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599节

  钱进上去握住他的手也使劲摇晃:“哎呀,我的同志哥,你们是真给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本来水电两件事都是麻烦事,现在全给解决了。

  当然,临时解决。

  但现在打好了基础,年后再细致布线即可,可以省下很多事。

  他左右伸出手,一手握宋刚、一手握白菜新。

  两人的手都是标准的工人阶级大手。

  手掌厚实,冻得皴裂,掌心温暖粗糙全是茧子,手背却又冰冷。

  这样的手掌握起来可不舒服,但却拥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

  工人阶级万岁!

  “谢谢!谢谢电业局和自来水厂的青年同志们!太感谢了!”他又转身,冲其他人挥手。

  “谢谢,同志们,我代表我们泰山路劳动突击队全体成员、代表我们培训学校未来的全体师生,谢谢你们今天的雪中送炭!”

  青年们主动过来冲他握手:

  “我们早就想认识认识你钱总队了,反而得感谢今天这个机会。”

  “钱总队我姐夫在你手下当差,我老仰慕你了。”

  “钱总队这都小事,你那家伙干的才是大事……”

  钱进挨个跟他们握手,意气风发、心情愉快:

  “咱们都不说这有的没的了,我说两句时候,今晚这年要没你们这份情义,它就缺了火候,缺了味道。”

  “哥几个要是愿意凑热闹,那今晚欢迎你们来玩,我特别欢迎你们能过来跟我们泰山路上的兄弟们、跟我们突击队一块过年!”

  宋刚代表电业工人开口,声音干脆:“钱总队你不邀请我们也来,哈哈,去年你们过年热闹,孙亮那小子在我面前炫耀了一年,我准来。”

  几个自来水厂的青年也点头:“钱总队邀请,我们哪能不给面子?”

  “我得回去换身利索衣裳,一会儿准到!”

  水电都有了着落。

  这事着实叫人开心激动。

  后面的时间,突击队所有人像上紧发条的陀螺,疯狂地旋转着完成最后的拼图。

  牌桌教室挂上了纸叠成的彩色拉花。

  舞厅角落里,石振涛带的两个心灵手巧的女孩不知从哪找来碎布头,硬是在一面墙上拼出了歪歪扭扭的“舞”字。

  针脚不算细密,却透着朴拙的热闹。

  录音机播放的全是当下禁歌,一首《乡恋》被反复播放。

  这首歌当下极其有名,去年中央电视台筹拍的纪录片《三峡传说》上映,其中插曲是李谷一配唱的《乡恋》。

  《乡恋》一出顿时火遍大江南北,成为人人争相传唱的歌曲。

  对于当下这个极度缺乏美好音乐的年代,这首充满气声探戈舞曲节奏和略带伤感情绪的歌曲,涤荡了人们干涸已久的心田。

  根据钱进所知,这首歌曲在21世纪就寂寂无名了,它并没有造成任何不良的影响,但放在还没有从“样板戏”里走出来的这个时期,李谷一和她演唱的《乡恋》无异于捅了“马蜂窝”,招致来的非议简直耸人听闻。

  《乡恋》触动了当时文艺学术界的敏感神经,诸如小资情调、靡靡之音,黄色歌曲等等一连串帽子铺天盖地而来。

  很多单位很多人都认为《乡恋》没有革命斗志,听了容易使人意志消沉,上气不接下气的唱法让人想入非非,架子鼓在间奏之间一阵乱敲,象在瓷器店里砸碗一样,噼里啪啦,像什么东西,糟蹋了歌曲。

  最终相关部门认定《乡恋》是一首充满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黄色歌曲”,这种靡靡之音甚至上升到了“亡党亡国”的高度。

  电台和电视台停播《乡恋》,并将之列为“禁曲”,并且煞有介事的衍生出一本名为《怎样鉴别黄色歌曲》的小册子。

  钱进才不管。

  其实改革开放后,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在越来越开放。

  《乡恋》不准公开播放,但私下里出售的磁带并不少。

  但凡有录音机的家庭,都会在家里藏一盘录有《乡恋》的磁带。

  钱进这边不光播放《乡恋》,还播放了《橄榄树》《恰似你的温柔》《外婆的澎湖湾》。

  白天时间短。

  在寒风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

  1980年的大年三十到来了。

  太阳迅速下山,夜幕如墨一般倾泻下来,将昆仑山路培训学校包裹。

  然而院内却是另一番天地。

  崭新的电线上,一盏盏临时安装的灯泡沿着通道、挂在新教室的门框上方,散发着炽白而稳定的光芒,将这所重获新生的校园照得纤毫毕现,毫无死角。

  橘黄色的光晕撕开凛冽的黑暗,连挂在屋檐上凝着寒气的冰溜子都被映出了温暖的光泽。

  源源不断有青年来到学校。

  自行车在门外东一堆西一排,已经有一两百辆的规模。

  邱大勇见此特意安排了手下几个知青去负责排车:

  “同志们,同志们,自行车不敢乱放啊,等喝了酒大半夜的黑咕隆咚,到时候太容易骑错车子了……”

  “都听我的,按照城区和街道来摆放啊,不管是哪个单位哪个机关的,来了就是朋友,就是自己人,然后咱们分街道摆放自行车,都记住自己的位置,做好标记……”

  大门外,石振涛带早已准备好了一长挂大红鞭炮,足有三千响!

  鞭炮用一根长长的木棍挑得高高的,周山湖展示了他的攀爬技能,爬上墙头将木棍给固定了起来,否则鞭炮太长了,会垂在地上。

  周山湖在墙上招呼钱进出来点鞭炮,钱进挥手:“都是自己人,随便点。”

  然后不知谁拿着一支快烧完的烟头,上去点燃了引信。

  霎时间,震耳欲聋的炸裂声撕破年三十的寂静夜空。

  “噼噼啪啪——啪啪噼噼噼——!”

  刺鼻呛人的蓝色硝烟混合着被火药力量激射向四面八方的细碎红纸屑瞬间膨胀开来,几乎要把院门口站着的一群人影都吞噬进去。

  剧烈的声浪滚过冰面,远远荡开,宣告着这里的欢聚正式拉开大幕。

  这鞭炮声仿佛是一个信号。

  更多的青年男女从各个方向汇入昆仑山路,最终流进学校里来。

  脚步声、车铃声混杂在一起,嗡嗡的低语和笑声由远及近。

  起初是十几个,继而几十个,很快,人群就像潮水般一道接一道涌进了灯火通明的培训学校大门。

  青年们穿着打扮差不多,男青年几乎都是外穿风衣和喇叭裤,里面是棉夹克或者厚毛衣,冻得鼻子发红可风度翩翩。

  这风衣和喇叭裤全是人民服装厂的杰作,经过一年销售,城里青年谁要是没有这么一身衣服,那都没脸去跟心爱的姑娘见面。

  年轻的工人们尤其如此,他们省吃俭用哪怕一个月不花零用钱,都得攒钱置办这么一身。

  姑娘们穿的往往是红色、黄色或者咖啡色的呢子大衣,同样是人民服装厂的杰作。

  朱韬、赵波因为在人民流动食堂干的时间长,认识的人多,他们守在大门口热情迎接众多青年,不断地拍着来人的肩背,大声招呼着:

  “过年好啊!”

  “哟呵,二哥你来了,快请进!”

  “里边暖着呢,没吃饭的去吃两口火锅啊,都带着搪瓷缸啊?行,准备怪充分……”

  门口设着一张长条课桌,桌后坐着几个做事认真的姑娘。

  姑娘门手里拿着一沓预先裁好的小纸片,纸片上清晰地盖着泰山路劳动突击队的红章:

  “同志,请领您的啤酒票,凭票进门去西北角那屋领一瓶啤酒!”

  钱进这个凭票领酒的提议很好,不经意间给这场聚会增加了仪式感。

  每一个新进场的青年都小心翼翼、甚至有些珍重地接过那窄窄的小纸片,眼神像得到某种特别通行证。

  他们当中好些人不去领啤酒。

  大冬天的啤酒有什么好喝的?

  还是留着这张票作纪念更好,未来一年可以拿着这张票给哥们朋友吹牛呢。

  结果守啤酒瓶的徐卫东发了一阵啤酒后发现,这酒没下去多少!

  但是,院内各处还出现了当下海滨啤酒厂那标志性的大绿瓶子。

  它们被捏在粗糙或相对细腻的年轻手里,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

  徐卫东纳闷了:“咋回事呢?没发出去那么多啤酒啊!”

  朱韬过来开了瓶啤酒,一口下去咧嘴:“我草,你给我搁冰块里来着还是你给我放冰箱里来着?”

  “这他娘是常温的!”徐卫东没好气的说,“怎么回事,我这边没发出去多少啤酒啊,怎么我看着几乎都有啤酒喝了?”

  朱韬说道:“哦,不少人来了又回家,自己回家拿酒过来的。”

  徐卫东闻言不满:“嘿,他们是以为咱们突击队舍不得给他们供酒呢?”

  “人家是为了留下咱那张入场券。”朱韬笑着捏了捏他的腮调戏他。

  钱进挺无奈:“大勇,你们那边的人还有治安突击队的都得吃点累,今晚辛苦点帮忙看好秩序,千万别让酒彪子闹事。”

  邱大勇端着碗在狂炫羊肉卷:“你放心,钱总队,治安这茬我们弟兄给你看的妥妥的。”

  教室内外开始热闹起来。

  餐厅里头热气腾腾,很多人攥着瓶子当个道具,一边跟朋友大声笑闹,一边用瓶底磕碰着课桌出声吵闹。

  舞厅里,录音机放出的流行歌曲终于发挥了它最大的魔力。

  灯光暗了一部分,只留石振涛拼出的“舞”字上方那盏昏黄小灯,光影暧昧地笼罩着中间空出的地面。

  起初人影还有些局促,仅仅有几个男青年在上面试探性地扭动。

  但很快,经历过去年年三十舞场洗礼的突击队队员们到来,随着《成吉思汗》这首歌曲的活泼曲调流泻出来,他们开始疯狂扭屁股。

  年轻人的热情像被点燃的汽油桶,一下子迸射出来。

  姑娘们花花绿绿的围巾和呢子大衣下摆被旋转的动作甩开。

  她们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细碎的舞步逐渐放大,碰撞的啤酒瓶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像是伴奏的鼓点。

  王东甚至得意忘形,抓起个酒瓶子当话筒,跟着录音机大声跟唱起来。

  五音不全但气壮山河,引起阵阵哄笑和大胆的附和。

  餐厅人最多,气氛浓得化不开。

  十几个人围成一桌,紧挨着坐下。

  热气腾腾的铜火锅在桌子中央咕嘟咕嘟地翻滚着,锅里上下沉浮着羊肉卷、粉条和土豆片,数不清的筷子在飞快的点着……

  蒸汽模糊了每个人脸上的神情,只有眼睛里跳动着快活的光芒。

  周围那巨大的方桌上,奶糖、花生、瓜子吸引着一群群人。

首节 上一节 599/7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