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葫芦农场 第71节

  它还真就继承了父系马犬的旺盛精力和高兴奋度。

  “磊子,你看,你这小狗的聪明劲儿,都不用人教,看到咱们在找蘑菇,它就跟着找起来了。”

  大爷爷指着前面,蹲在一丛蘑菇前的大力。

  它刚挨了尚磊一巴掌,不敢直接上去就啃了,但还是对着蘑菇来回嗅个不停,似乎好奇这东西到底有什么好吃的。

  尚磊见状也笑了,它知道,大力这个表现,其实并不是聪明,就是单纯的闲不住,别人干啥,它也要跟着干啥,是个显眼包。

  “舅舅,那里也有好多蘑菇,能采吗?”

  曦曦这时,也不甘落后的跟着大力找起蘑菇。

  “可以的,那是咱们吃的红菇。”

  当地最常见的就是香菇和红菇,尚磊小时候就经常跟着大人来山上采蘑菇,也是认识的。

  植被越好的山头上,蘑菇越多。

  松树下,杂草里,照得到阳光的树林间,落叶覆盖了厚厚一层,变成了腐殖土。

  这些地方,就会有蘑菇偷偷长出来。

  雨后刚冒头不久的松茸,身上裹满湿泥,像是一个个泥娃娃,它们通常长在松树下,草丛里。

  杂木树林间,青冈栎树下,大多是些香菇、红菇、羊肚菌以及鸡枞菌。

  香菇、红菇是数量最多的。

  大爷爷采的蘑菇也多数以香菇为主。

  鸡枞菌最少。

  当地的鸡枞菌有些细、瘦,伞面窄,腿粗。

  据说别的地方,比如云南,一朵鸡枞菌能长到一两公斤,像是一把小伞。

  不过虽然少,但由于没什么人来采,还是能采到一些的。

  尚磊他们就一连着发现了四五处。

  曦曦跟着他,一边采蘑菇,一边跟着大力抓些漂亮的甲壳虫,玩得很是开心。

  “汪汪汪!”

  大力忽然又叫起来。

  “舅舅,舅舅,这里也有小刺猬。”

  曦曦高兴地又蹦又跳。

  大爷爷道:“刺猬这东西山里是越来越多了,到了每年葚子烂熟掉一地的时候,你就来山里看吧,一片桑林里,地上全是刺猬。”

  尚磊往那边一看,果然又是一伙拖家带口的刺猬。

  “这东西一窝生好多啊。”

  说着,和大爷爷一块走过去,仔细瞧了两眼,这群刺猬就比较脏了:“曦曦,这些小刺猬咱们就不抓了,它们身上长了虫子。”

  “啊?我看到啦,真的有虫子,咦~好可怕。”

  小姑娘一副起鸡皮疙瘩的样子,不断用手搓着自己两个胳膊。

  “让狗也离远点吧,这是狗蹦子,跟跳蚤一样,吸血的,以前专门吸狗的血,能把狗疼的一蹦三尺高。”

  大爷爷说着,用手上的铲子把这些刺猬扒拉开赶走:“这刺猬是冲蘑菇窝子下边的蚂蚁来的,也是个坏东西,不知道这东西有啥可保护的。”

  也就是鸡枞菌下面的白蚁窝,白蚁会散发气味,很多刺猬一样的小兽会闻着气味过来。

  至于狗蹦子,是老人们的叫法,其实就是蜱虫。

  “可能这刺猬能吃害虫吧,具体咱也不知道。”

  尚磊不是学这个的,自然不清楚具体原因。

  山里的小动物太多了,现在的人也不像是前些年那样常常大肆进山活动。

  少了人类活动的打扰,让慢慢减少的山鸟和小兽也重新变多起来。

  山雀、黄鹂、相思鸟,时不时的,还有小松鼠、四脚蛇、竹鼠等出没。

  大力的鼻子挺灵的,还在一个树坑边搜出来一只大草龟,让人很觉得惊喜。

  曦曦也是全程兴奋地吱哇乱叫,不断撒娇催促着尚磊把这些可爱的小动物用手机拍下来。

  小姑娘今天可是玩得开心了。

  虽然很累,但也舍不得让尚磊来背,一直跟着大力在周围跑来跑去,玩得不亦乐乎。

  大爷爷也很累,但老人家很是坚韧。

  加上尚磊帮他背着蘑菇,他就一直到临近中午从西山走出来,到了尚磊在观音庙旁的鱼塘,才肯坐下来歇着。

  “大爷爷,你要是急着卖这些蘑菇的话,我就帮你问问有没有人要。”

  大爷爷一家跟自家关系还是比较亲近的,尤其尚磊小时候没有爷爷奶奶照顾,满月酒都是大爷爷帮忙操办的。

  他一直惦记着这些,有能帮到的地方,就愿意帮一下。

  “不用了,你好不容易回村来,还是好好休息休息吧……

  加上你这又养了鱼,买了猪仔的,这哪里离得开人,以后猪和鱼长起来了,我看有你爸妈帮你,都忙不过来,我听着都替你愁得慌。”

  大爷爷抽着卷烟,摆摆手。

  “哈哈哈,不用替我愁,大不了到时候雇人嘛。”

  尚磊随口说着,就掏出手机来,把一大筐子蘑菇拍下来,发了个朋友圈。

  现在他认识的人里,有开饭店的,有开超市的,圈子摆在这里,他手里的东西,质量也是有口皆碑的,不用多说。

  只是这两天没有回市里的打算,到时候谁用就发快递好了。

  这时,大爷爷也说:“你在手机上问人,还不得给人家送去,这还不如咱们自己带到县城卖呢。”

  尚磊说道:“不用送,发快递,要是没人要,明天我开车,咱们去县城卖,正好我明天要送曦曦回家呢。”

  大爷爷不愿意太过麻烦堂孙,听到尚磊说送曦曦顺路,这才点点头:“咱们自己山里采的蘑菇,没有本钱,你要是有朋友要,便宜点也行。”

  尚磊连忙摇头:“哪能呢,这都是野生蘑菇,是好东西,可不能便宜卖。”

  正说着,尚磊的微信电话响了。

  掏出手机一看,是胡胖子打来的。

  “小尚,我看到你那里有野生蘑菇?确定是野生吗?”

  “当然了,刚从山里出来,现在守着鱼塘休息,还没回家呢。”

  尚磊给他又咔嚓了两张照片发了过去。

  “好好好,我全要了,按照市场价,咱们这里的野生香菇每斤36块钱,野生红菇是每斤212块钱……”

  “别急报价格呢老胡,我们就只卖香菇和红菇,别的还要留着自己吃呢。”

  尚磊说道:“还有,我最近没空回市里,要不给你发快递吧?”

  这一大筐的香菇和红菇,加起来差不多二十斤左右,红菇虽然没有香菇多,但也有两三斤了。

  这一筐蘑菇能卖的钱,怎么也有一千多块钱了。

  不管是发快递,还是叫个车送走,都是值得的。

  胡胖子说:“不用发快递,你报个地址,我让你们县里的佳选超市派车去拿,运输车能一趟过来。”

  “咦,我们县里也有佳选超市了吗?那正好啊,明天我给你送过去得了,明天我也要去县里一趟。”

  “那行,那行,我这就给他们打电话,给他们提前说明一下情况。”

  胡胖子说完,挂断电话。

  尚磊就对大爷爷说道:“红菇每斤212,香菇每斤36,这价格还行吗大爷爷?”

  “诶?磊子你这是哪里的朋友,这红菇比县里贵好多啊!”

  大爷爷一听有点吃惊:“县里菜市场的价格还不超过二百块钱呢,去年才一百八十块钱上下……”

  “市里的朋友,开超市的。”

  尚磊道:“比县里贵就行,我之前听我爸说,红菇特别贵,每斤五六百块钱呢,还以为他想坑我呢。”

  “没有没有,五六百那是防疫之前了,那时候人们兜里鼓,有钱……现在不行了”

  大爷爷摇摇头,而后展颜笑了:“我家磊子出息了啊,随便一个电话,就能把蘑菇卖出高价,怪不得要回家养猪养鱼。”

  “哈哈,大爷爷可别夸我,我养这些心里也没底的。”

  尚磊嘴上谦虚着,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山里的蘑菇现在没什么人去采了。

  听大爷爷说,他是四点多钟起来,五点钟进山的,这才采了这么些能卖钱的蘑菇。

  一筐蘑菇卖出一千多块钱看着不少,但要是人都去抢着采,能够自家炒一盘菜就不错了。

  雨后虽然蘑菇也不少,但远远比不上云南那种,靠这个发家致富是不用想的。

  ……中午,尚磊带着曦曦和大力回去,用红菇把鸡炖上,又用鸡枞菌炒了腊肉。

  曦曦跟着在山里玩了一圈,已经饿了,尚磊就先煎了鱼肉给她吃着,自己再去蒸米饭。

  刚蒸上米饭,老爸老妈就赶集回来了。

  不仅买了粉和烧烤炉、木炭,还新买了一套渔网、喂鱼的饲料盆,以及鱼苗和猪仔的抗病用药。

  尚磊看到后,心想自己还是不够细心,没把东西准备全,让爸妈跟着操心他。

  他是仗着有司农传承有恃无恐,所以防疫抗病的用药之类的就没想过。

  至于饲料等,更是有个水桶就行。

  就没考虑那么多。

  现在爸妈买来,才想到这些也是必要的投入,用不到也得准备着啊。

  中午美美地吃过一顿饭,尤其是炖鸡和鸡汤粉,是真的美味。

  这次的炖鸡尚磊也没忘了加人参根须,所以中午小睡一会儿后,不管爸妈还是曦曦就又都活力满满,精神百倍。

  曦曦睡醒过来就拉着尚磊给她和小刺猬拍照,完全忘记了上午的疲累。

  老爸老妈更是身上有劲后就闲不住,跟着尚磊去山上喂了猪仔后,就开始包粽子了。

  尚磊便让曦曦在家陪着他们忙活,自己借着喂鱼的空当,带着大力去了趟自家的柴山。

  打柴的柴山,离村子比较远,是比今天采蘑菇的地方更偏东、偏北方一些。

  不过远一点也好,现在村里也通上燃气了,家里除了秋冬季,别的时候不怎么来柴山打柴。

  这样就更方便尚磊搞点自己的小实验。

  现在灵气的收支情况,基本是持平的。

  每次自己施展小灵雨术和培育术之后,那些净水的水草和新品种鱼类会反馈回来灵气。

  但是也要考虑以后,以后学会了新的司农法术后,灵气越用越多,葫芦空间的灵气跟不上使用,还是要尽早赚取到大量的灵气才行。

首节 上一节 71/2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