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面板 第102节

  《云脑技术:云脑输入技术的研究和落地》

  《云脑技术:云脑输出技术的研究和落地》

  《云脑技术:脑皮层信号学的研究》

  至于这三篇论文,钱益也准备投稿到世界上最顶级的期刊《Nature》上。

  世界三大期刊:《Cell》、《Nature》、《Nature》。

  《Nature》是全球顶级综合性科学期刊,影响因子长期领先,连续十几年居多学科的榜首。

  它的学术权威性毋庸置疑,被誉为科学界的风向标和学术圣杯,代表着学科前沿突破。

  这本期刊,覆盖了自然科学全领域,以发表原创性和突破性研究为核心,更是注重跨学科的影响力。

  这也是最适合钱益现在投稿的期刊。

  接下来,花费了一周时间,钱益完善了三篇论文,直接投稿到了《Nature》!

  ...

  ...

  紫金港大学数院。

  李建树院士正在和同事聊天。

  “李院士,你新招的硕士生钱益,最近怎么没看到过?”

  李建树也是有些郁闷:

  “钱益啊,他跟我请了三个月的假。说是在进行一个全新的项目课题。等初步有了成果之后,再来我这边上课做研究。”

  听着李院士的话,那位教授也是感到一阵无语,这不愧是华国数学界最有潜力的数学天才,拜了李建树之中院士当导师,还敢肆无忌惮的请假。

  “他做的什么研究啊?不是刚刚才完成人造子宫计划项目的课题报告。”

  对于教授的疑惑,李院士同样有些不甚明了。

  “具体内容我也不太了解,不是我研究的领域。这个家伙,学的太杂了。总之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好像是关于大脑皮层信号学的项目。具体的情况,钱益这个小子说,等他第一阶段完成了,我自然而然会知道的。”

第174章 拿下阿贝尔奖!

  李院士好歹也是学术大佬,但是钱益的这种骄傲和自信,就连他都有些自愧不如。

  那位数学教授皱了皱眉头:“总不能再次引起世界轰动,登上顶刊那种?”

  李建树哈哈一笑:“黄教授,玩笑了。虽然,钱益的确才华横溢,潜力惊人。我也毫不怀疑,他拥有继续在顶刊上发表的能力。但是,这才刚刚落地一个人造子宫计划项目,怎么可能短时间内,再次做出轰动世界的成果。”

  黄教授也是点了点头,如果说钱益将心思全部放在数学上,纯数学理论的研究,还真有可能。但是,这种涉及多个学科,应用科学领域的研究,无一不是需要大量的实验和尝试。

  李建树也等待着钱益正式来紫金港大学报道,好和他商量接下来的硕士阶段的学习计划,以钱益的才华,倒是可以选择一个顶级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

  ...

  ...

  挪威,挪威科学与文学院。

  安德鲁·怀尔斯,作为国际数学联盟(IMU)的主席,提名了本年度阿贝尔奖的人选,来自华国的数学家钱益。

  阿贝尔奖,作为世界数学顶级奖项,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各有千秋。

  相比于菲尔茨奖面向40岁以下的青年数学家,阿贝尔奖没有年龄限制,这也意味着他的竞争更为激烈。

  阿贝尔奖也是三大数学奖之中,奖金最高的,约80万美元。

  阿贝尔奖每年评选一次,由挪威科学与文学院任命的5名数学家院士组成评选委员会。

  该奖项,仅接受国际数学联盟(IMU),欧洲数学协会(EMS)或全球顶级数学家推荐,禁止自荐。

  入选的难度非常高,表彰开创新贡献且对数学发展深远影响的学者。

  钱益才21岁,就被提名了阿贝尔奖人选,可见他的惊人才华。

  怀尔斯是不列颠的数学家,最大的学术成就就是证明了费马大定理,也是20世界数学最重大的突破之一,也是阿贝尔奖的获得者。

  只是可惜,当年因为年龄超龄,没有获得菲尔茨奖,最后拿了一个菲尔茨奖特别贡献奖。这也是怀尔斯的遗憾,而这一次他提名的钱益,毫无疑问,也会是这一届的菲尔茨奖的获得者。

  到时候,钱益就会是最年轻的阿贝尔奖,菲尔茨奖的双料得主,也算是数学界的奇迹了。

  怀尔斯对于钱益非常欣赏,他的推荐理由,当然是钱益证明了BSD猜想。

  菲尔茨历史上最年轻的得主高卢国数学家让让-皮埃尔·塞尔,当时是28岁,他获奖的时候还是1954年。之后,最接近的就是舒尔茨,30岁获得了这个顶级奖项,但是和钱益一比,又差了许多。

  可想而知,钱益的数学才华和潜力,多么惊人。

  这一次的评选委员会,除了怀尔斯,还有陶哲轩,高尔斯,丘成桐,德夫林。

  一个个都是当今世界最顶级的数学家,而这一次的评选,这五人罕见的对于钱益获奖,达成了一致。

  “丘,华国这一次真的是出了一个令世界疯狂的数学家啊。”

  丘成桐虽然已经是米国人,但是毕竟是华裔,现在也已经回国,作为数学图腾放在那里供着,对于华国的数学发展和建设,还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丘成桐,同样很期待钱益的获奖,也准备到时候颁奖的时候,和钱益好好的交流交流,探讨一下后续的合作。

  丘成桐是水木大学的首席教授,也是水木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研究中心的主任,水木大学求真数院院长,帝都雁栖湖引用数学研究所的所长。

  在这之前,丘成桐对于杭城那边,没有多少关注,这一次,确实是对钱益动了惜才之心。

  甚至,假以时日,钱益将会远远的超越他,成为华国数学界最瞩目的那颗星。

  在这五位顶级数学家的一致审查下,确定了钱益为本次阿贝尔奖的获奖人选。

  评选完成后由委员会的主席怀尔斯向挪威科学与文学院提交了推荐名单,等待最终的批准。

  接下来,也就是走一个流程了,五人委员会一致同意的人选,当然是板上钉钉。

  ...

  ...

  不列颠,《Nature》编辑部。

  欧文是编辑部的资深编辑,按照《Nature》的审稿机制,编辑拥有初审的权利,基本上能够筛选掉80%的稿件。

  而在初审之后,就会提交外部双盲评审,邀请领域内2-3名顶级专家。

  最后就是编辑部的终审。

  原则上来说是这样的,但是当欧文看到了来自华国钱益的三篇论文之后,整个人都是头皮发麻。

  “我的天啊,这是要变天了啊。”

  “云脑的输入输出,大脑皮层信号学!这绝对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磅炸弹。”

  欧文作为资深的编辑看到过太多的顶级论文了,可是依旧被钱益的这三篇论文的颠覆性给震撼了。

  当然,更让他感到恐惧的是,这三篇论文背后代表的全新生命科学技术。

  钱益现在主要研究的是云脑技术,但是这个云脑大框架之下,这种输入输出技术,完全还可以运用到那些瘫痪患者,脑部受伤的患者,甚至更为未来技术的人机交互之中。

  钱益的这个云脑技术框架,将会是又一次科技革命的起点?

  欧文仔细的看了看钱益的论文。

  “钱益,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啊。不久前证明了BSD猜想,开创了人造子宫技术,没想到这才过去一个多月,又拿出了这种重磅的论文。”

  欧文仿佛看到了当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的神迹。

  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时候,发表了五篇经典性论文,包括了他的博士论文,论布朗运动的论文,两篇奠定了狭义相对论基础的论文,以及一篇关于量子假说的论文。

  而这一次,欧文看到了钱益同样颠覆性的科学成果!

  欧文又确认了一遍之后,直接杀到了主编办公室。

  Magdalena Skipper是《Nature》的第五任主编,也是该杂志一百多年历史上首位女主编。

  Magdalena Skipper有着女性高位者,拥有的各种挑剔,难弄和古怪脾气。

  Magdalena Skipper脸色微微有些愠色,看着突然闯进来,有些失态的欧文。

  “欧文,你都跟着我这么多年了,怎么还这么冒失?有什么事情这么慌张。”

  顶着Magdalena Skipper的冰冷眼神,欧文有些紧张的吞了吞口水,不过,钱益的论文带来的震撼,还是压下了内心对这个女王的忌惮。

  “主编,我收到了三篇非常特殊的论文,我相信你一定会非常感兴趣。”

  Magdalena Skipper有些疑惑,什么论文能够让欧文这么失态,语气稍稍柔和了点:

  “拿过来我看看。”

第175章 审稿!震惊脑机接口学界

  Magdalena Skipper拿过欧文打印的三篇论文,浏览了起来:

  “云脑技术的输入...”

  原本Magdalena Skipper还没太在意,但是,越看越心惊,能够成为第一位女主编,可见她的的眼光和见识。

  “欧文,你让丽娜给我准备一份简餐拿过来,我要在办公室好好看看这三篇论文。任何人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都不要来打扰我。”

  Magdalena Skipper已经好久没有看到令她兴奋的文章了,还是连续三篇。

  “钱益,你还真是令我惊喜。”

  Magdalena Skipper当然听过钱益的大名,最近学术界最具才华的年轻人,只是,没想到他在人造子宫技术项目之后,又拿出了这么重磅的成果。

  足足花了三个多小时,Magdalena Skipper才将钱益的三篇论文全部看完。

  “大脑皮层信息学,云脑概念,这真的是划时代的技术理念啊。”

  Magdalena Skipper喝了一口咖啡,靠在椅子上,闭目沉思了一会,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正常情况下,《Nature》的外部审核都是双盲的,但是这一次,她准备破一次例。

  实在是钱益的文章太过于惊世骇俗了,她准备直接去找世界上在生命科学领域,最具权威和能量的审稿人来审核这篇论文。

  钱益的这个云脑技术,和目前脑机接口技术是最为接近的,只是,钱益的概念融合了AI大模型技术,隐私计算学技术,以及他独创的脑皮层信息学。

  Magdalena Skipper直接召集了编辑部的所有编辑开会,一起商议了对于钱益论文的外部审核评审人选。

  第一位,尼科莱利斯,米国杜克大学教授,脑机接口之父。

  第二位,威莱加斯,不列颠帝国理工学院,可穿戴式医疗与脑机接口科学家。

  第三位,有意选择了华国国内的潘虎教授,他是帝都燕京大学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主任。

  选定来了评审之后,编辑部直接运作起来,和三位脑机相关技术领域最顶级的教授取得了联系。

  ...

  ...

  米国杜克大学。

  尼科莱利斯教授收到了来自《Nature》的特别论文的审稿邀请。

  尼科莱利斯也是第一次接到《Nature》这种邀请,编辑部直接给了他论文作者的相关信息。

首节 上一节 102/1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