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单位是要在上级部门之前出这个名单,而有的单位则是反过来,要在上级之后。
这不是要跟着上级部门的脚步走,而是恰好相反,是想避开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嘉奖名单,这样能分得匀一点,也就是上级嘉奖过的,就不纳入本级的嘉奖范围了,由后面的递进替补。
一方面是表示对上级部门的尊重,另一方面是节约资源,没错,奖励表彰也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资源。
两种搞法各有各的理由,三分厂是按照三轧厂的习惯,选的后者。
至于去年这几个事情的时间比较乱,是因为烈火科技奖是突然出现的,在那之前没接到风声。
至于今年烈火科技奖一直没出现,并不是难产,而是十七机部这边被几个事情拖住了手脚。
一是6011会战,高振东带着三轧厂京钢厂一起,速度极快的搞出了第一批成果,这让其他单位的同志暗暗心惊之余,也憋了一股劲,拼了命的往前赶,这让很多烈火奖的评委自己都被拖住了手脚,他们也是有会战任务的。
二来,是十七机部有重大特殊任务要参与,虽然不是主角,但是得全力配合,这又拖住了一批人,这批被拖住的不是评委,而是潜在的获奖者,如果在这个时候发奖,会场可能会空不少。
第三个理由不太正式,也不太正经,十七机部听说十二机部也搞了个什么“闪电科技奖”,想看看十二机部都会发给谁,如果没发给高振东,那十七机部就要把和十二机部相关的项目在这一年给评了,比如高振东那堆。
偏偏十二机部今年第一次搞,动作有点慢,就把这一连串都拖住了。
但是不管怎么拖,到了二月底,从三分厂开始,无论如何也得把这个事情给办了,那时候可就顾不上浪不浪费资源,尊不尊重上级,有没有照顾其他部委面子的问题了。
——
大漠深处,某处试验场,这个地方长年累月充斥着轰隆隆的爆炸声和烟尘,每日如此,从未停歇。
这不是在开山裂石想要搞建设,而是在一直不停的做着爆轰实验。
曾经在小鬼子那边迸发出巨大热情的小男孩和胖子,两者的原理相同,抛开中心的中子源这个共性不说,两者都是通过让装药超过临界质量,形成链式反应而引发最终爆炸,这种装药,可能是“由”的,可能是“不”的,但是小男孩和胖子实现手段是不太一样的。
小男孩是枪式的,简单说就是把装药分成两半,起爆的时候用炸药将一块装药射向另一块,达到超临界的目的。
这个构型的好处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坏处不少,装药利用率低,威力小,而且只能用于“由”装药,不能用于“不”装药,“不”装药会不受控制的早炸。
这个东西结构简单到什么程度,那就是日后网上说的只要有丰度足够的装药和中子源,高中生都能手搓大蘑菇这话,并不算太夸张。
胖子则是内聚式,这东西可就复杂多了。
内聚式的装药,大概可以看成把一个圆球分成很多块,把中子源围起来,装药外面是中子反射层,再往外是高速炸药,这东西,听起来就比枪式复杂不是一星半点。
起爆的时候,周围炸药一起炸,同时将装药向中子源方向挤压,达到超临界状态。
此时中子反射层的用处,是将链式反应产生的中子反射回去,加剧链式反应的程度。
这么复杂,自然也是好处大大的,简单来说就是装药利用率高,同等装药下炸得更响,而且适用于多种不同的装药。
这个适用于多种不同装药很重要,因为“不”装药,是能通过核反应利用其他元素直接生成的。
这些东西是公开的,别说在日后的网上随处可见,就是在70-80年代的我国,这些原理就写在给小孩子们看的《十万个为什么》里。
别说这个了,就连两相弹、三相弹的原理,都在上面,它们的标题大概是“为什么原子弹会爆炸”、“为什么氢弹威力大”、“为什么三相弹威力更大”这个样子。
毫无疑问,我们的选择,自然是内聚式。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试验场一天到晚没个消停,不停的轰隆隆的响个不停的原因了,他们在试验。
内聚式这个原理说起来好像也不复杂,但实际上却没这么简单。
举个例子,有个事情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要花不少代价才能实现:让球形高速炸药各部分均匀的同时起爆。
而且内聚式的具体构型是要个什么样,那就要算了,好在有了高振东搞出来的大量DJS-59和DJS-60D助阵,提前两年把构型给算出来了。
但是光算出来了,那还不够,还得试验,理论计算和实际情况之间,是有区别的,得搞试验,收集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调整。
这是个需要大量时间的活儿,不可能一蹴而就,计算机不是万能的,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依然没法模拟计算一切。
就好像哪怕已经有了1845年就提出的NS方程,结合21世纪的超级计算机,但是空气动力学设计这事情,还得靠在风洞里吹才行一样,我们的风洞群就是为了干这个的。
这个试验场,就是负责炸药构型的爆轰实验的,那不得天天听个响。最早的时候,黑混-60在产量爬坡之前,那点儿产量基本上全部被这个试验场给吞掉了。
好在计算机虽然不能搞定一切,但是辅助处理数据是一把好手,对于人来说,哪怕公式都一样,只是数据改变了,那每次计算都是一次新的历程。
但是对于计算机来说,麻烦在编程,程序固定了,那数据的变化对于它来说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爆轰实验场旁边的一栋建筑内,几位负责试验的科学家正在打印机旁,等着计算机输出结果。
“这个计算机不错,算得快,以前可真不敢想数据收集完之后,能这么快的就把结果计算完,还给你写到纸上。”
“哈哈,我们在努力,大漠外的其他科学工作者同志也没闲着,在不停的为我们添砖加瓦嘛。”
几位同志正在闲聊,计算机突然发出了“嘀”的一声提示,同时,打印机开始“滋滋”作响,一张一张的往外吐纸。
几位科学家比较急迫,打印纸吐出来一张,他们就抓到手上一张,就这么一张一张的连续看过去。
打印纸在他们手上传阅了半晌,几人抬起头,对视一眼,眼里满是光芒。
“成了!”
“没问题了!”
“能用了!”
话虽然不同,可是意思却是同一个意思!
装药构型完成了!
这个装药构型,不只是外面的炸药的构型,还有内部的装药的构型,这关系到它们在炸药的冲击下如何运动,如何聚合等等。
试验场的同志花了这么长时间,听力都快出问题了,就是为了这一天——爆轰实验成功完成!
“走走走,把这个消息带到主楼那边去。”
几个人带着试验结果,匆匆的赶到了主楼。
说是主楼,其实完全没有日后建筑“主楼”必定气势雄伟或者更加高大的惯例,主楼主要是里面的人和工作不同,其实外面看起来,和其他建筑差不多,都不怎么起眼的样子。
几个人找到了一间办公室,将手上的试验结果交给了里面的一位同志。
“成了!爆轰搞成了。”
这位同志一下站起来,急忙从他们手中接过试验结果,凑到眼前,仔细阅读。
半晌之后,这位同志一拍桌子:“好,最大的拦路虎已经被我们打死了!”
说完他看向几位过来的同志:“这下子,剩下最大的问题,就看离心机群那边了。”
装药这个东西,里面的核心元素是有多种同位素的,但是要想炸响,只能用其中的一种同位素,但是在天然矿石中,这些同位素是混杂在一起的,因为他们化学性质都相近。
这个化学性质相近,也让同位素的分离有了很大的困难,化学方法不管用了。
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增值反应堆,没法利用其他元素直接获得装药。
不过最高端的食材,总是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化学的不行,那就用物理方式,甩起来。
使用离心机,利用同位素因为原子量不同,物理性质也不同的原理,将不同的同位素分离。
不过这种离心机可不是一台两台就能完成这个任务的,那得是一大群,一大片,才能够收集到足够数量的材料。
这东西数量大,非常耗电,成本高昂,如果能拿到电力消耗数据,是真能算出生产了多少原料的。
当然,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有人说可以通过电力消耗数据推算我们生产了多少原料,推算出我们有多少弹头,那就是胡扯了。
到了二十一世纪,这点儿电力在我们的发电量里毛都算不上,为了调频调峰还有峰谷差造成的弃电都特么不止这么一点儿。而且,那时候的原料生产技术,也不见得只有这么一种了。
第514章 有些危险的建议
听了负责同志的话,几位同志也笑道:“这是个苦活累活,得一点点攒了,哈哈。”
负责的同志笑道:“不用担心,早在你们的试验越来越明朗的时候,我们这边已经把相关的请求报上去了,现在全国一盘棋,各部委都在为我们的事情出力,想尽办法,保证我们的需求。”
快了,就快来了。
如果高振东能知道他们的对话,恐怕得跳起来三丈高,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嘛,我特么没白来啊!
——
临近过年了,十七机部十二机部都没啥动静儿,但是高振东却是得了一个和他们都没什么关系的表彰。
这个表彰,来自外商部,这个初听起来和高振东八竿子打不着的部委。
至于表彰的内容,倒是很简单,“外商工作先进个人”,这就是真的把他们曾经半开玩笑的“出口创汇先进个人”这个名头给高振东落实了,只是直接说“出口创汇”好像有点不太好意思,这年头的部委,还是比较含蓄的,笼统的来了一个“外商工作”。
这事情要是传出去,别的同志肯定一头雾水,你要说高振东同志技术上那是没得说,可是外商工作你也强行发个表彰给他,这就太过分了吧。
所以这个事情,并没有大张旗鼓,但是为了表示郑重,外商部还是很正式的把高振东请了过去,没有开大会,而是由外商部领导在自己办公室里,亲自把奖状颁发给他。
啊,对了,还有一个人造革皮包作为奖品,松江牌的,皮包中间是一个发光的华表,下方有一行烫金字“1960年外商工作先进个人”。
高振东对这个皮包爱不释手,这东西,可太有时代气息了,传家宝,必须是传家宝之一。
高振东拿着奖状和奖品,向外商部领导道谢:“谢谢领导,感谢外商部对于我工作的肯定。”
外商部领导一脸的笑容,这不由得他不笑,面前这个年轻人,基本上是独力撑起了高技术产品外贸工作的一片天空,别看数量不大,金额却是惊人。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的工作,对于我们的工作支持力度非常大,就这,我们还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的呢。是我们占你便宜了,哈哈。”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对于外商部来说,很多东西都是低成本甚至无本生意,比如软件,他们是万万没想到一盘磁带就能卖出和DJS-59差不多的价格。
甚至还能从老毛子那里换来一些以前搞不到的东西,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能比钱还更重要了,钱很重要,但很多情况下不是最重要的。
两人聊了几句,外商部领导却是对高振东的想法很有兴趣。
“正好,你今天过来了,择日不如撞日,我们工作都很忙,难得能够凑到一起,我一直很想找你这位大科学家,听听你对外商工作的看法,一直没这个条件,今天可算是有机会了。”
在别人眼里,高振东是不是大科学家不好说,但是在外商部,他就是大科学家。
不过这话还是有点儿太猛了,高振东感觉自己有点受不住:“领导过奖了,不敢当啊。外商工作我是没有经验的,也没参与过,可能拿不出什么系统性的想法。”
这个话不是谦虚,高振东这两辈子,都没接触过相关的事务,哪怕是前世在网上对线,也基本上不会碰这方面的东西。
这个东西非常复杂,而且不像理工科相对来说因果性比较强,这玩意很多时候就没啥因果,或者说因果是掌握不了的,根本不是高振东能碰的。
别说高振东这种门外汉,就算是各路经济学家,把自己拉出来的屎又坐回去的事情也是非常常见。
经济学家三大法宝:幸存者偏差、装死、吃书。
“没关系,有什么说什么,不一定要理论的,实际操作层面的也行。”外商部领导倒是很看得开。
不用碰理论?那就好多了。
高振东放下心来,这年头碰经济理论,那可是很容易出大问题的,他可不愿意去触这个霉头,别说他不懂,就算是他懂,那也肯定是三缄其口,不吐半个字儿。
高振东沉吟了一会儿:“领导,我是搞技术的,也只能是在技术方面有一些隐隐约约的看法,不太成熟,我就随便那么一说,您也随便那么一听。”
“嗯,就要这样,你随便说,随便说。”
“我的想法,是不是外商部这边牵个头,联合其他部门,保护一下我们的民族知识产权,现在也许不一定有什么用处,可是长久来看,对我们的民族知识产权虎视眈眈,垂涎欲滴的国家,大有人在啊。”
其实还有文化,但是这东西,啧,懂的都懂,不敢碰。
高振东前世,网上有个非常著名的视频——“他们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绵延数千年而不断,笑看“逝者如尸夫,不舍昼夜”,其中重要的一环,可就是这些东西了,不只是经济利益,还有社会利益。
“民族知识产权?”外商部领导有些诧异,现在一般都想不到这方面来。
“对,像我们的百年老牌子、传统经方验方、传统工艺、特产名产等等。我说不好,但是我觉得这些东西,还是应该保护起来,这些拿到国际上,那也是出口创汇的特色产品啊,可不能被别人偷去了,我听说,小鬼子当年就偷了我们不少东西。”
高振东不好说太多,也不好说太深,只能抓着外商工作,出口创汇说事儿。
这种时候,把小鬼子拉出来就对了,本来没脾气的人一听,那脾气也会上来的。其实要是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有个比小鬼子更合适拿来当靶子的国家,只是这个时候还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