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631节

  “嗯,你尽力就行。”

  说到这里,娄守行仿佛是想起了什么事情:“另外,有一件事情,我觉得你得知道一下。”

  “什么事情?”

  “LED不是有红绿蓝三原色嘛,我们已经做出了红、绿,以及衍生的黄色,现在国际上有大量的公司,在做蓝色,我们是不是在这方面发点力?要不然被人家抢走了可就有些被动。”娄守行道。

  在他看来,红绿都出来了,想来这条技术路线是已经走通了的,蓝色也就不远了,可别被人家抢了先。

  不止是他,实际上此时全世界搞LED的人都是这么想的,红绿都这么容易,蓝色嘛,简单!而且三原色只剩一种了,只要把这种搞出来抓在手里,也算是有了和振兴电产讨价还价的本钱。

  高振东闻言笑了起来:“这事儿我知道了,没关系,让他们搞,蓝色不急,憋一憋。你们也不用把精力和资源浪费到蓝色LED的研究上面,那东西复杂得很,很难搞的。”

  现在蓝色LED就算是搞出来,国内也好,振兴电产也好,都腾不出资源来消化这东西,不如缓一缓,而且不让老外们碰得头破血路,老外怎么知道这东西有多难?

  太容易得来的,总是不会珍惜,如果没有这么多人碰得头破血流,估计蓝光LED技术也没法获得诺贝尔奖。

  憋一憋,憋死这帮老外。

  至于说有人抢先搞出蓝光LED,高振东是一点都不担心,那玩意是真的复杂,除非别人也和他一样是挂逼,不过看现在的情况,这种可能性没有。

  当诺贝尔奖是随便乱发的?

  就连经常被吐槽的诺贝尔和平奖和文学奖,也不是随便乱发的,甚至可以说,这两个奖发得是最不随便的,因为目的性超强,先射箭后画靶是常事,反而是经济学奖这个别人家过继来的孩子,有时候比前面两个还客观些。

  振东都这么说了,想来他心里是有把握的,这个事情看来真的可以不用急。

  “那行,那暂时不管这个事情。”

  三人把最重要的事情大致商量完毕,又聊了聊各自最近的情况,主要是聊娄守行,就他离得远。

  聊得差不多的时候,三个男的也就离开书房,回到客厅里,毕竟有远道而来的客人,就算以后不是客人,现在暂时也是,不能太过随意。

  客厅里三个女的围着两个孩子,开心得不得了,娄守行一看,比她们还激动,摩拳擦掌的就凑了上去,舅舅疼外甥,那几乎是天生的。

  一家人其乐融融,时间很快来到了晚饭时间,正在当人们站起身,向餐厅走去的时候,娄家的房门被敲响了。

  敲门的力度不大,但是有些急促。

  娄家的人对视一眼,有些奇怪但是并不担心,高振东走过去打开门,门外是一位他看着很面熟的同志,虽然没有什么交流,但是经常都能看到。

  来人直接向高振东敬了一个礼:“首长!有紧急任务请您参加。”

  首长在战士们这里,是个通用称呼。

  说完,他递了一张纸条给高振东。

  高振东一看就知道,这的确是有要事,但是这张纸条只是用于证明真的有紧急任务需要他参加,具体的事情上面没说,相当于一张紧急召集令。

  他知道事情紧急,转头很抱歉的对娄守行、贺五打了个招呼:“没办法,有重要任务,看来想和你们这顿饭,今天是吃不成了。”

  娄家所有人都是同一句话——没事,你先忙你的,任务重要。

  他们很清楚,自己家能有现在这个状态,没别的原因,就是这位乘龙快婿带来的。

  只有娄晓娥叮嘱了一句:“注意安全。”

  “振东你安心工作,你没回来之前,晓娥这几天就在家里,正好陪她五姐。”娄父马上做了安排。

  贺五看着门口的人,还有高振东,以及那一声“首长”,算是多少有一点明白,守行要自己千万不要打听自家妹夫是为了什么,这一看就不是一般人啊!

  高振东告别娄家人,坐上了娄家门外早已等待着的嘎斯-69,汽车带着一股烟,迅速离开。

  一路无话,这些来接他的战士肯定是不知道具体情况的,问也没用,车子开得又快又稳,不过屁股有些颠得疼。

  车子直奔京郊的机场,看来这件事情是真的很急,甚至都来不及让他回去做准备,也来不及由召集的部门做一个交代,直奔任务现场。

  在京郊机场,一架飞行拖拉机已经启动了发动机,正在等候。

  在飞机边上,还有几位应该也是被召集来的人员正在等候,同时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是部委领导的人在旁边。

  高振东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因为他看到了防工委和十七机部的领导也在这堆人里。

  看见高振东,两人走过来,十七机部领导道:“很紧急的情况,一个即将完工的重要水库发生了险情,需要调集行业专家共同商量,排除险情。”

  高振东闻言很是奇怪,他上辈子有个姨父是做这一行的,所以多少知道一些,这东西和他自己也没啥关联啊,而且这也不是类似险情的高发期啊。

  “领导,这是冬天,也没什么雨,怎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而且水利和我好像不挨着吧?”他这不是想躲避任务,而是想把情况摸得更清楚一些。

  “具体的情况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和地震有一点关系,当地发生了一次不大的地震,总体来说没有造成什么损失,唯一有影响的就是这个大型水库,具体情况,你们过去就知道了。”十七机部领导道。

  得益于通信的发展,险情上报非常快,但是具体的情况肯定不是在电话、电报、邮件里能说清楚的。

  高振东一听就知道这事儿的确不小,这方面他多少知道一些,按照划分,大型水库库容在1亿立方米以上,那可是一大盆水,真要有什么问题,对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极大。

  防工委领导拍了拍高振东的肩膀:“你虽然不是水利的,但是是我们在金属材料和火工品方面综合能力最强的专家,水利口那边专门向我们要这方面的同志。”

  高振东有点明白过来:“噢,那估计是考虑到闸门一类金结方面的问题,以及考虑爆破。”

  金结?这是什么东西?十七机部的领导倒是有点明白,估计是金属结构的意思,这小子还真是什么都懂。

  “嗯,具体的到现场你们就知道了,当地驻军和地方上水口的同志也在对险情进行争分夺秒的勘察。我们也一起派了对爆破有实际经验的专业同志和你一起去,你去主要是出主意,明白没有?”防工委领导语气严肃,对高振东叮嘱道。

  动嘴可以,动手不行,而且从专业能力上来说,也轮不到你动手。

  说实话,这个宝贝疙瘩他是不愿意随意派出去犯险的,可是任务真的需要,所以尽量把人手配齐,保证高振东的安全就成了他要考虑的事情。

  “好的。”

  十七机部领导道:“不用太担心,地方上同志说了,抢险指挥部专家组的工作地点在非常安全的地方,他们会绝对保证专家同志的安全。”

  这些应召而来的专家,无疑都是相关各行业的翘楚和宝贝,万万不容有失。

  防工委领导看他一眼:“难道你不担心?”

  十七机部领导一时语塞,这老小子,瞎说什么大实话。

  很快,从京城各地赶来的相关专家迅速到齐,由水利口领导亲自带领,赶赴险区。

  飞机还在空中飞行,颠簸和噪音都在折磨着这些同志,但是水口的领导顾不上这些,用最大的音量压住飞行噪声,争分夺秒的介绍情况。

  “同志们,大致情况是这样,按说冬天是没雨的,但是这个水库上游处于地震带中,这次地震虽然轻微,但是把本来和这个水库径流无关的另外一条悬河堤坝震开了,好在这处堤坝并不宽,流量不大,所以情况发展速度并不快。”

第981章 来不及客套

  话虽如此,但是同志们都知道,发展不快,但是一直在发展,终究会到不可接受的程度。

  高振东也大概明白了,本来那处悬河的水,是不进入这个水库的流域范围的,只是在一个意外的地方的一个意外破口,导致这个水库接受了本来不属于自己设计条件范围内的来水。

  “好在现在是枯水期,不论是意外流入的客水,还是这个水库原本就要拦蓄的径流,流量都不是太大,所以水库的水位上升并不快,留给我们的时间还比较多。”

  有的同志有些奇怪:“如果水量不大的话,那通过水库的溢洪道就可以流走啊,不会产生什么险情。”

  水口的同志苦笑一下:“虽然不大,但那是针对悬河丰水期流量来说的,实际的流量,依然超过了水库溢洪道的设计泄洪能力,幸亏这个悬河不是浑河干流,要不然情况还要严重一些。而悬河那边的堵口,是需要时间的,现在的情况是,在悬河那边把流量控制下来之前,这边可能就要漫坝,那是个土重力坝。”

  土重力坝漫坝?这让所有的同志都倒吸一口凉气。

  那可不是简简单单从坝顶把水流走那么简单,在背水面由于水流下卷掏挖,很快就会把坝的背水面掏空,溃决几乎是必然。

  另外一位应该也是水口的专家就更不明白了:“那加上放空底孔,应该也够了吧?我看这个水库的底孔有好多个,泄流能力也还可以,至少能拖延时间,给堵口那边留出更多的时间来。”

  很多水库是有放空底孔的,小的水库少或者小,大的水库多或者大,主要用来将水库彻底放空,也可以兼顾冲沙,。其泄流量一般来说远远比不上溢洪道,但是在高压状态下也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一位应该是第一时间就对相关数据做过计算的水口专家插话道:“理论上是这样,我们计算过,加上底孔的泄流能力,基本上能让堵口那边获得更多的时间,加上堵口那边的同志努力,应该能控制住。”

  所有人都没有因为这个事情而乐观,既然说到了“理论”那就必然有“实际”,从这位最了解情况的同志的反应来看,这个实际可能不容乐观。

  果然,这位同志继续道:“可是事发当时,所有的放空底孔检修闸都统一下闸,在进行设备调试,而这股客水来势汹汹,而且事情发生在晚上,在同志们根本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水位上涨后直接将正在进行调试的这些检修闸压住了,这个检修闸设计上是个无压闸,在有压的情况下无法打开。”

  “那就下工作闸,封闭减压闸后空间,平衡检修闸前后水压后总能打开检修闸了吧?然后再打开工作闸,工作闸总不能是无压闸吧?”在飞机上的都是专家,对这些东西门儿清得很。

  “对啊,就算是检修闸无法与迎水面水体连通,直接用抽水机往检修闸闸井里灌水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闸井又没多大,很快就能灌满。”

  “水库快要完工但还没完工,工作闸还完全不具备工作条件,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善这种状况。”

  “嘶~~~~~~”

  所有的同志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包括不是很懂的高振东在内。工作闸下不来,检修闸后面无法形成封闭区间,也就意味着再怎么灌水,依然无法平衡检修闸前后水压,检修闸还是上不去。

  也就是说,在短时间内,这些底孔根本打不开。

  这就严重了,事故的发生概率陡然上升到极高的程度。

  这件事情是在天灾之下的一系列巧合引起的,可以称得上是墨菲定律的极致实例。

  墨菲定律:当你觉得一件事情可能坏菜的时候,那它就一定会坏菜。

  见大家都陷入了沉默,水口的同志道:“现在情况知道的大致就是这么个情况,大家也先别急,我们到了现场再集思广益,一定要解决这个险情。”

  飞机在大家的沉默中嘶吼着前行,几乎到了它速度的极致。

  终于,飞机在一处野战机场似的跑道停了下来,几辆车接上飞机上的同志,疾驰而去,来不及了,快上车!

  距离水库大坝数公里的一处高地上,同志们坐在会议室,听现场的同志介绍情况。

  “……经过地方上和部队的同志共同勘察,这处决口最快需要6天时间才能堵上,这还是一切顺利,同志们全部豁出去,调动一切力量的情况下……现在那边的同志们没有等待,已经在全力投入堵口任务。”

  这肯定是不能等的,无论专家们怎么决定,都不影响堵口这件工作尽早、尽快的开展。

  “……而水位的上涨速度,就算考虑进堵口过程中对流量的减小,依然会在四天半左右就漫过主坝……”

  主坝?懂一点的高振东和水口的同志意识到了好像情况比飞机上听到的还要复杂。

  果不其然,他们得知了一个更坏的消息。

  “而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是两天以后,水位就会到达尚未完工,坝体灌浆等工序尚未完成的副坝坝底高程!”

  一位水口的专家差点爆了粗口:“啥?还有个副坝?而且还没完成坝体灌浆?”

  这个问题信息含量爆表!连高振东都捂住了脑袋,我艹!!!

  副坝,是独立于主坝的一段或多段坝体,常用于主坝之外的、低于蓄水设计要求的小缺口的封堵,其坝底高程一般高于主坝坝底高程。

  副坝出问题,可不只是副坝本身,如果落差够大,副坝下方的山体或者土体同样会被掏走,形成更大的溃口。

  而灌浆是用于加强坝体防渗能力和强度的常用手段,我们在50年代末就开始从老毛子那里引进使用,而这个副坝估计是坝底高程比较高,加之当前处于枯水期,实际上的施工时间原本是足够的,所以还有灌浆等工序尚未完成。

  但是这几件事情加在一起,就意味着一件事情,那就是两天以后,水就会浸泡到副坝,而这个副坝工序尚未全部完成,就算还没漫坝冲刷,光是浸泡,就可能出事。

  “这意味着副坝在浸泡下随时可能发生渗水、管涌等问题?甚至发生更大的险情?”水口的领导神情极为严肃。

  “是的。”地方上的同志说出了一个大家都不愿意听到的回答。

  也就是说,同志们必须在两天之内解决副坝的浸泡问题,四天半之内解决主坝的泄流问题。

  这尼玛真是时间紧任务重。

  “马上进行灌浆?”一位同志问道。现在已经来不及扯别的了,用最快的速度交流!

  “不行!灌浆在凝固之前,灌浆压力本来就可能对坝体造成一定破坏。从时间来算,来不及了!”一位专家马上否决了他的提议,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客套,怎么直接高效怎么来!

  高振东也一反往常喜欢听同志们发言,充分发挥之后,然后自己才发言的习惯,这件事情拖不得,有想法先赶紧拿出来,能用就马上用!

  争分夺秒用在这里是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他马上举起手来:“同志们,我有个想法。”

  其他同志转向他,咦?防工委和十七机部派来的同志,金结和火工品专家,还带了爆破专家和其他随行人员。

  这是水工的事情,他有想法?

  “说!”水口的领导顾不得客套,现在是任何意见都要听,但是都要快点听!不管是哪儿来的什么专业,人家能被各自的部委派过来,那就一定是有真本事的。

首节 上一节 631/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