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东前世,在某些抢工期通车的高速上就碰见过类似情况,服务区没有加油设施,两桶油就用一个集装箱加油站解决加油问题。
打仗的时候,很多流程、逻辑、规定这些都和平时大不相同。
所以国内很多军迷都没想通一个事情,哭泣国和约翰牛抢马岛的时候,从他们夺岛成功到约翰牛特混舰队主力到达的20多天里,居然对马岛上的小机场没有任何扩建的动作,部署一些真正的战斗机,简直就滑天下之大稽。
但凡他们能在马岛部署十来架正儿八经的战斗机,那他们从本土起飞的的空军攻击机根本不需要在没有护航力量的情况下,顶着海鹞的导弹对约翰牛的特混舰队发起攻击,海鹞那玩意,也就欺负一下轰炸机攻击机,对于正经战斗机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基本上是被按在地上摩擦的份儿。
至于传说海鹞能在空战中完成悬停、垂直机动,利用这些逆天机动动作获得对正经战斗机作战优势这些屁话,听听就好,信就是傻子,真以为拍电影呐?
另外,约翰牛的火神使出吃奶的劲儿才从阿松申岛起飞完成的那几次轰炸,其实对正经机场的抢修能力来说屁都不是,早上炸完,下午就能修好。
只能说,哭泣国哭成那鸟样,不是没有原因的,那就是一个巨大草台班子。
高振东前世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得到的一个经验就是——千万不要用自己国内的道德标准、技术水平、做事方法、应对手段去套国外的现状。
这时候,十一机部在6011会战后,搞出来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小型机械设备就派上了大用场,这是我们的工程部队早就发现的事情,这些小机械设备比大型机械容易运输,虽然小一些,但是总比人力强出十倍百倍。
就算这些小型机械有一部分原本不是为了工程研制,而是为了农业,但这不是大问题,只要有了机械,有了动力,很多工作就顺畅得多。
最简单的例子,土石方的运输,无论如何,一台单缸拖拉机也比人力搬运要快得多。
我们的工程兵部队可不是吃素的,在高振东前世所知,是在20天左右修通了一条通向SND区的战备公路,有力的支援了对脏三自卫反击战的第二阶段。
而在这条时间线上,类似的工程就更多、更快、更好。
只能说,同样是人,能爆发出的力量区别,比人和狗都大。
26号,脏三发动了动员,并且对我们发出的和平期望充耳不闻,而是做了一个大动作。
外交辞令,高振东“听不懂”,但是从报纸上看到脏三的回应的时候,他笑得非常开心。
他只知道一件事情,脏三儿这个回应,从理论上让我们获得了对他们全境任何地点进行打击的法理依据。
“再打我,我就自杀给你看!”
这种处理方式,实在是让高振东看得叹为观止。
再结合松辽油田正式大量产油的报道,让高振东更高兴了,这个油田正式投产,比自己知道的要早不少啊,爽!
高振东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边哈哈大笑,一边将报纸放下,转头看向刚进来坐下的两位邻居,还有几位其他同志,包括三分厂技术处的。
三分厂技术科升了半级,成为副处级机构了。
邻居是易中海和秦怀茹两师徒,当然,说是父女也成。
高振东走过去,在沙发上坐下:“易师傅,今天有什么好消息?呵呵。”
整个三分厂的同志都知道,高总最近开心得很,手比较松,有事儿赶紧上啊。
易中海却是有些不好意思:“不是好消息,高总,我们这是找你求援来了。”
高振东更高兴了:“易师傅,你叫我振东就行,别那么生分。求援好啊,有需要求援的事情,说明你们进入了新的领域和新的高度,大好事。说说吧,是什么地方?”
诶,还得是高总,看问题的角度就是不一样,说话也好听。
还是易中海在说话,三分厂的普通技术人员,和八级钳工比分量还差那么点儿意思:“是这样的,你知道的,我们不是一直在搞数控机床嘛?”
这是光刻机工件台成功之后,三轧厂的老师傅们主动请缨,给自己加的担子,进展不算快,但是也还可以。
以三轧厂的底子,能有这个进度,已经是非常不得了,高振东也不急。
而且这些老师傅和三分厂的技术人员们,还真不错,虽然进度不快,但是一直没有卡壳的地方,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他们还真没有站着不动的时候,因此高振东没有多干预,能完整的从头到尾走完一整个研发流程,对他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这一关能走过去,那这个底子就算是打下了,这一块的技术能力就算是立起来了,这比高振东自己想办法开挂要更扎实一些。
自动机床国内现在倒也不是没有,可是数控机床,就差点意思,就连自动机床,其实也说不上完善,只能说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真正大量在用的,不是这个。
现在来找自己求援,那说明他们已经到了关键点,或者是触摸到了更高的层次。
“嗯嗯嗯,你们进度一直不错,这我知道。这次来,就是为了这个事情?”
“对。大方向上的问题,我们都解决了不少,控制系统,有了你搞的那些单片机、什么什么08之类的,也算是没有太大问题……”
按照原本的时间线,数控机床这东西先不说技术上能不能实现,光是一个“贵”,就能让一切都陷入泥潭,机床本身就不便宜,再加上一套更夸张的控制计算机,直接就把数控机床的路给卡住了。
而单片机、C6108,就把这个门槛大大的降低。
“问题出在哪里?”
“关于这个,请负责控制系统的同志们来说一下吧。”易中海也知道不能光是自己说,别的同志也是要露一下脸的。
三分厂的技术员推了推眼镜:“高总,现在我们是用的光阳厂的高分辨率相对多圈编码器,但是有一些小问题,相对多圈编码器在处理单圈归零的时候,会带来一些小小的误差,看起来不大,可是对于高精度机床来说,这个问题就比较麻烦。”
相对多圈编码器需要对每次单圈归零时进行一点必要的处理,将单圈变成多圈,如果分辨率一高,的确是有可能出现一点误差。
“而且相对编码器,实际上对工件、机床部件的运动,是没有绝对掌握的数据的,有时候会带来一些问题。”
第883章 技术员的大收获
“你们没有在控制计算机里,把相对数据转换为绝对数据?”高振东有些奇怪,不至于啊,这是最基本的操作。
“有的有的,但是机床的工作环境比较差,靠近电动机,光是电动机的启、停造成的电压波动,就可能把单片机的程序打跑飞掉,还有运行时的电磁场变化,也可能造成程序跑飞。这时存储的绝对数据就算是存在非易失存储器里,重新取出来也失去了意义。”
这是原理上的问题,在早期外围器件、电路设计、外壳设计等理论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非常常见,早期检测带单片机的设备可靠性之一的土方法,就是拿个大功率电钻,和单片机系统接在同一个交流电源上,然后电钻凑近单片机设备,反复启停电钻,扛得住不飞的,就算是还过得去。
“那你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高振东没有直接说什么,而是看看他们自己是怎么解决的。
“我们一方面在电磁兼容方面想办法,尽量解决计算机运行时的可靠性问题,但是这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还是不能杜绝,毕竟如果正在加工的是个高价值零件,可能就造成零件的报废,损失会非常大,这种风险我们承担不起。”三分厂的技术人员在高振东的熏陶下,考虑问题还是比较全面的。
“所以你们的考虑是?”
“我们想,既然您专门提出了相对编码器,那是不是还有一种绝对编码器?如果能有绝对编码器,那至少运动数据不会丢失,我们会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基本解决这个问题。”
诶,有意思啊,还会举一反三,高振东笑了起来。
“嗯,你这个想法很有道理啊,的确,有绝对多圈编码器,你们问过光阳厂没有?”
“问过我们了,我们没有,今天我们也来,就是想来向您继续取经的。”旁边一位同志笑道。
嚯,他们带的人还挺全,高振东笑了起来。
“嗯,绝对编码器的事情先放到一边,光阳厂的同志,回头你们带人来,我们好好说说这个事情。”高振东没有直接解决绝对编码器的事情,但是光阳厂的同志跟吃了定心丸似的,稳了,早两天晚两天问题不大。
的确今天他也是过来探口风的,人没带齐,转述的话可能会丢细节,那就浪费高总时间了。
放下满脸喜色连连点头的光阳厂的同志,高振东转头看向三分厂的技术员。
“这个事情,你们要从几方面去综合解决,尽量做到完善。”
来了来了,高总一向都那么靠谱,在他这里总是有意外之喜。
“一个是电源,你们要把电源隔离开来,这方面,一是电路设计,二是电源器件要好。”
三分厂的技术员连连点头:“对,可是在电源方面,我们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和理论,器件就是那些,电源电路,我们能拿出来的还是那些经典电路。”
“嗯,器件方面,你们先不用操心,也许很快就有改观,但是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是要在电源上下功夫,这样,回头我给你们一份资料,你们仔细学习一下,应该能有改观。”
器件方面,还要等1218的电力电子器件出成果,这还要一些时间,而且器件对于这种情况的意义不是特别大,从电源里进来的各种串扰,主要还是要靠整套电路来解决。
想到这里,高振东想起前世著名的HiFi段子水电火电,还得是HiFi佬啊。
作为前世本科阶段就跟着导师做项目的人,高振东手上有常见电子系统电源设计的书,不过他没法马上给他们,这东西是几十年后的资料,里面的示例电路,有大量当前不存在的元器件,直接给他们,他们恐怕是要疯掉。
还得花一点时间做一下裁减,然后才能拿出来。
三分厂的技术员一脸的喜色,这一听就是好东西,多多少少带点理论性,不只是解决当前他们的问题,而是用于类似系统的电源设计,可以说,对于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吃透这一本,基本上就一辈子不愁。
真不知道高总工这里还有多少好东西。
高振东接下来的话,的确没有让他失望,高总这里真的有很多好东西。
“至于电磁环境对电子系统的影响,我这里有套资料,已经是现成的,你们可以拿去看看。你们的工作,已经慢慢开始进入高频领域了,提前接触一下这些东西有好处。”
高振东站起身来,走向了那个在三分厂乃至多个部委都非常著名的保险柜,从里面拿出来一套资料。
一套有关高频电路EMC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的资料。
这是高振东在计算机开始普及时候,专门准备的资料,正准备公开出去,三分厂的同志们就先找上门来了。
EMC,电磁兼容。
当然,高振东这套东西,和舰船、飞机上多个雷达、通信等设备的电磁兼容设计不太一样,没那么高大上,而是专注于小型的电子系统,怎么把一台电子设备的EMC设计做好,将EMI(电子干扰)对电路的影响降到最低。
EMI对小信号、高频率的电路,影响尤其严重,如果说在这之前,EMC由于信号大力出奇迹,频率也不高的原因,造成的影响不是很重的话,那到高振东大显身手,硬生生提前十几二十年将计算机提前普及的背景下,这东西就很重要了。
而高振东拿出来的这套,理论有一些,实践更多,基本上是把从现在开始到60年后,高频电路中EMC设计的常见手段都说完了,很多方法是上手就能用的那种。
手上拿着这套东西,三分厂技术员激动得不行,传家宝!传家宝啊!就这东西,就能一举解决他们自己,乃至所有的小型电子设备EMC方面的绝大部分问题。
不过他心里清楚,这东西他是没法拿回去传家的,因为乌龟上天——上面有规定(龟腚)。
“好的高总,我们先学习这套EMC的资料,再等您给我们电源设计的资料,争取把数控机床在电源、电路上的电磁兼容问题,都解决掉。”
此时对他来说,已经明确算是得到解决的绝对多圈编码器甚至都算不上最重要的。
电源干扰、电路干扰、执行器件,高总提出了三方面的问题,就给拿了三个方向的解决方案,把这个问题解决得干干净净。
看着他们,高振东想起了一句名言——“来都来了”。
他笑着问道:“既然来都来了,你们想想,还有什么其他问题?看看有没有办法。”
对于细节问题,高振东能拿出来的方案可就多了,只要提出问题,得到解决的概率很大。
毕竟他的专业,可是著名的“Double E”(Electrical Engineering),和电有关的,除了发电,什么都沾点,导致他手上稀奇古怪的资料还真不少。
老师傅和三分厂技术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高总,我们倒是有个想法,但是不知道能不能实现。”
“你说说看。”有想法就好,就怕没想法。
“我们现在的电机,转速和扭矩是恒定的,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在机床工作时,想要变换转速和扭矩的时候,需要通过机械变速机构来完成,这样一来,结构复杂故障率高,体积大,惯量大,而且能够变化的转速,也是分成多个档位,很难精确、连续的变速。”
别的都好懂,其中惯量大,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这意味着想要快速安全的改变电机的输出转速,很困难。
高振东乐了,你们倒是会打提前量,我们这边刚开搞呢,你们把应用方向都先找到了。
“这个啊,我知道了,这样,你们现在暂时还是用着机械变速装置去实现,但是不用担心,不久的将来啊,你们就能用上能比较自如的控制电机转速的系统了,而且全电子,调速机构几乎不会有任何机械部分。大概能够在额定转速的10~100%范围内,以100%额定负载连续调速运行。嗯……你们可以叫它变频电机。”
机械变速器还是重要的,该发展发展该研究研究,不过变频电机在这里的优势实在是太大。
高振东说的未来,让同志们心向往之。
“满负载10%~100%调速?”
“连续?”
“全电子?”
变频电机本来是在60年代末才出现的,应用范围很广,凡是高精度的场合,基本上都是它的子子孙孙的天下。
高振东点点头:“嗯,不过短时间还用不上,需要一些时间,你们现在还是先搞着机械调速的,脚步不要停下来。”
“好的高总,我们知道了。”三分厂的人们很是高兴,他们知道,高总说的“短时间”,那是真的短时间,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到时候只需要用这种新式电机替代掉庞大笨重缺点多多的机械变速电机系统,就能让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更上一层楼。
送走他们,高振东回过头来,继续自己的工作。
第884章 三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