验融入到装备研究中这个事情,每个人都赞不绝口。
称赞了高振东几句之后,领导又仔细的看了看靶纸,再次点头:“嗯,打得好!练得也好!看得出来,你就算离开了部队,手上的把式也没落下。”
高振东笑了笑:“厂里有基干民兵,还是有训练条件的。”
老同志对于高振东这个想法挺认可的,不过他也知道高振东打靶的成绩不作数,主要是这同志的枪法和作战技能都是一等一的,超规格了,在他手上好用的办法,在普通战士手上可就不见得好用了。
就好像在某些英雄手上,平均一两发子弹就能带走一个敌人,但如果要拿这个数据去套普通战士,那问题可就大了。
他指了指和自己一起过来的一位战士,笑道:“刚才这位高总工的话你听懂没有?听懂了就试试看。”
这名同志接下了任务,看得出来,这位也是部队上的百战精英,在一开始有一些不习惯之后,进入状态很快,虽然和高振东的娴熟动作没法比,但还是像模像样的。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一阵枪响过后,部队的同志围上去看结果。
效果不错,虽然打不出高振东那种基本保证每次点射三发都能命中目标的效果,但是大部分时候挂上个一发两发还是没什么问题。
而射击的同志对枪赞不绝口:“这枪好,手感顺畅,上跳也轻,操作起来很舒服,而且那个照门挺特殊的,近距离用大照门套上就能打。”
他不知道那东西实际上就是保护性的护翼,反正他觉得那玩意在近距离作战的时候,就跟个大照门差不多。
看着这个结果,老同志点着头:“嗯,有点意思,有价值。至少作为一种近距离作战理念,可以在一些特殊的部队里练着试一试。”
高振东心里也挺开心,近距离作战不是战斗中的常态,但是却是最看运气的作战样式之一,距离的拉近,抹平了技战术上的差距,有时候就全看谁的运气好。
也别说全军推广,如果能有一些会经常处于这种战斗环境下的部队能有针对性训练,想来也是有不少作用的。
他想尽办法,搞一次性火箭筒和枪挂榴弹,就是为了削弱脏三经营多年的地利优势,如果参战战士能有一些这方面的训练,那就能进一步降低意外发生的几率。
他想了想,补充了一句:“首长,我觉得除了部队,负责地方治安的同志和经常与敌人近距离接触的同志才是最需要这个的。另外,这种打法是需要子弹来喂的,我在战场上敢用这种方法,也是因为我们的后勤和弹药供应比以前好很多,自动武器也比较多的缘故。”
任何战法都是要和条件挂钩的,按照最困难的时候一场战斗只有几发子弹加上手拉栓的条件,自然也就没法这么打。
这时候枪支比较泛滥,而且败军虽然没有了,但是敌特、盗匪、坏分子还是比较多的,手上往往都有枪支,一线搞治安的同志是经常需要直面敌人的枪口的,而他们的巷战、搜点、入室之类的近距离作战是最多的。
而经常和敌人近距离接触的,边防战士绝对是榜上有名。
老同志听了高振东的话,点了点头:“嗯,你说得有道理,不过子弹这个事情就不用担心了,有你们这些技术工作者努力,现在我们不担心这个。”
嗯,我知道,我还知道不但子弹多,手榴弹也多,“弹如雨下”是客观描述而不是夸张修辞。
老同志看了看高振东,饶有兴致的道:“有没有兴趣去部队里带带兵啊?替我们练一点兵出来看看。”
所有人都被这老同志想一出是一出的想法给搞惊呆了,包括高振东自己。
“首长,我只是想法多一点,真要论作战技术和带兵,还得是部队里的同志,他们比我强多了。而且现在我的工作也比较紧张……”
高振东可万万不敢接这个嘴,都别说手上一大把工作了,就算抛开所有工作去搞这个事情,恐怕系统刚升级的60天时间都不见得够用。
老同志一想,也为自己跳脱的想法给弄笑起来了。
以这位同志在部队上的作风和成绩,想来回到地方上,那也是行业里面的骨干,身负重任的,哪儿可能说抽调就抽调,别的不说,就看今天京城工大的老师学生们对他的态度就知道,他肩上的担子,恐怕也重着呢。
他想了想,退而求其次:“那这样,你把你的想法整理整理,写个东西给我,我找人落实。”
嗯,那就没事儿了,我刚降价的搜索机会早已饥渴难耐。作为前世的资深军迷+真人CS爱好者,CQB的东西还是存得有一些的。
高振东并腿立正:“是!”
看着他精神十足的样子,老同志是打心眼儿里喜欢:“嗯,那你去忙吧,我可就等你的材料了。”
高振东转身去继续参加柳教授他们的工作,等到枪挂榴弹试射的时候,部队的同志听着“嗵……嗵……”的击发声,还有枪挂榴弹在靶子上爆炸的景象,乐得合不拢嘴。
老同志是第一次亲眼见到枪挂榴弹,高兴异常。
“这个东西好啊,打得远,打得准,威力能比得上手榴弹!简直就是步兵手中的大炮。携弹量还大,好啊,太好了。要是当年有这东西……”
他感慨的摇摇头,没有说下去,眼里闪着光,有遗憾,也有高兴。
当年打小鬼子的时候,在军工人员的努力下,是有一些枪榴弹的,缴获的鬼子手榴弹本来就能用在掷弹筒上,我们的同志进行了改装仿制,作为枪榴弹使用,这个枪榴弹是要在枪口前加挂发射筒的。
不过数量实在是少,使用比较麻烦,性能和这个时候的枪挂榴弹比起来也逊色不少,没能起到主力作用。
旁边一位长期驻扎在京城工大的部队代表道:“首长,这个东西,也是刚才那位高总工带着京城工大的同志搞出来的。”
老同志闻言一惊:“啊?这位同志还是个多面手啊,看来刚才我的想法果然要不得,差点儿办坏事咯,哈哈哈。他人虽然离开部队了,可是心却一直挂念着的,好同志!好同志!”
他们正在这里观摩交流,老同志带来的一位同志像是发现了什么,和战友交代了一声之后匆匆离开。
只见他与在试验场周围的某位同志交流了一下之后,又走回来。
他在老同志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老同志脸上一惊。
“什么?看来他的保卫级别还不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