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649节

  这在整个海滨市的干部任用史上也属罕见!

  惊讶、疑惑、审视、羡慕……

  各种复杂的情绪在空气中交织。

  王振邦对钱进是真不错。

  他立马笑呵呵的说:“抗击虫灾的工作是我主管的,我做过几天钱进同志的主管领导,那么我想要补充几句……”

  他想要给钱进站台。

  于是主任同志详细介绍了钱进在虫灾中力挽狂澜的表现,又介绍了这份至关重要的气象预警报告由来,将钱进大夸特夸。

  许多干部听的连连点头。

  毕竟不能跟领导对着干。

  再说了救灾可不是好活,有些干部觉得把一个年轻人塞进高层决策组还挺好的,因为老同志们不可能24小时连轴转的熬,年轻同志可以!

  钱进本人这边心头剧震。

  有一说一,他着实没想到自己会被赋予如此重大的责任。

  韦斌立马推了他一把,他也立刻站起身挺直腰板说道:“感谢各位领导信任,我一定竭尽全力,不负重托!”

  韩兆新点点头,示意他坐下:“钱进同志担子很重,指挥部的工作需要你尽快进入角色。”

  “我这边的工作暂时差不多了,那个什么,待会散会后,相关同志留一下,我们指挥部核心成员开个短会,细化分工。”

  会议继续进行,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围绕抗旱工作,结合自身职责,初步汇报了想法和面临的困难。

  会议持续到中午才结束。

  散会后,钱进作为新晋的指挥部副指挥自然被留了下来,与各位大领导坐在了一张桌子上,一起开了一个简短的指挥部内部会议,明确了各自的分工。

  钱进主要负责综合协调、信息汇总分析和部分应急方案的初步拟定。

  从这点能看出来,韩兆新比王振邦更适合去管事,当然这也正常,他是海滨市的行政工作负责人,平时就是管事的。

  钱进对指挥部安排给自己的工作很满意,这正好能发挥他的强项。

  他确实适合负责信息和应急方案、技术推广这些工作。

  会议结束后,钱进跟领导们一起吃了市府食堂,他一个年轻干部混在一群中老年干部里相当惹眼,惹得好多人对他侧目并打听。

  吃过饭他没有回单位,而是给韦斌打了个电话,直截了当表明态度要回家去搜集资料制定防旱应急方案。

  韦斌自然放行。

  防旱是第一要务!

  钱进回家进书房,告诉马红霞一声‘谁都不准到楼上打扰我’,然后反锁房门拿出了金箱子。

  我不是抗旱工作先进分子,我只是抗旱知识和成功案例的搬运工。

  各类跟抗旱相关的书籍先到了手里,他又仔细挑选找到了一本《海滨市建国后自然灾害总纪录》。

  这本书很有用。

  里面对80年这场大旱做了专题记载,里面记录了很多旱情发生后上层决策上和基层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有成功经验的介绍也有失败教训的总结。

  不过这个世界海滨市乃至国家应对灾情的时间有了变化,一切不可能跟书本上记录内容一样,所以它只能当个参考资料。

  重点还是根据未来的科学防旱资料,制定出一份现在详实可行的应对方案。

  钱进把自己反锁在书房里两夜一天,困了在书房里睡躺椅,醒了就得继续笔走龙蛇。

  这样他总算写出了一份让他满意的方案。

  他以“分级响应”、“水源调度”、“工程节水”、“技术适配”为核心原则,洋洋洒洒手写了上万字,制定出来的旱情应对方案都可以当教案了。

  本来指挥部成立第二天一早还要开一次全体碰头会,钱进在电话里说了自己正在进行的宏伟作业,所以这个碰头会就迟了一天。

  晚上钱进又熬了个大夜,把抗旱方案又做了点增改,让它更详细。

  至于遣词用句他没在乎,反正会有秘书来干这活。

  转过来的大清早,钱进顶着熊猫眼下楼准备骑摩托车去市府开碰头会,结果有一辆黑色小轿车停在了楼下。

  司机看到他后赶紧下车拉开车门:“钱副指挥,王主任安排我过来接您,在接下来抗击旱灾的日子里,我是您的专属司机。”

  钱进心里一暖。

  王主任真行啊。

  左邻右舍看到他上车,更是热情的跟他打招呼:“行啊,钱总队,混上贝贝车啦?”

  “这小轿车阔气,以前咱居委会张主任——呃就是张红波,他可没坐上过小轿车。”

  “老孙我看你是昏了头,张红波那狗草的能跟钱总队比吗?”

  钱进莞尔一笑,低调上车赶紧走。

  今天是指挥部第一次全体成员碰头会,洋洋洒洒又是一屋子人。

  钱进顶着熬夜的黑眼圈进入会议室,韩兆新瞅了他一眼,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换成一句关心:“这才两天,你怎么这个样子了?”

  “熬夜写了点东西。”钱进嘿嘿笑,将一份墨迹初干的《海滨市抗旱救灾初期工作指南(草案)》摆在了韩兆新的面前。

  韩兆新快速扫了一眼,然后皱起眉头开始仔细看。

  他起初用手指一行一行的指着看,很快头也不抬的招招手:“给我一支笔。”

  秘书立马递上钢笔。

  韩兆新画了一条线后不满:“我要红的!”

  但还是没抬头。

  在场的干部们便奇怪了,二把手这是在看什么呢,竟然这么专心?

  同为副指挥的水利局局长张成南冲钱进开玩笑:“钱副指挥你是可以的,刚上任就让咱们所有同志等了你一天才见到你。”

  有些真心话总是用开玩笑的方式讲出来……

  钱进这一刻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

  他没法争辩,只好简单解释了一句:“昨天正好查到了重要资料,所有精力都在那几张纸上,实在不敢动弹,否则灵感就断了。”

  说着他指了指二把手手里的稿件。

  他的意思很简单。

  你有意见的话,冲二把手说去吧。

第316章 战天斗地,人定胜天

  在场的无一不是人精,都听出了他话里的硬气,好几个干部面面相觑。

  好家伙!

  现在的小伙子都这么硬挺的吗?

  张成南自讨了个没趣,但钱进递上来的是个软钉子他没法表达出任何意见来,只能淡淡一笑坐下。

  早就过了开会预定时间。

  可韩兆新作为老大低着头一个劲看文件不说话,其他人也没法说什么,只好继续面面相觑,大眼瞪小眼。

  足足得等了接近一个钟头,韩兆新突然抬起头伸手拍桌子:“好,好啊,王主任说的太对了,真是英雄出少年!”

  他把稿子立马交给秘书:“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油印,每个同志先到手一份——记住了,千万千万不能给我影响了原件的清晰度!”

  “可以油印失败,但不能给我影响了原件,这里面的东西是法宝啊!”

  秘书急匆匆离开。

  韩兆新将钢笔一扔,对钱进露出感兴趣的表情:“这份草案是你开会之后准备出来的?”

  钱进说道:“是的,不过有些内容是我之前就已经了解的,只是没有形成一个结构清晰的纲领。”

  “前天中午我请假回家开始谋划,昨天早上开始有了思路,一直写到了今天凌晨时分。”

  韩兆新立马指着他冲其他人说:“看看、看看,这年轻人做事就是有冲劲啊。”

  “各位同志,钱副指挥是大家伙——包括我在内学习的榜样,待会你们看看他写的那份抗旱救灾初期工作指南吧,内容务实,非常有建设性!”

  复印件带着油墨香味被送过来。

  非常新鲜。

  新鲜到不敢碰,用手一抹就要黑一大片。

  干部们只好小心翼翼的端着纸,跟端着圣旨似的仔细看。

  韩兆新没有夸张,钱进这份工作指南做的很详实。

  他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先是灾前预防与准备,其次是应急响应分级与措施,再次是水源保障工作,最后进行农民的救助工作。

  层层分级,井然有序。

  在灾前预防准备工作方面,他强调了要立即组织力量检修机井、疏通灌溉渠道——由市政主要出资、各大厂和单位辅助出资,组织现在市内闲置的知青劳动力去上工。

  知青们不光可以拿钱,还可以拿‘积分’,后续安排工作跟这个积分挂钩。

  同时一些山区丘陵等可能遭遇重型干旱的地带,紧急修建简易蓄水池——这里他也给出了思路,叫五小水利工程。

  所谓五小水利工程就是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组成的山区水利基础设施。

  这个看起来平庸,其实在山丘地区水利发展历史上是相当有建设性的想法,具体出现还得再等三十年呢。

  钱进查了很多资料,未来针对旱情有的是方案,奈何很多需要结合未来的生产力开展。

  而三十年后中国的基建和机械生产能力那叫一个夸张,现在是别想。

  所以他需要寻找当下能适用的手段,然后选出了这个五小水利工程项目。

  这是国家专家们根据山丘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地理特点,为解决农业用水难题想出的答案。

  三十年后云贵川山丘地区和西北干旱地区,靠五小工程都成功对抗过旱灾。

  此外还要在全市范围推广抗旱保墒技术,这又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理念。

  所谓抗旱保墒就是通过土壤改良、耕作方式调整与覆盖材料应用等手段提升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农业技术体系,这个东西的诞生就更未来了,四十年后才出现。

  它的核心措施包括深耕深松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蓄水能力,运用地膜、秸秆等覆盖材料减少蒸发,使用保水剂等化学制剂调节水分消耗,配套施水播种技术保障作物出苗率。

  钱进在这里提出了刚刚在外国农业发达地区开展的滴漏灌溉模式,强烈要求各大农产品生产厂转型生产滴漏水管。

  这个可以为农业生产节省大量水分!

  同时立即建立并激活生产大队一级的土壤墒情监测点,每日上报土壤水分情况。

  还要明确制定全市用水优先级预案,那就是居民生活大于医疗教育大于关键农业大于一般工业……

  原本的碰头会主题变了,韩兆新毫不客气的将其他成员送来的指导方案给扔到了一边去。

  他当机立断的说:“今天就围绕钱进同志这份工作指南进行讨论,看看它的可实行性。”

  “你们要注意里面那个应急响应分级与措施,他初步指定的蓝黄橙红四级响应框架非常好,明确了不同旱情等级下的启动条件和关键动作,是我们这个指挥部所要重视的一个措施。”

  四级响应框架里,四级地区推广保墒技术。

首节 上一节 649/7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