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467节

  ——

  樊老师带着和京二医合作搞好的材料,来到了医疗健康部。

  和其他部委不太一样,医健部的技术方面,并没有一个总工,技术方面提统的,是医健部下属的医疗技术伦理委员会,医技委倒是有个主任。

  樊老师来找的,就是这个医技委的主任,也是她的老同学。

  “老同学,稀客稀客,难得见你来一次,请都请不到啊。”医技委主任看见樊老师,很是热情。

  樊老师坐下来,也没多寒暄几句,就笑道:“我今天来啊,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情找你来了。”

  医技委主任也笑了:“我就说呢,不过你只要肯来就好,好歹你也是医技委的委员,见年见月的才来一趟,不知道的别人还以为我给你穿小鞋,这我上哪儿说理去。”

  人说笑几句,樊老师从包里拿出来一叠装订好的材料,先拿起一本,递给医技委主任:“你先看看这个。”

  “嗨,你人来就行嘛,还带什么东西。”主任一边开玩笑,一边接过来。

  樊老师笑着不接话,一会儿你可能就不会再开玩笑咯。

  主任看着这第一份材料,看着看着神情就严肃起来,仔细的逐字逐句阅读,最后抬起头,眼里闪着惊喜的光芒。

  “这是真的?”

  樊老师点点头:“真的,第一例,是我在医院急诊坐诊的时候亲自接诊。另外,在这段时间,我的学生,还有京二医的同志在他们附院,也用这种手法救治了三例类似的患者,两例当即起效,有一例没起到作用,还是切开了气管。”

  京城人多,两个大医院碰见几例类似病例,简直不要太正常。

  别看听樊老师说起来,4例里面只成功了3例,就这个比例,已经让主任喜出望外。作为急救手法,这个比例那是相当之高了,哪怕这是在训练有素的医生手上才得到的。

  “你还是这么喜欢到一线,甚至连急诊都去了,佩服佩服。”主任先忍不住夸了樊老师几句,然后站起身来,在办公室走来走去。

  “嗯,你和京二医的同志,判断是对的,这种急救手法,的确值得推广!我们先组织点人,请那位发明这个手法的娄晓娥同志讲课,然后他们再回去开枝散叶,同时,在部里面发行的专业报刊杂志和医疗类科普报刊上,也做一下推广。积累一下数据之后,再写篇论文,娄晓娥同志一作,你做通讯作者,投到外面的医学杂志上面。”

  主任不愧是搞技术管理的,一套操作那是行云流水,专业人员、普通群众,面面俱到,甚至都考虑到发论文了。

  樊老师却是皱了皱眉头:“讲课可能不行,这位娄晓娥同志,还是一位大二的学生……”

  嘎?!

  主任的接下来的话顿时就被掐断了。

  他带着点不可思议的神色看向樊老师:“你说的是真的?这个急救手法思虑如此周到,手法体系如此完整,效果这么的好,不是胸外的积年老手,怎么可能弄得出来?”

  樊老师笑道:“这我就不知道了,反正第一次使用是她使用出来的,而且材料也是她提供的,应该说,还是有天才的嘛,而且,值得惊讶的事情还在后面呢。我说讲课可能不行的原因,就在这里,她在这个事情上面,深度够了,广度方面受限于学习年限,可能还不够,回答起同志们的问题来有困难,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对她日后发展不利。不过论文倒是没问题,这方面,我可以给她突击一下。”

  诶,以这个理由,先把娄晓娥同学拉过来教一教,先过过当老师的瘾也好。

  主任点点头:“嗯,你还是很会保护人才的,那这个事情就按照你说的,推广计划方面,就按照我刚才说的,具体负责落地交给你和京二医,讲课这个事情,你安排人员上就行,我看呐,这个事情非你莫属。”

  “我自己就不上了,到时候我和京二医那边商量一下,共同推举个人出来吧。”

  说到这里,主任才想起来刚才樊老师说的话里,留了个尾巴。

  “你说值得惊讶的事情还在后面,是什么意思?”他隐隐有个感觉,今天这个事儿,好像挺大。

  樊老师笑道:“那你可做好思想准备啊,别厥过去了。”

  “放心,我身体好着呢,心理素质强大得很。”主任丝毫不以为意,我也是老医生了,这点儿定力还没有?

  “刚才那个手法,出自她的这本书,我和京二医临床的同志组织过鉴定,内容基本上没问题。”樊老师拿出了《简明基层医生手册》,递给了主任。

  “哈,我就说嘛,这种手法,必定是有来处的,大二学……”主任哈哈笑道,为自己的英明神武感到自豪,然后……

  “什么?她的书!!!!”他这才从樊老师的话里,听出了最重要的点,看着那厚厚一摞,主任的眼珠子都差点掉出来了。

  “对,她的书。不用惊慌不用惊慌,其中大部分都是搜集整理,只是搜集整理得非常有巧思。像这种急救手法之类的新内容,不是太多。”但是太狠,樊老师在心里默默的补充了一句。

  “对了,严格说来不是她一个人的,这书是她和他爱人两人合著的。”樊老师笑道。

  有区别么?主任在心里吐槽。

  他从惊讶之中恢复过来,伸手接过了樊老师手里的书,快速翻看起来。

  这一看,可就拔不出来了。

  良久,他长叹一口气:“医者仁心啊,医者仁心。这位娄晓娥同志的医疗技术如何我不知道,大二学生,想来暂时也不会太高,但是这心思,真是绝了!”

  作为医技委的主任,对于这本《简明基层医生手册》的意义,他可以说比樊老师和兰主任的感受都更加深刻。

  这书妙就妙在名字里的“简明”和“基层”两个词了,类似的医疗手册不是没有,但是一来,很少有涵盖这么广的,二来,很多书醉心于技术的高度、难度,这本书完全没有,它就是奔着接地气去的。

  不得不说,樊老师和兰主任,是会起名字的。

  可别小看基层,这是最难做工作的层面,解决不了基层,一切都是浮的。

  对于这个问题,物流公司超级CEO想来很有感触,他要是能解决基层问题,他做梦都得笑出声来。

  主任没有马上说这本书要怎么处理,他想得更加长远。

  “这本书,绝了,给我留下,我有些想法,有大用处!这东西简直就是现成的。”

  樊老师乐呵呵的点点头,这本书涵盖太广,又非常特殊,不是她和兰主任能决定怎么用的,医健部、医技委,才是决定怎么发挥它作用的地方。

  她笑道:“嗯,给你带来,就是准备让你来发挥它作用的。你留着就好,不过这里面有一点内容,倒是值得先动起来。”

  樊老师发动了三段邀击渐进作战的最后一击。

第720章 很好!但是还不够好

  他们已经忘记节省体力,三步并作两步,连滚带爬的冲过去。

  冲到水边,他们并没有去喝。才吃东西没多久,那里面的100来毫升水足够坚持一会。

  战士将背包放下来,从里面摸出来一个铝饭盒,里面是一套快速检测试剂。

  61式防护携行具,是他们换装的为数不多的新装备,对于他们来说,61式能让他们携行能力进一步增强的前提下,行动更加自如。

  有水不等于能直接喝,这片土地的分类,属于盐碱地,而梭梭树能扛得住含盐1%~3%的咸水。

  当然,哪怕是不能饮用的碱水,对于他们来说,也有办法能够处理成勉强能下口的饮用水,

  两人相互配合,动作熟练,很快,快检结果就出来了。

  能饮用!

  不过两人并没有去喝,现在不渴,不到万不得已,野外的生水是不能喝的。

  两人的心都放了下来,根据携带的物资量,暂时是不担心有什么问题了,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怎么把这个好消息带回营地去。

  “班长,我们用步谈机向营地喊话吧,就算他们找不到,我们用枪声把他们吸引过来。”

  为了尽量节省重量,他们两人只携带了一支半自动和少量弹药,另外一支半自动被差不多同等重量的步谈机替代了,不算弹药的话,两者都是3kg左右,正好。

  其实他们都知道,要说离营地的直线距离,可能不见得非常远,但是有时候就几公里远,都仿佛天堑一样。他们现在迷路了,也没法确定自身的位置,没法在步谈机里说清楚。

  步谈机能叫通,但是就是找不到的情况,多了去了。

  班长却是胸有成竹,一点儿不急。

  “不用枪,这里随时都可能起沙暴,枪声在风沙里不见得能听见,而且距离也不确定,这种方式有可能让同志们陷入新的危险。”

  “那咋弄?我们就这么走回去报告?万一路上有什么闪失,我们还好,可是水源的消息可就丢了。”

  班长笑道:“我这里有新式武器,嘿嘿,临出发时才给我的,说是刚送到。先试试,不行再说。”

  在战士好奇的目光中,班长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一个不大的帆布包,从里面拿出来一个东西。

  看起来有点像步谈机,也带着天线,但是体积连步谈机的三分之一都不到,看班长拿着很轻松的样子,估计重量就更轻。

  班长一边展开说明书,一边道:“负责装备的同志说了,这东西必须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平时连开机都不能开。”

  说明书看起来像是临时打印的样子,抬头是《试制型三角定位救生信标机》。

  战士不太懂别的,但是“救生”两字儿还是能看懂的,看来是专门用于这种情况的,难怪说平时开机都不能开。

  说明书很短,班长几下就看完了,然后递给战士:“你也学一学,万一有什么意外,你也要操作的。”

  战士觉得新鲜,这种新式装备,哪个不是需要专门的学习和培训的?怎么这玩意儿跟闹着玩儿一样。

  他拿过来一看,才发现这东西的操作,那特么是真的简单。

  核心就是三步:打开电源,选择当前状态——绿色按钮是良好、黄色按钮是危急,按红色按钮发送。

  没了,就这么简单,别的你什么都不用搞,什么都不用说,剩下的事情,就是看指示灯状态。

  几个指示灯看起来小小的,也不知道看得清楚不。

  好吧,这东西果然谁都能学会。

  班长将包里的自热单兵口粮拿了一包揣进防弹插板插口——这里不用插防弹板,这个插口被他们当作口袋使,又拿了一个急救包插进携行具。

  “你带三份口粮,带上枪,别的都放这里,我们去附近的最高点。”

  说明书上说了,如果有条件,这东西尽量在制高点使用,效果最好。

  制高点不远,两人总共带了一支枪、一个急救包、四份口粮,应付突发情况足够了。

  别看不远,当他们爬到沙丘顶的时候,也差不多花了半个小时。

  班长拿出信标机,打开了电源,信号指示窗由红色到黄色,很快变为绿色。

  这是个什么原理,两人不知道,他们只知道根据说明书,这说明信标机的信号条件不错。

  班长按下了状态钮1,当前状态好得很,而且还发现了水源,真是好得不能再好了,然后按下了发送钮。

  发送指示灯很快闪了一下红光,一秒钟不到,对于人的感官来说几乎就是同时,一个标记为“接收确认”的绿色指示灯亮起。

  实际上只要信号在一定阈值之上,这种全程只有微量数据要发送和进行简单运算处理,没有实际机械动作的简单自动系统,就是这么快,电影里各种卡最后一秒,那都是用来骗钱的,看多了忒腻。

  稳了!

  根据说明书,这个灯亮起表明,自己的位置和求救信号已经被基地准确、完整的接收到了,马上就会有相应的救援会展开。

  两人高兴的笑了起来,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再也不怕了,哪怕他们自己出了什么事情,过来搜救的同志们,也能发现这处水源,还有燃料。

  他们彻底放下心来,还愣着干什么,吃啊!爬这个坡还是挺累的,下滑的沙子搞得他们进一退三的,补充一下。

  就在他们按下发射按钮的时候,基地内一个新布置的房间内,一台计算机正在运行着,值班人员就坐在旁边。

  计算机的蜂鸣器突然发出了“嘀嘀嘀”的警报声,这个警报声如果没有人为干预,会一直响下去。

  值班人员一个激灵,这台计算机响起来,只表明一件事情:有同志在沙漠中迷路了!

  他的手马上伸向了键盘,眼睛看向了显示器。

  只扫了一眼,他就抓起了旁边的电话。

  “报告,19号信标求救,求救人员状态良好,已经回复了接收确认信号,坐标位于……”

  接到报告的基地值班指挥员,马上就开始组织救援。

  “19号信标是哪边在用?”虽然是试制的信标,但是发放的数量却不算少,毕竟这东西只要能实现预期效果,那是真的好用,哪怕是试验期,也能为外出作业的同志生命再添一层保障,也不枉为这套系统专门建设了两座信号塔。

  信号塔要的就是钢铁,对于基地来说,这东西今年可真是不怎么缺。

  “是爆点铁塔那边,他们是新工地,出类似问题的概率会大一些。”

  这时候,图上作业的同志已经快速完成作业:“报告,他们在爆点铁塔西南方向7公里左右。”

  “这么远?看来是找水找迷路了。”爆点铁塔已经够远了,求救人员甚至还要远出去这么多。

  “搜救队,带上实时定位机,出发!”指挥员马上下达了命令。

首节 上一节 467/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