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432节

  韦斌矜持的点点头。

  李香急忙让路并伸手:“韦社长您是要去我们科室吗?请问有什么事?不是,我不是要过问,我的意思是有没有我能够做的?”

  “你能做的就是你去忙你的。”韦斌和气的笑道。

  同时他摆摆手,示意小姑娘别声张。

  韦斌自己轻手轻脚地踏上楼梯,钥匙在腰间轻轻晃动。

  二楼的走廊静悄悄的,一盏石英钟挂在了南墙上,秒针在“咔嗒咔嗒”地走着。

  外商办的大办公室门虚掩着。

  韦斌轻轻推开门,眼前的景象让他忍不住点头。

  三十多个留在办公室的员工正在齐刷刷地伏案工作,竟然没人注意到他的到来。

  阳光透过新擦的玻璃窗照进来,在水泥地板上投下整齐的光斑。

  靠后门的位置,孙健正带着三个年轻人在翻阅厚厚的资料。

  这是正儿八经从外贸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工作起来很有派头,手里拿着红蓝铅笔在一沓英文文件上勾勾画画。

  韦斌背着手直接去了后门。

  孙健旁边的员工正低声询问:“FOB条款下卖方需承担装船前所有费用,这跟咱国内情况不一样……”

  “这个‘FOB’是什么意思?”韦斌突然开口,把几个人吓了一跳。

  孙健猛地站起来,椅子腿在地板上刮出刺耳的声响:“韦、韦社长!”

  他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很激动。

  毕竟是单位里的大领导。

  韦斌轻轻拍他肩膀:“怎么?个头这么大胆子这么小吗?吓到了?”

  “不是不是。”孙健尴尬的摆手,“我是激动……”

  “好了,别激动了,”韦斌笑,“说说,FOB是什么意思?”

  “Free-On-Board的缩写,意思是船上交货,我们钱主任说,以后咱们国内跟外国开展商业合作,一般将采取这种交货方式,让我们提前准备。”孙健毕恭毕敬的解释。

  “很好。”韦斌点点头,拿起桌上的文件看了看,“美国大豆出口标准?这些资料哪来的?”

  “钱主任找来的。”孙健推了推眼镜,“他说要了解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才能跟外商打交道。”

  “他还说,咱们国家缺大豆,大豆是很重要的农产品和商业产品,富含蛋白质,对咱人、牲口乃至蔬菜植物都有大用处,所以我们可以及早关注一下大豆相关的国际贸易商业模式。”

  韦斌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从后门进了大办公室往里走。

  票单组的区域,几个女同志正围在一起研究一份合同。

  李红英的手指在密密麻麻的条款上滑动,突然停在一处:“快看,人家欧美合同里违约金是按天计算的!”

  “我看看。”孙美娟凑过去,两条麻花辫垂在肩头,“还真是,跟咱们的格式完全不一样。”

  韦斌在后头跟着看。

  李红英感觉到身后有人下意识回头,顿时身躯一震,下意识就昂头挺胸。

  其他人跟着往后看,都手忙脚乱地站起来。

  孙美娟下意识的想把合同藏到身后,又觉得不妥,赶紧拿出来:“报告社长,我们在研究欧美合同范本……”

  “谁给的?”韦斌接过合同,纸张上还带着新鲜的油墨味。

  刚印刷出来的东西。

  “是钱主任。”孙美娟的声音像蚊子哼哼。

  “他说我们以后要跟国际接轨,合同最重要,欧美那些公司现在相对我们有优势,他们就会强调契约精神,到时候会拿合同来说事。”

  韦斌翻看着合同,眉头越皱越紧。

  这上面全是英文,但关键条款都被红笔标注了中文翻译,页边还有密密麻麻的笔记。

  “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他念着页眉上的小字,“他这是哪弄来的?”

  “好像是钱主任托首都的朋友在新华书店找到的一本书,然后给我们复印了一些资料。”孙美娟小心的回答。

  韦斌点点头,又看另一张合同解读规范:“你们研究的怎么样?”

  孙美娟尴尬的挠挠头,说:“有点吃力。”

  “不过钱主任说熟能生巧,以后我们单位每个周都要抽出时间进行集体组织学习,这样我们下班回家再加练一段时间,看外国合同会很轻松,因为它是看着麻烦,实际上都有章可循……”

  韦斌没说话,背着手走向主任办公室。

  他敲了敲门却没有回声。

  隔壁的副主任办公室里探出程侠的脑袋。

  程侠看到是大领导到来,赶紧问候:“社长您好,请问您有什么吩咐吗?我们主任去后勤办公室找东西了,您要是有什么吩咐要不然跟我说?”

  韦斌淡然的冲他摆摆手:“你继续工作,好好工作。”

  “诶。”程侠老老实实缩回头去。

  钱进是暂时外出,门没锁。

  韦斌推门进去。

  办公桌收拾得一尘不染,玻璃板下压着几张黑白照片,都是和农民群众的合影。

  桌角整整齐齐码着几本书:《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商品检验》《外贸英语900句》,都是旧书,书脊已经被翻得起了毛边。

  他仔细的将卷的厉害的几张书页给平整了一下,然后琢磨这是钱进翻看多所致还是他得到的是二手书,是前人攻读所致。

  没有答案。

  桌子上有一本摊开的笔记本。

  韦斌拿起来翻了翻,忍不住点点头。

  上面记载的全是外贸工作要点,有些工作还配有手绘的流程图、进出口税率计算公式,甚至还有用红笔标注的“重点注意事项”。

  他一页一页的翻看这本工作笔记。

  外面传来一个女同志的细声细语:“钱主任,韦社长刚才找您来着。”

  “找我干什么?”钱进纳闷,“他没说有什么事——哟,领导您来了?”

  话还没问完,人到了门口一看,大佬在自己办公室里。

  韦斌回头,看见钱进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卷图纸似的文件,白衬衫袖口沾着几点油墨。

  “没什么事,就是来一个突击检查。”韦斌把笔记本放回原处,招呼他进来。

  领导自有风范。

  韦斌毫不客气坐在办公桌后,他指着桌子上的书问道:“你这些书……”

  “自费买的。”钱进走进来,把手里那卷纸放在桌上,“我有几个司机朋友,是运输公司的,他们有时候南下跑广粤一带。”

  “那边是咱国家对外贸易的窗口,外贸工作发展的早,相关资料也多,所以我找他们帮忙搞了一些。”

  韦斌注意到他眼里的血丝:“熬夜了?”

  “整理了点东西。”钱进展开带回来的卷纸。

  他暗暗庆幸自己手头有东西。

  不过他确实熬夜了。

  昨晚跟媳妇一起熬夜,今天早上被吵起来了,睡的时间短,整个人有点憔悴。

  长轴卷纸打开,里面是多份打印的《海滨市外商办工作规章制度》,足足有十几份。

  这份规章制度相当齐全,分门别类列着各项条款:外事接待流程、合同审核要点、进出口单证规范等等。

  韦斌拿过来,倚在窗台上看原件。

  阳光透过纸张,照出背面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

  “你写的?”韦斌看向他的目光有些震惊。

  之前省里领导主持外商办主任选拔会议的时候,有人曾经说过钱进下乡后给公社供销社的各分销单位和各工作岗位制定了全新的工作规章条例。

  他一直没当回事。

  如今亲眼看到这份外商办工作规章制度,他被震惊到了。

  太细了!

  太全面了!

  钱进故作老实的说:“我寻思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部门要工作,那必须得有规章制度做指导,这样社员不对,是同事们。”

  “这样我们同事才知道应该怎么开展工作,也才会知道工作哪里出现了错误,为什么要批评惩罚他们以及怎么批评惩罚他们。”

  韦斌细看,脸上震惊之色犹存:“你一个礼拜天搞出来的这个?”

  钱进解释说:“不,是上个周没什么工作,我一直在琢磨这个。”

  “也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是我参照《供销总社工作手册》又结合实际情况做了调整。”

  钱进指着“外事纪律”那一章,“比如这条:接待外商时不得单独行动,必须两人以上同行——这是《工作手册》给会计设定的纪律。”

  韦斌的手指在纸面上轻轻敲打。

  他一直感觉,外商办刚成立肯定是个乱哄哄的烂摊子。

  上礼拜廖春风和马德华的落网也证实了这点。

  尽管廖春风指挥马德华偷钱的事现在已经被治安局看做是铁案,可韦斌有别的看法。

  他认为这是办公室斗争的结果。

  尽管案件与钱进的关系似乎只存在于‘钱进是巨额资金失主’,可韦斌认为不是这样。

  他研究过钱进的档案,也了解过钱进工作上和生活上的一些事迹。

  这么厉害的青年会犯下将巨额资金随意存放在办公室抽屉里的错误?

  他隐约看出来,这其实是个鱼饵。

  但不管怎么说,反正上个礼拜外商办确实跟烂摊子一样,在全单位闹了笑话。

  然而今天看到了外商办的整体精神面貌再看这份规章制度。

  韦斌对上礼拜的事有了更确定的猜测。

  临时存放在办公室抽屉里的巨额资金就是诱饵!

  那就是办公室斗争!

  钱进这个年轻的新任主任,干脆利索的处理掉了科室里对他威胁最大的人和直接去威胁他的人——马德华曾经在部门聚餐活动中冲钱进泼酒的事,他早问出来了。

  如此一来,他深吸一口气。

  这个钱进很厉害啊!

  外商办不会是个烂摊子的,这个短时间内临时成立起来的草台班子,已经出现了战斗力!

首节 上一节 432/7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