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538节

  翻译员犬养华弱弱的说:“对方似乎——我是说中国人,中国人就是很愚蠢很大意。”

  中村敏郎冲他释放了一记太刀一样锋利的眼神冲击波。

  这里轮得到你说话?

  佐藤健一拿起日文版本仔细看。

  渡边淳和小野正雄也强打精神凑过脑袋,三人几乎是趴在那份协议上,如同被逼到墙角的猎犬,目光急切地一行行扫过密密麻麻的条款。

  起初,他们的神情凝重而紧张,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合同语言专业、结构严谨,绝对是出自高手手笔。

  尤其开头几部分,紧紧围绕核心设备的材料规范和验收流程,重点强调了ASTM标准的具体条款,甚至加入了“买方指定国际独立机构介入抽样检验”的要求,这些都像淬毒的针尖刺向他们最心虚的软肋。

  难道……真的露馅了?

  佐藤健一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握着文件的手微微发抖。

  但就在这份沉重的压力下,他作为专业法务的素养让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继续在字里行间深入搜索、推敲。

  越往后看,他紧锁的眉头却匪夷所思地渐渐……松弛了?

  小野正雄脸上的紧张也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极力压抑的荒谬和嘲讽。

  他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指着补充协议后半部分一条明显生搬硬套的条款,压低声音用日语快速对佐藤建一说:

  “佐藤君,看这里,这是什么意思?”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货物风险转移的一般规则’?”

  “还有这条——‘参照《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规定结算单据要求’?”

  “这跟我们的贸易项目有什么关系?”

  佐藤健一看着这些熟悉的条款,疑惑的反问道:“我怎么感觉,这像是把几份国际贸易合同的保障条例全给杂糅在了一起?”

  “看这里,他们、他们甚至把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要求卖方提交海运提单的‘已装船批注’细则都原封不动抄录进来了!”

  小野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干涩笑意,混杂着宿醉的混沌:

  “没错,没错,他们——这根本不是什么高手撰写的补充条款!这、这,我认为这更像是有人找到了一些国际贸易交易合同,然后把保障保全部分全汇总到了一起!”

  佐藤健一兴奋的向中村敏郎汇报:

  “中村次长,我们合同总则第三条第二款明确写的是‘分阶段电汇付款’,跟信用证(L/C)支付方式八竿子打不着!更别提什么货物风险转移和海运提单了!”

  他越说越觉得荒谬可笑,脸色由白转红。

  中村敏郎更是国际贸易的个中高手。

  他看了之后眼神也亮了起来,迅速扫过其他几条被生硬塞进来的“国际惯例”:

  冗长地引用《海牙规则》对承运人责任限制的条款——这与设备所有权转移毫不相干!

  详细罗列《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关于FOB(船上交货)项下卖方需承担的“将货物在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的义务描述——而合同明明签订的是CIF也就是成本加保险加运费条款!

  甚至有一条莫名其妙地要求“卖方应遵守进口国(中国)所有关于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强制性法规”。

  这法规中村敏郎更熟悉,它叫SPS措施,常用语肉类、食物、饲料乃至于动植物国际贸易交易。

  问题是,他们要送出的是他妈的一堆钢铁制造的大型化工设备合成塔!

  这哪来的“动植物”需要检疫?!

  一行人瞪着眼继续往下看。

  最后看清楚了。

  这简直是一场灾难般的法律条文拼凑!

  就像一个小学生,为了显得作业很“厉害”,把从各处抄来的深奥公式和定理,不管有没有用、对不对题,一股脑儿全塞进了自己的算术题里!

  中村敏郎抬起头,和小野正雄交换了一个眼神。

  眼神里残留的惊惧像阳光下的露水般迅速蒸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忍着的、如释重负的轻蔑和滑稽感。

  显然,这份表面吓人的厚厚协议,根本不是什么精准的狙击枪,而是一个外行人胡乱挥舞的、布满倒刺但完全打不准目标的沉重狼牙棒!

  中国人,特别是那个夸夸其谈的钱进,根本就没搞明白他们自己的合同基础和国际规则的具体应用场景!

  之前的那些对核心标准的“严格”要求,极可能只是走了狗屎运,或者照搬了某个不入流法律顾问提供的、不加甄别的模板而已。

  尤其是佐藤健一回头看,发现‘核心三条’并不是紧靠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其实还有其他一些条款。

  只是这些条款位于第一页。

  然后中村敏郎是个高手,心虚之下一眼便注意到了这些条款,这才被吓住了。

  他们交换了意见。

  最终统一了意见。

  核心三条的出现是意外,中国人根本没有发现他们的陷阱!

  中村敏郎立马拨打了跨国电话,将情况汇报给了总部领导。

  领导听后,注意力在‘核心三条’方面,他感觉这有问题。

  可是中村敏郎的分析很有道理,他也是这么想的。

  最重要的是——

  这份合同太重要了。

  按照扶桑相关法律,已经被淘汰的旧式尿素合成塔在国内不但不能卖钱了,还得额外花一笔大价钱进行拆解。

  而一旦卖给海滨化肥厂,不但可以省掉大额拆解费,还能赚到巨额利润。

  这一里一外,钱可就太多了。

  一旦解决这件事,帮集团赚到大钱,那他们都能升职加薪!

  最终。

  中村敏郎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他挂上电话露出轻松的笑容:“中国人从没有接触过国际贸易,他们不可能发现我们的陷阱,这一切就是巧合。”

  “不过,这终究是一个潜在危险,我们应该想办法将它给铲除掉!”

  小野正雄立马说:“让他们从补充协议里踢掉这些条款……”

  “蠢货!”中村敏郎不等他说完就骂娘,“你真是个马鹿!”

  “你这是在铲除危机吗?不,你这是在提醒他们发现危机!”

  “真正的做法应该是——我们要给补充条款设置起效期限,比如两个月或者三个月。”

  “在这段时间后补充条件将失去法律效力,而我们的合成塔在半年之内是不会出问题的,这样等到合成塔出问题的时候,补充条款就没用了!”

  几个人对视一眼,恍然大悟:“中村次长高见。”

  “中村次长板载!”

  接下来中村敏郎就翘着二郎腿开始喝起了咖啡。

  心情好好。

  几人喝完咖啡重整旗鼓,面色凝重的回到了会议室。

  “钱桑!杨桑!”中村敏郎清了清嗓子,脸上瞬间恢复了他招牌式的谦恭笑容。

  “贵方起草的这份补充协议内容非常详实,体现了对国际规则的深刻理解。”

  他特意在“深刻”上停顿了一下,并点头赞叹。

  “但是,”他话锋一转,笑容里带上为难,“其中的某些条款细节过于广泛了,涵盖了许多与本次特定设备引进交易并无直接关联的国际公约和规范。”

  “这并非质疑贵方的严谨态度,”他连忙抬手止住似乎想插话的钱进,“只是从实际执行的角度,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复杂程序,甚至可能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推进效率啊!”

  佐藤建一立刻接过话茬,语气专业而温和,却暗含骨头:

  “比如关于风险转移、结算单据的具体形式要求、动植物检疫义务等部分,似乎超出了我们合同约定的范畴。”

  “将这些所有国际规范内容全部强制融入本次交易,可能会极大地增加双方,尤其是供应商我方的合规风险和操作成本。”

  他双手交叠放在桌上,摆出一个“推心置腹”的谈判姿态:

  “为了平衡双方权益,保障交易顺利实施,我方诚恳建议:是否可以在这份重要的补充协议中加入一个‘审慎的时间窗口’条款?”

  中村敏郎立刻补充,笑容可掬:“当然,钱君所制定的条款都是非常中肯且详细的。”

  “只是过于繁琐了,审核起来恐怕会耽误我们的工期,这样我们保留你们的补充协议,但用时间窗口来进行规范化吧?”

  “比如我们可以明确规定,所有额外要求的特别条款,尤其是那些与本次交易核心不符的、如支付单据、风险转移、SPS措施等,其有效性限定在‘设备安全运抵海滨港并完成初步开箱点验无误’之后的一个月内。”

  “如果在这一个月的观察期内,该批次货物本身及其相关文件流转均未发现任何属于‘该等特别条款’范畴内的异议或问题,那么这些条款将自动解除其强制约束力,不再作为后续执行的依据。”

  “当然,”他强调,“涉及核心设备性能、技术规范本身的条款,始终有效,这点毋庸置疑,这也是对双方利益最务实的保障!”

  中村和佐藤说完,两双眼睛紧紧盯着钱进,脸上的笑容热切而“真诚”,充满了“为中方着想”的体恤。

  钱进脸上的得意笑容慢慢的开始僵硬。

  他先前那副掌控一切、了然于胸的面具似乎碎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错愕和茫然:

  “审慎的时间窗口?呃,哦,呃,这样啊,呃,你们的想法也有一定道理。”

  绊绊磕磕的回答了扶桑方面要求后,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似乎还想给说什么,可低头看看合同,最后又说不出什么来。

  杨大刚在一旁,看到钱进这副吃瘪的样子,忍不住冷笑:“钱专家,你是谈判首席专家,这事你做主。”

  “反正补充条款都是你带队制作的,这个我可不懂。”

  钱进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整个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令人窒息的沉默。

  水晶吊灯的光芒洒落在他那僵硬的脸上,一半明亮,一半阴暗。

  几秒钟后钱进深吸一口气,那口浊气仿佛带着沉重的挫败感。

  他极不情愿的说道:

  “好吧,中村次长的考虑有一定道理。”

  “呃,嗯,为了合作顺利,这时间窗口我们接受了。”

  他每一句话都说得异常艰难。

  像是根本没搞懂对方什么意思。

  中村敏郎和小野正雄对视一眼,眼底那抹极力压制的狂喜和劫后余生的放松感如同潮水般汹涌而上。

  成了!

  这个自作聪明的钱进,最终还是被他们的“专业”拿捏住了!

  他果然只是个装腔作势、死记硬背了几个法律术语的外行!

  那份看起来唬人的补充协议,被他们巧妙地阉割了!

  甚至都不是预期的两三个月,而是一个月!

首节 上一节 538/7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