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面板 第34节

  看到A题之后,物理老哥和汪珊珊讨论了起来。

  “队长,今年的A题是历年来难度最高的,可以预见本次选择这道题的队伍会很少。”

  “我们队伍我的物理学背景加上你的数学建模能力,完全可以选择这题,只要能够解出最优解,毫无疑问的国一。”

  “只要我们的编程和论文再加把劲,就有很大机会冲击高教社杯!”

  听着物理老哥的分析,汪珊珊同样表示认同。

  “不错,这道题目我们从非稳态热传导方程入手,通过偏微分方程来设计数学模型。”

  “至于优化算法,结合有限差分法和遗传算法,这道题目的综合性太强了。要不是我精通偏微分方程,遗传算法,你掌握热力学理论,有限差分法,肯定拿不下这道题目。”

  汪珊珊信心大增,这道题完全就是给她准备的。可以确信,整个赛场能够完美拿下这道题的凤毛麟角。

第52章 论文上传!

  赛场之中,钱益也开始了他的表演。

  “我们选择A题。”

  钱益非常肯定的选择了A题。

  王冰冰和陈剑有些诧异:

  “钱益,这道题目可是需要物理学,热力学的知识。”

  钱益微微一笑:“放心,趁着暑假,我早就把物理学的基础课程都吃透了。”

  “这道题目,需要对四层介质建立非稳态热传导模型,会运用到Fourier定律、Newton冷却定律、以及边界条件耦合。”

  “索性,我已经全部掌握,接下来,你们只需要按照我安排的去做就好,不用问为什么。”

  听着钱益的分析,王冰冰和陈剑都是一头雾水,完全没听过。

  “钱益,你也太厉害了。没问题,你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两个人完全放空了脑袋,只需要配合钱益说的就行。

  “陈剑,你去处理附件1之中的材料参数。冰冰,你负责附件2中的温度数据,我同步构建热传导模型。”

  “我们要争取快速的生成温度分布Excel文件!”

  听着钱益的吩咐,两个人都是快速的行动起来,数学建模这种高深的操作,他们不会,但是基础软件,数据的处理,打辅助已经驾轻就熟。

  两个人操作的同时,钱益开始了非稳态热传导方程的构建。

  “还好我在数学基础理论上没有短板,这个方程将用到偏微分方程。”

  钱益很快构建了一个创新性十足的方程:

  [rho c_p frac{partial T}{partial t}= k frac{partial^2 T}{partial x^2}]

  其中,(rho)为密度,(c_p)为比热容,(k)为导热系数。

  钱益构建完成之后,就等陈剑和王冰冰将参数导入,就可以计算出温度分布。

  接下来就是第二问,II层厚度优化。

  这道题目,钱益也是思考了一会。

  “按照常规来说,通过有限差分法和遗传算法就可以满足约束,不过,可以在优化算法上更进一步!”

  “遗传算法虽然具有全局搜索能力,但是局部搜索能力较弱,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且收敛速度较慢。可以综合黄金分割法,通过固定比例分割区间,快速缩小搜索范围,直接逼近局部极小值点!”

  这也就是钱益融会贯通了各种算法,才能够如此灵活的运用,除了灵光一闪,更是可怕基本功下的厚积薄发。

  接下来钱益通过FDM处理隐式格式(Crank-Nicolson)稳定性,以及层间界面温度与热流密度连续条件。

  由于钱益还自学了工程学的部分理论,又加入了极容易忽视的热辐射影响,以及材料孔隙率对于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

  最后就是对于II层和IV层联合优化。

  这一问,难度更高,涉及了多目标优化,需要构建模型,确定最优组合。

  在热力学的扎实基础下,钱益考虑问题非常的细致入微,又面面俱到。

  在计算IV层的时候,钱益将空气层的对流效应同样考虑在内,以及工程细节的把握,将层间接热阻同样计算在内,这些细节是很多知识面狭窄的队伍容易忽视的。

  72小时的高强度答题,所有人都是精神高度集中,整个机房异常安静,只听见敲击键盘的声音。

  第一天的进度非常重要,为了及时的完成模型框架的搭建,绝大部分的队伍都选择了工作到凌晨。

  在完成了模型框架之后,就是高强度的编程工作了。

  提前使用了精力药剂,此刻的钱益丝毫没有一点的疲态,精力,专注力,思维反应都是持续保持最佳状态。

  “钱益,要不要先休息一会。我手上的数据处理好了叫你。”

  王冰冰有些担心钱益前两天透支太多,导致最后一天精力不济。毕竟,正赛的题目比校内选拔赛难度高太多了,尤其是钱益使用了非常复杂的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

  这样的高强度输出是非常消耗精力和脑力的。

  陈建完成了钱益安排的工作,已经开始躺椅上休息了。

  听到王冰冰的话,钱益摇了摇手:

  “不用,我没问题的。一会你给我点一瓶汽水。做完数据你也休息吧。”

  钱益说完之后,又投入到了编程之中,大有将这段时间积累的能量全部宣泄出来。

  自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以来,都没有钱益这般包揽全部数学建模,编程,以及论文撰写的选手。

  更是从来没有过,融会贯通了计算机学,数学,物理学等多领域,还精通论文撰写的超级天才。

  在钱益的高效率之下,才过去一天半时间,已经完成了全部的模型求解与数据验证。

  陈建,王冰冰两个人就完成了一些简单的辅助工作,打了个盹,吃了个饭,喝了咖啡。

  钱益已经计算出了结果。

  “搞定了!”

  钱益兴奋的握了握拳。陈建和王冰冰凑了过来,看到了钱益得到的最优解:

  经过一番计算之后,得到了一个最优组合:I层厚度为2 mm,II层4.2mm,III层5.01,IV层3.5mm!

  而且,这个结果完全满足了所有约束条件!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套题目,按照钱益的计算方案,结合了所有的工程领域的实际参数,完全可以运用到实际领域!

  完成了模型求解和数据验证之后接下来就是论文的撰写与修改了。

  正常情况下,参赛队伍都是在第三天才会开始,多数队伍更是需要通宵赶进度。

  而且,这还是三个人分工合作的情况下,谁能想到钱益一个人就做了这种程度。

  “这就开始写论文了?”

  由于考场上只要不是互相交流,行动还是相对自由的,在经过其余的队伍区域时,余光之下能够观察到他们的进度的。

  陈建和王冰冰绝对是整个考场最轻松的两个人,在完成各自的辅助工作之后,偷偷的观察过周边的情况,显然自己队伍是整个考场进度最快的,也是极少数选择A题的队伍。

  “钱益也太厉害了。”

  陈建原本只是想要抱个大腿,能够获得个省二等奖以上就已经很满足了,按照现在的进展,这岂不是要被推荐到国赛,拿下国奖了!

  之前的选拔赛自己还能够参与一些,但是这次的题目难度这么高,纯粹就是躺了。

  王冰冰同样感慨不已,自己之前还在苦兮兮的复习考研,今天就是坐在这里,处理了一些数据,就有可能拿下国奖,保研了?

  在两人激动和兴奋之中,钱益已经将论文的大框架梳理完毕,只需要填充血肉。

  “冰冰,你负责专用服装材料参数,各层热扩散速率,拟合曲线与原始数据散点...几张表格的制作。”

  “陈建,你负责完成各隔热层接触面温度分布,温度分布曲面,各接触面稳定温度,热量热传递示意图制作。”

  “等你们的图片,表格汇总插入之后,再检查下格式我们就可以提交论文了。”

  听到钱益的吩咐,两个人立马行动起来。总算是有些事情做了,不然,在这个考场待着都有些脸红!

  又六个小时之后,钱益的论文全部完成,王冰冰、陈建同样将表格附图制作完成,全部插入之后一篇完美的论文完成。

  “陈建打印承诺书,冰冰负责上传PDF!”

第53章 答辩的豪华评审

  紫金港大学,数院院长办公室。

  李院士正在招待自己的老学长,也是本次浙省赛区答辩的特邀嘉宾。

  曾兵,华国五矿集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华国工程院院士。

  同时也是五矿首席科学家,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工程师,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一般人可能不清楚曾兵的恐怖能量,但是冶金领域,就是行业巨擘。

  五矿集团是华国最大的金属广场企业,也是全球技术行业营收第一的企业,承担着全球60%的冶金建设任务,而这一次曾院士作为评委也是很有渊源。

  本次的A题,就是以五矿集团的一个高温作业服研发项目为背景和源头,可以说,是一道非常实际的题目。

  现实中,这一代全新的高温作业服,是曾院长亲自挑选团队负责的,项目组邀请了港岛理工大学,西北大学,以及魔都阻燃纤维有限公司等多个团队一起研发。

  本次的题目可以说是实际项目的第一版,最基础的作业服。而升级迭代的,则是通过改良面料,研发蓄热纤维,增加制冷单元,集大成的最新款。

  但是,回顾整个高温作业服的研发过程,第一版才是最艰辛,最经典,也是最普及的。

  当初的研发过程中,同样面临理论与实际的误差,是经过十几轮的实际测试,才找到了最终的优化模型和方案。

  曾院士依旧记得当初为了能够完美的研发第一代基础款,集结了物理学,热力学,数学偏微方程等多个专业的科研人员才勠力同心拿下了这个项目。

  其中几次理论模型和实际检验出现误差,热辐射,材料孔隙率,空气层的对流效应,层间热阻层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进度。

  这一次,作为地道的杭城人,紫金港大学的老学长,曾院士也很期待浙省赛区选择A题的团队,在短短的七十二小时内,能够达到项目组的几成功力和最优厚度又差距多少。

  曾院士时至今日,依旧记得项目结题的那一组数据:

  I层厚度为2 mm,II层4.2mm,III层5.01,IV层3.5mm。

  “建树,我最近有一个研发项目,会在杭城待上一两个月的,到时候等浙省赛区A题的优秀论文出来之后,我会亲自来参与答辩的评审。”

  听到老学长愿意来参与评审,李建树当然很高兴也很欢迎。

  要是优秀论文能够被曾院士认可,推荐到国赛,那就真的可以冲击高教社杯了。

  本次的大赛,李院士也很期待紫金港的团队能够脱颖而出,去全国大赛上和水木,燕京等顶级高校队伍掰掰手腕。

  曾兵喝了一口龙井,又继续说道:

  “如果这一次的比赛中出现颇具潜力的苗子,我会邀请他参与我们集团接下来的一个重大项目。”

  由于这个项目事关重大,曾院士没有透露。

  李院士哈哈一笑:“我也期待哪位同学这么有造化,能够入了你的眼。”

  曾院士出了名的眼光高,一般的人才还真的看不上。这一次,曾兵参加评审不知道对于选择A题的选手来说,是福还是祸。

  按照今年的规则,浙省赛区会在9月22日前完成评审,10月8号举行答辩。结果会通过高校教务处,入围队伍需要主动联系指导老师确认。

  浙省的一二三等奖,名单直接确定。

首节 上一节 34/1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