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东把纸张抖了抖:“你看看不就知道了?”
她把纸张接过来,悉悉索索的一张张翻看,越看,脸上的惊喜神色就越重。
“啊,你都找了这么多资料了?”
她手上的,是高振东从《赤脚医生手册》上抄下来的部分内容。
她一边看着,一边高兴的轻声读着标题。
“意外伤害救治与三防……”
“怎样预防疾病……”
“急症处理(缺)……”
她读到这里,好奇的转过身:“振东,这个‘缺’是个什么意思啊?”
高振东笑道:“缺的意思,就是没弄完,等着你或者我后面慢慢补,这些都是医学的专业范畴的东西了,我一时间搞不懂,只是把急症病种归纳了一下,至于怎么处理,没搞完,得慢慢来。”
这三章,其实是《手册》里抽出来的,原本并不在一起,而且也不是《手册》里最靠前的。
高振东先抽这几章,自然是有他的想法的。
意外救治与三防,和他行伍出身正好对得上,而且在他给三轧厂保卫处编制民兵训练教材的时候,就有相关的内容。
先拿出这个东西,算是他原本工作和知识结构的延伸,顺理成章,很容易让人接受,再慢慢过渡到更深入的,也显得自然一点。
“意外救治与三防,哈哈,这是你部队上学的吧?”果然,娄晓娥的思路,是顺着高振东的想法走的。
这里面主要就是外伤救治,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以及核生化的防护,军旅味道极浓,都不用高振东引导,娄晓娥一眼看上去,就知道哪儿来的。
“嗯,这个我是最懂的,自然就先搞这个。”
“怎样预防疾病,这也是你们部队里教的吧?”娄晓娥知道,部队是个大学校,这里面什么都能学到。
“嗯,对对对,我们驻扎地方的时候,也要协助当地同志搞这些工作的。”
这个预防疾病和医学有关,但是和具体的看病什么的没什么关系,主要是通过对环境的管理和改变,预防一些常见、流行疾病。
内容其实总结起来很简单,饮水卫生、粪污管理、消灭蚊虫鼠蝇等传播生物,这里的虫,是臭虫。
别看这事情看起来简单,这其实是一个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就算是到了高振东前世,做不好这些事情的国家,依然要以百计数。
别看白皮吹得厉害,在几百年前他们曾经在粪便的围绕中生活,这一点,比起更早的罗马来,他们差远了,所以——你们这些逆子,都特么不是罗马正统。
这么说其实也不对,不是曾经,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纪,泰晤士、塞纳这些著名河流其实也还是跟个粪坑差不多,特别是下雨的时候,它们的下水道,一点儿都不良心。
高跟鞋的起源传说之一,就和女的没啥关系,最早是用来保证别大面积蹭上奥里给的。郑重提醒,穿越别穿西方中世纪,从人到住房到城市,就一个字儿——臭,而且是臭不可闻的那种臭。
高振东在部队上的时候,作为最基层的指挥员,经常和驻地群众打交道,配合工作,懂得这些,实在是太合理了。
“呀,有这么多种急症啊?”看到急诊处理的时候,娄晓娥有点儿惊呆了,说实话,高振东总结出来的这些急症,有很多她都搞不清楚,有一些甚至她还不知道。
毕竟她只是一个刚刚学习了半年的医科生,还没学到的东西,多着呢。
“中毒都有这么多种啊?”她一边看,一边念叨。
高振东给的资料里,除了发烧、肚子痛、晕厥、休克、出血、咯血等这些她能想得到的急症之外,连中毒都分了好几种。
作为从小在四九城长大、娄半城的闺女,杀虫剂、农药、除害药中毒这些离她实在是太远了。
虽然这些急症的大部分处理手段,都在高振东说的“缺”的那个范畴,但是看着这井井有条的目录,娄晓娥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沮丧。
“振东,你不是学这个的都能做这么好,你说我是不是太没用了啊?”
高振东就怕这个,所以一开始都是尽量绕着纯粹的医学走的。
“我这是投机取巧,这些内容里啊,大部分都是在部队上就学过的,你看到了病症的处理部分,我不就不行了,还得等着我们慢慢补,你这是刚开始学,系统性学习,和我急症部分只需要罗列目录不一样,我这只是拉清单但不求甚解,你们专业学习,是需要一步一步走的,前面都是打基础,并不需要知道太多的细节。”
再说了,《赤脚医生手册》内容之全面,本来就不是一个医生能搞定的,我是开挂,但你不是啊。
听了高振东的话,娄晓娥又高兴起来,对对对,振东说得都对。
她饶有兴致的仔细校对着具体缺项的内容,想着自己一定要尽快把它们补满,虽然不懂,可是家里那么多书是拿来干嘛的?
先查到解决办法,再根据解决办法去思考其中的原理,这也是一种学习嘛。
看见娄晓娥又恢复了元气满满,兴致勃勃的样子,高振东放下了心,娄晓娥没那么脆弱,其实个人能力很强,性格骨子里也很要强。
高振东正想着呢,娄晓娥突然转过头在他脸上亲了一下:“差点儿忘记了,谢谢你,嘻嘻~~~~~”
嗯,除了要强,现在还有点儿娇憨,高振东心里美滋滋的想。
两口子在灯下,各自伏案,一个努力学习,一个奋笔疾书……
——
三月一号,是元宵节,高振东正在准备二代坦克立项的事情,其实说是准备,主要是他把草原拖拉机厂传过来的总体方案进行仔细的阅读和消化,汇报工作还是由草原拖拉机厂那边进行。
除了动力之外,各个子系统他参与得比较深,但是总体方案,还是草原拖拉机厂那边比较把握得住,或者说比较了解部队的想法和现实环境条件。
这个时候,有人来找他。
高振东放下手里的事情,出去一看,是光阳电子厂的同志,杨总工又亲自带队过来了。
自从在前天的十二机部闪电奖颁奖大会上见识到了高振东10个一等、3个二等、2个三等的壮举之后,光阳厂的同志就知道,他们必须得做点儿什么了。
这种粗到不行的大腿,抱得住那是很爽,但是问题就是可能抱不住,太粗,不好发力。
好在相对光电编码器这东西难在想法,特别是正反转和归零的实现,一旦这点问题被解决,要说其具体的设计难度,还的确不大。
除了灯泡略显脆弱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没啥大问题了,至少看起来还挺像样的了,算是到了一个节点。
光阳厂的杨总果断决定——汇报工作!
他马上把电话打回厂里,叫厂里把全套正式设计资料发到十二机部机要室,在十二机部机要室打出来。
带上全套资料,过来一打听,今天高总在厂里,运气不错。
看看高总那些成果,不用脑袋想都知道,碰见这种机会可不容易。
在会客室等了一会儿,高振东进来了。
“杨总元宵节好啊,哈哈。今天过来,是有好消息?”高振东开门见山。
“高总元宵节好。您猜对了,光电编码器的具体设计,我们已经做好了,这次来,就是请您给指导指导。”杨总很谦虚,在这位面前是真的骄傲不起来。
高振东手一伸:“嗯,行,我看看。”
接过杨总手上的设计资料,高振东仔细翻看。
东西比较少,机械部分,高振东早有叮嘱,设计得四平八稳,没什么问题。
四平八稳在日后好像成了一个贬义词,显得没有进取心,野心不够大的样子。
但实际上,在科研工作中,四平八稳是个值得表扬的事情。
第538章 做个结实的,再做个小个子的
花旗佬的YF-22能击败YF-23成为第一架量产四代机,靠的就是四平八稳。别看YF-22用了那么多在别国看来的黑科技,什么LPI雷达、隐身涂层、能超巡的隐身气动外形和二元矢量发动机等等,但是和YF-23相比,真就稳得不行,相对保守。
噢,对了,还有那个2.0的升阻比,这个特么的不算!
——来自某国的吐槽。
所以光阳厂这个机械部分,没有玩儿花活,没有独出心裁,老老实实的按照高振东的要求,把光电编码盘给弄了出来。
光电、机械部分没什么问题,高振东把目光转向了信号读取输出电路。
信号放大、整形、脉冲输出……
高振东一边看一边点头,这也让光阳厂的同志心里安稳了不少,看起来高总对我们的工作还是满意的。
高振东很快看完了这个信号电路,抬起头。
“嗯,总体做得不错,整个电路大部分该考虑的地方都考虑到了,有几个地方你们记一下,修改修改。”
杨总马上把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高总,您请说。”
“首先第一个,这个放大器件不要用电子管了,用晶体三极管,现在晶体三极管的产量还是比较乐观的,如果怕到时候原材料供应不足,可以找我。”
不知道是设计惯性、对三极管不熟,又或者是怕晶体管产能不够,总之光阳厂的同志,在信号放大部分用的是电子管,高振东果断要求换掉,又不是功放,还追求胆味儿不成。
而晶体管最大的用途——DJS-59现在只供出口,压力少了一些,随着1274产能的爬坡和原材料供应的缓解,挤一些出来还是没问题的。
光阳厂的同志一边答应,一边暗暗的佩服高振东,高总这是给我们留面儿啊,我们其实就是用习惯了,没想到晶体管产量那么长远的事情。
至于用晶体管替换电子管的好处,不说他们也知道,远的不说,就一个结实可靠就足够了。
说完这个,高振东指着电路上几个位置:“这儿、这儿,都加一个电容,不用太大,104的就行。”
光阳厂的同志不太明白高振东的用意:“高总,这几个电容的用途是什么?这个我们不太懂,您指导指导。”
机会难得,该问就问,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抗干扰,如果附近有大功率感性负载在运行的话,其交变电磁场容易在线路上产生感应电动势,一放大就变成信号输出了。用电容做滤波,能很大程度上把这些小的干扰信号吞掉。”
“感性负载?”
不用高振东回答,杨总看了自己人一眼:“电动机!”
噢,明白了,光电编码器的使用环境里有台电动机简直不要太正常。
“那能不能用大一点的电容啊?高总。”大就是好。
“不行,太大了把正常信号也吞了,从这个电路的特性来看,104够了。”
有利就有弊,应用课题研究,往往就是个权衡取舍的过程。
“明白了,谢谢高总。”光阳厂的年轻同志美滋滋的记下来。
高振东又指着信号输出部分,这也是要需要大改动的一个地方。
“这里用两个三极管做双稳态电路来实现状态翻转和整形,现在这个直接整形不太好。”
双稳态电路?这下杨总都懵了。
高振东拿出纸笔,在纸上画起电路图来。
如果有与非门的话,两个与非门就能弄个双稳态电路,不过没有也能弄,两个三极管就行,其实都是一样的原理,高振东倒是没有为了数字电路而数字电路的想法,SZ61XXX这不还没弄出来嘛,总不能这么干等着。
高振东一边画图,一边给光阳厂的同志解释双稳态电路的原理、状态、真值表等等相关知识。
“用这个电路,一是能进一步保证翻转的可靠,二来,也能一定程度上抗干扰。”解释完之后,高振东指着电路图,总结这个电路用在这里的原因。
杨总看着面前这张纸,感觉大有收获:“嗯,我明白了,这个电路的确是能保证翻转的可靠性,但是这个抗干扰还请您给我们仔细说说。”
高振东指着几个计算公式道:“双稳态电路想要翻转,进入的信号是要符合一定的要求的。”
说完,他点了点两个核心的晶体管:“要么,信号极性得保证饱和管退出饱和区,要么,极性得保证截止管退出截止区。同时,触发它的脉冲信号幅度要足够大、脉冲宽度也要够宽才行。”
杨总想了一会儿:“啊,原来是这样,信号的正反、携带能量、作用时间,一个都不能少,这样才能保证翻转,这样一来干扰信号是比较难同时符合这几个要求的,就无法使这个电路翻转了,进一步保证了输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杨总也是积年的技术人员了,可能花样没有高振东见得多,但是基本功是扎实的,一下子就想通了。
“对了,你们在输出后面,加个削峰,将信号电平控制在+5V,这个信号的后级,是可能增加控制用的数字电路的,要有个统一的电平。”
“好的高总。”这个倒不是他们想不到,主要是他们不知道要削到多少才合适。
看完这个,又了解了一下光电编码器的其他情况,没什么大问题。
事情谈完,高振东送他们离开,光阳厂的同志也知道高振东很忙,今天能解决光电编码器易受干扰的不少隐患,并确定了信号输出标准,收获已经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