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错把李二陛下当成亲爹 第264节

  萧凡道:“不认识。”

  李治:“……”

  萧凡看着两个小屁孩,指着前方一块不大的玻璃笼罩的地道:“那一块地,就留给你们两了,若是有不懂的,可以去请教佃农。”

  他板着脸:“丑化说在前头,若是你们以皇室身份欺压别人,别怪我翻脸不认人,该抽的,我绝不会因为你们是王爷公主就手下留情!”

  李明达和李治脖颈一缩,忙不迭道:“自然不会,萧凡你放心。”

  “哦,那行吧,去种地吧。”

  两个小屁孩喜气洋洋的迈着短腿跑到庄稼地里面。

  两人锦衣玉食惯了,哪里知晓种地的辛酸。

  不过想到不久之后,就能吃到可口的荔枝和橘子,他们还是有些激动。

  “皇姐,这冬日,真的能种出荔枝和橘子吗?”

  “况且了,父皇不是说过,只有岭南才能种出荔枝吗?关中真的可以吗?”

  李明达笃定的道:“我告诉你,你可以怀疑父皇,但不要怀疑萧凡,他说可以,就一定可以的,放心吧!”

  “噢噢。”

  两个小屁孩开始殷勤的搬运树枝,脸色憋的涨红,额头皆是大汗淋漓,可还是义无反顾的开始在玻璃房内种起庄稼。

  ……

  萧凡在襄城公主府邸。

  “你啊你,你让小兕子和稚奴种地干什么?他们还小。”

  李心澜白了一眼萧凡。

  萧凡肃穆道:“你们皇室的人,锦衣玉食惯了,要体验一下农家的疾苦,这样才能知晓百姓对大唐的重要性,若是不然,只是嘴上说说,真若是闹出了何不食肉糜的话,岂不要笑掉大牙?”

  “反正你有理。”李心澜一脸无语。

  萧凡在大院内搭着一口锅,锅里面在煎炸几条鲫鱼。

  很快,鲫鱼被煎炸的两面金黄。

  将近四五条鲫鱼,每一条都完完整整。

  这时候萧凡才开始在锅里面倒入油盐酱醋 。

  不一会儿,香气四散。

  李心澜有些急不可耐,也顾不得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此时正在田埂挥汗如雨。

  她拿着筷子便要试吃。

  萧凡笑笑,道:“治大国如烹小鲜,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

  “什么意思?”李心澜不解的看着萧凡。

  萧凡道:“还没好啊,你是不是等的都不耐烦了?”

  李心澜腼腆的笑了笑,赶紧收回手。

  她吐了吐翘舌,想了一会儿道:“额,你方才说的话,好像不是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解释吧?”

  萧凡愣了愣,“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

  李心澜道:“对啊!如今对道德经这句话最为主流的解释都是:治国应像烧菜一样精心,油盐酱醋必不可少,多之一分,少之一分都不可,既要注意佐料,又要注意火候……”

  “你这种解释,似乎不符合主流。”

  趁着闲来无事,萧凡侃侃而谈道:“治大国如烹小鲜,要想理解老子的这句话,首先要弄明白,在老子生活的时代,古人是怎么烹制小鲜的。”

  李心澜不解:“可这句话,和老子生活的年代,有什么关联?”.

第268章

  趁着鲫鱼还没好。

  萧凡道:“在春秋时期,古人吃鱼和现在不同,烹饪小鱼,不去鳞,不去肠,下锅之后,最忌频繁搅弄,便是担心将小鱼弄断。”

  李心澜点头。

  萧凡道:“那么通过这些,其实完全可以延伸出烹小鲜不可扰,治大国不可烦。烦则人劳,扰则鱼溃。”

  李心澜陷入沉思。

  萧凡眨眨眼道:“老子一生尊崇无为而治,那么我这种解释,其实才是最贴合无为而治的理论,不是吗?”

  李心澜没说什么,只是心中隐约有些隐忧。

  萧凡这是,在挑战整个大唐儒家啊!

  虽然他说的很对,但真若是这么解释,不知又会掀起多少腥风血雨。

  “哪里有鱼吃?”

  “好香啊!”

  “饿死了,又饿又累啊!”

  两个小屁孩拖着疲乏的身子,不知何时出现在萧凡和李心澜身后。

  见到大锅内的红烧鲫鱼。

  李明达和李治同时咽了咽口水:“好香。”

  “我要吃一碗米饭。”李治高声道。

  咕咚。

  李明达眼睛都直了,“我,我我要吃三碗米饭!”

  萧凡看着李明达胖墩墩的身子,突然陷入沉思。

  能吃这么胖,看来终究是有道理的。

  两个小屁孩吃的正在兴头的时候。

  “公主,殿下!”内卫突兀的叫声,将李明达和李治吓的手中的碗吧嗒落地。

  两人看着散落在一地的米饭和鱼汤,哇的一下子就哭了出来。

  内卫有些尴尬,可又不得不硬着头皮道:“陛下在找你们,若是回去晚了,怕少不得一顿打。”

  李明达和李治赶紧缩了脖颈,摸着眼泪,飞快的坐上轿子,赶紧遛了。

  ……

  太极宫。

  李世民找到正在吃着炸鱼的李明达。

  方才在她皇姐那里吃了鲫鱼,好吃的要命,现在回宫,她立马又要膳房的厨子做着吃。

  只是和萧凡的比起来,差远了。

  “父皇,找我干啥¨ˇ?”李明达一边吃着炸鱼,一边问李世民。

  李世民没好气的道:“你是不是带着稚奴出宫疯了?”

  李明达道:“是呀,去皇姐哪里了。”

  “只是去襄城那里了吗?”

  李明达脸不红心不跳的道:“嗯呐,咋了。”

  李世民有些不确定的看着她,想了想道:“不要去别出瞎溜达,朕才继位,许多歹人都惦记着皇室。”

  他自顾自叹口气:“治理江山……哎!”

  李世民没继续说下去,显得有些心烦意乱。

  李明达道:“父皇不要烦恼了,治大国如烹小鲜,就好比烧鱼一样,不要总是翻动,不然鱼就碎了,什么烹小鲜不能扰,治大国不能烦,所以啊,父皇不要烦闷了。”

  咯噔。

  听到李明达随口说出来的话,李世民表情突然怔住,目光陡然锁住李明达。

  李明达有些为难,表情有些纠结,最终还是将手中的炸鱼递给李世民:“就这一块了,父皇你吃吧。”

  李世民:“……”

  他摆摆手,笑着道:“父皇不饿,小兕子刚才的话,谁教你的?”

  李明达道:“听来的,萧凡和皇姐在烧鱼吃,可好吃了,吃着吃着就说了这些话。”

  “哦哦,萧凡是这么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

  李世民沉默了,细细咀嚼一番,眼中陡然射出一抹精光。

  这三年,李世民一直在找到一个治国的平衡点,可用了三年时间,他依旧有些磕磕绊绊,直到前些时间,才悟出“民部可烦”的道理。

  想不到,萧凡随口一句话,就将他这些年的执政举措给解释的这么通透!

  “好,好啊,说的很对。”

  李世民言语中止不住流出一抹赞赏的精光。

  她看着李明达,也没说什么便点头离去。

  没走几步,迎面看到李治。

  李世民低头看着他一会儿,淡淡的问道:“今天去哪了?”

  李治道:“去,去皇姐那里了。”

  李世民冷哼一声:“还去哪儿了?”

  李治赶紧摇头:“哪都没去。”

  李世民笑了,仰天大笑:“哈哈!好!我儿好啊!懂得骗人了!”

  “你告诉朕,你鞋子上这么多泥土怎么回事?”

  “今天没下雨,你这些泥土哪里沾上的?”

  李治吓的面色惨白:“这,这,这个么……”

  “¨々啊!父皇我想起来了,我今天和皇姐还去种植啦。”

  种植……

  也算是务正业了!

  李世民有些欣慰。

  国朝以农为本,士农工商,这农乃是大事,尤其是春耕时节,朝廷都是需谕旨各地官府劝农的,不只如此呢,每年的时候,皇帝还需去地坛,亲自去天坛里祭祀,这天坛分为祈谷、圜丘二坛;

  祈谷坛的祭祀,便是天子和百官对农耕的重视,甚至祭祀之时,皇帝还需亲自拿着锄头,在祈谷坛中象征性的翻一翻地,以示为人君者以身作则,为万民表率。

  他抬头看着天,眼看着快要下雪的样子。

首节 上一节 264/3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