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面板 第20节

  “这一次的全国数学信息建模大赛,就由我们代表杭电的最高水平了。”

  “曹安是我们计算机专业编程大神,相信你在数学上的水平,也是数院学生中最强的。欢迎你的加入,相信我们本次一定能够拿下国一。”

  楚月平时在院里面,同学之间永远处于强势地位,也是那个发号司令的人物。

  这一次的组队,本来就是为她量身定制的。

  是她团队遴选了钱益,是他的荣幸。而且,钱益不过是大一,楚月语气上,自然用了前辈的口气。

  在她看来,这种搞数学的男生,除了搞学术,其他方面还不是被她这样的背景深厚,手段丰富的二代随意驱使。

  钱益显然没想到楚月脸这么大。

  一旁的刘教授没有吱声,这一次的组队,本来就是楚校长安排,给她女儿增加重要履历的。

  至于,曹安今年大二,是楚月的学弟,对于这位楚主席的强势早就习惯了。

  “刘教授,我学生会那边的工作比较多,一会还要过去下。要不咱快速过一下。”

  楚月对于刘教授没有太多的敬畏,毕竟这是自家父亲一手提拔起来的,不听话,不懂事,可轮不到评上教授职称。

  刘教授职业假笑了下,开始说道:

  “既然三位都到了,也都认识了。那么我就说下接下来备赛,训练安排,以及初次合作测试。”

  “等各位期末考试结束后,我们正式开始集训,所以需要你们留校。暑期两个月时间,我们每周一二集训,周三四你们各自回去复习,周五实战模拟。周六日自己复盘。”

  “至于分工,钱益同学负责数学建模,曹安同学负责计算机编程,为了防止建模只建模,编程只编程,导致最后论文逻辑断裂,所以论文的撰写工作,暂时由曹安负责,如果后续集训中,钱益同学论文水平更胜一筹,也可以由钱益负责。”

  “至于楚月同学,属于高年级,知识面更广,也已经发表了多篇SCI论文,经验丰富,所以负责整个团队的各个环节和整体进度把控,以及最后的论文的审核修改和汇报工作。”

  “如果在竞赛中某个环节出现进度滞后,楚月同学也会随时进行补位,当然,相信以钱益同学和曹安同学的专业能力,这种意外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而且,根据历年的竞赛经验,为了达到更加高效的协作,防止竞赛中间建模与编程意见冲突时,由楚月同学把关,确定决策方向。”

  刘教授分析了一番后,又说道最关键的角色分工。

  “所以,本次的队伍,楚月同学担任队长,统筹协调,以及承担队伍的各项外联工作。曹同学,钱同学,主要负责技术环节。”

  为了让楚月担任队长,和统筹全局更有说服力,刘教授又介绍了下楚月在校期间的科研履历。

  “楚月同学,以一作的身份发表了二篇SCI,二作身份发表三篇。而且,等明天我们院今年的重点项目结题之后,又会多一篇二作的顶刊论文。”

  听着这个介绍,钱益稍稍愣了愣,明天的项目结题不就是邱仁博士主持的项目,自己参与了这么久,怎么没见过楚月出现过?

  这样也能够挂个二作?举一反三,钱益瞬间明白了她的其余论文成就的由来。

  而且,不用多想,等这一次的数学建模大赛拿奖后,又会是她的一项重要履历。

  钱益已经心生厌恶,不过不动声色。

  【叮,检测到你遇到了学术霸凌和学术剥削,真正的学霸不需要委曲求全。科研是纯粹的,不是学阀二代们升官发财,填写履历的工具。】

  【新任务:团队的掌控者,通过绝对的实力,批评和奚落曹安和楚月的能力水平。真正的学霸不用加入别人的队伍,而是筛选自己的队友。】

  【任务奖励:1.积分(视完成情况综合评定。)2.100%黑科技技术。】

  看到这个任务奖励,钱益惊喜不已,这还是第一次看到百分之百的黑科技技术。

  刘教授见到钱益被楚月的辉煌履历镇住了,才看向两个学科天才。

  “这次的集训安排,以及团队分工,你们没意见吧?”

  曹安点了点头,只要能够拿下国一,其余的事情都不重要。

  “我没意见。”

  这本就是楚月的授意,她自然赞成。

  至于,钱益皱了皱眉头,想了想说道:

  “刘教授不是说,今天还要进行初次的合作测试。我毕竟只是大一,没有什么经验,要不就等测试完,等我符合团队要就,再决定吧。”

  钱益准备来了一个以退为进。

  楚月则是不清楚钱益葫芦里卖什么药,笑着说道:

  “钱学弟不要这么紧张。既然是数院推荐过来的,以你的水平肯定是没问题的。我们的合作测试也不过是看看大家的分工合理度,感受下建模大赛的题型而已。”

  见到钱益这么说,曹安倒是跃跃欲试,他很想实战一番,看看钱益的真实水平,也展示下自己的编程技术。

  “楚姐,我们就做一题吧,我也想和钱益切磋切磋。”

  曹安都这么说了,楚月也只好同意。

第31章 拒绝加入:我觉得你们水平不行!

  刘教授本来就是牵个头,组队,以及负责后续的竞赛集训辅导而已。

  比赛还是要靠这个队伍本身的,所以,还是要以他们的意向和意见为主。

  刘教授也不废话,拿出了今天准备的测试题目。说实在的他对于钱益的真实水平也挺好奇的。

  楚月本来负责的就是统筹和外联,以及论文审核,今天最多也就是两个技术人员的测试,主要是看数学建模和编程,编写论文和汇报还不需要。

  楚月索性一旁去忙自己的学生会的事情了,开始打起电话,安排起事情来。

  刘教授在小黑板上,写下了题目:

  “城市共享单车调度优化:”

  “题目背景

  某城市共享单车公司发现,早晚高峰时段部分地铁站周边单车供需严重失衡:早高峰时大量单车堆积在住宅区地铁站,而商务区地铁站车辆不足;晚高峰则相反。公司希望建立调度模型,在每日运营前预分配车辆至各站点,以最小化用户等待时间和调度成本。

  问题要求

  数据建模:根据附件1(虚构数据表)提供的20个站点坐标、历史需求数据(早/晚高峰平均需求量)及调度卡车容量(每车次最多运输30辆单车),建立供需平衡方程。

  优化目标:

  用户满意度最大化(等待时间≤5分钟的请求占比≥90%)

  调度总成本最小化(运输距离×油耗系数+人工成本)

  求解验证:用LINGO或MATLAB求解,并模拟调度方案对一周运营数据的效果。

  ”

  刘教授抄完题目之后,说明了下:

  “今天不过是第一次测试和体验,所以,你们不要有压力,也不用太过于细致和周全。钱益只需要大致提出下建模思路和初步的模型。”

  “曹安,也只需要对于其中的关键数学模型,进行程序的表达即可。至于,论文的编写,答辩这些深入内容,今天先不需要展开。”

  刘教授说完之后,钱益看起了题目,也正好检验下,自己目前的数学2级,计算机学2级的水平。

  曹安很清楚,这种题目,前期的数学模型构建是需要很多的时间的。

  而且,今天本来就是成员之间互相展现能力,也不会互相讨论,所以,他闭目养神起来。

  刘教授也认为,至少需要个半个小以上,才会有些思路和想法。同样,喝起了茶,等待起来。

  只是,时间过去不到五分钟,钱益都没有动笔,直接在心算了下,就给出了他的思路。

  “我可以了。”

  听到钱益说可以了,曹安意外的睁开了眼睛。

  刘教授同样有些动容,这么快?

  打完电话回来的楚月,也有些惊讶。她早就看过刘教授的题目了,以及题目的答案,她早就将自己放到了队长的角色,准备考察下钱益表现的。

  钱益直接走到黑板边上,写了起来:

  “模型假设与变量定义:”

  “假设:单车需求服从泊松分布。”

  “调度时间窗口为早高峰6:00-9:00。”

  “( x_{ij}):从站点i调往站点j的单车数量。”

  “( y_{ij}):卡车从i到j的调度次数(0-1变量)。”

  “( D_i ):站点i的早高峰需求缺口(需求-现有车辆)。”

  ...

  ...

  看这个钱益的清晰思路,快速的应变和建模能力,曹安有些佩服。

  刘教授同样很惊讶,这道模拟题的难度不低的,即便是他都要考虑很久,没想到钱益短短五分钟,还是心算就完成了。

  黑板上,钱益继续写着:

  “构建目标函数:

  [min sum_{i,j}(d_{ij}cdot y_{ij}cdot 0.5 + 100 cdot max(0, D_i -sum_j x_{ji}))]

  (其中( d_{ij})为站点间距离,0.5元/公里为油耗系数,100元为单次人工成本)

  约束条件:

  供需平衡:(sum_j x_{ij}-sum_j x_{ji}leq D_i )

  卡车容量:( x_{ij}leq 30 y_{ij})

  用户等待:( P(ext{需求缺口}leq 5%ext{车辆})geq 90%)。”

  看着钱益,构建的函数模型,这下子,刘教授和楚月都惊了。

  这个模型,可和题目的标准答案不一样,钱益的模型,明显比参考答案更加的优秀。

  “真的是天才啊。”

  刘教授终于明白,为什么梁教授会这么的看重钱益。

  有了钱益的加入,加上曹安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刘教授知道,这一次的国一大概率稳了。

  楚月同样露出了欣喜的表情,这个钱益很不错!是个人才,而且,他才大一,以后有的是机会借过来用。

  计算机领域的课题,大多数都要用到顶级的数学天才,钱益显然非常合适。

  楚月准备改变自己对于钱益的态度,值得她拉拢。

  作为楚校长的女儿,她有太多的手段和资源来让钱益心悦诚服的配合她后续的学术科研。

  让父亲重点支持下,给经费,给设备,给各种机会,还不乖乖的报答知遇之恩。

  就比如,曹安就已经服服帖帖,明天的重要课题结题之后,邱仁博士也可以放他毕业了。

  曹安这个更年轻,更天才的顶上来了,加上钱益这个数学天才,楚月相信她的学术履历将会更加的耀眼。

  钱益完成之后,曹安开始按照钱益的数学模型开始了编程求解。

  首先是数据的预处理,接着算法的选择,以及关键代码的编写。

  曹安在电脑上敲击起来,不得不说,曹安的基本功的确很扎实,不愧是计算机学院天赋最好的。

  半个多小时候,曹安完成了他核心算法和重要代码的编写。

首节 上一节 20/1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