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447节

  而别-6部署于北方,毫无疑问是会对老毛子太平洋舰队的潜艇造成一定的威胁的。

  部长同志却摇了摇头:“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他们买这批飞机,必定不是为了继续部署在北方,反而是南方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利诺奇卡有些不解:“部长同志,他们只有北方有一个能够部署水上飞机的基地。”

  部长笑了:“利诺奇卡同志,你不能小看我们的南方盟友,他们有足够的技术和能力,再在别的地方修建起水上飞机基地来。而且对于他们的北方海域来说,6架别-6已经饱和了。”

  在部长同志看来,在盟友的北方海域,水上飞机除了巡逻拱卫对方那个浅得离谱的内海——薄海之外,其他的意义不大,6架足够了。

  “而且,别-6的探潜系统已经严重落后,太平洋地区本来就不是我们海军的重点,他们的北方海域也不是我们潜艇活动的主要范围,所以,别-6对我们的潜艇的威胁并不大。”

  老毛子的战略重心在西方,不论是陆还是海,太平洋方向都不是重点,但是在西方,他们海军的作战环境极差,要么是冰天雪地,要么出口被人家掐得死死的。

  这也是对老毛子海军来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海域不成片,交通和地缘环境极差,导致海军建设根本形不成合力。

  而且从战略重心、地形分布、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经贸线路等角度上来说,除了掩护大黑鱼把大炸逼打出去之外,他们其实没有非常迫切的海上需求。

  某种程度上来说,老毛子那个在外人看起来很奇葩的海军建设战略,并不是全无道理。

  利诺奇卡很是不解:“那他们进口这么多别-6做什么?”

第690章 他们的兴趣,在这个方向!

  部长笑了:“我亲爱的达瓦里氏,如果他们想进口我们最新的坦克,那么我会高度警惕。除了对付我们,最新型的坦克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用处。但是水上飞机这种非常特殊的装备,表明了一个事实,或者是他们在向我们表明他们的某种态度。”

  在利诺奇卡好奇的眼神中,部长走到世界地图旁,将手指向了大公鸡小鸡脚的南边,那是一片蓝色的区域。

  “我认为,他们的兴趣,在这个方向!”

  利诺奇卡对于部长的判断,表示了明确的质疑:“部长同志,你应该知道他们的海军实力,这一片区域,明显不是现在他们应该考虑的方向。”

  利诺奇卡的判断并非没有根据,从实际进度上来说,我们现在连“空潜快”都还没有完全完成建设,此时将目光看向这片区域,无疑是太早了一点。

  部长笑道:“利诺奇卡同志,没有能力和不作准备是两个事情,如果不早做准备,那么将永远没有这个实力。实力不就是一步一步积累出来的么?比如,他们想要的这批水上飞机,就是他们实力的一部分?”

  “部长同志,我不太明白。”

  “利诺奇卡同志,你没有上过战场吧?”

  “是的,部长同志。我一直在经济战线上工作,这让我非常遗憾。”

  “嗯,这没有什么,你不必为此感到不安,我的同志,你在经济战线上的每一分努力,都化为了射向汉斯人的子弹。从作战的角度来说,每一场战斗之前,我们都希望将战场的情况了解得越清楚越好。”

  说完这话,部长同志将手指指向了别-6的性能数据部分。

  “你和南方同志们已经打过很多交道,应该知道,正常情况下,他们就算想买水上飞机,那会倾向于哪一个型号?”

  利诺奇卡的回答没有任何迟疑:“别-12!我们正在研究的别-12!”

  “非常正确,我的达瓦里氏。他们对于先进的技术是有着永恒的追求的,相比别-6,别-12更新,采用了更多的新技术,使用、维护,以及大部分性能指标都要更胜一筹。”

  “也许他们是觉得别-6更加成熟、可靠,而且能够快速形成战斗力?”

  部长同志点点头:“嗯,利诺奇卡同志,你已经看到他们的一个迫切需求,相比别-12,别-6是现成的,他们也拥有相当的使用经验,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他们用起来。但这只是一方面。”

  利诺奇卡耸耸肩:“部长同志,还有什么?”

  “航程、载重!也许他们不一定要用别-6作战,但是更大的载重,拥有更好的任务弹性。要知道,载重是能转化为航程的。”

  别-6的航程差不多5000公里,而别-12只有3500公里。

  最大载重方面,前者是4吨,后者是3吨。

  说完这个,部长同志在他刚才指出来的那片蓝色区域画了一个圈。

  “只有这一片区域,才需要如此巨大航程和载重,也只有考虑到这一片区域的特殊性,才需要购买如此数量的水上飞机,而且也只有这一片海域如此众多而又不够庞大的岛屿,才更适合水上飞机的特点。否则他们其他任何一片海域,都是别-12要比别-6更合适。”

  “你看,从他们这个岛起飞,到这片海区的最南端,大约是1700公里,这对于别-12来说,过于极限,但是对于别-6来说,它的航程就足够做很多事情。”

  说到这里,部长同志甚至连猜测起了这批飞机的用途。

  “我想,这批飞机,甚至都不是为了作战,而是用于海洋探测、水文调查、岛礁测绘等等功能。它们只是南方同志在正式行动之前的准备工作的执行者。”

  “部长同志,如果是这一片区域,他们缺乏为这片区域的别-6护航的能力。他们的对手还盘踞在这些岛屿之上,而且也不缺少空中力量。”利诺奇卡对于双方的现状,还是非常清楚的。

  作为水上巡逻机,相比起战斗机来,别-6非常笨重。

  “利诺奇卡同志,你要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他们向我们购买别-6,并不等于他们只有别-6一个加强方向,具体我们的南方同志会怎么做,我不知道,但是我想,他们有的是想法和办法。也许这些想法和办法不一定能成,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对吧?他们有动作,他们的敌人就必须有应对,而他们的敌人和我们的敌人,是同一个。”

  说到这里,部长同志拿过文件,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不论别人怎么考虑,我认为这笔交易是值得的。利诺奇卡,只要他们不往北,那往任何一个方向,都是我愿意看到的。”

  利诺奇卡仿佛理解了部长话里的意思:“为了共同的目标?”

  部长重重点了点头:“对,我的达瓦里氏,为了共同的目标!”

  ——

  当搞180mm火箭炮的同志们接到防工委的通知,正在马不停蹄的向京城赶的时候,搞107火箭炮的同志先收到了防工委的一封机密电邮。

  内容并不复杂,上面对107的研制没有任何的干涉和干预,只是给出了两种新技术。

  “……考虑到这两种最新技术,可在不对107mm火箭炮进行任何尺寸改动的前提下,大幅提升射程……”

  “……故特将两种新技术转交你厂,若有可能,望你厂能在不影响其他设计的情况下,尽力提升107mm火箭炮射程25%或以上……”

  “……从经济角度,要求火箭弹每公里射程的单位成本,不高于现有8.5公里火箭弹单位成本的110%……”

  成本上涨不超过10%比较难搞,但是在射程提升的前提下,单位成本上涨不超过10%,就容易多了。

  看来陆装局的同志对于射程还是很念念不忘的,应该说,整个陆军都是如此,在这里充分发挥了统计学的魅力,把实际35%以上的成本上涨控制线,美化成了10%。

  35%可能会吓倒一大批,但是10%就容易接受多了。

  搞107的同志看着这封邮件,有些不敢相信,或者说觉得防工委和陆装局这边,又在狮子大开口了。

  107火的尺寸是无论如何不能再变的,这其中有技战术指标需要,也有涡轮火箭自旋稳定技术的限制,虽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是尺寸再拉长,火箭弹就会掉精度,这几乎是肯定的。

  在这个限制之下,要求提升25%的射程?简直就是开玩笑啊。

  不过看到提供了两种新技术,他们的心还是放了一点下来,防工委和陆装局好歹还是没有太过分,是在有技术援助的前提下提出的如此要求。

  只是不知道这两个技术是否管用。

  他们打开了邮件的附件,第一个的名称一看就不得了。

  《火箭弹用高能改性双基推进剂》

  双基推进剂不稀奇,但是改性、高能,可就有意思了。

  搞107的同志信心一下子就上来了,提升推进剂性能,是在不改弹体尺寸的前提下,提升射程的最好手段。

  这个技术如此有针对性,看来防工委和陆装局还真不是拍脑袋。

  当他们看完改性双基推进剂的性能的时候,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乐得笑了出来。

  “比冲提升这么多?看来30%都有希望啊。”

  “对对对,就是燃温有些高了……”

  “没事儿,绝热层整厚点儿,也花不了几个钱,就算绝热层再厚,25%总没问题了吧?”

  “嗯,这个推进剂好,换了换了!”

  “急什么急什么?还没正式测试过,不要过早下结论。”

  “老总,别装了,我看你笑得比我还开心啊。”

  “瞎说什么大实话!来来来,看下一个。”

  看完第二份名为“星形-圆形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东西看起来简单,但是理论分析,那是真的有用,唯一的问题就是,这玩意会增加制造成本。

  同时,他们还要重新设计药柱,起飞段和飞行段的药柱长度,对于不同的火箭弹是不同的,要针对性设计。

  成本增加,很容易就突破控制线。

  几位核心人员正在思考,其中一位盯着上一份看了一会儿,突然眼前一亮。

  “各位同志,你们发现一个情况没有?虽然这个改性双基推进剂比我们现在用的要贵,但是从每公里射程单位成本来说,实际上初步预估,是要比我们现在的推进剂要便宜的。”

  大家仔细算了算,果然如此。

  “哈哈,陆装局这边是什么意思?他们肯定知道这个情况。”

  “什么意思?你没明白过来啊,他们这个10%,实际上就是为了第二个技术增加的成本准备的!”

  “啊?还有这种搞法?”

  “我估计啊,是有人对我们这个火箭弹的成本做出了限制,毕竟我们这个一开始就是考虑打游击,要求价格便宜便于生产。陆装局的同志不好反对,又觉得新技术不用上去可惜了,才搞了这么一个文字游戏嘛。”

第691章 射程一大了,要考虑的就多了

  “哈哈哈,我说呢,这个‘单位射程成本’,以前从来没听说过。”

  “还别说,用上这个指标之后,这成本上涨看起来还真就好看多了。”

  大家正在嘻嘻哈哈的高兴呢,老总想了半天,笑起来了。

  “同志们,完全不用担心成本!我刚才估计过了,总体成本上涨,也不会超过20%。”

  “这么低?”大家大惊失色。

  “这个新药其实不贵,同体积下比老药没贵几个钱,而且,这个新药你们注意到一个特性没有?”

  “什么特性?”

  “这新推进剂,是个浇铸型的……”

  这句话一说出来,大家瞬间就反应过来。

  浇铸型就好办了,只要把药柱形状设计好,浇铸工艺研究好,模具整好,后面的生产过程,和复杂两个字就不太沾边。

  特别是他们准备使用单推进剂双推力的构型的情况下,药柱是整体浇铸的,都不用考虑双推进剂的交界面这些问题,也不用二次浇铸。

  高振东说星形或其他复杂药柱加工复杂增加成本,是一个总体的结论,但是对于具体情况就要具体分析,不同的装备不太一样。

  例如弹道导弹,那甚至可能需要人去精雕细琢。

  至于107火这种东西,就不用了,大差不差就行,直接浇铸出来完事儿。

  “搞新推进剂的同志,真是太周到了,性能好,价格便宜,生产还简单,哈哈哈。”

  “搞了搞了,都用上!不能辜负了搞推进剂的同志一片苦心嘛。”

  “最保守估计,射程提升35%以上,想想就带劲!”

  搞其他口径的火箭弹的同志,并不知道107火这边在不做任何外部改动的前提下,已经开始放起卫星了。

  130和180的同志现在已经在京城会合,再次在防工委和陆装局的带领下,直奔三轧厂三分厂而去。

  负责180的长风厂的同志,已经拿来风雷厂在上一次的记录,先学习了一遍。

  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

  “原来是这样……”

  “找到了找到了,上次那次试验的问题找到了……”

  “看来我们不能搞这个弹型了,得大改!”

首节 上一节 447/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