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521节

  “那就按他们这个想法继续搞下去?”防工委领导确认道。

  “嗯,就按这个搞,相应的经费和资源,我们这边会追加。”空装局的同志回答得斩钉截铁,主动解决相关的资源问题。

  送走他们,领导才和总工一起拿起另外一份文件,再次翻开。

  这份文件,是高振东通过机要通道直接送到他手上的,《关于各类新式武器在高寒条件下的使用研究及建议》,一看名字,领导一开始以为是对技战法的探讨,毕竟这些东西高振东自己是最熟悉的,他在这方面提意见,算是顺理成章。

  不过当他第一次翻开,仔细看过之后才发现,这事儿吧,好像不完全是他想的那样,这小子在这里面夹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夹带的那些东西,才是他想说的真正的内容,至于技战法方面的东西,别看篇幅不少,实际上都是顺带的。

  这么说也不完全对,从他的想法来看,正是这些新式装备有了新的技战术能力,高振东才有夹带那些东西的基础,反过来说,高振东也许正是因为这些想法,所以他才在这两年拼了老命的搞出那么大一堆新东西来,两者也算是相辅相成。

  但是高振东是怎么在这么久以前,就预判到现在的形势,提前开始从自己的工作入手,尽他最大可能的布下这些局,这就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了,也只能从他个人能力方面去解释。

  “呵呵,他还真敢想啊,领导,摧毁咽喉要道的桥梁……粗看起来好像是在讨论精确制导武器,实际上根据现在的形势来看,他这简直就是……算了,不说了,这性质不能明说。”总工看着高振东的各种“研究”,甚至都有一点心惊胆颤的感觉,这小子是真能想啊。

  “你看看他在‘建议’里,你提到的这部分所配的图,是不是很眼熟?”领导闻言摇了摇头,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谁说不是呢,就是眼熟我才这么说的啊。”总工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他提的这个‘反复摧毁’,就很是大胆,如果抛开别的一些有的没的,他这个建议还真是挺有意思。”领导脸上也不知道赞赏还是感慨,总之神色有些古怪。

  “有意思的多了去了,‘保持对重要通道的侦查,利用先进武器反复打击敌增援部队,拒敌于目标区域之外’,这胆子,包天啊。”

  “他这就是欺负人家家底不厚,自己手上又捏着先进武器。”防工委领导笑道,还别说,这小子的这些离谱建议,让人一看就心里直痒痒。

  “以直升机为核心,保证重要节点补给,以先进武器为手段,利用技术断代式领先的时间差,以较小代价保持前沿存在,保证对敌打击效果……他这是要做什么?”总工看着手上的纸张,只觉得这些纸有千钧之重。

  “保证对敌打击效果……呵呵呵……这小子,不愧是第一个系统性提出电子干扰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啊,他提的这么些,都是手段,他的目的……啧……”防工委领导没有继续往下说。

  其实这个文件里,还有更逆天的东西,但是那些甚至都不适合拿出来讨论。

  “我决定把这个研究和建议,往上送一送。这个东西的存在,在委里,就到你我层面为止,就不要扩散出去了。”防工委领导下了决心,将文件收起来。

  “不扩散?你这是想保护他?但是往上送,会不会给他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总工有些担心。

  “保护?不全是,呵呵呵。至于往上送的影响,别人可能不好说,对他能有什么影响?他身上光环多着呢。再离谱的建议,出自他口,都是一片赤诚,为了更好的保家卫国,一名科技工作者对自己成果的热爱和深入研究。理论上来说,他是造刀的,但不是执刀人,他只是提建议,提打击敌人的建议,不会有影响的。”领导心里很是笃定。

  “也有道理,你还别说,他这里面有很多奇思妙想,如果埋没了,还真是挺可惜的。就算只是把战术运用部分剥离出来,对空军、陆军在新式装备的使用上,也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总工其实对这文件,也颇有一点“见猎心喜”的感觉。

  “对嘛,纯技术研究、纯技术讨论,对吧?行,那就这么定了,有什么问题,我帮他扛着。”这东西越往上其实越没事儿,至于别的层面,防工委领导决定自己上,这可难不倒他。

第807章 把功能都整上!

  高振东并不知道自己提交上去的那份《研究与建议》,到底会得到什么结果,反正对于他来说,他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毕竟这些新东西能在多大程度上带来改变,他是比较清楚的。

  可能有些东西是有点冒头,但是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时候还缩手缩脚就没意思了。

  他现在正在接待几个人,防工委某负责计时装具的单位的同志,这个装具不止针对哪一个军兵种,而是一些通用装具。

  这批同志,实际上就是防工委在高振东发布了电子表之后,回去准备倒腾军用电子表的,他们负责具体的落地。

  当时高振东在散会的时候,专门对防工委的同志说过,如果要搞军用电子表,那在启动之前来找一下他,这几位同志就是为了这个事情专门过来找他的。

  “高总工,我们防工委的各位领导回去之后,和部队上的同志通报了关于电子表的相关情况,他们对这种轻便、精确、可靠性高的计时设备都很有兴趣,最终责成我们单位负责这个事情。这次我们过来,就是向您取经来了。”

  对于这个单位来说,当时来参会的同志,就已经是领导了。

  而部队那边,想要达成良好的战术协同,有一套大家都放心的计时设备自然是基础条件之一,所以他们对这个东西有兴趣,也自然在情理之中。

  “啊,对,当时我是对防工委的同志说过,请负责这个事情的同志来找我一下,看来是你们拿到这个任务了。”高振东笑道。

  “嗯,对,是我们。接到任务,我们也很惶恐,我们能够想到的努力方向,主要在您提到过的防尘、防水、防震方面,更多的方向,我们一时之间还不大抓得住。”

  高振东也没啰嗦,直接转身拿出一张表格来,这张表格是他早就画好的,就是等着今天,给我把功能都整上去!

  “这是我考虑的军用高精度计时器的功能表,你们看看吧。”

  对方没想到高振东早就准备齐全了,一脸欣喜的把功能表接过去。

  这一看就傻眼了,没想到有这么多,有的一看就能明白,有的根本看不明白,功能定义倒是没问题,主要是不知道怎么实现。

  “高总,这里面有一些倒是好办,我们也考虑过,只是没有这么系统。”

  对方指着“基本功能”一节,像是闹钟、计时器、日历、倒计时、按键背光这些都很好理解,甚至他们一看,就能想到怎么做。

  “嗯,基本功能这部分倒是没有什么困难的,只是你们要注意,闹钟一定要提供震动功能,并且可以关闭铃声,甚至可以直接取消铃声,有时候使用这东西的同志,可能不见得方便听铃声。”高振东可不想战士们正潜伏呢,手上的手表却“嘀嘀嘀”的叫起来,特别叮嘱这个事情。

  “好的,我们记住了。”还别说,同志们看到闹铃,第一反应是整个压电陶瓷片上去,等到高振东提醒才发现这东西有点不合适。

  这也提醒了他们,看来细节方面,那是真的一点都马虎不得啊。

  “高总工,你这里面的提到了高度表,这个怎么处理。”搞计时装备的同志,对这方面实在是没有什么经验。

  “这个你们搞个小的气压计进去就行,这方面,你们可以找十二机部的同志支援一下,他们搞这个在行。”高振东随口就把事情一杆子支到十二机部去了。

  “通过气压计算海拔高度,不过这样会不会不太准?”气压这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同的位置,在天气不同的时候,气压都会有变化。

  高振东笑道:“是不太准,但是对于部队来说,其实也不需要太准。比如在不同海拔下,武器的射表是不同的,要根据海拔选择,但是那个射表标记的海拔,其实粒度也是比较粗的,不会真正精确到米。其他的也类似,对于指战员来说,能够知道一个大概的高度范围就基本足够了。”

  “气压计会不会太大?”有的同志想得比较多。

  “问题不大,实在不行,你们可以把手表稍微做大一点,甚至不一定非得是手表,可以是一个揣在兜里的计时设备嘛。”这种东西主要是要实现功能,至于采用什么佩戴方式,其实不是非常的重要。

  高振东往军用计时器上面加这个东西,主要是考虑到高原上还真可能用得着,作战区域和海拔高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能够实时掌握大致海拔,对武器的运用是有用的。

  “那能不能增加一个电子罗盘上去?”高度有了,是不是方位也可以解决一下。船上、飞机上除了磁罗经之外,还有电罗经,同志们打上了这个主意。

  高振东摇摇头:“电子罗盘现在没有那么小的,而且部队有专门的多功能指北针,这个功能不是非常必要,还是等技术再发展一下吧。当然,如果你们能够解决电子罗盘的微型化问题,也不是不能增加,这个你们自行斟酌。”

  提这个问题的同志比较年轻,很是俏皮的吐了吐舌头,看来这东西还真得往后放放。

  “高总工,那这个自动授时……”如果说高度表他们还能想得到一点的话,这个自动授时才是他们真正想不通的地方,完全想不到怎么搞。

  高振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课题组里,有搞通信的同志没有?”

  有一位同志举起了手:“我懂一点无线电。”实在是没想到搞个手表还要和通信扯上关系,团队里这方面的人才实在是少,别说他们了,就算全国范围内,正儿八经搞通信的也不多。

  就好像后世常常误会搞DIY的就是搞计算机科学的一样,这年头,懂一点无线电,也可以勉强说是搞通信的了。

  “懂一点无线电也好,你可以先记下我说的东西,到时候你们可能需要和军通所那边合作一下。这个东西比较麻烦,一开始可以没有,等到成熟了再集成到表上去。”

  听见高振东这对他们不太有信心的话,搞军表的同志有些泄气,同时心里暗暗发狠,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做进军表里去。

  “要搞自动授时,就需要几样东西,一是授时台,二是合适的通信波段,三是合适的授时协议,四是手表需要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特别是军表,授时信号是要考虑加密的。”

  特别是第四项,没有加密手段的授时,意味着敌人能够非常容易的发送干扰信号,扰乱手表的自动对时功能。

  同志们刚才还雄心万丈,现在却一下子就被高振东给干懵了,这么复杂?

  得,一样一样的学吧,就算一时间搞不出来,至少也先把技术学到手。

  “授时台方面,如果是军表,只负责战役级别范围的授时的话,那倒是不用太大,功率、天线的要求都没有那么高,能够覆盖数十到一百公里就可以了,以当前技术水平,是能够把这个规格的授时台做到一辆车上到处跑的。”

  高振东想搞这个自动授时,其实不光只是为了几块手表那么简单,不过手表可以算是切入点,也是最容易被人理解的应用方式。

  而普通电波表授时台为了尽可能的覆盖到更多的地方,同时也没有机动和自身防御的需求,个头那不是一般的大,以我国后来的BPC为例,地波范围1000公里,天波范围2500~3000公里,发射功率高达100kW,天线高度250米左右。

  不过战役级别的范围,就没有这么高的需求了,整个车子到处跑就行,

  “高总工,这么大的通信范围,只有用长波了吧?长波的通信速率很低,能够满足要求么?”

  看来这位同志说自己懂一点无线电,是谦虚了,还真不止一点点。

  高振东笑道:“这个通信范围其实不算大,不过的确是准备用长波,既能走地波,也能走天波反射,能够实现非常远的覆盖,具体频率的话,20kHz~80kHz里面选一个吧,具体选多少,你们和军通所的同志们商量确定,我对现在的频段占用情况不太了解,要他们才知道。”

  “至于你说的通信速率问题,你的判断是对的,长波的确速度很慢,但是对于自动授时来说,足够了。我举个例子,以68kHz长波为例,我估算过,20秒就能发送完一个授时包,就算用更低频率的,也就是一两分钟就解决问题,对于授时来说没有问题。别忘了电子表本身走时就很精确,万一没接收到授时,短时间内问题其实也不大。”

  高振东上辈子搞遥测系统的时候,研究过BPC低频时码授时,只是后来用上GPS和CDMA授时之后就放弃了那条线,但是技术还是记得的,说起来头头是道。

  “至于授时协议,你们可以和防工委那边要个许可,和搞战术通信规约的同志沟通一下,把授时协议加到战术通信规约里面去。”高振东给他们出了个主意。

第808章 高卢来客

  “高总工,战术通信规约的速度,应该比我们授时通信速度快很多吧?能够兼容进去吗?”看来这位同志是真的只懂一些无线电,通信的确不是很在行,这是一个似是而非,有一点道理但是又不完全有道理的问题。

  “这速度和规约之间有联系,但是没有必然的联系。一般说来,用于低速通信的规约,用在高速通信上问题都不大,只是因为信息量小,功能性差一些,但是用起来没问题,在这里,对时码就是低速的一方,兼容进战术通信规约没有问题。”

  别看战术通信规约现在基于1200bps规定,但是相对长波通信来说,这个速度不折不扣的就是高速度。

  “这样啊,我明白了。”

  “算了,我替你们把规约定出来吧,你们就不用在这上面费脑子了,直接用就好。”高振东干脆把BPC的时码规定照抄了一遍,交给搞军表的同志。

  这个操作把同志们眼睛都看直了,你就想都不想,就这么把这玩意给弄出来了?大牛就是大牛,和一般人果然不一样。

  “高总工,那授时码的解码和加密这方面……”这两个功能多少都需要一些运算能力。

  “你们有两个选择,一是在里面加一片单片机,这个你们可以找十二机部的同志帮忙,如果你们会DJS-59系的计算机软件编程,自己弄也可以,这东西并不复杂。但是这有个坏处,单片机是已经成型的东西,在大小和耗电上,可能不尽如人意。”

  单片机的个头和耗电对电子表来说,还是有些偏大了,毕竟高振东带着同志们搞的是通用单片机,对于这种超微型化、超省电的应用是没有多加考虑的,单片机相对以前的计算机和控制器,已经是极小、极省电的,再去抠那一点点极致,在这个阶段没有必要。

  在仔细计算过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尺寸和耗电之后,搞军表的同志也觉得这东西是有一点大:“那第二个选择是什么?”

  “你们去找军通所的同志,还有防工委,前者负责时码解码、加解密算法的数字电路设计,后者有一批已经比较有经验的集成电路设计人员,你们合作,搞一个通用的加解密芯片出来,如果你们运气好的话,现在军通所没准儿已经有这个芯片了。”

  高振东没记错的话,军通所的同志,本来就对通信设备上的硬件加解密非常有兴趣,在他这里也是咨询过的,实际上有可能现在已经搞好了,防工委那批搞集成电路设计的年轻同志,哪儿可能闲得下来。

  “如果军通所那边有的话就太好了,我们回去就发函,和军通所的同志们沟通看看。”

  同志们完全没有头铁要自己搞的想法,他们的目的是实现一块好用的军用计时表,而不是去死磕其中的细节。

  高振东把能找到的路子,都给同志们说了一遍,十二机部、防工委、军通所,包括每个技术涉及到的具体能够解决的单位、大致的进度、找哪些人,这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有人能搞就行,他就只负责出主意。

  搞军表的同志这才知道,原来我们的技术,已经不知不觉有了长足的进步,以前很多想都不敢想的东西,现在也能够搞了。

  带着满满的收获,他们离开三分厂,走之前,他们信誓旦旦的给高振东立下军令状,不带授时的版本,他们一定在三个月之内搞出来。

  对于这个,高振东还是相信的,这东西只要不授时,剩下的东西其实就不太麻烦,三个月应该没问题。以电子表的高精度来说,哪怕没有授时,其实暂时也够用,因为这东西基本不受振动的影响,走时稳得很。

  如果说时间、地点、行动三者缺一不可的话,那高振东已经至少把时间和地点解决得算是有个架子了,至于行动嘛,他不知道自己写的东西,能不能多多少少打动一下领导同志们,如果能,那就最好了。

  ——

  一架国际航班在京城机场缓缓降落,这个航班来自高卢鸡,在高振东前世,高卢鸡原本就是我们的民航与西方国家,第一个开通航线的,原本的时间是在4年后,高卢鸡老反骨仔了属于是,当然,高智商的说法是,高卢鸡作为革命老区,自然和其他西方国家不太一样。

  而在这个世界上,有了高振东这只蝴蝶在那拼命的扇翅膀,很多事情都有了变化,比如高卢鸡和我们之间的航线,提前好几年就开通了。

  作为这条开通不久的航线的首批客户之一,来自高卢的冶金专家李维埃教授走下舷梯,好奇的打量着这个陌生而又神秘的国度。

  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李维埃教授很明白,眼前这个古老的国度有着辉煌的古代,同时也有着屈辱的近代,而他们现在,仿佛正在想办法回到他们曾经的位置上,虽然看起来希望渺茫,但是至少他们好像正在努力。

  让李维埃感到有一些难堪的是,哪怕这个国家在最积弱的时候,高卢人也没能保持对他们的全胜战绩,不过至少比皮鞋国好一些,他们历史上甚至面对最弱的东方人政府时,都不敢与东方人一战。

  他一路走出机场,路上看到的工作人员热情中带着严肃,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气质,李维埃有一种感觉,这些人的内心,都带着非常积极向上的精神。

  花了一些时间,他办理完入境手续,来到机场外,有人已经在等着他了,这是他这一次的向导,一位以经商为名在这里工作的高卢人。

  两国还没有正式建交,虽然两者之间的经贸往来已经开始密切,不过在这里工作的高卢人,暂时还不得不顶着各种各样的名义停留在这片土地上。

  这是非常反常的情况,已经通航,却没有建交,也许是经贸往来的步子走得实在太快吧。

  “李维埃教授,欢迎你到这个美丽的国度来。”迎接他的高卢人很是热情,在这位高卢人的身边,还站着一位东方人。

  “感谢你来机场接我,亲爱的杜瓦尔先生,希望我没有给你带来麻烦。”看到同胞,让李维埃心里那一丝身处陌生异国的不安减轻了许多,杜瓦尔先生早在他还没出发的时候,就已经和他联系很紧密,但是本人,他还是第一次看到。

  “李维埃教授,我非常荣幸能够为你服务,这位是我们的翻译,李先生,很巧,按照东方人的姓名习惯,你和他一样都姓‘李’。”

  杜瓦尔开了一个玩笑,那名看起来有些严肃的东方人很礼貌的向李维埃表示欢迎:“欢迎你的到来,李维埃教授,希望你能在我们这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首节 上一节 521/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