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367节

  等到大家坐定下来,高振东也没磨叽,直接就说起了对方来的正事:“昨天防工委领导打电话,说起你们的情况,正好,我这里的确是有一些相关装备的想法需要实现,所以就麻烦你们跑这一趟。”

  春雷厂的人一听,哟,这位高总工还怪客气的,一点没有想象中年少得志那种隐隐的咄咄逼人的感觉。

  张总笑道:“哪里哪里,能有机会参加高总工的工作,我们也是求之不得啊。我们难呐,本来仿制SS.11信心十足,结果没想到高总工您目光长远,一语成谶,那个弹真的不行。防工委领导也是考虑到我们也付出了这么多精力,多少也有了一些经验,不想我们浪费了,才找您看看有没有什么路子。”

  张总姿态很低,没办法,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连防工委领导想给自己找路子,都还得先打个电话确认一下,而不是直接指派,那这位高总工受到的尊重,自然不言而喻。

  而且能力才是硬道理,人家能用一半的体量做出远超SS.11的成果来,不服不行。

  高振东倒是没想那么多,他是非常高兴春雷厂的同志能自动送上门的,手上已知的资源,在他的规划里都各有安排,能够有新的力量进来,他求之不得。

  “张总谦虚了,那是高卢鸡那个弹的问题,不是你们的问题。停了也好,我们搞点儿更好的。这样,麻烦你把你们厂的情况介绍一下,我看看哪一种装备最适合你们。”

  哪一种?这初听起来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春雷厂的同志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我们搞一种都磕磕绊绊的,你这儿还有好多种是吧?

  此时的张总他们,才意识到眼前这个笑眯眯的年轻人,掌握着多么大的力量。

  顾不得惊讶了,张总把自己厂和研究所的情况做了一个介绍。

  春雷厂原本不是搞导弹的,而是搞炸弹的,这也是得名“春雷”的原因。

  SS.11的仿制,是他们在这么多年来补充了多批大学生之后,积蓄力量,从防工委这边争取到的任务。

  反正这年头,国内大家都没搞过导弹,搞炸弹的来搞这个还多少沾点儿边。

  后面的事情,高振东就都知道了,甚至春雷厂自己都没高振东知道得清楚。

  听见他们厂原本的领域,高振东乐了,正好。

  “你们原来是搞炸弹的?那就太好了。”高振东笑道。

  张总没搞懂,搞炸弹怎么好了?一个胖乎乎圆滚滚的铁疙瘩,不说是一点技术含量没有吧,至少也是不太多。

  “高总已经替我们挑好课题了?那真是太好了!”

  你说好,我也说好,这下子你总不能把话再收回去了吧,张总鸡贼的想着,嘿嘿。

  高振东摸出纸笔,笑道:“有两个课题,适合你们,你们可以挑一挑,或者如果觉得有能力的话,两个都接下也行,其中有一个不是那么急迫,技术含量也不是特别高。”

  我信你个鬼,从高总工的单兵反坦克导弹来看,他说的技术含量所谓“不高”,一个字儿都不能信。

  但是听见有两个合适的,张总还是很高兴的,这下子就不用担心空手而归了。

  “那高总给我们介绍介绍?”

  高振东点点头,从头说起。

  “这第一个,技术含量要高一些,但时间上要求也更急一些,250kg和500kg激光制导炸弹。别看听起来是两个啊,实际上基本上算是同一个东西。”

  这就是高振东特别想搞的东西,导弹的一半以上重量,被制导、动力系统所占据了,要说威力,的确没有铁炸弹高。

  在陆军作战的时候,确实需要一种具备强大的攻坚能力的空地支援武器,对于最近可能面对的敌人中,长期经营的永备坚固工事是必然会出现的,说实话,对于这种东西,火炮支援、高振东搞的那些步兵攻坚火力,都派不上用场。

  火炮支援不一定打得准,侥幸打中了也不见得啃得动,哪怕是130、152重炮也是如此。

  步兵攻坚火力更是直接就啃不动,哪怕61火和赤剑-61,也不具备一击必杀的能力,只能一点儿一点儿慢慢啃,那样效率就太低了,可能付出的代价也大。

  特别是面对那种成体系的、长期经营的交叉火力堡垒,非常难搞。脏三在高原也许没有这么强大的永备工事,但是别的敌人可是有的。

  这个时候,250kg乃至500kg的炸弹可就派上用场了,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打不准,而高振东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虽然射程有限,可是敌人的防空现在射程、射高也有限啊。

  高振东将激光制导炸弹的概念给春雷厂的同志做了详细介绍,张总他们马上就激动了,这东西,有意思啊!

  现在要说攻坚威力,最大的肯定就是炸弹,但是要说准头,最差的也是它。

  如果不冒险俯冲的话,基本上命中全靠天,这就是空军很喜欢伊尔-10的原因,这货装甲厚,能冒着防空火力俯冲突袭。

  但是这种飞机一来是少,二来还是有风险的,如果在较高的空中水平投弹轰炸,巨大的散布导致其威力也发挥不出来,只有靠量往上堆。

  偏偏我们的重轰不多,轻轰一次又带不了几枚炸弹,就很尴尬。

  而高总提出的这个东西,根本就不在意投弹高度和姿势,它会自己找目标!

  一个看似简单的思路,一下子就把空中对地支援的盘子给盘活了。

  “高总,这东西好,又是炸弹,我们专业对口!这个事情,我们接了!”

  张总都没去在意技术细节和具体的难度,先开口把事情揽了下来,过了这个村就不一定有这个店了,作为专业做炸弹的,听见制导炸弹不动心的不多。

  再说了,技术上的问题,不还有这位高总在嘛,想想反坦克单兵弹?

第574章 从天而降的掌法

  高振东知道这东西对他们的吸引力是绝对巨大的,不会有第二个结果,点点头笑道:“那好,我就和你们说说这个激光制导炸弹组件的事情。”

  组件?还没进入细节,春雷厂的同志就感觉受到了当头一棒,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就是高振东说250kg和500kg其实没啥区别,都是同一个东西的原因了,他要搞制导组件,套在炸弹头上就可以的那种!

  至于滑翔制导,倒是暂时没有太大必要,距离远了激光接收器接不到信号,还要靠其他手段确定初始发射方向和距离,反而把系统搞复杂了。这个能力超出了当前敌人防空火力的能力,必要性不高,代价却很巨大。

  激光制导炸弹直到21世纪,带滑翔组件的都极为少见,不是没有原因的。

  “啊对,组件。”

  能有人把自己的想法落地,让高振东心情极好,他乐呵呵的道:“这东西就是用来套在现在的炸弹头上的,这样就不用专门生产新弹了。”

  我们用的自由落体炸弹,都是带阻力环的高阻炸弹,这是为了让炸弹飞行稳定,能提高一点命中率,但是用在制导炸弹上就不好使了。

  春雷厂的同志豁然开朗,这办法好啊,成本低不少,而且只要是做足了前期研究,什么弹都能套上去,都能变制导炸弹。

  成本低,弹药来源丰富。

  就这一点点考虑,就不服不行,人家那真是技术到应用,外加实际现状,一样都没拉下。

  “那会不会破坏炸弹的飞行姿态?”春雷厂负责制导系统的周工问道,就是那位被断线问题折磨得欲仙欲死的周工。

  “不会,这个弹本来就是要动来动去的,不需要太稳的姿态。而基本的稳定,那个复杂的尾翼结构是能提供保证的,就这,在制导组件上都还需要用大控制翼才能解决弹体飞行过稳,控制力矩不足的问题呢。”

  我们用的高阻炸弹与老毛子同出一脉,不但有尾翼,还有环形尾翼,稳是稳了,就是想动起来也不容易。

  这就有点像飞机的静安定度高与放宽静安定度的区别一样,安定度高了,敏捷性就不咋样了,比如那个飞天拖拉机,安定得一批。

  周工闻言,才反应过来,自己是刻舟求剑了,这玩意是主动保证命中率的,与高阻炸弹要求四平八稳完全是两个路子。

  不过这也说明一个事情,这东西吧,基本上就是他一个人的活儿,其他的都不怎么用得上。

  没动力,和动力系统总师关系不大。

  不大改弹体,那空气动力学就主要是解决下落过程和控制过程的那点问题了。

  至于装药什么的,如果要换装药,那高总工还折腾组件干嘛?直接生产新的不就行了?

  嘿嘿,没想到还能吃独食!

  周工顿时把SS.11的失败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高总,您给我说说,这个制导组件总体上有什么要求?”

  高振东笑道:“其实也不多。头一个,要降低炸弹的飞行阻力,让它至少能尽可能的往前滑行,增加一点射程。”

  周工反复在自己脑袋里告诉自己,这是制导炸弹,要求不同,别记岔了。

  “那能不能加个发动机,让炸弹射程更大一些?”搞动力的同志还是有些不甘心,这玩意儿没自己啥事儿啊。

  高振东摇摇头:“激光制导距离有限,射程加大也没意义,而且那搞来搞去就成了导弹了,太复杂,成本也上去了,就脱离初衷了,也超出现在的所需。炸弹就是炸弹,就算要加射程,也有一些别的手段,只是激光制导的不大用得上,低阻滑行的距离够了。”

  高振东想了想,还是补充了一句,和技术无关,但是在他看来也很重要:“我个人习惯,是牢记搞工程应用研究时的一个铁则——不贪心。这也要那也要,最后会发现偏离初衷很远,而且失去了现实的意义。”

  他也只是说是个人习惯,至于别人听得进听不进,怎么个评价,他就管不着,也不想管。

  听见他的话,几位同志眼光一闪,有人若有所思的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三个字,还重重的画了个圈。

  见此情形,不管人家是不是做个样子,至少是记住了,高振东也有几分开心。

  他说起第二个要求:“这个组件的壳体,要有一定的厚度、硬度,形状要尖锐一些,这样能提供一定的钻地能力,这个东西,是要用来打击敌方的硬目标的。”

  专门的钻地弹倒是暂时不用,能利用制导组件提供一定的钻地能力,可以多兼顾一些情况,而且本来低阻的要求,就需要组件外形足够尖锐和流线,顺势而为,一举两得了属于是。

  诶,这个想法简单却高明,周工乐呵呵的记下来。

  “第三,这个组件要有通过附件,无需改动弹体就直接安装在现有常用250kg和500kg高阻航弹上的能力。同时要有一定的供电能力,炸弹本身可是没电的。”

  “啊,这几个都好解决,炸弹的结构我们最清楚不过了,通用安装组件好办,至于发电,我在组件顶上装个小涡轮,只要有一定的速度,就能发电。那这个激光制导,具体是怎么制导?”

  高振东提出来这两个要求,对于春雷厂来说就轻松了。不过制导的体制,他们还是懵的。

  说实话,对于激光这东西,周工都还处于仅仅知道,但是一知半解的程度,只知道能量密度高、方向性和单色性都很好,具体怎么用于制导,没想过。

  “用激光半主动制导,用激光器照射目标,组件上的接收器接收激光控制方向。至于这个照射激光器,你们要考虑两种,一种是地面步兵或者车辆携带的,一种是吊在飞机上的,这两个才是这次你们要搞的重难点之一。”

  激光架束和激光主动制导,限制条件都很多,在制导炸弹上面用起来不合适。

  前者对于目标、照射器、弹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有要求,后者则是大大增加了制导组件的复杂度,哪怕到了21世纪,用激光主动制导的精确弹药也不多。

  别说在空气、粉尘、烟雾中的衰减问题了,激光方向性好的优点,在这里反而变成了缺点,至于技术要求更高的主动制导方式,在这个时候就不用考虑。

  而且,制导组件也没那么大的个头,为照射器提供足够的电力,所以制导炸弹是没有主动激光制导的。

  而半主动就不一样了,把最麻烦的事情交给了制导吊舱或制导系统,弹上结构极尽简单,成本低廉。

  “高总,飞机上的吊舱我能理解,但是地上弄这东西来干啥?”

  “这东西的制导系统本来就是可以分开的嘛,你想想,你要是步兵,前面有个大地堡,因为天气、云层、观察角度、观测时间等原因,飞机仓促之间也没法在低空提供照射,怎么办?比如,山窝窝里的目标,天上的飞机照射起来往往就比较吃力,但陆军就没这限制。”

  周工顺着高振东的话想了想,自己都激动了:“呼叫空军,把炸弹扔下来,由地面提供照射?炸弹从天而降,精准命中目标!”

  “对了,这就叫一掌从天降啊。”

  “高总,这东西好是好,可是我们哪儿来激光器啊?没这东西,最基础的研究我们都开展不了。”

  这是他们最抠脑袋的地方,这玩意他们不熟啊,自己搓一个激光器的话,得到猴年马月了,而且还不一定搓得出来。

  没想到的是,高振东早就为他们准备好了。

  “回头我给你们一个单位名称,并写张条子说明原委,你们拿着这两个东西去找防工委要手续,然后去找他们。这个单位有你们能用的激光器,而且他们有一定的应用经验,对于激光的发射功率、接收功率的计算,有丰富的经验,对于你们是很有用的。”

  这个单位,自然就是草原拖拉机厂,何总那儿,他们激光测距仪使用的1064nm的激光器,波长比较长,穿透力更好,正好适合用来做制导。

  要说最好的,毫无疑问是长波激光,穿透能力更强一些。

  比如10μm左右的那种,不过那东西做起来麻烦,需要时间,先用1.06μm的把激光制导炸弹搞起来也是不错的选择。

  有没有的区别,那可大了去了。

  高总人还挺好的呢,连这个都给解决了,周工一脸的喜色。可以说,有了高振东提供的这些东西,这个激光制导炸弹基本上是成形了,至少能搞一个命中率远超自由落体炸弹的东西出来。

  见他已经基本上理解自己的想法了,高振东没有继续往技术细节上深入,而是直接布置他要做的下一步工作。

  “张总、周工,接下来的事情就要麻烦你们了,把这个激光制导炸弹的立项材料做出来,报到防工委去,陆……不对,这东西应该是空装局管,他们应该有兴趣。”

  具体的落地上面,高振东一向是甩手掌柜,恨不得自己说完原理和路线,就没自己啥事儿了才好。

第575章 小型无人轰炸机?

  安排了这个工作,高振东就将话题转向了另外一个事情。

  至于激光制导炸弹的细节,等到立项了再说,立项是必然的,不用急。

首节 上一节 367/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