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开局坑棒梗 第301节

阎埠贵知道,李解放带着老婆和儿子来,主要还是李成涛下乡插队的事。

对李成涛的安排已经下来了,阎埠贵也关心了下。

坐下看了一会电视,李解放就忍不住问了起来。

“三河村顾名思义,就是有三条河的村子,村里的条件算不上多好,但也不是太差,最重要的是,村里几个干部会关照涛子的。"阎埠贵说着。 听了阎埠贵所说,李解放也是放心了。

李成涛也是听到了,他也放了心。

下乡插队肯定要受苦,不可能享福,但村里的干部关照,就好很多。

李成涛也是听懂了,阎解旷完全可以给他安排一个比三河村更好的农村,但村里的干部不关照他。

一个不太差的村子,村干部能关照,这就很好了。

因此,李解放夫妻和李成涛都很满意。

既然安排已经下来了,李成涛明天下午或是后天上午就要下乡了。

距离京城三百里不到,坐车也就半天。

正好阎解放也在,李成涛可以多问一问。

阎解放被分配的农村可比不上三河村,村干部也没特别关照他,但阎解放也坚持了几年。

“钱和票要带,还要带点粮食,还有酱油,盐等调味品。”

“工分不要瞎用掉,去供销社换东西要.???.?”

“栽秧,割麦等,都有点技巧。”

“如果是养猪和养鸡等,就要.??.?.”

阎解放把他的一些经验毫无保留的告诉了李成涛。

阎解放的这些经验对李成涛帮助不小。

在阎家坐了一个多小时,李解放三人也就要回家了。

阎母送到四合院外。

其实,不只是李成涛家,要下乡插队的人,家里都想方设法找关系,就希望给安排一个好点的农村。 …?…求鲜花…?…

每年都有不少知青下乡,这对新农村的建设也是有功劳的。

有些知青能力很强,一人之力改变一个农村,让农村走向富强。

大部分知青到了农村也就是个苦力。

阎解旷中午在厂里食堂吃了饭,然后就去车站送一下李成涛。

李成涛今天下午两点半就下乡,阎解旷还是有必要去送一下。

开着汽车出了厂,阎解旷就直接去车站。

到了车站,没多久就看到阎埠贵等人。

看到阎解旷亲自来送,李成涛也是意外。

以阎解旷的身份,能来送李成涛真是够意思了。

“下乡之后好好努力,争取干出点成绩。"阎解旷拍了下李成涛的肩膀,鼓励。

要是李成涛下乡之后能干出点成绩,回城里也有些好处,例如高考加分,找工作更容易等。 甚至,对农村发展有大贡献的,国家还会有奖励。

例如某个知青下乡之后改良了农具,回城里参加高考,直接加了二十分。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一大批知青下乡,就有一些知青有所作为。 当然,阎解旷并没有太看好李成涛。

只是简单鼓励一下。

又过了一会,李成涛就登上火车。

李成涛的座位不是靠窗的。

当李成涛登上火车,接着一个又一个知青登上火车。

这一批知青都登上火车之后,火车也就开始启动。

看着火车远去,阎解旷等人也就回家的回家,上班的上班。

火车上,一节车厢里十三个知青,八男五女,李成涛就是其中之一。 “我是去三河村的。"李成涛开口说。

“我被分配到东浜村。”

“我是阜萸村。”

让李成涛郁闷的是,这节车厢就他一个人是去三河村的。

倒是有两个是去岩汕村。

去一个村的两个知青一男一女,已经聊了起来。

“这一批下乡的知青该不会就我一个人去三河村吧! ”李成涛心中在想。

三河村距离京城还不到三百里,除了京城的知青,还有三个城市的知青也可能被分配到三河村。

目前,三河村就有十几个知青了。

搞不好这一批知青还就李成涛一个人去三河村。

虽然这节车厢里就自己去三河村,但李成涛也和别的知青聊天。

要晚上才能到小淳镇,然后会有三河村的人去接。

三河村的人干部早就接到通知,肯定都安排好了,有人去镇上接人,村里也安排住的地方,至于锅碗等,村里最多也就暂借。 如果下乡的知青自己准备了锅碗等,就再好不过了,或者,去镇上买。

在聊天之中,大家都关系也就近了些。

对于要去的农村,都有所了解。

李成涛发现他要去的三河村竟然超过了这车厢里别的知青要去的农村。

三河村条件不错,再有村干部关照,李成涛想一想就美。

别人得知李成涛去三河村,在了解三河村之后都是羡慕嫉妒。

要是李成涛说三河村的干部会关照他,别人肯定更加嫉妒。乞.

* I 直

第二百八十二章韩春明和程建军

几个小时之后,火车在城市停下,李成涛从车上下来。

这一批去三河村的知青不是李成涛一个,还有两个,年纪和李成涛差不多大。

"你好,我叫韩春明。”

“我叫程建军。”

和李成涛一起去三河村的两个知青打着招呼。

“我叫李成涛。"

三人都是初中生,还是一个学校的,但班级不一样,韩春明和程建军一个班,李成涛一个班。

都是京城人,还是一个学校的,能分配到一个农村也是缘分。

没多久,三人就熟了。

又拖拉机来接李成涛三人去小镇,然后会有三河村的人到小镇接他们。

从三河村到京城也就一天不到,但没有介绍信,李成涛三人就不能回京城了。

同样的,李解放夫妻想到三河村看李成涛也要介绍信。

李成涛两年之后就可以回京城,但韩春明和程建军就不一定了。

不少知青下乡之后就一辈子都无法回城里了。

李成涛是大包小包,韩春明和程建军也是一样,当三人坐上拖拉机,开拖拉机的大叔嘀咕:“这都像五个人了。” 拖拉机幵了大半“六五三"个小时才到镇子。

在镇子的公社,李成涛三人等着三河村的人接他们。

“我去供销社看看,你们去吗? ”韩春明问道。

虽然韩春明也是大包小包,但还有很多生活用品没带。

“我也要买点东西。”程建军说。

“我留下等三河村的人。”李成涛说道。

三个人中肯定要一个留下等三河村的人。

李成涛虽然也想去供销社看看,但他也不着急,以后有机会去。

从三河村来这小镇又不需要介绍信,就是工作时间来也就是扣点工分,不工作的时候没人管。

韩春明和程建军把大包小包也放在了公社,有李成涛看着,不会出什么事。

“你们还是少买点东西好,我们可能要走着去三河村。〃李成涛好心的说。

“三河村离这小镇有七里,我们走过去?幵什么玩笑。〃韩春明表示不相信。

程建军也是不相信,走着去三河村?不可能。

李成涛也是听阎解放说的。

不过,三河村比阎解放下乡那农村好了很多,想来不会让知青走着去农村。

“走了。”程建军去供销社了,韩春明连忙跟上。

当来到供销社,韩春明二人就一脸失望,东西太少了。

除了拿工分换,供销社的东西还都要票,例如买点粮食,京城粮票还不行,要全国粮票。

虽然东西不多,但韩春明和程建军还是买了不少。

首先就是棒子面,韩春明买了二十斤,程建军买了三十斤。

还有酱油,盐等。

“买个搪瓷面盆,再买一双布鞋。"程建军拿出钱和票。

供销社的人也是看着韩春明和程建军,二人买的东西太多了。

除了下乡的知青,很少有人一次性买这么多。

而看韩春明和程建军二人的穿着和气质,就知道是知青。

每年都有知青来三河村,第一批知青就两个人,都回城里了,第二批知青也是两个人,一个回城里了,另一个还在农村。 买好了东西,韩春明和程建军二人就回公社。

三河村的人也到了公社,是个大婶,大婶是赶着牛车来的。

牛车上是些农作物种子,还有肥料。

送走李成涛,阎解旷也开着汽车回厂里了。

首节 上一节 301/3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