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嘴李婶毫不客气的说:“那跟我们没啥关系,俺们娘们还得回家做饭哩。”
刘旺财指向她冲其他人笑:“她这是话里有话,她这是在点我呢。”
“我可不敢。”快嘴李婶嘿嘿笑。
刘旺财轻松的说:“你们今天有功劳,队里要嘉奖你们。”
“今天中午咱队里给你们管饭,嗯,怎么也得吃肉吃鸡,怎么也得白面馒头管够……”
“哎哟这太好了!”妇女们欣喜的喊叫起来。
“谢谢队长。”
“队长真是好人。”
这年头吃上一顿白面馒头配肉菜就算是过节了。
刘旺财说:“别谢我了,谢咱领导吧,你们算是跟他沾光了。”
说完,他转头对身后的社员们喊道:“会计,再加几个火堆,多烤点螃蟹大虾什么的,去船上找一找,把船上的虾蟹什么的给拿过来,让钱总队和大家一起吃个鲜!”
社员们欢呼起来,纷纷行动起来。
不一会儿,几个新的火堆被点燃,更多的海鲜被架在火上烤。
钱进被安排坐在一个较为干燥的礁石上,面前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海鲜。
有烤得滋滋冒油的螃蟹,有用铁锅炝炒的蛤蜊,有煮的冒水的蛏子,自然还有大虾。
社员们围坐在四周,一边大快朵颐,一边谈笑风生。
“领导怎么样?这龙蛇岛的海货鲜不鲜?”刘旺财夹起一只大螃蟹,熟练地拆下蟹肉递给钱进,“我们社员常说,这海里长的,比地里种的香多了!”
钱进点头称赞:“确实,我在城里也算是吃过一些好东西,但都没这原汁原味的海鲜鲜美。”
“那是,”春妮骄傲地说,“我们这里有黄海湾的金滩,每年春秋两季,螃蟹蛤蜊最鲜了。”
老队长抽着烟说:“诶,人家领导在城里什么世面没见过?人家是吃国营饭店的,还能差这几个海货?”
“妮儿,别叫人笑话了,不能瞎骄傲。”
话是这么说,他嘴角挂着笑,还是挺为钱进的夸赞感到开心的。
钱进继续夸赞现在吃的海鲜,也夸赞龙蛇岛的环境。
当下这年代别的不说,环境是没的说。
不过老百姓并不钟情这习以为常的环境,大家还是期待能吃饱饭,能给婆娘扯一身新衣裳能给孩子添置点新文具。
一阵海风吹来,带着淡淡的咸味和海鲜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笑声和谈话声伴随着涨潮时海浪拍岸声一起在岛上回荡。
临近中午,阳光更灿烂,斜照在海面上波光粼粼,金色在海上荡漾,很美。
虾蟹贝和烤鱼下肚,社员们的肚子被填了底,改成靠在礁石上休息。
钱进叼着一根螃蟹腿靠在一块礁石上,望着远处海天相接的地方,若有所思。
刘旺财站起身来:“钱总队,时候不早了,咱们该回去了。”
社员们闻言开始收拾东西。
有人将剩下没吃的食物包好,有人将火堆熄灭,还有人将铁锅、陶罐洗刷了又藏回洞里去。
钱进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沙子:“今天真是长见识了,没想到在海上讨生活这么有乐趣。”
刘旺财笑道:“这叫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嘛。我们海边的日子,就是要和这大海打交道。”
社员们背着赶海的家伙,提着装满海鲜的竹篓,跟着刘旺财和钱进向船上走去。
快嘴李婶关心的问:“宗航,机器修好了吗?”
刘宗航哼哧哼哧的说:“修好了,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他对这台推进器非常满意。
推进器不光能前进还能后退,这个功能可太重要了,当下很多推进器是只能往一个方向转动,所以只能前进。
放在港口不要紧,对于他们这种没有码头的海边环境会很不方便。
他们平日里都是把渔船搁浅在沙滩上,出海的时候趁着涨潮推渔船入水再爬上船去。
如果安装了推进器,因为推进器必须得在水里运转,那么就得把渔船往更深的海水里推,发动了推进器才能够上船。
有了倒退功能则不一样。
渔船倒转,船头搁浅在沙滩上大家伙上船,而此时船尾朝向大海,推进器是处于海水中的。
这样发动推进器倒退,推进器会自动带着渔船入水。
即使海滩环境不好,那也可以安排人推动船头将渔船推入海里去,到时候再从船头上船会相对方便很多。
此时刘有余便承担了推船头的责任。
渔船随着海浪往后退,刘宗航启动发动机吆喝一声,刘有余立马爬上了船。
刘旺财招呼妇女们:“来,女同志们,咱们会计出力了,大家伙一起呱唧呱唧!”
众人嬉笑着鼓掌。
刘有余的身影映在金色的沙滩上,然后又挪到了碧蓝的海面上。
红卫一号乘风破浪向着海岸方向疾驰。
不知谁起了个头,妇女们唱起了渔家号子。
嘹亮的歌声混着柴油机的轰鸣,飘荡在1978年的海面上。
船尾的浪花像一条白色的路,虽然是朝着后面,却笔直地通向未来,通向妇女们期待的好日子。
这艘改装的机动船给她们带来了好些遐想,让她们对未来有了更好的想象。
三婶感叹道:“往常来一趟龙蛇岛来回就是大半天,碰上大风天得一整天,谁愿意来?谁敢来?”
“现在好了,不用摇橹不用升帆,机器吼叫半个钟头咱们就到家了!”
春妮笑道:“谁说不是?往常来龙蛇岛,得准备上一天的吃食。”
“现在上午来赶海,中午还来得及回去吃饭哩,太方便了!”
红卫一号靠岸时,太阳飘在天空正中。
好些社员下工后闻讯而来,等在海边泥滩树荫下,等着看队里头一艘机动船的归来。
于是当红卫一号的身影出现在海面上时,海岸上开始沸腾:
“回来了!回来啦!咱们的机动船回来喽……”
第217章 滩网大收获,这把妥了
正午阳光很烈。
刘旺财家的海草房顶在秋阳下泛着光,檐角悬着的鱼干和干辣椒串被海风吹得摇晃。
两个分别由麦秸秆和玉米杆垛成的柴火垛歪在东墙根,细碎的草屑里沾着海风吹干潮气后留下的霜白。
厨房顶上的烟囱往外冒烟,腾腾热气从门口往外喷涌。
钱进去打招呼:“婶子,我又来蹭饭了啊。”
蹲在土灶前捅火的刘旺财媳妇闻言大笑:“你最好天天都能来蹭饭,不对,这咋叫蹭饭呢?咱刘家是你的娘家,你这是回娘家呢。”
几个洗了手准备进厨房帮忙的妇女跟着笑起来。
灶台里,松木劈啪爆出火星,火星子溅在灶台边晾着的墨鱼干上,带起一股烧蛋白的焦香味。
“钱总队别在这里了,走,进屋,赶紧进屋。”刘旺财用胳膊肘顶开吱呀作响的木门,炕席上摆着条新浆洗的蓝布褥子。
今年刘旺财家里的条件比去年好不少。
炕上用了三四十年的破木桌换成了一个新木桌,刷了桐油,亮堂堂的。
蓝布褥子掀开,露出下面的炕席。
曾经打了十几个补丁的老炕席也换新了,新席子的竹篾编制细密,触手生滑。
再就是屋子里多了个新暖壶,内墙不再全是昏黄报纸,而是添加了塑料贴画。
改动不太大,但能看出那股欣欣向荣的气象。
房子整体格局没有变动,窗户外还挂着的渔网,网眼里漏下的阳光在炕桌上投下菱形的光斑。
钱进上炕坐下,笑道:“还热乎乎的呢。”
“那就喝点凉茶,吃个西瓜。”刘旺财忙活起来,又是拎来一壶准备好的凉茶,又是搬来个大西瓜。
钱进吃了口西瓜,说道:“老叔你跟我婶子说一声,下午咱还得忙活呢,得抓紧时间吃饭出海,别让她做太多菜,吃饱喝足就行。”
刘旺财抬手说:“你吃你的,放心,耽误不了事,我老头心里都有数。”
院子里煨着海带排骨汤。
蒸汽顶得木制锅盖噗噗作响。
咸鲜味儿混着烟囱里飘出的柴烟,透过门窗吹进来,给屋子里增加了好些烟火气。
厨房里传来剁鱼的闷响。
三婶抡着豁口的斩骨刀,案板上的牙鲆鱼在刀下被剁成三块,鱼皮上粘着的鱼血被震的嘀嗒。
刘有余说道:“哎呀,三婶,多好的大鱼,你怎么给剁了?全头全尾的给领导吃呀。”
“你去跟队长说吧。”三婶头也不抬。
刘旺财笑道:“有余把家里安置好了?赶紧过来坐下陪着领导喝茶。”
“这是今天你们捞到的最大一条鱼,家里哪有那么大的装鱼盘子?切开。”
“今天咱正好三桌,一桌子一盘。”
今天中午吃饭的人多。
出海的妇女们回家收拾一番后全来了。
于是为了赶速度,院子里还架起了一口大铁锅。
锅上坐了蒸笼,土陶碗在蒸笼里码成金字塔。
最上层扣着巴掌大的对虾,虾枪上还粘着丝丝海藻;中层码着的是各种新鲜海货。
火焰汹涌,很快便有蒸汽裹挟着鲜香弥漫开来。
妇女们带着自家孩子过来吃饭,她们知道今天中午肯定有鱼有肉有馒头,所以想给孩子改善伙食。
众多孩子围着锅台转悠,被大人笑着赶开。
院里连同厨房里,两口土灶同时吞吐着火舌。
刘旺财媳妇往铁锅里倒了半瓢豆油,油星子在热油里炸起,噼里啪啦的声音很清脆。
快嘴李婶看了以后很羡慕:“这菜油用瓢舀呀?这日子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