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无人回应,老人亦未发现苏墨所在,不由叹息一声随后又道:
“我时间不多了,刚才的话且替老朽转告苏墨。
还有,多多被我牵连,元神被劫运压制,等到大劫结束,劫运褪去,自会苏醒,叫苏墨不必担心。"
说完这番话,天空中虚影顿时显然,尹仲等人因为担心多多,顾不得会不会打扰到多多闭关,直接破门而入。
进入屋内,发现果然如那老人虚影所说,多多已经陷入昏迷,额头之上,更是浮现出灰暗颜色。
见状,尹仲赶忙为多多把脉,同时派寇仲去镇上寻找医师。
现在苏墨不在,那老人的话尹仲不敢全信,只能稳妥来办,他又遣仆从去烧来开水,叫婢女从旁照顾多多。
顿时,庄园上下忙成了一片。
时间向前推移片刻,回到老人出现之时,就在老人虚幻的身影飘出多多屋顶之时,大唐的东海岸也迎来了惊变!
成百上千艘大船登录东海各个港口,而巡守的官兵早已死去多时。
无人通报,无人阻击,这些海外来的大船轻而易举就停靠在海岸。
朝阳旗很快插向四方,一队队身披东瀛皮甲的士兵自船上列队走下,待到列队完成,一道颇具威严的年轻身影自大船上漫步而下。
“恭迎天皇陛下!"
“恭迎天皇陛下!"
这年轻身影不是别人,正是东瀛天皇连成志。
连成志站在船梯中间,不停向大军方向挥手致意,与此同时,一名政官来到他身后小声报告起来:
“禀报天皇陛下,唐朝东岸十五万武士已经完成登陆,大元边境、大清边境各十五万武士也已成功抵达,分别由左将军德川家康和右将军丰臣秀吉率领,与大元、大清合力攻打大明、大宋两国!"
“哦?不错,既然一切已经准备就绪,那就按照原定计划行事吧!
对了,右将军那边,有关大清投降事宜,进展如何了?”
“报告天皇陛下,昨日收到右将军来信,大清衷心来降,只待陛下来日发告册封,即可接收大清W子国!"
“好!待我东瀛定鼎中原,便册大清为臣!
不过,再此之前,传令秀吉将军,先让大清流流血,表示一下他们的忠诚吧!
嗯,几位天神大人是否已至中原?"
“回禀天皇陛下,几位大人已至中原,不过大人们说,他们先去横扫中原武林,以免那帮粗蛮冒犯到天皇神威!"
听到政官回复,连成志连连点头,满脸的意气风发,随后,他眺望向唐朝国都方向937,眼神逐渐锐利,一字一顿的说道:
“传令下去,各部今夜整备,明日开拔!
我东瀛上国此举必定会吞没中原,问鼎天下!"
“是!天皇陛下!"
等到政官传令下去,海岸边立刻响起阵阵呼喊声。
“吞没中原,问鼎天下,天皇陛下万岁!"
“吞没中原,问鼎天下,天皇陛下万岁!"
听到部下山呼海喝一般的誓师声音,连成志慰然一笑,信心满满得扫视自己的部队。
中原人连年征战,大国间相互争轧,消耗国力,妄图在安乐窝里养英雄,这天下,合该归我东瀛所有。历代天皇在上,且看我连成志,如何平定中土,将朝阳旗插满中原,让那中原人为奴为仆,奉东瀛为主!
近日以来,唐宋明三地武林忽然喧闹不断,原来是那异族设擂挑衅中原武林,使得波澜骤起。
而且到目前为止,挑战者无数,却仍没有能够成功夺擂者,使得异族猖獗百倍,大呼中原武林不过如此,中原男儿, 皆是病夫。
—时间,各路武林人士义愤填膺,齐齐前往异族设擂之处。
自此,千秋大劫,正式开启!.
第236章入侵,中原败退
在东瀛的谋划下,战争阴影悄然笼罩了中土大陆,而久久未逢战火的中原各国却是毫无所觉,依旧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而东瀛入侵的开端,或者说这场战争的开始,则是由东瀛高手于诸国设擂开始。
自惊蛰结束后的第七天,东瀛人开始于诸国设擂。
最开始,并没人在意他们,只当他们是不知天高地厚。
可一连几天,竟然无人攻擂成功,顿时引得各国武林哗然一片。
不仅如此,这些东瀛人还在各处宣称,中原武林不过如此,皆是羸弱无为之徒。
此话一出,更是惹得各方武林群情激奋,越来越多的武林人士赶往异族擂台,前去挑战他们。
可是,这一去,让中原武林人士无法接受的事情却出现了。
直至东瀛人设擂的第七天,从一开始的后天武者登台,再到最后的大宗师强者出手,竟然无一人是东瀛人的一合之敌!
中原武林的视线至此全被这三处擂台吸引,武林有武林的规矩,人家设擂求战,他们也只有登台挑战。
任何擂台下的手段都是不被江湖道义所允许的,而各国朝廷对于异族设擂一事也有不同表现。
唐朝自李世民失踪后,新皇继位,重臣辅政,乱象丛生,朝堂上群魔乱舞,对武林的把控已经弱到了极致,自然无力理会擂台之事。
宋朝积弱已久,宋皇帝贪图享乐,丝毫不以国事担忧,在听闻东瀛设擂之时,他甚至想要将异族擂台挪至朝都,好方便他观赏。
至于明朝,作为三大国如今最正常的一个,明朝自然对擂台一事表示了高度重视,且认为这些异族不仅是在挑衅武林人士,更是在挑衅朝廷威严。
遂在正德皇帝朱厚照的旨意下,铁胆神侯朱无视派出大量高手前去解决异族擂台一事。
在接连几波失败的消息传回以后,朱无视察觉到了不对,可又找不到是在哪里出了问题。
随即,朱无视一边继续派遣高手攻擂,另一边,他手下的大内密探纷纷出动,去调查这些东瀛人的来历。
至此,异族擂台一事愈演愈烈,已经吸引了绝大多数目光,而距离惊蛰之日过去已经半月有余。
此时,除明朝之外的其余两国仍未察觉到危险。
而东瀛已经在三国边境陈兵近五十万,更收服了大清W子国,联合大元帝国准备随时入主中原。
同时,除了东瀛方面的危机,周遭的大金、大辽、大越也闻讯而至,随时准备在这场劫难中分一杯羹。
及至同年四月,东瀛人的擂台依旧稳居各国,狠狠打着各国武林的脸。
而此时,中土三国边关突然告急,探子传回消息,称发现了各国异动。
而就在急报传回各国国都的第二天。
异族入侵开始了。
东线,东瀛天皇连成志率部推进,匈奴大越国亦趁机作乱。
南线,东瀛左大将德川家康与大元达成合作,一齐进攻大宋,这让国力本就羸弱无比的大宋朝堂内顿时人心惶惶起来。北线,东瀛右大将丰臣秀吉则是接收了大清投诚,随后向大明开始全线进攻。
面对东瀛与异族的全线攻击,各国反应均有不同。
大唐国力强盛、兵强马壮,本该不惧挑战,奈何唐皇刚刚继任,朝堂不稳,情势复杂。
就连武将出征抵御外敌都掺杂了无数算计,导致一时间诺大的大唐居然没有可用之兵,边境线上败事连连。
相比于大唐的一时败退,大宋则是真切面临了灭国之危,朝堂腐朽,奸佞横行,空有战国之将,却无敌国之心。甚至在武将于前线浴血拼杀之际,后方的朝堂上还传出了陛下欲降于东瀛的传言。
此传言传至前方战场之时,顿时让大宋无数舍命的儿郎寒心彻骨,战意低至深谷,最终导致一夜之间宋兵连退百里,
几无回天之力。
等到了大明这边,却又是另一番景象,虽然正德皇帝得位不稳,但也仅限于皇家内部的攻讦,朝堂中则无波无澜,皇室政权稳健非凡。
待到东瀛右将丰臣秀吉率东瀛和大清两路大军入侵之时,大明朝堂上下更是空前团结,正德帝点将于前,兵部出兵在后,户部、工部调配物资,吏部则开始筹谋征兵事宜。
如此一番协作调配,举国之力对抗入侵,再加上大明红衣大炮的威能,竟然让三国之天朝力并不是最强盛的大明反而表现最好,在国境线上寸步不让,与丰臣秀吉所率的大军僵持起来。
东瀛全面进攻后,那三个设于各国境内的擂台则悄然消失了。
这让各国武林顿时醒悟过来,异族此番只是为了试探各国武林实力,连带着对其消耗一番,所谓挑战不过是借口罢了。
可是此番醒悟的颇有些晚,东瀛的高手们此时已然回到了战斗前线,开始成建制的加入部队参与战斗。
其中东瀛的几位顶尖高手更是展现出了影响战争走向的实力,不止是大唐和大宋军队败亡速度加快。
就连此前与东瀛大军打的不相上下,甚至还略有优势的大明军队也立即被压得抬不起头来。
炮兵部队面对东瀛高手总是第一时间被扫除,步兵和骑兵就更不用说,几乎是一触即溃。
一日间,大明国境线一退再退,让东瀛部队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如此战报传回大明朝堂上时,让正德皇帝与群臣惊怒异常,正德皇帝更是当场怒言:
々我大明泱泱大国,竟无有胆武夫?"
武林中人从来不屑于与朝堂牵连在一起,哪怕是如今的灭国危机,仍然只有少部分有志之士自愿出发抵抗异族。
更多的武林人士则是在观望局势,他们一边痛斥朝堂腐朽不作为,一边自称侠义,其实不过是贪生怕死,不敢与异国高手作对罢了。
先前东瀛人设擂击败众多高手的事,已然大折了这些人的脊梁骨,让他们再也抬不起头来。
而且,越是大型的门派、大型的势力越是如此,反观那些小门小派和江湖散人则多有报国之举使。
真是令人唏嘘。
转眼间,战火从四月燃到了五月,各国正面战场越发无力,国境线一退再退,只得靠着分散队伍骚扰游击来拖延东瀛大军的脚步。
到得五月中旬,大明方面依旧举国抵抗,大宋江山将倾,而大唐这时才如梦初醒,开始发力反击。.
第237章危机,大厦将倾!
五月中旬,大唐朝堂如梦初醒,终于开始整合军队与武林高手抵御东瀛入侵。
之所以大唐能在此时幡然醒悟,不是因为朝堂上争出了结果,而是因为唐皇李世民,他回来了!
李世民回来后,刚刚登基的新皇李治并没有多么眷恋权力,而是极其痛快的将皇权交割回去。
之所以如此痛快,一方面是李世民积威已久。
另一方面是因为李治明白,此时的他还不足以压服众臣统领朝纲,只有让自己的父皇李世民执政,才能将大唐上下凝成一股绳,向东瀛展开反击。
果然,在李世民重掌大权后,大唐的朝堂瞬间归于宁静,朝野上下再无第二道声音,庞大的国家机器开始正常运转,对于东瀛的反击也自此开始。
对于自己不在时朝堂上的争吵,李世民并未在此时追究,中原蒙难,国家正值用人之际,一切矛盾罪责都押后处理。不过大家都明白,此事远没有结束,更不会被李世民忘记。
其实,相比于其他两国,此时大唐最大的优势不是它雄厚的国力,而是大唐拥有了李世民这位陆地神仙境界的战力。在战场上,大唐终于能够拥有了正面对抗的能力!
在李世民的组织下,大唐的颓势逐渐止住,并与东瀛、大越等诸国联军形成了僵持之势。
在大唐局势稳定之时,大明和大宋的形势则越发危急。
此时,大明皇宫。
几位重臣刚刚离开宣政殿,值守太监亦被赶出了殿外,宣政殿的大门随即紧闭起来。
正德皇帝朱厚照瘫软在龙椅之上,身前的桌案上急报文疏堆了一层又一层,越来越糟糕的战况压得这位年轻皇帝几乎喘不过气来。
殿下右前方,铁胆神侯朱无视挺着身体直直站着,他并未对上方皇帝的失态而表示有什么不满,只是微微闭目,似乎正在思考着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