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538节

  “……”

  普通人的讨论,集中在那些消费类产品身上,程控交换机是什么?他们不知道,但是电视音乐这些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东西,他们还是很清楚的,话题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在讨论。

  毫无疑问,不管上面有什么分歧,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同一条道路上的国家能取得如此成就,他们心里还是高兴的。

  最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他们能买得到这些东西。

  西方阵营有也不能买,但是一条道上的就好办得多。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最好的消息。

  普通人这么想没问题,但是老毛子的其他部门,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

  为了这个展览会透露出来的这么多信息,他们的相关部门专门组织起来,开了一个会。

  不为别的,就为了一件事,现场参观的同志们自己买了也就买了,但是从国际贸易层面,是否要向南方的同志大举进口这些东西?

  “买!购买这些物资和产品,可以把我们从这方面解放出来,将精力放到更应该关注的方向上去,我的达瓦里氏们。”

  “可是这会对我们国内的相应产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可能断绝他们发展的前途。”有人不同意这种做法。

  “但是我们国内相应产业,现状本来就不太好。我们的群众等不及,不能让我们的群众看着对面的人每天炫耀这些东西,这是很要命的事情。”

  “先买一部分吧,买回来让我们的一部分群众先用起来,暂时不足的部分,可以用对方的产能限制来应对。同时我们可以展开仿制,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到。”这个事情吧,还真不一定,至少电视机是这样的。

  老毛子在家电方面的脑回路是不太一样的,他们能把冰箱做得跟工业用冰柜似的一个鸟样,总之就很难评价。

  “民用消费产品,甚至包括一些农业机械设备之类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向他们购买,但是其他的呢?”

第836章 老毛子的决定

  “其他,其他还有什么我们值得买的?”看来不是每个人开会都那么认真,这一位明显是连手上的资料都没看清楚的。

  “不多,但是至少是有一些的。比如,这个出现在我们头版上的程控交换机。”另外一名老毛子回答道。

  “我不认为他们在这方面的技术超过了我们。”

  “很遗憾,我的同志,在这方面,他们的技术真的远超我们。我的同事在现场试用过他们使用这种交换机支持的微型电话网络,效果非常好,并且有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便利或者先进功能,耗电、体积、维护成本、交换速度等指标远超我们现有设备。甚至……甚至包括采购成本。”他的同事还没回国,但是他已经通过外事通信渠道,拿到了这次展览的具体情况。

  “采购成本?!不可能!这里白纸黑字写着呢,这两套800门交换机的售价,比我们同规模的交换机要贵!”难道你们以为我不识字?这名老毛子愤愤的想着。

  “可是我的同志,采购成本不只是机器本身,还有为它配套建设工作环境所需付出的金钱。相信我,这不是一笔小数字,而我们更大的占地要求,在这一块远超南方同志的这种交换机。”作为专业人员,这位同志对事实的了解,远比其他人清楚得多。

  设备采购永远只是一部分,人、材、机、管、利、规、税,这些哪一样都少不了,如果它们中的某些没有体现在明面的清单上,那就一定是以某种形式隐藏到了其他部分里。

  其实我们的程控交换机成本远低于老毛子同规模交换机,毕竟那些几斤重的继电器不是闹着玩儿的,卖废铁都能多卖两毛钱,还别说上面的贵金属触点或者是铜触点,铜这个东西,从来就没便宜过,一直是当货币使用的。

  当然,售价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大规模一次性采购他们的交换机是不可能的,首先,我们的交换网络还没有到必须一次性替换的程度,第二,我们有自己的交换机技术,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不过除了这次购买的两台之外,买一点用于仿制是可以的,这一点我同意。”这名毛子地位明显比较高,他说的话,有一些“定调子”的效果。

  “我同意”*N。

  在他们看来,不管看起来这种设备比他们的技术先进多少,但是在实际上,这只是我们的灵机一动,基础技术的难度并不高,主要是思路和想法新颖,南方人那点儿技术基础都能搞出来,那他们就一定没问题。

  别说在这里的其他参会者,就连通信行业相关的老毛子,想法也是一样的。

  向南方同志花高价进口这种设备,一是丢不起那人,二是我们也能造出来没有那个必要。

  老毛子这种“船烂还有三斤钉”的想法,别说现在他们全面领先、仅有个别落后的背景下,就算是到了几十年后,也没改过来多少,至于在这上面有没有吃亏,反正鞋合不合脚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只有一个问题,抄作业这个事情真的这么容易?

  要说例子的话,他们似乎忘记了现在正在进口的计算机设备。

  不管容易不容易吧,反正现在是没人去考虑这个事情的,买的设备还没到货呢。

  如果说这种高科技设备有分歧但是他们都不怎么愿意进口的话,那另外一个东西他们就很有兴趣了,一致同意大批量进口,哪怕等上个半年也在所不惜。

  ——盒式磁带录像机。

  原因倒是很简单,落后的交换网络里,打电话对普通人会造成困扰,可他们不太有这方面的焦虑,但是盒式磁带录像机这东西他们自己也想用的。

  连带着彩电也是如此,希望大批量进口,至于仿制的事情,慢慢再说嘛。

  不过老毛子的彩电拉垮,不全是技术问题,还有生产问题和成本问题,在这方面,估计我们的生意能做很久。

  剩下的,就只有一个东西了——武器。

  在这方面,别的东西他们是不大看得上的,本来有不少就是他们自己的货,被我们仿制了拿出来卖而已。

  包括雷电-1型空空导弹和争先-1型反舰导弹,在他们看来,和自己的K-13M、P-15没什么技术差别。

  这个判断倒是没什么问题,前者本来最早都是抄的花旗的响尾蛇,后来导引头又是引进的南方同志的技术,能有多少区别?

  至于P-15,在老毛子自己的体系里本来就不是什么高级货,他们有更好的,大可不必了。

  再说了,把酒精燃料换成煤油,可能下面的水兵同志会有意见嘛。

  倒是有人想买一点拆开看看,毕竟这两种东西是有实战战绩的,也许有什么值得学习的细节。

  可是这事儿办不成,和初出茅庐还需要证明自己的CKJH-62不同,正因为这些货有实战战绩打底,我们要求的最小订货量就比较高,不划算,这种账老毛子还是会算的。

  不过我们在这方面也很大方,卖一点点是不可能卖给你们了,打乱我们的销售体系嘛,不过干脆送一点点给你们还是没问题的。

  是的,我们干脆送了一些雷电-1给老毛子,反正老毛子也曾经送了我们不少东西,礼尚往来了属于是。

  “各位同志,慷慨的南方同志赠送了我们一批他们的雷电-1型空空导弹,但是他们最新的便携防空导弹,却没有赠送,理由是现在还在试验期,性能不稳定。”在现场的老毛子虽然想买一点,但是买不买这个事情,和民品不同,还是要他们家里这边做决定的。

  “那就购买吧,这是新品,我们的新品,对方也是掏钱购买的。对于我们还在研究便携防空导弹的同志,这种弹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想抢在南方同志前面是不可能了,但是我希望至少不要落后于花旗人。”

  “可是他们一次性订货量要求比较高,不是一笔小数字,200枚起订。”这也是有战绩的,自然销售策略就不一样。

  “买吧买吧,200枚就200枚,加起来也没有我们卖他们一架飞机贵。”在这一点上,大部分老毛子倒是想得很开,主要是这个弹能在5000米的高原一次性击落两架米-4,说明必定有其独到之处。

  看看,最终还是成绩说明一切。

  “步兵战车呢?”这是为数不多的老毛子感兴趣的新武器。

  装甲输送车他们是没兴趣的,这东西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要求,至少正经的军事大国,都是自己攒。

  就连他们对步兵战车感兴趣,也是因为想弄一点看看,没有大规模购买的意思。

  “不买了吧,他们的步兵战车思想出发点和我们在设计的BMP就不同,你们注意到没有,这种步兵战车的高度比我们要求的高不少。”老毛子曾经对外形低矮,那是上了瘾的,加上他们的士兵有不少个子高一些,蹲里面就更难受。

  而相对的,我们的步战车,高振东可没这想法,他撺掇着设计人员把车体设计得略高一些,不过没比他知道的定型BMP-1高太多。

  别看这个高差甚至没超过10公分,可就是这一点点高度,就能让战士们在里面感觉好很多。

  “头部空间N拳”,车圈媒体人了属于是。

  很明显,我们的这种思路,和老毛子死命压高度是不同的,而装甲车车体设计极为重要,可以说决定了很多东西,车高都不同了,那差异可能就很大了。

  “是的,他们的主武器是一门缩短了弹壳的海军25mm炮,其原型海军炮还是仿制我们的,这和我们对火力的要求也是不匹配的。剩下发动机、传动等等,我不认为这东西对我们有什么益处。”老毛子那门73mm炮,或者准确说是个大号火箭筒,也算是传奇,只是这传奇有点略不正经。

  在步兵战车上,作为主武器,从射速、射程、准确度等各方面,饱受诟病,唯一说得过去的,就是破甲弹的威力还凑合,到BMP-2就被换下去了。

  可是在游击战场上,被拆下来的73mm炮倒是亮相不少,这东西实在是太简单了,架着就能打,射速还贼快。反正游击战场上主要也就是听个响,当然,如果一个国家正规军都拿这东西拆下来打仗,就多少显得有些抽象,主要是这东西压根打不太准,用来压制的话,口径又太小。

  不管这门炮后来怎么发展,总之现在的老毛子,就是想要73mm大管子。

  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不能说他们想法有问题,这时候正是破甲弹如日中天,那变态的穿甲深度,搞得汉斯佬都放弃甲弹对抗整出豹-1这种脆皮来的时代。

  在老毛子看来,73mm的口径,那步兵战车只需要使用破甲弹,就能获得对敌方坦克造成威胁的能力,这笔生意无论如何也是划算的。

  而且73mm的口径在换用榴弹的时候,还能获得不错的火力支援效果,一举两得啊!

第837章 新的研究所

  当然,他们也想不到破甲弹在装甲技术的发展下,很快就有些力不从心起来,特别是中小口径的破甲弹。

  这时候的73mm炮,自然就尴尬了,威力说大不够大,射速说快也不够快,最惨的是准头还差。

  想象一下,炮手在很慢的射速下,蒙了好几炮,终于蒙中一炮,然后“未击穿对方装甲”,心里是个什么感觉。

  至于73mm炮仅剩的火力支援能力,还不如车上带个60迫炮组好使。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在62年这个时候,毛子的想法也不是完全没道理,自然他们也就坚持自己的想法,对我们走小口径高速炮的路子不感兴趣。

  说实话,如果破甲弹还有10年以上的青春,高振东都不会建议用25炮,而是直接上100低膛压炮实现支援火力,然后配合炮射导弹完成反装甲任务,但事实是他非常清楚,破甲弹的好日子,没几天了,他自己都带着同志们,捣鼓出了复合装甲和爆反装甲,自然对低膛压炮打破甲弹的炮没什么兴趣。

  脆皮坦克有25炮招呼,真正的坦克,他还在上面装了赤剑-61,也不是完全没办法,一对一的话,距离拉开,谁死谁活还不一定呢。

  但是老毛子不知道这一切,在他们看来,南方同志是没有能力研制一款能够配合步兵战车功能的炮,只好用海军25炮改一改凑合用。

  ——

  就在老毛子决定按照最低订货量引进长缨-62,不购买步兵战车的时候,高振东正在和外商部等多个部委的同志齐聚一堂,庆祝这个外贸展销会的成功。

  或者说,是庆祝这一连串工作的成功,从“高氏高炉操作线”技术交流会到外贸展销会,都很好的实现了我们的意图,让来客高高兴,也让我们进一步的展示了自己。

  外商部很大方,事情办完了,那就把大家都请到一起,开个会吃个饭,乐呵乐呵。

  此时,好几个部委的领导都在一起,正在吃饭,边吃边聊,高振东也在这桌,大部分参加了此次工作的同志,特别是其他部委支援过来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在这个礼堂中,反倒是外商部自己的人,没全来。

  现场气氛很热烈,当外商部领导拿着打印的销售清单,宣布此次的成果的时候,气氛达到了顶点。

  “……此次展销会的成功,离不开同志们的支持,我在这里代表外商部,感谢所有在场和不在场的部委同志们,是你们的辛勤劳动和努力工作,帮助我们交上了这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在大家的欢呼声中,外商部领导举起酒杯:“同志们,谢谢你们,这一杯,干了!”

  众人举杯,轰然响应。

  大家边吃边聊的时候,十二机部的领导给高振东夹了一筷子菜。

  “振东,来,多吃点,这一次我们的成绩,和你是离不开的,我要感谢你啊,哈哈哈。”他笑得合不拢嘴,由不得他不笑,这一次十二机部可以说是销冠,就连邮通委,虽然单价高,但是算起总额的话,比起十二机部就要差那么点儿意思。

  当然,防工委那边是不统计的,除了少数人,谁都不知道他们到底卖了些啥,卖了多少钱。

  “也没太多,你们知道的,我们和你们不同,我们是要挑客户的,呵呵呵。”防工委领导笑道,他们是真挑的。

  大家说说笑笑,十二机部领导问高振东:“振东,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要说下一步最重要的,毫无疑问是C6132以及配套的高容量RAM,但是C6132的掩模复杂,工艺要求高,现在还没进入投产阶段,而且这也是已经明确的东西,没有未知性,所以他才问高振东下一步有没有什么计划。

  说起这个,高振东就想起自己的一些想法,趁领导在这儿,大家先透个风露露底,先把基础打一下:“要说想法吧,还真有一点,虽然不是具体的产品。”

  十二机部这边很是上心,不是产品,那反而可能更重要了:“来来来,说一说。”

  “我的想法,一方面还是落在计算机上,这不,现在有了1201厂了嘛,我就寻思啊,以1201厂为基础,整合一些研究力量,在1201厂里成立一个研究所。”

  “研究所?具体负责什么?”十二机部领导又给高振东夹了一筷子菜,这还是1201厂的总工呢,第一个想到1201厂,实属正常,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我是这么想的,领导你给我参谋参谋,1201厂不是搞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嘛,我就寻思着啊,搞一个‘计算机设备研究所’,专门负责计算机外设的理论研究和型号落地。”高振东笑道。

  有了1201厂这个专业的计算机厂,高振东的心思就活泛起来,有很多东西是他想得到但是没时间搞的,以前也没条件,只好听之任之,不过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是搞了鼠标、轨迹球、打印机、软盘驱动器这些急需的外设。

  而现在有了这个专业厂,情况就好办多了,毕竟三分厂的电子实验室,相比起1201这种专业生产厂,在设备和条件,还有人力资源上,还是有所不足的。

  他自己又是1201的总工,而且是负责研究和高技术设备的那种,那在这方面,能够做的事情可就多了。

  听了高振东的想法,十二机部领导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好啊。

  他非常清楚,抛开计算机本身的技术不说,就连很多外设也是靠着高振东在搞,这一点已经持续很久了。但是作为一个行业,光靠一个人肯定是有问题的,不健康的,高振东自己工作也很忙,不可能只限制在十二机部的领域内。

  此时就需要有个专门的机构,围在高振东身边工作,一来是减轻高振东的工作强度,二来是培养相关人才,加快计算机外设的发展速度。

  外设的重要性,也是非常高的,没有合适的外设,计算机的推广和使用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一点,从数据库管理系统正式推出以来,打印机的需求大幅上涨也能看得出来。

  “外设研究所?好啊!这个想法好!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人财物场地资源,都没问题。”领导马上就把这个事情给钉死了,高振东在三轧厂三分厂是个什么状态,他多少还是清楚的,眼看有了这个研究所,那就相当于是十二机部这边的三分厂。

首节 上一节 538/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