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条爱歌的穿越之旅 第536节

如此呢喃着,少女所罗门自言自语道。

当然,虽然索多玛与蛾摩拉的毁灭是发生在公元一千八百年之前,是早已经发生的事情,但在这个时间点,事实上,死海文书别说是出世了,就连距离诞生都还有几百年的时间。

但是,显然,这种事情难不倒拥有能够看到未来与过去千里眼的少女所罗门的。

那是公元一九四七年的一个夏天,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在死海西北部某一小村中的少年,为了寻找自己失踪的羊,来到了基伯昆兰的旷野。

当时,烈日傲慢的挂在正空,放眼望去是一片被晒得枯黄的草地,龚着鼻子的羊群费力地在枯草之中寻找着能够勉强下肚的嫩绿色。跟在羊群后面的是挥着赶羊鞭的少年,被汗水浸湿略显肮脏的衣服随意的披在身上,少年的身形很是消瘦,头顶着的是如鸟巢一般的乱发,他不过是一个平凡的牧童。

泥地蒸发着让人昏昏欲睡的暑气,远远的地面摇晃着的仿佛铺着一条流淌的小河,不过少年听村里的老者们告诫过,这小河是“逃走的水”,是魔鬼骗人的把戏,即使追着也永远无法达到,然而那仿佛小溪般的景象还是让少年下意识的感觉到喉咙中的干渴愈发像是火烧。

少年腰上的水壶早已干涸,河岸离这里还有数里路,虽然并不是很长的距离,但是在这烈日之下少年却没有半分赶路的欲望,思考了片刻,少年将羊群赶到了附近的一片山谷之中。山谷中常有野兽出没,村里的老者也常常告诫孩童们不许靠近,不过数天前少年度过了十二岁的生日,现在的他已经自认为“成年”,带着些许叛逆的兴奋少年做下了探险的决定。

走在狭窄的一线小路上,空寂的感觉让少年心中不由升起了几分紧张。突然,踩在湿滑石块上的脚跟一个打滑,少年下意识的想要扶住身旁的墙体,却没想到落手处却是空空,无法保持平衡的他向着侧方摔下,意料之外的,他的手毫无阻挡的越过了藤蔓遮盖的“布帘”,原以为是岩石的地方却意外的是一处凹陷的洞穴。

好奇让他深入了岩洞之中,其中并无金银财宝,也没有毒蛇猛兽,在岩洞的深处放置着的是一张张破败的羊皮纸。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命运的使然,少年拿到了那张象征着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的纸!

不过,显然,少年并不知道自己的发现究竟意外着什么,

随意的将羊皮纸折叠着藏在了腰间带出岩洞,当时的少年并不知自己的发现将会如何轰动世界,更不会知道,这破败的羊皮纸所记载的内容将会将会对整个欧洲宗教界带来怎样的震动。

但。。也许就是所谓命运吧。。。。。。。

慢慢的,少年逐渐老去了,但那纸却流传了下来,后世的某一日,某位好奇的考古的学者一字一句的将少年从山洞中带出的羊皮纸翻译了出来。

【第一天,上帝创造了昼夜;第二天,上帝创造了天空;第三天,上帝创造了陆、海及植物……】

死海文书。。。。。那便是少年所带出的纸的名字。。。。

于此,古老的文献终于重建天日!

所谓《死海文书》(或称《死海经卷》、《死海书卷》、《死海古卷》等)就后来考证,在公元第一世纪以前大约一百年的时候就被藏在死海西北的山洞中,此地离耶路撒冷大约只有十五、六里的路,于是人们称这本古卷为死海古卷(当然,就如同之前所说的一般,在这个时间节点,死海文书连书写者都还没有诞生,少女所罗门是通过自身的千里眼看到的未来出现的死海文书)。

不过,因为死海文书大多数是皮革,纸草,甚至是金属片写成,前二者不易保存,不是腐坏就氧化,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死海文书是残缺不全的。

但是,即便如此,死海文书在后世被发现之后也依旧解决了许多以前学术和宗教界,在旧约经文上的争议。

为什么这死海卷这么轰动呢?因为后世绝大多数有关圣经的争议,死海文书都给画上了句号。

当然,在发现死海文书之后,还出现过一些小小的插曲和波澜。

事实上,发现《死海文书》之后,有不少书刊陆续出版,让世界各地的学者有机会读到初步发现的资料,可是,因为一些原因,考古队的人数一直保持着有限的数目,每逢一个队员去世,只可让另一个学者加入去取代他,而死海文书需要解读的量又太大,所以区区八个考古学家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翻译完死海文书。

没错,你没看错,在一开始,进行死海文书翻译工作的只不过区区八个考古学家而已。

所以,因为种种原因,死海文书的翻译一直迟迟无法完成。

到了一九六七年,爆发的“六日战争”,以色列夺得了东耶路撒冷,于是书卷归以色列监管;但没有人给书卷的研究小组制定任何不同的政策。发行4号洞穴书卷的事起初耽延了几年,后来更是耽延了几十年。

直到有些学者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于是,一九七七年,当时已经开始有传闻说是天主教为了故意隐瞒真相,不愿透露书卷中对教会不利的资料才不肯翻译死海文书,甚至有人把这件事情称之为二十世界学术界最大丑闻。

这件事情之后,死海文书的翻译终于开始加快,翻译死海文书的考古学家从八人增长到了二十人,在一九九零年,死海文书彻底翻译完毕。

……………………

  ………………

第四百八十八章

好了,回归正题。

异常惊人的景象在迦南各地发生着,伴随着星辰坠地,无数原本遍布恶魔与不死者的山川与城市被毁灭,燃烧,而少女所罗门就如同过去曾经宣布索多玛、蛾摩拉毁灭序曲的上帝的使者一般,表情淡漠的看着整个迦南被火与硫磺所覆盖。。

少女所罗门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因为少女所罗门知道此时此刻那些坠落于迦南各地的星辰的正体是什么。

—————那是由全知全能的唯一神赠与自己的魔神。

说起来,关于所罗门的七十二魔神的说法后世也是广为流传。

而所谓“所罗门72柱魔神”这种说法的来源,最早是出现在一本重要的恶魔学文献《所罗门之钥》(Lemegeton)中。

神秘学书籍《所罗门之钥》(音译《雷蒙盖顿》)一书第一部份「巫技」(Ars Goetia,暂译)中所记载的七十二位恶魔,拥有各自的职位(统领、公爵、侯爵、伯爵等等)、管理团队和本身的封印(又即是柱),据说可以被人召唤而获得能力、协助或者知识。七十二位恶魔的外貌有些像动物(乌鸦、狼等),有些则是较奇形的怪状(例如生物混合体)。

目前这本书最古老的版本,出版时间是十七世纪初;而估计其成书时间应该早于法国大革命之前,按照这本书的说法,圣经里以色列伟大的贤王所罗门是一名优秀的恶魔召唤师。

传说所罗门王曾和恶魔之王撒旦订立契约,得到了指挥所有地狱恶魔的力量,他用自己的十个戒指在每个恶魔的脖颈上打印,驱使它们为自己服务。

当然,作为回报,他将在死后把自己的灵魂献给撒旦。

据说,在这些恶魔中,最为有力的是七十二名地狱的王公贵族,也就是被称为所罗门七十二魔王的大恶魔们,所罗门把自己召唤的咒文都写下来,称作《所罗门之钥》,包含了很多书;其中谜团最多的就是这本《所罗门之钥》。在这里就提到了被称为“所罗门之英灵”的七十二名大恶魔;所罗门把他们封在瓶中,在有用的时候召唤来,驱使他们做事,为以色列帝国增添荣耀。但是,所罗门死了之后,巴比伦人入侵,他们看到封印恶魔的瓶子,以为是宝物,便打开瓶子,于是这些大恶魔就被放跑到人世之中。——他们的数量正正有七十二个。

而这七十二位魔神分别的名字分别是:巴尔、阿加雷斯、瓦沙克、萨米基纳、马尔巴士、华利弗、阿蒙、巴巴托斯、拜蒙、帕尔、古辛、西迪、布锐斯、列拉金、艾利欧格、桀派、布提斯、巴钦、塞列欧斯、布松、莫拉格斯、因波斯、艾尼、纳贝里士、格剌西亚拉波斯、擘内、柏诺贝、贝列、亚斯塔禄、弗内乌斯、佛拉士、阿斯莫德、嘉波 、弗法、马加锡亚死、斯托拉斯、菲尼克斯、汉帕 、玛帕、拉默、弗加洛、拜帕、斯伯纳克、沙克斯、拜恩、毕弗隆斯、化勒、哈加提、克罗塞尔、富卡斯、拜朗、安洛先、凯姆、毛莫、欧洛巴士、吉蒙里、欧塞、阿米、欧利昂、瓦布拉、赛共、瓦拉克、安朵斯、浩瑞士、安德雷安富、锡蒙利、安度西亚、贝利亚尔、单卡拉比、系尔 、但他林、安杜马里。

当然,在这个恶魔高校的世界观内,以上这些说法除了少数之外,基本都是纯属无稽之谈。

或者说干脆说,除了魔神们的名字之外,其他就没有一点是对的,无论是这个世界的圣经神话还维持着原有的走向和命运,还是这个世界圣经神干脆被沙条爱歌所取代,之前的说法都根本搭不上线。

毕竟,在原本的命运中(也即是沙条爱歌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也并没有取代圣经神,这个世界原本圣经神与四大魔王同归于尽的世界线),这个时间点中,圣经神正在和四大魔王对峙,而作为冥界的绝对主力,七十二贵族(恶魔高校的世界观中,所谓的七十二魔神其实并非是强大的个体,而是指的是圣经神话中与神所对立的七十二支强大的恶魔家族)哪里有功夫理会其他的事情。

至于如今被篡改的命运就更不用说了,就连所罗门都因为沙条爱歌的缘故娘化了,虽然这年头自从某月出了之后娘化历史神话人物已经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但这也足以说明现在这个被改变过后的恶魔高校世界线的一些问题了。

说到底,在如今这个世界线因为圣经神已经换人的缘故,就连恶魔都还没有出现呢,最多因为无名外神的力量而诞生勉强算是恶魔的前身,所以这个时候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原著恶魔高校中的那种七十二支强大的恶魔家族。

事实上,之前也说过了,这个世界的七十二魔神就是被沙条爱歌不久之前从外神苏醒所导致的各大神系死亡的主神亦或是神王所改造而成的强大个体。

基本上,这些被复活之后改造而成的魔神已经没有了自身过去曾经身为各自神话中主神和神王的记忆,但力量却是丝毫未曾减弱,全部都堪比是能够撕天裂地与焚山煮海的天灾具象化,是能够让寻常生命为之绝望的存在。

当然,这些魔神也不是比起过去除了记忆之外没有任何的改变,事实上,因为沙条爱歌的某种恶趣味,这些魔神基本绝大部分都跟之前身为主神与神王时期的外形有了很大的改变。

不过,这也并非是说这些从各大神系的主神与神王所转化的魔神的外形就此转化成了后世传言之中的猎奇形态,毕竟沙条爱歌感情与脑回路和常人有些不同……好吧!是很大的不同,但最基本的审美观沙条爱歌还是正常的。

—————事实上,这些魔神只是被沙条爱歌给娘化了而已。

……………………

首节 上一节 536/9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