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真的置身于那遥远的江湖之中,迷离而又充满向往。
“所以我选择了武侠,选择了创作这部《雪中悍刀行》。”
陈世元表面上装出一副清高深沉的模样。
内心却如鼓点般急促地咆哮着。
妈的!千万别露馅啊!
这可是《雪中悍刀行》原作者的创作思路。
自己要是背错的话就全完了!
同时,也在暗暗嘀咕。
这些狗屁的语句,怎么这么咬嘴啊。
让我的嘴皮子直打哆嗦。
不过尽管如此,陈世元还是努力保持着镇定。
望着金镛质疑的眼神,不卑不亢继续着自己的阐述。
金镛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陈世元身上。
听完他那番“独到”的见解后。
脸上先是掠过一抹惊愕,随即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眉头微蹙,眼中闪烁着探寻的神情。
最终,禁不住发出由衷的赞叹。
“大才啊!”
“阿元!那本《雪中悍刀行》,果然是出自你手。”
金镛望着眼前的年轻人,感慨道。
“年纪轻轻,便才俊如此,我们这些所谓的香江才子,真是老矣!”
“岁月不饶人!老啦!”
话语间,透露出一种对韶华流逝的深深叹息。
陈世元闻言,脸上闪过一丝得意的神色。
却故作谦逊地摆摆手。
“查先生不要这样说,我只不过是平时喜欢思考罢了。”
“偶尔,我会思索一些人为什么活着,人又为什么要死,究竟是活着愉快,还是死了痛苦。”
“就这样,不由自主地积累了很多知识。有时候,心中激荡出来的火花,连我自己都觉得诧异。”
陈世元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但也在尽力保持着谦逊的姿态。
金镛微微一笑,那笑容中蕴含着对年轻人的赞赏。
“哈哈哈,年轻人中像你这样学识渊博的人很少啊。”
透露出一种长辈对晚辈的欣慰。
不过,转瞬之间,脸色又变得有些凄凉。
“看着你,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我的大儿子!”
“他曾经和你一样,喜欢思考这样的问题。当时我还夸他有慧根,谁知道后来却……”
说到这里,金镛话语戛然而止。
脸上充满了难以描述的哀伤!
“可惜啊!!!”.
第四十五章 买断 《雪中悍刀行》
“金镛的大儿子?”
这念头一出,便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往事如潮水般涌来。
陈世元眉头紧锁,回想起前世的那段尘封的历史。
金镛的大儿子,查传侠。
一个十九岁便匆匆与世界告别的儿子。
成了金镛心头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据说金庸对他这个大儿子感情很深
曾多次带着年幼的查传侠去见他的母亲朱玫.
但讽刺的是,母子间却像是隔着千山万水,情感难以交融。
据说查传侠,那个在十一二岁便能写出“人生苦短,无趣至极”的幼童,思想里似乎先天就蕴含着佛教的淡泊与超脱。
有人说,应该引导孩子远离那些阴暗颓丧的想法。
但金镛,那位文学巨匠,却有着不同的见解。
人生,本就是一场苦旅,他比同龄人看得更透。
金镛的夸赞,是对儿子早慧的认可。
却未曾料到,这份深刻会成为儿子自杀的压力。
那时候查传侠,在美国纽约的大学校园里。
正值青春年少,却因一次与旧金山女友的电话争执。
一时冲动,选择了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接到儿子死讯时,那时候,金镛正埋首于社论的撰写。
心中如遭雷击,却强忍着悲痛,坚持完成了手中的社论。
因为每日有数十万读者在等待他的文章。
因此即便是天塌下来,也不能让这份责任中断。
后来,在《倚天屠龙记》修订本的后记中。
金镛以一种近乎自省的笔触写道。
“我曾以为,张三丰见张翠山自刎,谢逊闻张无忌之死,那已是人世间极致的悲痛。但那时,我还不明白。”
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哀伤释然、
仿佛是在告诉自己,也是在告诉世人!
真正的痛,是无声的。
是藏在心底,无法言说的。
金镛花了漫长的五六年,心情才有所平复。。
后来时间流转到了1991年,金镛决定将《明报》转手给于品海。
市井间,流言四起,有人说这是因为于品海与他那逝去的儿子惊人地相似。
面对记者的好奇探问,金镛缓缓开口解释。
“理性告诉我,我并没有这样的念头。但不可否认,他与我大儿子同年出生,都属猴,相貌间也确实有那么几分神似。”
“或许,在潜意识里,我不自觉地对他产生了亲近感,这种可能性,或许存在吧。”
陈世元思绪不由自主地飘远,片刻后才猛然回神。
轻轻叹了口气,语调缓和道。
“说实话,查先生,小时候的我,对死亡毫无畏惧。我总觉得,只有过去的人才会死去,只有历史书中的人物才会消逝。”
“很多人不解,历史究竟有何意义?其实,历史就是用来告诉我们:有哪些人已经离去!我翻遍史书,从未见过‘陈世元’这个名字,于是我想,我怎么可能会死呢?更重要的是,即便死亡,也并非可怕之事。”
“记得小时候,我隔壁的陈太总是训斥她老公,说‘那么多人死去,你怎么还不去死?’而陈叔每次外出归来,陈太又会嗔怪道,‘死回来了啊,怎么不多死一会儿?!”
陈世元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幽默
“所以,我一直以为,死,就像去上街一样平常,而且肯定不会去很远的地方,因为陈叔每次都能很快回来。”
金镛听后嘴角不禁勾起一抹笑意,似乎领悟到了陈世元话中的深意。
见状,陈世元心中稍安,继续说道。
“所以,无论如何,我都希望查先生能够放下哀愁,顺应生活的变迁,时常开怀大笑!”
“我相信,即使令公子在天之灵,也不希望您因为他而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
金镛闻言不由得点了点头。
“看来,倒是我这不经意的玩笑,扰了咱们的雅兴。”
轻摆了下手,示意回归正题。
“阿元!今日邀你前来,首要之事,便是兑现诺言,将我那部小说的改编版权,正式交予无线。”
“其次,关于那次打赌,我金镛可不是食言之辈?这十万港币的支票,我已备好,只待你签字领取。”
说到这里,金镛微微一顿,目光中闪烁着几分诚恳。
“最后,阿元,我有一事相商。我欲出资,买断你手中《雪中悍刀行》一书的全部版权。”
此言一出,陈世元不禁瞪大了眼睛。
脸上写满了惊讶,仿佛听见了什么不可思议之事。
“什么!您想买断《雪中悍刀行》?!”
陈世元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一旁的韦珈辉也是一脸愕然,忍不住插话进来。
“查先生,您说得可是真的?”
“阿元这部作品,真有如此魅力,值得你这样?”
金镛轻笑一声,透露出商人的精明。
“你们可别忘了,我金镛除了写作为生,也是个在商海沉浮多年的老手。”
“《雪中悍刀行》一书,情节紧凑,人物鲜活,尤其是凉莽之战的篇章,更是动人心弦。”
“而且与我《神雕侠侣》中,郭靖黄蓉坚守襄阳城的情节,有几分相似。既承袭了我的风格,又有所突破,实乃佳作。”
“我金镛,向来惜才,若阿元愿意,我愿出价五百万港币,买断此书版权。”.
第四十六章 《雪中悍刀行》的价值!
五百万港币!
这个数字,在这个年代的香港,无异于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