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310节

  不到五分钟,摊位就清空了。

  收起袋子钱进没有采购,而是迅速离开黑市,他绕了七八个弯,发现身后还是有人跟踪自己。

  这样他索性打了个埋伏,等跟踪的三人追上来,直接从拐角打开强光手电。

  全功率开干!

  三人正急匆匆的找人,突然就找到了个太阳。

  他们惨叫着便捂着眼睛蹲在了地上。

  钱进不管后续,立马关闭手电筒继续跑路,再度拐过几个仓库确定没人跟踪他才摘掉假发、皮套和眼镜。

  他在仓库里换回平时的衣服,回到工人新村。

  今晚魏清欢住了筒子楼,工人新村的房子里只有他自己一个人。

  钱进打开台灯清点今晚的收入——

  不算各种票证,光现金就有八千四百六十七元八角二分。

  几乎干出一个万元户来!

  所以难怪他的摊子会惊动贾有成,生意做的太大了!

  接下来他得琢磨一下怎么坑贾有成一笔。

  这货欠坑。

第164章 再举报贾有成,学习室大变样

  怀着狠坑贾有成的计划,钱进又睡了个回笼觉。

  今天是礼拜天,他不用去上班,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不过他现在身兼数职,工作还是多。

  星期天他不用上班,便着手开始处理改修学习室的事情。

  寒风依旧凛冽,居委会的劳动突击队队长办公室里,钱进正对着桌上那张图纸发愁。

  魏香米这个居委会主任很合格,得知他要在学习室里设立隔断间,还特意托关系找了一位建筑工程师帮他设计了张施工图纸。

  专业人员办事就是不一样。

  在他预想中,就是用砖墙将庞大的仓库给隔断开便是。

  但人家建筑工程师过来做了实地考察后,对仓库布局做了重新规划。

  更合理,施工也更复杂。

  “钱哥,这活不好干啊。”协助施工的邱大勇递过来一杯热茶,茶缸上“劳动光荣”四个红字已经褪色。

  “按照这图纸上说的,咱需要的东西太多了,去哪里搞啊?”

  钱进接过茶缸,热气在冰冷的空气中凝结成白雾。

  正在算账的朱韬抬起头说道:“其实不用修缮也行,咱学习室不挺好的吗?”

  “你们没见乡下的学校,就那个红星公社的初中,好家伙,我有一次去拉豆腐和鱼丸,有个朋友在红星人民中学当老师,我过去给他送东西看了一下。”

  “你们知道那里什么条件吗?”

  邱大勇说道:“乡下学校条件确实很差,这个你不用说我也知道。”

  “你下乡的时候见到过?”朱韬问道。

  邱大勇摇摇头:“林场条件挺好的,学校挺宽敞的,就是老师少了点。”

  “红星中学不光是老师少,”朱韬介绍了起来。

  “四百多个孩子挤在六间教室里,他们那里还实行二部制教学呢,学生们轮流上课。”

  “六间教室我去看了,里头黑乎乎的,墙皮剥落,课桌凳残缺不全;寒冬腊月,窗户上的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办公室里几个人闻言纷纷叹气。

  钱进沉默了一下,问道:“什么叫二部制教学?”

  朱韬下意识的问:“钱总队,这你不知道?”

  钱进皱眉:“你知道你赶紧说。”

  他现在威势很足,朱韬赶紧回答道:“就是因为教室不足嘛,学生分上午、下午两批轮流上课。”

  钱进恍然:“这样啊,我还以为是学校缺老师,两个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教室上课呢。”

  朱韬说道:“对对对,这也是二部制,不过红星初中不是这样的二部制,是上午下午轮流上学那样的二部制。”

  他们正在聊着天,很巧,不远处路口的三接头喇叭传来广播声:

  “中央决定继恢复高考制度后,还要扩大招生规模,从本年度开始逐年进行有计划、有条例的扩招工作,以方便广大知识青年进入大学深造……”

  钱进吹了个口哨招呼一声:“行了,光在这里发愁是愁不出结果来的。”

  “走,咱们去学习室,去现场规划一下。”

  “看广播新闻的意思,以后学习室一直有用,会有大用。”

  学习室里已经有乌压压的备考生在复习功课了。

  钱进请来了三位专职老教师,这都是曾经的名校名师,给备考生们答疑解惑是轻而易举。

  唯一问题就是备考生们统一在一个教室里复习,你学语文他学数学还有人学物理化学政治,导致老师没办法统一解答难点疑点,只能逐个解答。

  这样效率很低,搞得老同志们很辛苦。

  钱进进去数了数人头。

  三百八十人。

  还是不少。

  不过这大房子里巅峰时期有超过六百考生在备考!

  老师们已经知道钱进决定改建学习室的念头,看到钱进带着一群人到来,他们便端着茶杯离开,将现场交给钱进和劳动突击队。

  钱进简短的解释了改建学习室的目的,备考生们很理解。

  他们比外人更能体会待在一个大教室里学习不方便的感觉。

  钱进招呼学生们往前挪,然后开始发号施令:

  “振涛,你带人先清理后面桌椅杂物,这几天没什么雨雪,都搬到外面去。”

  “大勇,你带人负责测量尺寸,按照设计图纸来划分区域。”

  “咱们先把准备工作做好。”

  清理工作开始不久,钱进联系的《海滨日报》记者赶来了。

  记者名字很普通叫张明,他接到居委会的电话后就闻讯赶来采访。

  钱进从梯子上下来,张明趁机抓拍了两张照片。

  正好学习室外面有桌椅,两人顶着寒风坐在两把断腿椅子上开始采访工作。

  “钱队长,你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张明很正式的掏出笔记本问道。

  钱进早就准备好了答案。

  魏雄图给他准备了文案,他照着文案开始讲就行了。

  尽管采访问题已经提前给了钱进。

  可魏雄图文采斐然,他做的文案声情并茂,把张明感动的不行,当场就写了一篇题为《泰山路上的教育突击队》的简报。

  草草浏览了这篇简报,张明很满意,点着头说:“明天肯定能上咱日报头条。”

  钱进和劳动突击队对备考生们的付出可是真情实意的,更是真材实料的。

  张明以前只是听说过这件事,如今眼见为实,他很热忱的发挥人脉又找来了《读报参考》的记者。

  如今海滨市有两家本土报社媒体,便是《海滨日报》和《读报参考》。

  其中《海滨日报》是老大哥,创刊于1949年解放时期,《读报参考》是小老弟,76年刚刚创刊,旨在为青年人和热爱文学的人读者服务。

  《读报参考》的记者到来后拍了照片又做了提问,也表明态度会将这件事见报。

  毕竟是社会上的大好事。

  等到晚上,钱进得准备去对付贾有成了。

  这次他准备的东西可是多。

  文具自不必说,钢笔铅笔墨水毛笔橡皮之类的一应俱全。

  服装鞋子他准备了一批,全部印着英文字母,全部都是国内没出现过的款式。

  食品方面他准备的也够多,散装的零食他采购了一大批,糖果点心为主,搭配少量的肉干卤蛋卤肉花生下酒菜之类。

  全是临期产品,主打一个便宜。

  其他诸如手表墨镜,皮带领带,录音机、收音机、电视机、电风扇等等也有所准备。

  这次为了送贾有成去坐牢,他可是下血本了。

  另外他也是为了让这些产品光明正大出现在官方视野中,让官方将这些产品跟走私货联系在一起,这样以后他可以同样用走私货的名义销售出去。

  货品多,光靠他自己送不过去,还好这次是送货,他不必用洋鬼子形象去见贾有成。

  于是他没戴头套,而是化了妆,还戴上了假发、假胡须,另外戴了大墨镜配口罩,同时安排张爱军也是这幅打扮,然后两人用小车推着一车箱子奔赴了甲港仓库区。

  午夜时分风很大很冷,钱进两人靠近117号仓库的时候,有人从阴影里冒出来低声喝道:

  “什么人?”

  钱进说道:“给我们老板送货的人。”

  有大汉快步走过来着急的问:“给什么老板送货?你们别把脸捂的严严实实,给我露出脸来。”

  钱进不乐意:“我是给我们特朗普老板过来送货,不是跟你们相亲。”

  “你们要是想交易那咱们就摆明车马炮的交易,要是不想交易那也行,我们现在就走!”

  大汉一愣:“你老板是特朗普?那个爱尔兰老洋鬼子?”

  钱进说道:“对,他安排我们来送货,你们到底要不要这批货?”

  大汉懵了,下意识往另一处仓库的阴影里看。

  阴影里又走出个中年人。

  对方警惕的问道:“你们老板呢?他怎么没来?为什么安排你们来?”

  钱进笑了:“我只是个办事的,哪里知道我们老板去哪里了?”

  “反正他就是没来,让我们来送货。反正你们愿意交易咱们就交易,不愿意交易我们就走人!”

  事发突然,计划大变。

  中年人犹豫一番说道:“那我们需要对你们进行搜身。”

首节 上一节 310/7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