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过去。
天命二年,914年,1月23日。
大唐帝国,京兆府,长安城。
今天是新年,新春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传说四千多年前,唐尧禅位给虞舜,虞舜登基坐殿的这一天,正好是阴历的大年初一。
唐尧率领群臣,祭拜天地继位为天子,这便是新年的由来,也就是春节的开始,后世也就这样传了下来,每年的大年初一过新年。
新年新气象,天青地阳明。
不同于以往,长安城今日显得更加繁华,大清早的,便人挤人,市井小贩遍布两排街道,酒馆饭店大门也早早开门迎客。
长安,还是那个长安,还是那个让人心心所念的长安,除夕一过,子夜时分,这座大唐帝国的都城就变成了一个不夜城。
灯红酒绿,花枝招展。
空气中仿佛无形透露着欢乐的气息,稚嫩的孩童无所顾忌的在街头打闹。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上了开心的笑容,庆祝这个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节日。
“终于又可以过年咯!”
“希望今年是丰瑞年。”
两个孩童,一大一小,一男一女。
男孩想的不复杂,只是单纯为过年而开心,可以吃很多好吃的,平时希少的肉腥,过年的时候也可以得到彻底的满足。
女孩想的很简单,她希望今年是个丰瑞年,没有什么干旱虫灾,庄稼长得也肥沃,保佑一家人年年都可以吃肉吃到撑。
如果说可以吃饱肚子是最朴实的愿望,哪怕吃肉吃到撑,就是一个不切实际梦想,但如今这对姐弟却是在亲身经历。
说起来也奇怪。
大唐复辟这几年,老天爷似乎也很给面子,一直都非常风调雨顺,似乎是有意让承受几十年乱世的穷苦百姓愈合创伤。
同时由于黄巢之乱,朱温叛乱,再加上几十年的乱世,世家大族被摧毁的不成样子,底层百姓虽然穷但不是没有希望。
历朝历代,上层和底层最大的纷争,其实就是土地,如今的大唐是一个全新的大唐,保证了底层都有一份自己的土地。
这没有什么不可能的,黄巢,朱温,一前一后,尽皆造反。
他们挥起的屠刀,可不管你是谁,也不在意什么世家大族。
两哥们就像两把手术刀,给病入膏肓的大唐来了一刀狠的。
若扛过去,大唐迎来新生。
抗不过去,那么就完犊子。
也是因为这两哥们叛乱时期的无差别清洗,世家大族对于底层的土地兼并暂时消失了,至少短时间内不可能发生大规模土地兼并。
至于未来,只能看李星云了。
“娘,人家想买新衣裳了。”
“买,宝宝想买,那就买。”
一对年轻的母女,手牵手,漫步在人潮汹涌的街道上,母亲暂且不说,不到十岁的女儿,看着那些好看的衣服走不动了。
如今的大唐是一个文化思想开放的大唐,这个文化思想开放,可不是后世西方那种开放,而是包容一切文化思想的理念。
同时这个时代也是女性最好的时代,女子可为将,女子可称帝,前有平阳昭公主李秀宁,后有武瞾武则天这个则天皇帝。
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亦能胜须眉。
这一句话就是对她们最真实的写照。
“听说今年第一次举行科举,为了弥补之前多年的缺失,朝廷会连续举行乡试,会试,殿试,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人可以连中三元。”
“不太可能,我大唐几百年来,也就三人连中三元,想要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都需要取得头名第一,哪有那么简单啊。”
两名通过院试【童试】的秀才,已经五六十岁了,年过半百的他们,发须白了大半,坐在茶馆里面激烈的讨论着今年的科举。
如他们所言,大唐几百年来,连中三元的人,也就三人,他们所求不多,但求在不多的生命中通过乡试,成为一个举人老爷。
年纪大了,他们没信心通过会试,更不敢妄想殿试,但如果只是乡试,他们相信累积几十年的知识积累绝对不会让自己失望。
【大唐科举制度】
【院试又名童试,还未参加的考生被人可自称童生,考过叫秀才。】
【乡试只有秀才可以参加,考过了就是举人,第一名被称为解元。】
【会试只有举人可以参加,考过了就是贡士,第一名被称为会元。】
【殿试只有贡士可以参加,考过了就是进士,第一名被称为状元。】
解元,会元,状元。
连中三元者,古往今来也就那么几人,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止需要实力,运气也是必不可少。
同时自考上举人开始,就可以在各大州府下面为官了,虽然都是八九品的芝麻小官,但也是有编制的官。
再往上的贡士,算是高材生,可以入驻朝廷六部,乃至于在当地州府当任重要官员,最高可以做到知府。
而最后的进士,则是真正的精英,他们基本都是三省六部的候选人,只要不作死,未来必然大概率会成为朝廷大臣。
至于状元,除了进士身份外,还有就是光宗耀祖了,哪怕是世家大族,王侯将相,也会争相把女儿嫁给当朝状元郎。
原因也不复杂,能够成为状元,必须得经过皇帝这一关,但凡可以成为状元,说明对方在皇帝心里面都是有地位的。
“除了科举,还有武举,前些日子朝廷公布的文书,号召天下能人参加武举,我们这个天子颇有效仿那位武瞾则天皇帝的意思。”
“说起来,若不是武瞾则天皇帝开辟了武举,成功收纳了大唐军权入手,她想要依靠一个女儿身坐上那个位置可没有那么简单。”
两名身穿粗布麻衣的大汉一边吃肉,一边不停议论着武举的事情。
武举,之所以叫武举,本质就是为了纪念武瞾武则天这位女皇帝。
科举是隋朝开创的,武举则是她开创的。
大唐军队之所以这么能打,甚至一度干到了远在上千万里之外的阿拉伯帝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武举制度的存在。
不过科举都停摆了那么多年,武举自然也是停摆了很多年,如今科举,武举,全部恢复,说明一切都在慢慢的变好。
只要是眼睛不瞎的人,都看得出来,明明已经支离破碎的大唐,现如今才复辟两年时间,居然已经显得欣欣向荣了。
普通人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
只以为当今天子是一个明君。
然而聪明的人却知道为什么,说白了都是因为黄巢和朱温,他们一前一后,用杀人的屠刀扫清了大唐内部早已经沉积已久的腐烂。
当腐烂被清除了,自然焕发新生。
人如此,树木如此,国家亦如此。
事实就是这样,距离大唐复辟,才过去了两年时间,期间岐国入唐,晋国归附大唐,乱世终结的速度远超了世人想象。
世人皆以为乱世会持续很久,很多有志之士更是心中忧愁,他们看到了黑暗的乱世,那是一个比五胡乱华还乱的时代。
不过幸运的是,天命之子李星云诞生,大唐复辟之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历尽艰辛终于是迎来了真正的太平。
经历过战争,经历过动乱,经历过黑暗,就会怀念光明,怀念和平的时光,怀念太平的日子。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也曾拥有过太平的日子,经历了几十年的黑暗后,终于等来了光明。
他们无比珍惜这份和平。
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太平。
.......
又是半个月过去。
新春佳节过去了。
大唐帝国,相州,城东一处普通民宅内。
“小山,你要去参加武举?”
一名年过半百的老妇人,坐在青灰色的石凳上面,目光温柔慈爱,一只充满了岁月痕迹,斑驳苍老的手,轻轻抚摸着跪在她面前一名青年壮汉的脑袋。
“娘,我要去,我想报效国家。”
青年壮汉微微点头,表示了自己的想法。
“武举没有那么容易。”老妇人低声道。
“娘,你放心,我得高人传道,蛰伏了几十年,如今天子重开武举,孩儿有自信在武举中成功拿下名次。”
青年壮汉拍了拍自己的胸口,浑厚的内力就如同一堵土墙,给人感觉是那么的厚重可靠。
“小山,你想去就去吧,但在此之前,娘想在你背上刺上几个字,愿你不忘自己的初衷。”
老妇人说话的声音很慢很慢,就好似睡着了一样,但青年壮汉依旧认真在倾听,没有因为老妇人说话慢就走神。
“娘,你要刺什么字?”青年壮汉好奇道。
“现在娘还不能告诉你,以后或许能救你一命。”老妇人摇了摇头,没有告诉青年壮汉,自己想在他后背刺什么字。
“山,相信娘。”
青年壮汉发现老妇人不想说,他也没有再问,而是转身背对老妇人,褪下了上衣,露出了自己结实宽大的后背。
“小山,娘知道你的本事,很大很大,但这个天地也很大,能人异士非常多,你切不可骄傲自满,妄自称大,小瞧了天下人。”
老妇人不急不慢的说着,从头顶取下了一根簪子。
接下来半个小时。
老妇人一直都在刺字,没人知道,她刺了什么字,只知道刺字完成后,她整个人已经累到睁不开眼睛了。
两天后,长安城,武举报名处。
“姓名?”一名身穿大唐官服的中年男子,头也不抬的问道。
“岳山。”一名青年壮汉朗声道。
“籍贯。”大唐官服中年男子继续问道。
“相州,汤阴人士。”青年壮汉回答道。
“相州?这个地方,距离长安可不近啊。”
大唐官服中年男子第一次抬起了头,看向眼前这个名叫岳山的青年壮汉。
不知为何。
这个岳山给人第一感觉就是可靠,说不上的可靠,仿佛只要他站在这里,就没人可以在他面前欺负弱小。
“大人,我内力还算可以,长途奔袭比马快,从相州一路奔袭而来,花费了两天时间。”岳山语气显得十分平静。
“内力?也就是有武艺在身?不,参加武举的人,没有一点武艺也不好意思参加,但你从相州短时间内奔跑到京兆府,这个武艺不一般啊!”
大唐官服中年男子说到一半,突然感觉好像哪里不对劲,他连忙纠正了自己的话,同时也对眼前这个名叫岳山的青年壮汉产生了一丝怀疑。
也不是别的什么,主要是相州距离京兆府确实远,小两千里的距离,日夜不间断的骑马都得骑上三天三夜以上,他觉得岳山可能是吹牛了。
“大人,我小时候得到高人传道,练出了一身浑厚无比的内力,别的没有什么,但长途奔袭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岳山也看出了大唐官服中年男子的不相信,但他没有说谎,他确实拥有长途奔袭的能力,还是不骑马单凭一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