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数学方面的问题,钱益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了不起,怪不得能够构建出如此精妙的数学模型,没想到浙省赛区这一次发掘出了如此的天才!”
在场的评委们完全达成了一致,那就是推荐本科组的唯一奖,至高奖——高教社杯!
由于曾兵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又带了一个不好的头,导致了第一场的答辩持续了半个多小时。
后面等候的队伍,一个个紧张不已。
等钱益三人出来之后,等候的队伍一个个都一肚子的疑惑,可惜不能够交流讨论。
只能够看着钱益三人潇洒的离去。
“哇,钱益你太厉害了。一开始看到曾院士咄咄逼人的问题,我都吓住了。”
“是啊,这曾院士问的问题,大部分的题目我都听不懂。钱益你竟然能够应对自如,你这学的也太庞杂了。了不起。”
“太厉害了,真是可惜,答辩要是能够直播就好了,钱益,你刚才真的是太帅了。”
王冰冰和陈剑两个人再次躺赢。
而此时的答辩室之中,后面进来的队伍就没有这么的好运了。
有了钱益珠玉在前,曾兵教授问了一两个问题就索然无味起来。索性闭目养神,交给了身边的教授们。
想到方才眼睛放光,咄咄逼人的曾兵,这一刻无聊到睡觉,评委们也都是莞尔,不过心里面也越发的佩服钱益的厉害。
怪不得曾院士在答辩现场发出邀请,这个小伙子前途无量!从紫金港大学出来之后,史金博士早就将车子停好了。
“钱益,你们表现得怎么样?”
钱益和王冰冰坐到了后排,陈剑副驾。
陈剑从来没有这么兴奋过:
“史博士,你是不知道钱益今天有多厉害。当年的诸葛丞相舌战群儒也就这样子了。”
“国一稳了!”
陈剑虽然听不懂钱益说了什么,但是他看明白了评委席专家们脸上的欣赏和赞叹。
王冰冰同样沉浸在钱益的潇洒帅气之中。
侧过头,悄悄的看着钱益的侧脸,心脏扑通扑通的。
帅惨了!
“哈哈,不愧是我们数院的骄傲。”
“钱益,还有一个好消息,360科技那边的项目进度喜人,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够结题了。”
史金现在也算是项目组的一线成员,自豪不已。
回到了学校之后,冷静,梁教授,蔡教授,也都是一个个打电话过来。
钱益统一回复:“国一稳了,坐等去帝都参与全国评委会的专家面试!”
...
...
三天时间匆匆而过。
浙省赛区答辩评审结果公布。
钱益队伍毫无悬念的获得了国家一等奖,只等去帝都进行最后的全国专家组的终面。
现在的唯一悬念就是,全国队伍之中,高教社杯花落谁家。
按照赛区的评委意见,钱益队伍的论文,是被评级为可以竞争高教社杯的。
本次全国组委会的成员,除了帝都的专家,各省赛区也会有代表前往,加入最终的全国评委会。
曾兵院士作为A题的权威,对这道题拥有着最终的解释权,自然而然的入选了终审的专家组。
要不是为了避嫌,曾兵都想和钱益一同前往,一路增进下感情。
杭电数院教室之中。
又是蔡教授的课,这一次教室里面直接少了两个人。
蔡教授老生常谈:“你们要是和钱益,陈剑一样,能够拿下数学建模大赛的国奖,同样可以随意的请假。”
听到钱益不来上课,同学们早就习惯了。
但是,连陈剑都可以这般,大家伙有些羡慕,又有些嫉妒。
杨群和黄凯两个人叹了口气,这两个室友怎么感觉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杨群有些后悔,当时要是跟钱益组队的是自己,今天也可以去帝都了。和全国各个赛区的高手同场竞技,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
...
...
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的全国终审与答辩的流程,是由全国组委会组织专家对推荐论文进行盲审,审核完成之后,就是最终的答辩了。
答辩的时长10分钟陈述,5分钟专家提问。
本次的专家组群英汇聚,尤其是两位大佬的参与其中,一位就是曾兵院士,另外一位就是帝都土著大佬高剑院士。
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数学,计算机学等顶级高校的知名教授坐镇。
经过专家组的一边倒的讨论之后,确定了本次高教社杯(至高奖)的获奖论文。
接下来就是最后的答辩了,按照往年的惯例,其实论文本身已经确定奖项归属了,答辩不过是锦上添花,确认一下的确是选手写的罢了。
最后的答辩更多的是让这些参赛选手,在全国的顶尖权威面前露个脸,展示一下风采。
答辩的具体场地是在水木大学的报告厅。
作为全国大赛的最终答辩,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队伍之外,还有主流媒体界的记者们到达现场进行采访和拍摄。
会场之中,最引人瞩目的当然是华国唯二的两所高校,水木大学和燕京大学的参赛队伍。
其中水木大学的代表就是帝都区A题,序列001,拟推荐国一的汪珊珊的队伍。
作为帝都的顶尖学神,汪珊珊是非常具有知名度的,媒体记者也都是围了上去采访。
第65章 拿下唯一最高奖——本科组“高教社杯”!
“你好,汪珊珊同学恭喜你进入最终的国赛答辩。本次竞赛中,你们队伍选择了最难的A题,表现完美,获得了帝都赛区的专家力荐,你们队伍拿下高教社杯的呼声很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汪珊珊对于本次的竞赛确实信心十足,她们团队在选题上就已经胜人一筹,加上她自己搞定了数学建模和编程,加上物理老哥的理论支持,对于拿下高教社杯信心十足。
“对于本次的竞赛,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高教社杯肯定会在A题的参赛者中诞生,这次的题目新颖又涵盖了多学科领域,综合难度极高,还加入了工程领域的实际背景。可以说是历年之最。”
“笑到最后的团队,无疑是团队协作,个人能力顶级的,都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汪珊珊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轻松的表情,超强的信心,对于本次的最终捧杯志在必得。
其余的候选小组们,见到媒体在采访汪珊珊团队,认识她的选手,都是充满了佩服。
“没想到,当年连续拿下两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的珊神也来参赛了。帝都赛区的第一名候选人啊,大概率能够拿下今年度的高教社杯。”
“听说珊神这一次不仅仅负责数学建模,还兼顾了编程,真的是好厉害啊。”
选择B题,C题的选手们,也很清楚已经和最高奖无缘了,都是争夺下国一而已。
在众人盛赞汪珊珊团队的时候,钱益三人对于帝都的天才圈子不了解,也不认识汪珊珊,所以表现的很平静,只是等待着最后的答辩。
汪珊珊在接受完采访,回到等候区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钱益。
“咦,你还真的杀入最终的全国答辩了。”
汪珊珊对于钱益的印象还是很深的。
“钱神,你和汪珊珊认识?”
王冰冰和陈剑都是意外的看向了钱益。
钱益当然不认识汪珊珊,有些疑惑。
“哈哈,我刷到过你的抖音。你发表在《数学学报》上的那篇文章我看过了,你在数论领域的确有着很强的天赋。”
“而且你也兼修了计算机学,能够率队走到这里,你还是有点厉害的。预祝你们拿下国一。”
汪珊珊很自然的认为钱益团队能够拿下国一已经是很了不起了。毕竟,她了解过钱益是杭电数院的,队友一个计算机学院,一个同样数院的,肯定答得是B题,没有可能竞争至高奖。
对于汪珊珊居高临下的态度,钱益没有太在意。
而这个时候,最终的答辩也开始了。
按照赛区顺序,一个个的上台答辩,选手们先是进行陈述,然后专家提问。
显然,这次的国赛最终评审,相比于省赛区的答辩,问题上会更加的宏观一些,轻松一些。
评审之中,最大牌的无疑是高剑院士和曾兵院士,曾院士只对A题的选手感兴趣,说上了几句,不过稍稍的问了几句,就草草收场。
毕竟经历过和钱益的那种高质量的问答,其余的选手在层次上的确差了不止一筹。
一番评审下来,也就汪珊珊让他重视了一番,不过,她们团队还是对于现实环境影响考虑不周,在计算IV层时,疏忽了空气层的对流效应,对于材料孔隙率的有效热传导悉数同样知之不详。
这也导致了,她们在最终的计算结果上出现了5%的偏差。
按照曾兵的记忆,汪珊珊团队的成果,大抵能够达到项目组第二次试验返工的程度。若是没有钱益这个妖孽,已经很了不起了。
只是看过了钱益的论文后,曾兵只能惋惜了。
又过了几组之后,终于轮到了钱益团队上场。
钱益团队的论文早已经被评审组一致评定为全场最佳,也是高教社杯的唯一人选。现在只是需要走个流程,确保下是他们团队自己完成就可。
随着钱益三人上台,评委席之中,高剑院士开始了提问。
“这篇论文的结论和曾院士团队给出的最优解无一丝偏差。”
“能够获得这样的结果,除了庞杂的知识面,其中的核心就是超强的数学建模能力和高效的编程技术,当然,你们的论文撰写能力同样老辣。你们分别展开说说对于各自内容的亮点。”
高剑院士看向了三人,也是很好奇,这个组合里面,谁负责数学建模,谁负责编程,谁又整合的论文,能够汇聚这么三个顶尖的人才,如此默契的配合,还真是很不容易的。
评审组之中除了曾院士,其余的教授专家们也好奇的看向了三人。
钱益微笑了下,如实的汇报:
“其实,这次的数学建模,编程,以及论文的整合,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主要工作。要说整个论文的亮点的话,我认为首先就是在优化算法,非稳态热传导模型的创新上...”
钱益细致入微的将自己当时解题的思路,娓娓道来。
听着钱益话语之中,各个专业领域的理论,定律的活学活用,不仅仅是下面其余的参赛队伍,就连评审团的专家教授们都是大为吃惊。
汪珊珊本来已经准备最终的领奖了,听到钱益的解题思路,整个人都是如遭雷击。
“他怎么会这么博学,竟然完成了数学建模,编程,论文的全部核心工作。就连物理学,热力学,工程学都是运用的炉火纯青。”
看着钱益的答辩,汪珊珊又想到了他在抖音上发布的视频,这哪里是一个普通学霸的日常,这钱益简直就是妖孽和怪物啊。
汪珊珊更想到了,在这段时间,除了备赛,他还在开发一款个人APP,抽空还去360科技兼职指导项目。
这人即便是放在水木大学数院,也会让所有人仰望了!
汪珊珊知道自己败局已定,现在就想着赶紧结束答辩,等钱益的论文完整的公布出来,她一定要好好的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