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425节

  当第一尾带鱼破网而出时,鱼尾甩出的水箭正中后头观望的刘旺财胸口,湿透的汗衫顿时开始滴水。

  老队长浑不在意,只羡慕的看出水的渔网:“乖乖,真好!”

  拖网被整体收回船上。

  刘旺财上去从网眼里抠出来一条八爪鱼。

  八爪鱼缠住他的手指在上面喷墨,很快老队长半个手掌变成了黑色。

  他递给钱进,钱进扔回了海里。

  见此宁双龙咧嘴笑:“领导,你扔个海螺进去,叫它变成海螺姑娘以后找你报恩。”

  “海螺姑娘自己带一套房子,多好,你扔个八爪鱼可不行,万一它修炼成了找你报恩,一掀开裙子下面是八条腿!”

  渔民们大笑,开始说起了荤段子。

  钱进浑不在意,说道:“那更好,八条腿啊,两条腿黑丝两条腿肉丝两条腿白丝两条腿红白渐变丝——这还不够呢。”

  其他人疑惑。

  什么丝?

  钱进给他们介绍,连说带比划!

  他可是过来人,形容的那叫一个具体,这形容在陆地上都不敢说。

  会被查!

  粗汉们发挥着想象力,脸色开始泛红。

  宁双龙上去踢人:“都把裤裆整理一下子,赶紧收拾渔获了。”

  甲板已经成了流动的盛宴:

  带鱼在舱板上蹦跳如银蛇,鲳鱼翻着白肚抽搐,小黄鱼群聚成流动的金币堆……

  汉子们哼着《丰收歌》,手指翻飞间,鱼鳞在阳光下如碎金坠落,分类进入一个个鱼筐里。

  宁双龙从袋子里抓起把盐粒撒向大海,盐粒在船尾拖出的航迹里闪烁,最终落入水里。

  这是当地风俗,是渔民感谢大海的馈赠。

  此地已经距离龙蛇岛很近了,钱进能看到龙蛇岛模糊的痕迹。

  大船不能靠近龙蛇岛,他们在边缘海域解开缆绳,靠木桨舞动徐徐驶向岛屿……

第216章 海岛大丰收,海上好滋味

  此时已经是正午,龙蛇岛四周的滩涂在烈日下蒸腾着热气。

  潮水刚刚退去,裸露的泥滩上布满星星点点的水洼,像一面打碎的镜子。

  红星刘家生产队的二十多名妇女已经在这里劳作了大半个上午,她们的斗笠在阳光下泛着草黄色,远远望去,像一片漂浮在泥滩上的荷叶。

  “三婶,这边蛤蜊多!”十八岁的春妮直起腰,朝不远处喊道。

  她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裤腿卷到膝盖,两条沾满泥巴的小腿像刚从染缸里捞出来的。

  手里的铁耙子往泥里一掘,带出五六个花纹各异的花蛤蜊。

  三婶挎着竹篓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来,胶鞋陷在泥里发出咕叽咕叽的声响。

  “这龙蛇岛真是名不虚传,比起来咱队里海边太穷了,还是这地方富裕,你就看蛤蜊吧,一个个肥得流油!”她蹲下身,手指熟练地扒拉着泥块,把蛤蜊扔进篓里。

  “个头真大,待会给领导吐吐沙让他捎回去,别看城里人有钱,他们还吃不上这样的大蛤蜊呢。”

  更远处的浅水区,几个妇女正排成一排踩文蛤。

  刘有余在吆喝:“一定要多找文蛤,这是政治任务,咱给钱领导带上个百八十斤的文蛤回去,叫他手下人开开眼。”

  “也好叫他们知道,咱刘家人不是白眼狼,不会白吃领导给咱的好处!”

  妇女们笑着说好,手挽着手,赤脚在泥水里来回趟,脚底板一碰到硬物就弯腰去摸。

  秀姑突然“哎哟”一声,从泥里拔出脚,脚趾头上夹着只青壳螃蟹。

  “小畜生!”她笑骂着把螃蟹拽下来扔进篓里,“这也是好东西,给领导加菜了!”

  滩涂东侧的礁石区是捡海螺的宝地。

  五六个包着头巾的妇女弯腰在礁石上,手里的铁钩子专往石缝里掏。

  玉芬的钩子突然碰到个硬物,使劲一拽,带出个拳头大的海螺,螺尾还滴着海水。

  “这个头怎么样?”她高兴地把战利品举过头顶,阳光下,海螺壳泛着七彩的光。

  刘有余闻声过来扯着嗓子喊:“礁石这边有危险,都注意脚下,千万要避着点海蛇,千万别踩到蛇尾巴!”

  快嘴李婶蹲在泥洼里挖蛏王,头也不抬地接茬:“会计啊,你比海蛇还吓人!你这嗓门大,一嗓子下去,蛏王不敢冒头!”

  “那是你本事不济。”刘有余不理会调侃,弯腰检查一个个竹篓。

  汗水顺着他的下巴滴在泥滩上,在湿润的泥土留下个水滴。

  正午的太阳越来越毒。

  春妮的额头上挂满汗珠,有几滴滑进眼睛,刺得她直眨眼。

  她用手背抹了把脸,结果把泥巴抹了一脸。

  三婶看见,笑得直不起腰:“哎哟我的闺女,你这是要唱大戏啊?”

  滩涂上飘荡着妇女们的说笑声和海风的咸腥味。

  竹篓渐渐满了,里面不仅有蛤蜊、螃蟹、海螺,还有八带鱼、海葵和偶尔捡到的海参。

  快嘴李婶的篓子最满,她得意地向众人展示:“瞧瞧,谁说我本事不济的?”

  船还没回来。

  她们已经累的不行。

  刘有余说道:“算了,歇着吧,都歇着吧。”

  “谁带了干粮?肚皮饿的难受。”快嘴李婶揉了揉干瘪的肚皮。

  刘有余一挥手,敞亮的说:“吃什么干粮?去收拾几把干柴,我这里有防风打火机,咱先煮点东西吃。”

  春妮无奈的说:“没有家伙什,用什么煮着吃?算了,我带着包子……”

  “怎么没有家伙什?”刘有余笑了,他往滩涂尽头的岛上指了指。

  “那边有个山窝子,红虎她们时不时来赶海,在那里藏了铁锅和陶罐,咱把水壶里的水凑一凑,过过瘾不成问题。”

  三婶不信:“铁锅是好东西,得用工业券才能买呢,她们舍得扔在这荒岛上?不怕叫人偷走了?”

  刘有余说道:“先别问我,你带十来个人先去找柴火。”

  “这岛上干柴不少,但一定小心别被海蛇咬了,别看到柴火就下手……”

  “行了行了,我年纪比你大一旬呢,六零年我来龙蛇岛抓海蛇的时候,你连娘们的手都没抓过,这还用你嘱咐?”三婶嫌弃的看他。

  刘有余讪笑:“我这不是在忠实的贯彻咱队长的嘱托吗?”

  一部分妇女去捡干柴,一部分妇女留下收拾赶海所得。

  蛤蜊得吐沙,泥螺得清洗。

  很多海鲜是不能直接下锅烹饪的。

  刘有余去熟悉的山洞找到了下马桥生产队社员留下的家伙什,他带回来后留守妇女们一看,恍然大悟:

  什么铁锅,是个摔残了的铁锅,留下的还有一半,得调整角度才能用来煮东西。

  所谓陶罐也破碎了,开口参差如犬齿,下手拿的时候还得小心点,不小心会被划破。

  也难怪没人会偷走这些东西,偷了干什么?卖废铁也卖不了几个钱。

  铁锅已经生锈。

  刘有余忙活着刷锅。

  捡柴火的妇女们匆匆忙忙回来,三婶着急的说:“谁有办法呀?春妮叫一条黑头海蛇给咬了一口!”

  刘有余大惊,跳脚喊道:“我他妈说什么来着……”

  “你他妈跟谁用他妈说话呢!”三婶怒视他。

  他一看笑吟吟的春妮便知道自己被涮了,很无语:“三婶你真是的,这也能开玩笑?”

  妇女们嘻嘻哈哈,都不把他当回事。

  远处有大船出现。

  妇女们立马期待的抬头看去。

  看清大船样子后她们又低头弯腰继续忙活。

  这不是他们的船。

  过了一会刘有余喊:“是咱队里渔船回来了。”

  快嘴李婶头也不抬的说:“你被太阳晒的眼花了呀?那是双蓬船,能是咱队里的?”

  结果有人抬头看,看到一艘单篷船划开平静的海面,船尾拖着白色的浪花,正向滩涂驶来。

  “是咱队的船!”春妮眼尖,第一个喊起来,“船尾装着铁家伙呢,不过怎么没用呀?怎么是慢慢悠悠划过来的?”

  妇女们纷纷直起腰,手搭凉棚张望。

  来的那会还是海里野马一样的快船,怎么此时又变成了那艘平日里靠摇橹的旧木船?

  她们着急的问刘有余:“会计,怎么回事?”

  “是不是后头那个铁家伙坏了?”

  “哎呀,那咱怎么回家?来的时候我看了,没带船帆呀……”

  红卫一号慢慢悠悠的靠岸,刘旺财指着海岛说:“钱总队你看这龙蛇岛,虽然只有巴掌大,但赶海的好地方可不少。”

  “待会你等着瞧吧,准够你需要的数量。”

  船还没停稳,几个心急的妇女便蹚着齐膝深的水跑来询问:

  “队长怎么了?你们怎么划船过来的?”

  “就是,宗航,你是不是没管好机器?”

  “领导这机器坏了吗?咱怎么回家?”

  刘宗航下意识要解释。

  刘旺财抬起手臂挡住他的脸,笑眯眯的说:“没事,放心吧,耽误不了咱回家。”

  “这机器是领导从修理厂托关系给咱队里买来的旧机器,旧机器嘛,它就像是老人,上了年纪难免这里不舒服哪里不得劲,时不时生个病得修理一下。”

  快嘴李婶难以置信:“来的时候不是看过了吗?崭新的机器呢。”

  钱进解释说:“那是涂了一层新防护漆,只是看起来新,里面发动机是旧的。”

  “不过没事,它是有点线路短路,会计包里有螺丝刀,待会我三两下子就能修好。”刘宗航补充说。

首节 上一节 425/7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