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真是一点都不客气啊。”苏晴看着他那副悠哉的样子忍不住调侃道,“就把孩子们都扔给我,自己在这里偷懒。”
“这怎么能叫偷懒呢?”陈明一本正经地说道,“我这是在统揽全局、坐镇后方。再说了,你不是干得挺好的嘛,孩子们都快把你当成孩子王了。”
“贫嘴。”苏晴白了他一眼,但嘴角却忍不住向上扬了扬。
她看着远处操场上那个正带着一群小不点玩老鹰捉小鸡的林晓,又看了看在篮球场上正学着大人的样子笨拙地拍着篮球的小胖子,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
“说真的,陈明,”她转过头认真地看着陈明,“谢谢你。”
“谢我什么?”陈明被她这突如其来的感谢给弄得一愣。
“谢谢你为孩子们做了这么多。”苏晴的眼神很真诚,“我以前从来不知道,原来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可以改变这么多人的命运。你让我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生活。”
陈明被她看得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也没你说的那么夸张。我就是……想让他们过得好一点而已。”
两人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气氛温馨而又宁静。
下午的时候,李宏果然没有食言。
一辆满载着水泥和黄沙的大卡车轰隆隆地开到了孤儿院的旧址。
紧接着,挖掘机、搅拌机,各种施工设备也陆陆续续地被运了过来。
李宏亲自带队,指挥着工人们在孤儿院的周围拉起了高高的警戒线和围挡。
一场轰轰烈烈的翻新工程,就这么正式拉开了序幕。
那栋承载了无数记忆的破旧小楼,即将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迎来它的新生。
而就在孤儿院这边大兴土木、一切都欣欣向荣的时候。
千里之外的南风市,李建国导演的《远方的家》剧组却陷入了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你说什么?!违约?!”
豪华的影视基地办公室里,李建国一巴掌狠狠地拍在桌子上,整个人都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他瞪着血红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面前那个西装革履、油头粉面的经纪人,声音里充满了压抑不住的怒火:“王经理,你是不是在跟我开玩笑?合同都签了,定金都付了,电影都开拍一个多星期了,你现在跟我说,你们的演员不来了?!”
那个被称为王经理的男人面对李建国的怒火,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慌张,反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傲慢:“李导,您别激动嘛。这也不是我们想的,实在是……我们家那几个孩子最近接到了一个更好的本子。”
“更好的本子?”李建国气得都笑了,“什么本子比我李建国的电影还好?”
他在圈里的地位虽然比不上那些顶级的商业片大导,但在文艺片领域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不知道多少演员挤破了头都想上他的戏,哪怕是零片酬都愿意。
现在竟然有人敢放他的鸽子?
“李导,话不能这么说。”王经理推了推自己的金丝眼镜,语气里带着一丝炫耀,“是张一谋导演的新片《长城之上》,钦点我们家小宝演男主角的小时候。您说,这么好的机会我们能错过吗?”
张一谋!
听到这个名字,李建国心头一震,刚到嘴边的骂人话一下子就给噎了回去。
如果是别的导演,他还有底气掰扯掰扯。
可张一谋,那是国内导演圈里金字塔最顶尖的存在。
他的电影别说是演个小主角了,就是能在里面露个脸,都够一个新人演员吹一辈子的了。
“可……可你们也不能就这么直接违约啊!”李建国感觉自己的心都在滴血,“我们这边的拍摄计划全都安排好了!你们这么一搞,我们整个剧组都得停摆!这损失谁来承担?”
“李导,您放心。”王经理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放到李建国面前,“我们是正规公司,一切都按合同办事。合同上写得很清楚,违约金我们一分不少地赔给您。”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施舍般的意味:“而且考虑到我们这次确实是给您添了麻烦,我们公司决定在合同规定的违约金基础上再多加百分之二十。您看,我们够有诚意了吧?”
李建国看着那份文件,气得浑身都在发抖。
他拍的这部《远方的家》是一部关注留守儿童的公益片,总投资都不到一千万。
为了节省成本,他请的这些小演员片酬都给得很低。
那点违约金,对财大气粗的张一谋剧组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他们这是摆明了,宁愿赔钱也要去抱那条更粗的大腿。
“你们……你们这是不讲道义!”李建国气得嘴唇都在哆嗦。
“李导,您这就言重了。”王经理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赤裸裸的轻蔑。
“商场如战场,哪有什么道义可言?只有利益。您这部片子说白了就是个公益片,拍出来能有多少票房?能给演员带来多少商业价值?”
“而张导的片子那可是奔着冲击国际大奖去的,孰轻孰重我想不用我多说了吧?”
“李导,您是个聪明人也是个大导演,别为了这点小事伤了我们两家的和气。以后圈里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没必要。”
说完他不再看李建国那张气到铁青的脸,潇洒地转身,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办公室。
“砰!”
办公室的门被关上。
李建国再也忍不住,抓起桌上的烟灰缸狠狠地砸在了地上:“欺人太甚!实在是欺人太甚!”
助理小刘听到动静连忙从外面冲了进来,看到一地的狼藉和暴怒的李建国,吓得大气都不敢喘:“李……李导,您消消气,别气坏了身子……”
“滚!都给我滚出去!”
李建国指着门口大声地咆哮着。
小刘不敢再多说一句,连忙退了出去,还顺手把门给带上了。
办公室里只剩下李建国一个人。
他像一头被困住的野兽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愤怒、屈辱、无力……
种种情绪像潮水一样将他淹没。
他拍了一辈子电影,自问在圈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可今天,他却被一个小小的经纪人给如此赤裸裸地羞辱了。
这让他感觉自己坚守了半辈子的那些所谓的艺术追求,在冰冷的资本和利益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他颓然地瘫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那片虚假的蓝天白云,眼神里一片死寂。
电影……还拍得下去吗?
他不知道。
第109章 如果让孤儿院的孩子来演呢?
剧组停摆的消息像一阵风,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影视基地。
所有人都知道李建国导演这次是栽了个大跟头。
被合作的演员公司临阵放了鸽子,这在圈里绝对是奇耻大辱。
一时间,各种风言风语都传了出来。
有同情李建国的,说他时运不济碰上了不讲信用的合作方。
有幸灾乐祸的,说他李建国平时眼高于顶得罪了人,现在遭报应了。
更多的则是在看热闹。
他们都想看看这位一向以清高和固执著称的文艺片大导,这次要如何收场。
面对外界的纷纷扰扰,李建国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了办公室里,整整三天没有出门。
小刘每天都把饭菜送到门口,但每一次都原封不动地又被拿了回来。
他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却又不敢进去打扰。
他知道导演现在需要的是安静。
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地上已经堆满了烟头。
李建国就那么静静地坐在沙发上,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眼睛死死地盯着电脑屏幕。
屏幕上正在循环播放着那首熟悉的《鲁冰花》的MV。
画面依旧是那块斑驳的“启明星”招牌。
歌声依旧是那个空灵纯净、带着一丝淡淡忧伤的童声。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这几天,他什么都没干,就是反复地听着这首歌。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或许只有在这纯粹的歌声里,他那颗被现实刺得千疮百孔的心才能找到一丝丝的慰藉。
这首歌就像一剂良药,慢慢地抚平了他心中的愤怒和屈辱。
他的心情渐渐地平静了下来。
他开始反思。
或许那个王经理说得对。
在资本的逻辑里,他确实输了。
但是拍电影,真的就只有资本这一条路吗?
他想起了自己拍第一部电影的时候。
那时候他还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学生,没有投资没有明星,甚至连个像样的摄影机都没有。
他就是凭着一腔热血,拉着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用一台借来的16毫米摄影机拍出了自己的处女作。
那部电影画面粗糙,收音糟糕,演员的表演也青涩得不行。
但那部电影却充满了最真挚的情感和最原始的生命力。
也正是那部电影,让他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奖项,让他真正地踏入了导演这个行业。
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了呢?
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也开始迷信大明星、迷信专业的团队、迷信那些华丽的包装了呢?
自己拍这部《远方的家》,初衷到底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真实地去展现那群被遗忘在乡村里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吗?
不就是为了用最质朴的镜头去唤醒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吗?
既然如此,为什么一定要用那些被精心包装过的所谓的“童星”呢?
那些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聚光灯下,出入有保姆车,身边有助理围着。
他们真的能理解什么是贫穷吗?
他们真的能体会那种对父母长久的思念和渴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