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416节

  苏-38,老毛子M-1938的简称。

  别看122mm口径接近130mm,实际上在老毛子和我们的装备序列里,是作为中口径炮使用的,地位和花旗佬的105mm差不多,决定炮射程的,主要是内弹道设计。

  高振东这个话说出来,对他比较了解的同志眼睛就亮了,诶,你这意思……

  放下就放下,特别是陆装局和陆军的同志,心里感觉有几分底了,不过搞炮的同志还是有些一头雾水。

  不考虑122榴射程之后,剩下的问题就好想了。

  威力方面,122榴虽然比152榴要差,但是也没有质的区别,特别是在反炮方面,又不是打硬目标。

  但是122却解决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重量。

  152榴的重量高达5吨以上,实在是不太好找一個底盘把它扛着跑,对于搞炮的同志来说,本来就对车辆底盘不熟悉,我们手上成熟的底盘又少,想找一个底盘把它扛着走,实在是有些为难。

  但是122榴的2吨半左右,就不一样了,可以选择的东西就多了。

  “如果不考虑射程,122榴倒是真的不错。”

  “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射程,怎么能不考虑?”

  “2吨多的话,4DL装输的身板倒也勉强扛得动。”

  “够呛,勉强吧。”

  “你别管绵不勉强,至少能扛得动。”

  “……”

  实际上用4DL装输扛仿苏-38,本来就是高振东前世所知的,我们第一代自行火炮的方案。

  敞篷车,固定射角,不过就这个简单到了极致,和S2一个技术水平的东西,我们原本也是到了80年代才解决问题,真正能用上。

  高振东要的,不是这个东西。

  他也考虑过卡车炮,不过这时候的交通状况和作战环境,用卡车炮实在是有点儿不太合适,国内的卡车越野性能也没那么好,想伴随机械化部队作战力有不逮,只好作罢,至少不能作为主战装备。

  这时候把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之间分得很清楚,不是没有原因的。简单说,履带车辆就是机械化,靠轮胎跑路的就是摩托化。

  见同志们的想法都在往4DL上靠,高振东连忙把他们拉回来,谁说要上4DL了,还有个挺神奇的底盘,只是这时候大家根本想不到这玩意儿能用,而且还挺好用。

  原本我们也是到了80年代被逼得没办法了,才打上了这东西的主意,后来发现挺特么好使的。

  在这方面,高振东可谓毫无技术,穷得只剩下前世的见识。

  “同志们,我的想法,就不要用4DL了,这东西我很熟,就算是扛122榴,也是非常紧张的,会严重限制自行火炮的技战术性能。”高振东笑道。

  搞炮的同志不知道高振东此话的底气在哪里,但是陆装局的同志是知道的,4DL最终定型前的改进,高振东是出了大力的,所以他说自己熟悉4DL,是绝对没问题的。

  陆装局的同志马上就把4DL扛122榴的想法抛到了九霄云外。

  “高总工,那用什么地盘?5DL坦克?”在他们想来,既然高振东在搞二代坦克,那么把一代的5DL坦克下放下来,作为自行火炮底盘是顺利成章的事情。

  高振东摇了摇头:“不是,5DL的底子是正儿八经的坦克,整个结构、防护、承重都是按照坦克来搞的,作为自行火炮底盘不合适。”

  坦克的装甲,那可不是说削薄就削薄的,部分装甲还承担了承力结构,要改的话那工作量可就大了。

  见大家都有些不解,高振东道:“我们不是在仿制老毛子的PT-76水陆坦克嘛,用那个底盘改改,我觉着挺好用的。”

  水陆两栖坦克?高振东这个脑洞开得把大家都整不会了。

  高总工今天全是颠覆性的意见,看来是叛逆期到了?

  “振东同志,水陆坦克和这个不搭界啊,要改的地方岂不是更多?”防工委的总工提出了异议。

  高振东笑道:“水陆坦克这东西,结构上其实就比步兵战车强点儿,防护弱这个弱点,在这里反而是优点了,作为对防护不是非常看重的自行火炮底盘,这东西有天生的优势,好改。”

  说完,他历数水陆坦克底盘的优势。

  “水陆坦克天生车体大、空间宽裕,防护恰好够用,而且它的发动机动力是4DL的1.5倍,有比较充足的动力冗余。改一改,作为通用底盘,甚至不止能用在自行火炮上。”

  通用底盘?这想法不错!陆装局的同志顿时觉得思路被打开了,现在正在想搞机械化部队,要搬上车的,可不止自行火炮。

  “诶,这个想法不错!”

  “有意思,仔细想想,水陆两栖坦克还真合适这么改。”

  “这位同志是哪儿的啊?对各种车辆很熟悉啊。”

  “你别瞎打听,注意纪律。谈技术,谈技术。”

  “嗯,我觉得可以改……”

  “……”

  见大家都被高振东的建议给吸引住了,防工委总工笑道:“振东同志,那你觉得要怎么改才合适?”

  一事不烦二主,你的建议,你先完善。

  “简单,去掉两栖要求,最多只保持最基本浮渡能力,适当缩小过于庞大的车体,然后将发动机前置,为后部留出操作空间。车体防弹能力不做过高要求,能防12.7mm穿甲弹即可。”

  这种通用底盘不是用来和对方坦克刚正面的,甚至连装输面对的火力威胁都比它大,这个防护差不多够了,节省重量下来干别的。

  虽然高针对坦克前置发动机极不待见,可是作为自行火炮底盘,前置发动机就很香了,后面留出来供人员上下车、补充弹药等。

  至于两栖改浮渡,是必须的,两栖坦克为了两栖,在其他方面牺牲了太多。两者之间对水上速度、储备浮力等指标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高振东这个建议,让所有人又陷入了热烈的讨论之中,越辩越明,越说越来劲。

  陆装局和部队这边高兴得合不拢嘴,不管怎么说,哪怕自行火炮的问题没解决,但是通用机械化底盘的事情倒是无意中给解决了。

  防工委和陆装局干脆现场拍板,不管用什么炮,底盘,就是这玩意不改了!

  定下来这个事情,陆装局的同志意犹未尽:“高总工,你觉得这个炮的炮塔怎么搞?”

  高振东摇摇头:“我不是搞这个的,不熟,说不清楚,不过就一个建议,防弹不用12.7mm那么多,炮塔能防7.62就行了,除非有足够的重量富余。”

  只防7.62?这可不像是高振东的作风。

  他为了把4DL防7.62升级为12.7,就差跳起来指着研究人员的鼻子骂的事情还历历在目,今儿怎么转性子了?

  搞炮的同志有些为难:“7.62是不是薄了点?”

  部队的同志却是若有所思:“高总工的建议很好,如果没有富余的重量布置装甲,7.62就够了。这东西远远的在后面的,不直面战场,有个基本防护就行了。”

  高振东补充道:“这个装备重要的是密封,以方便三防的布置,防护嘛,差不多就行。这个事情看最终设计结果吧,能堆上去当然好,实在堆不上去,也问题不大。”

  熟悉他的人这才释然,他没变,还是那么为战士们着想,对于自行火炮来说,三防的确比直接的防护重要。

第646章 也别挑了,都上吧

  12.7可打死都够不着自行火炮,这个装备根本就不上一线。而能够得着它的,比12.7和7.62狠多了,防12.7和7.62没什么区别。

  “嗯,这个问题放到设计中再确定,高总工,还有别的建议么?”对于高振东没有一口咬死,而是根据设计结果再确定的态度,搞炮的同志倒也认可。

  这个高振东是真不熟,想了想:“对了,如果能搞半自动装弹机就搞半自动装弹机,实在搞不了,用人力也没事,打了就走的情况下,122炮弹轻,人力一样能打出爆发来,至于慢悠悠打的状态,那就更无所谓。”

  甚至有时候人力能比半自动打更快,因为半自动有些程序的时间是固定的,加快不了,而人就不好说,没准还能再快点儿。

  比如,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

  而高振东对半自动装弹机不感兴趣的原因是,这年头我们的机械设计和可靠性上,挺一般的。

  底盘和结构上,高振东的话都说完了,大家开始关心一个最核心的问题。

  ——射程。

  这东西不解决,别的都特么白扯。

  防工委领导笑道:“嗯,振东啊,刚才大家陪着你一起,把射程的事情放下了,也有了很多初步的成果。现在,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那個问题,射程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所有人都很关心,122你总不可能打出152的射程吧?152的射程可是快18公里了。

  高振东笑道:“这就要看部队的同志要多少射程了。”

  嚯,口气不小啊,还能挑挑拣拣的?陆军的同志顿时觉得幸福就好像花儿一样。

  “122榴的话,我们要求也不高,152榴的射程吧。”陆军的领导笑了,出了个难题。

  至于130加的射程就算了,那东西别看口径小一点,可是射程远,但是炮又长又重,比152榴还重,没有可能性。就连122加,长度都高达9米多,实在是装不上车。

  这时候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大家一听,纷纷斜眼,不厚道了啊,领导,这差不多增加50%了。

  从11.8km到17.4km,敲竹杠也不是这么敲的。

  防工委领导笑道:“你倒是会狮子大开口。”

  “哈哈,点菜嘛,先点好的试试,万一有呢。”

  听见他们的话,高振东笑了:“嗯,这样的话,搞新122榴的同志可就要辛苦咯,要做的事情可不少。”

  这话意思就很明显了,没问题,无非就是负责落地的同志得苦一点儿。

  开玩笑,要没这个底气,我怎么会说先把射程扔一边?高振东是知道

  听见他的话,大家都愣了,连开玩笑敲竹杠的部队领导都是如此。

  不是,我就随便一说,你还真有?

  那就苦一苦搞新122的同志吧,他们正好也在场。

  “有把握?”防工委领导看向高振东。

  高振东点点头:“百分百的把握不敢说,百分之八十还是有把握的。”

  这不废话,不论任何事情,谁敢说有100%的把握?

  而在对高振东非常熟悉的防工委的人听来,高振东说这话,基本上就是非常笃定了。

  比他们还激动的,是搞122的同志,本来今天就是和152的一起过来蹭蹭,听听,原本没什么事儿的,结果突然有人告诉他们,你们的射程,能赶上152。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不过他们还是保持了基本的理智:“高总工,你说的办法,该不会是加大药室、轻弹头吧?”

  这种最简单的办法他们不是没想过,而且也是看来最简单的办法。

  但是如果事情真的这么简单,那他们还愁啥?

  加大药室,根本的目的是增加发射药的量,但是发射药这东西,也不是无脑乱堆就能成的。

  药室增大之后,炮尾尺寸加大不说,膛压升高炮身就得加厚,而且为了火药燃烧完全,还得加长炮管,全炮重量“蹭”的一下就上去了,搞完一看,得,这特么不是加农炮嘛。

  122最早的毛病之一,就是燃烧不完全,甚至到发射后打开炮闩退弹的时候还能喷出火来,烧伤战士。

  估计这毛病就是这么来的,磕多了,烧不完,同时大药室的潜力完全没发挥出来,射程也没增加多少。

  至于轻弹,弹头轻了,远是远了,但是威力会大幅下降不说,精度也会下降,真的是会被风吹跑的。

  所以搞122的同志的意思很明显,如果是这些办法,那就不要说了,这样还能给你自己留点儿面子。

  高振东也没全盘否认:“这些肯定都会考虑,但是不会太多,我们还是综合解决问题。”

  综合?这就有意思了,把大药室和轻弹头结合起来?不还是一样嘛。

  但是他们没有继续表示疑问,那就太过了,人家既然有把握,自然会说出来。

  既然他们现在都已经在搞122榴了,高振东自然得先问问情况。

  “现在122榴的情况是个什么情况?能否介绍介绍。我看看哪些技术能用上去。”

首节 上一节 416/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