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472节

  高振东前世,就以杂而不精在班上闻名,知识面很广,但是并不深入。

  原本这不是什么好事情,但是放到这个年头,那就是非常好,前世看起来浅显的东西,在这时候可不见得浅显,任何一个都有可能是开创性的东西。

  虽然很贵,一年满打满算也不过三次机会,而且平时还要日用一部分,算下来三次都没有。但是每年都有一些额外抽奖次数,综合下来勉强也还能支撑得住一两次。

  有些东西不是贵不贵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

  这一两次要用在什么地方?

  高振东陷入了纠结,纠结了半天,不得要领,总觉得这个也重要,那个也想要。

  算了,今天的心情太过激动,不适合考虑这个问题,冲动是魔鬼!

  高振东决定把这个事情往后放放,自己过来之后带来不少的变化,有些事情不一定和前世自己了解的一样,还是稳一手,了解一下情况再说。

  现在是年底了,相信很快各行各业的年终统计数据就出来了,他相信自己只要想看,还是能看到的,而且比一般人看到的要多。

  等数据都掌握得差不多了再说吧。

  反正方向大概不会是农业,这个方向稳得一批!

  大米有袁爷爷,西瓜有吴奶奶,大豆有……

  算了,大豆这个事情太扯淡,不提也罢。

  那个以钢管在军迷圈中名声大噪的城市,其实也不全是好名声。

  高振东带着极好的心情,美滋滋的把娄晓娥给自己准备的酒菜一扫而光,咱老百姓,今儿个真呀真高兴。

  ——

  就在高振东心情激动的时候,遥远的地方,有一群人同样在通宵达旦,彻夜未眠。

  大漠深处某地,灯光四射,人来人往,忙而不乱。

  在场地的中间,一座铁塔矗立于上,这座百米高塔通体上下,灯火通明,非常忙碌。

  一个圆柱形的装置在被一点点的向上提升,人们井然有序,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从铁塔顶端放眼往远方望去,下方一片人头攒动。

  除了人之外,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也沿着一定的方向,从里到外一字排开。

  仪器设备并不是场地上的大头,场地上最多的,是房子、车子、坦克装甲车辆、飞机、大炮等。

  房子有木头的,有砖瓦的,有泥垒的……可以说,常见的房屋结构,在这里都齐全了。

  车子也是,有大有小,甚至还能看见炮管长身耸立的火炮这些装备。

  所有的房屋设施和装备,都主打一个杂。

  不是杂乱,而是类型很杂,什么东西都能看得到的样子。而且在不同的距离上,每隔约千米,必定有一套相同配置的房屋、设施、装备布置在那里。

  但奇怪的是,这些房子车子装甲车辆里,一个人都没有。

  如果说一间两间,一辆两辆是如此,还情有可原,可是几乎所有的都是这样,就难免让人奇怪了。

  很快,离圆形装置成功吊装到高塔顶部,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三天。

  此时这个场地上,所有的人,都在陆续向外撤退,从高塔下方开始,除了少数进行最后收尾工作的同志之外,其他人都在陆续远离以这座铁塔为中心的区域。

  时间已经到了当天的上午,天色已经大亮,除了少数人员之外,这个一眼看上去遍布各类房屋设施装备的场地,已经远没有第一眼看上去那么热闹,除了风声,设备的滴滴声之外,就只剩下零星的喊话和回应声在飘荡。

  “最后一次检查完毕,一切正常!”

  “你们可以撤出了。”

  “明白!”

  简短的通话过后,最后一小批人坐上了汽车,向着远方驶去,他们要开很远。

  地面虽然平坦,但是路面却是飞沙走石,一股土灰跟着他们,向着远方延伸而去。

  几十分钟后,他们来到了一处地点,这里是一个掩蔽部。

  虽然已经处于绝对安全的距离,但是他们还是进入了掩体,戴上了黑色的墨镜。

  在离他们更远的地方,很多公里外,有更多的人,这里更加安全,他们没有进入地下掩体,而是戴上墨镜,远远的看向那座铁塔的方向。

  “报告,最后一批工作人员已经撤离至安全区域。”

  “收到。”

  在数十公里外的某个地下掩体内,所有的重要人员齐聚一堂。

  同时,还有一批领导同志,在同样身处数十公里外的另一个观察所内。

  地下掩体内,一些同志坐在木头折叠凳上,仔细的观察着眼前的一台台设备,一名基地的同志用钥匙打开了一个写有“操纵台”几个字盖子的锁扣,将盖子从控制台上取下。

  盖子下面,是几排红色、绿色的指示灯,还有一些按钮,看起来并不复杂,如果考虑到它们的功能的话,甚至还显得有些简单。

第727章 惊雷!

  操纵台旁边,有几个机柜立在那里,一台台的设备架在机柜上,设备上面,指针摆动,各种数字红光闪耀,一个个各种颜色的指示灯正在有序的闪亮。

  随着电话响起,指令传来。

  掩体内,一位同志下令:“上电!”

  操纵台边,早有准备的一名同志按下了按钮。

  随着他的动作,几台设备上,指针、数字、显示灯齐齐闪动。

  “一切正常!”

  “倒计时!”

  操作过后,一台设备上的绿色指示灯灯在迅速跳动,红色指示灯从10号灯开始,向着1号灯坚定的跳动过去。

  “十,九,八……”

  试验人员的报数声坚定有力,带着一丝期盼。

  “……三,两,幺!”

  随着最后一声报数声落下,掩体外面,远方的大地上,突然一道亮光一闪!

  没有声音,那道闪光就像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斧一样,凭空闪现。

  闪光过后,远方的大地上,一个黑里翻红的火球平地而起,翻腾着向上升去。

  到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知道,成功了!

  虽然没有声音,虽然还看不到数据,但能在几十公里外看见的强光和火球,除了她,没有别的!

  火球继续升腾,强光和火球映照之下,哪怕现在是白天,太阳当空,但是周围环境还是被反照得如黑夜一般,又过了一小会儿,才让人感觉到是白天。

  光辐射已经过去,所有人站起身来,向着火球的方向冲了几步,才又想起来再冲,也冲不到那个火球之下,纷纷停下脚步,欢呼起来。

  有的人在跳,有的人在笑,有的人在哭,有的人在扔帽……

  离火球数十公里远的大地上,顿时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

  坚守在各个观察所内的同志,压抑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目不转睛的盯着监视器屏幕。

  爆区的房顶,草木结构的,在白光亮起的一瞬间,就冒起了火光,燃烧的烟雾随后在冲击波的压迫下,向外飘去。

  离得近的,不论是什么房子,都被沿着地面而来的烟尘直接推垮,建筑材料向外飞射,不是烟尘推垮的它们,烟尘只是预示着冲击波的到来。

  靠近爆心的汽车、坦克、飞机、大炮……在一瞬间都燃烧了起来,哪怕是钢铁,也扛不住光辐射的高温。

  距离爆心远一些的,则是被巨大的冲击波将表面一切不够兼顾的附着物都剃了个干净,除了坦克还能基本维持原型之外,其他的都已经变得五零六碎,七歪八扭。

  老毛子疯狂发展坦克,真是有他的想法的。

  在所有同志的欢呼声中,火球还在急速上升。

  黑红色的火球在空中渐渐形成了一朵巨大的蘑菇,连续不断的轰隆隆的声音才开始传来。

  连续不断的声音,将同志们的欢呼压了下去,但没有声音不重要,看表情,看动作,看姿势,就知道他们现在都很高兴。

  多年努力,勒紧裤带,无数人突然“失踪”,与世隔绝,他们没留下只言片语,突然离开了妻子,见不到爱人,顾不上孩子,孝敬不了父母,为的就是这一道闪光。

  她能撑起我们的天空,挺直我们的腰杆。

  在这个过程中,有盟友中途抽身,有敌人嘲讽挖苦,有人讥笑我们先想办法穿上裤子,更有人用脑袋作保,说我们造不出她来。

  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我们不会屈服于这一切。

  现在,她来了!

  她用一道闪光,一阵轰鸣,一圈气浪,一朵蘑菇,矗立于天地之间,翻腾于九天之上,向世界宣告,属于我们的她,造出来了!

  就在人们的欢呼声响彻大地的时候,试验基地里,研究人员正在紧张的处理着数据。

  这东西的威力想要测算起来,其实理论上挺容易的,在冲击波到来的时候,往空中撒一把纸片,根据纸片飞动的情况,就能推算出威力来。

  世界上第一颗就有这么测的,测出来误差略大,算出来1万吨TNT,实际是大约2万吨TNT,误差大概是-50%的样子,比较离谱,不过数量级倒是没问题。

  后来的试验,手段就开始慢慢的齐全起来。

  “2万吨~2.2万吨!与理论计算基本相符,成功了!彻底成功了!”

  我们这个弹,是个内爆式的,这种构型利用率高,而且能用于多种装药,但是技术复杂,难度高,容易失败。

  至于为什么我们一上来就要搞技术更加困难的内爆构型,就说一点就明白了。

  这种构型,有利于做不可控太阳的扳机。

  对于他们来说,别看光辐射有了,蘑菇升起来了,看起来冲击波也摧枯拉朽,但是只要爆发出来的威力与理论计算出入太大,那就证明还没成功。

  90%成功这种骚操作,在我们这里是不大行得通的。

  “好!太好了!马上上报,相信那边也等急了。”

  一个电话打向了观察所,观察所又打向了京城。

  京城,防工委领导一直守在电话边,指挥过千军万马,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他,难得的露出了一点焦急的神色。

  换谁都急,数年,数十名最顶尖科学家,成百上千的单位,成千上万的人,还有更加庞大的资金投入,到了如今,就看这一哆嗦了。

  虽然哪怕失败了,相信首长们依然会坚持搞下去,但是这样的话,压力就太大了。

  大家都非常清楚,像花旗佬这种东西,它是真的不会在意普通人的死活的。它们的讹诈一直停留在讹诈的层面,也只是因为他们并不清楚我们的进度,还有ColdWar期间这种独特而又脆弱的平衡。

  “叮铃铃……”

  突然,刺耳的电话铃声响起。

  领导接起了电话,里面传来的声音,让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成功了!2万吨!”

  这一刻,领导抓着电话,久久没有出声。

  就在这时,大漠深处的爆点外围,几名战士驾驶着一辆用装甲输送车改装的三防侦察车,已经义无反顾的冲进了烟云之中,这次的任务,是他们好不容易抢来的。

  他们的任务,是确定放射沾染的区域和面积边界,以及对烟尘进行采样,以再次确定,此次爆炸的类型,是否我们期盼的。

  如果高振东在这里,他会很高兴,正是他的各种努力和影响,让我们的战士们在防护服之外,又增加了一层防护。

  整体三防车是不需要穿防护服的,只要在离开沾染区后,进行洗消作业就可以,但是这不是第一次嘛,为了战士们的安全,哪怕他们坐在三防侦察车里,依然要求他们穿上了防护服。

首节 上一节 472/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