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无意成仙 第48节

  猫儿便从窗边跳了回来,不再东想西想的了,依旧象征性的在床尾角落趴下来。

  不出意外的话,明早她会出现在被窝里。

  “睡吧。”

  宋游随手一挥,熄了烛灯。

  次日清早,刘老官人又派人来请,请他去吃早,又请他屋外散步,恭恭敬敬与他闲谈,无非年纪大了,看他是有本事的,便病急乱投医,想求些延年益寿的丹药或法子,宋游帮不上忙。

  又过一日,便是刘老官人大寿。

  刘家请了村中所有农户,也有些在外的子侄回来,还请了吹打的唱跳班子,弄得很是热闹。

  本来前几日村子里才闹了恶虎,即使刘老官人百般强调,人心也还有些不安定,但这人一多,聚在一起,就什么也怕不得了。

  宋游被请到了主桌坐。

  身边都是些德高望重的老人。

  桌上则是平常少有吃到的大鱼大肉,不乏山珍野味。厨子也是难得的讲究,每一道菜都有章法,起码像是一道菜。还真别说,在这个铁锅也才刚刚普及不久的年代,村中宴席能有这么多的菜式花样是比较难得的。

  很快宋游又发现,这里吃饭很有意思。

  大家热情得过分,因此在吃的时候,你得把碗小心护着,身后有专人端着饭盆四处游走,稍有不慎,就会有一大勺饭盖在你的碗里。甚至有时候会有两个这样的人左右夹击,让你顾左不顾右。

  宋游觉得有趣,仔细观看。

  很快他便想通,这其实是主家大方热情的象征,因为在这年头,白米饭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很奢侈的,能做到白米饭管够,甚至把伱吃撑,既说明主人家一点不吝啬,也能说明主人家的实力。

  而这强行添饭的戏码,便柔化了主人家的显摆,遮盖了客人的窘迫,又为此添了许多乐趣,使得席间氛围也变得极好。

  再看吃饭的人。

  即使这些人才刚开始吃第一碗,完全有着两三碗的饭量,也一开始就将饭碗捂得严严实实,默契的与添饭的厨娘斗智斗勇,等到一个“不经意间的失误”才给碗里添上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然后引发笑声一片。

  似是配合,似乎玩闹。

  又似是一种含蓄的文化。

  宋游渐渐地陷入深思。

  而就在他思索时,一个不慎,厨娘已悄悄到了他背后,他慌乱之下,只学着身旁人,端着碗从右往左避,却不料左边还有一个厨娘,反应过来时刚吃一半的饭碗已经重新冒出了尖尖,成了一个冒儿头。

  “哈哈哈哈……”

  桌上笑声顿时响成一片。

  宋游一一看去,除了他自己和站在他腿上好奇不解的猫,所有人都在笑,那沾了油汤乱颤的胡须,黝黑又布满沟壑的一张张面容,张嘴露出的黄色的不健康的缺三少四的牙齿,奇怪的是,心中不仅毫无反感抵触,反而只感受到了满满的淳朴与灿烂。

  是纯净的心和纯粹的喜悦。

  莫名其妙的,他也露出了笑意。

  这是这个时代的乐趣。

  是这个时代的肆意开怀。

  随即身边的刘老官人点下头来,乐呵呵的要传授他护碗的诀窍,他心中通明,只俯首侧耳,专注的听。

  不解的只剩下三花猫了。

  ……

  晚上,戏班登台。

  台子用的是祠堂的神台,边上挂满了灯笼,这时比白天更热闹了,戏班子唱了一整晚,台下人也听了一整晚。满地都是奔跑的孩童,在这没有霓虹灯的夜晚大叫着追寻着最朴实的快乐。

  宋游也坐在下边听了一整晚。

  为什么说比白天更热闹呢?

  因为白天寿宴只宴请了村里的农户,而到了晚上唱戏了,却连隔山隔水的人都赶来了。

  他们有的是在猛虎进村之前收到的信,说今日这里有人搭台唱戏,便提前算着日子,并不知道前几天这里来了老虎。有的离得近的,倒是听说过最近有猛虎下山,但想着人多,也没什么可怕的,为了听戏,也在天黑前赶过来了。

  不少人是走了十里山路来的。

  甚至有人还带了草席来,听到困了,随地就睡。

  这无疑是个乐趣极少的年代,找个乐子也十分难得,或许正因如此,有些东西便变得弥足珍贵,需好好珍惜,不可轻慢了。

第43章 道经哪有这个好

  “先生这就要走,也太过匆忙了,可是老朽招待不周?”

  “刘公哪里的话?这两日以来,刘公以厚礼相待,在下住得好吃得好,尤其昨日,刘公之热情,村民之淳朴,都是在下生平少见,其实在下心里很想在此多留几日。”宋游诚恳的对刘老官人说,“只是在下此去拢郡,还要替一位老丈带封家书,已经逗留两日,实在不便多留。”

  为防他多想,宋游把封在竹筒里的信给他看。

  “即使如此……”

  刘老官人不由叹气,用拐杖顿地,但送信是要事,又关乎信义,他也不好再多留,只吩咐人去取银钱干粮来。

  “先生为我村中驱了恶虎,保全了不少资产。况且就算没有先生,老朽派人去县里请人,也得有些花费,于情于理,该有所相赠。”刘老官人杵着拐杖站起来,端起一盘银钱对宋游说,“只赠一些干粮于理不合,略备一些银钱,给先生当作盘缠。”

  宋游低头一看,一盘散碎的银子,恐有二三十两。

  这年头绝大多数人都无法一次性见到这么多银子,而去县里请人来驱虎,也远远用不到这么多钱,这些钱中大部分是给“高人”的溢价。

  而这笔钱宋游是万万不能要的。

  不说昨日感悟贵比千金,就是这两日来的好吃好喝,贵客礼遇,也能抵清他劝离猛虎一事了。

  这世事本是这样,一方随手为之,一方厚礼相待,实在无须其它的了,就算就此离开,双方料也不会心中有愧。

  于是他只取了干粮,银钱分文不要。

  刘老官人无奈,却也更觉得这位小先生很了不起,与那些也有些本事的江湖奇人、民间先生并不相同,于是又杵着拐杖亲自把他送出门。

  “先生沿着大路往右,脚力好的话,约小半天的行程,便能到县里。本县名为念平县,先生若要在城里歇脚,或有事需要助力,尽可去县衙找主簿刘洪刘阳生,那是老朽次子。若不愿去,可走水路前往拢郡,要比陆路好走,准备好粮草,舟上也能载马。”

  “水路?”

  “水路比陆路平稳舒适。先生虽下山游历,但先生不知,栩州山水重重,此去拢郡,更是山水如画,又顺流而下,那叫一个舒适。”

  “这河叫什么?”

  “柳江,一直通到拢郡。”

  “山水如画……”

  “一点没错!这里去拢郡,别人不知,但老朽告诉先生,就是要走水路才好嘞!”

  “水路怎么走?”

  宋游逐渐来了兴趣。

  这年头长途出行,若有水路,定是比陆路更好的选择。只是之前想着更细致的领略山水人情,所以并未去寻过水路,可面前的老官人都这样说了,宋游也有了走水路去拢郡的心思。

  老官人便与他详细的讲。

  如何找路,渡口在哪,怎么乘舟,价钱大抵多少,怎么才能不被坑骗,讲得很细致。

  “刘公告辞!”

  “先生慢走啊。”

  老人还杵着拐杖在门口喊着。

  道人与猫与马却已渐渐走远了。

  ……

  半日行程,到了念平县。

  心中的世界又点亮了一处。

  宋游听过一个说法,说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世界、天下只是一个概念,就是这个概念,都可能偏差很大。即使看过地图、图画,即使听人细致的描述过一个地方,它也是灰暗的,是平面的,是虚幻的,而只有当你去了那个地方、真切的到了那里,它才会充实起来,被点亮,在你脑中变成一个立体的真实的地方。

  点亮得越多,胸中的世界就越完整。

  宋游这也是首次远行。

  这里山水秀丽,瀑布如画,有很好吃的米粉,温度要比逸都和道观所在的灵泉县暖和一些。

  吃完米粉,穿过念平县,就不再走原先那条大路了。按着刘老官人的指引,宋游走出大约二十里,便沿左边一条路往念平渡口走,走到一处平缓的山坡上时,往下的视线便豁然开朗。

  只见下方浅水河湾,石滩古渡,零星的小舟在河面上浮走,大船则连着一根根绳索,无数黝黑矮小的纤夫在绳子的另一头,每个都前倾着身子,奋尽全力,斜斜的,远远看去还以为是下午西斜的阳光打出的影子。

  隐隐有声音从空中飘来。

  “哦吼哦……

  “诶嘿……

  “唷嚯哦……”

  多是一些听不出字眼的音节,好像本无语言。不知道有多少张嘴在喊,汇成一片,像是自下方远处河滩传来,又像是来自遥远的更古代,混杂着河渡上空的风声,比道经更古玄。

  直击内心。

  宋游站在山口风中,一时怔住了。

  只觉这是古老的历史回音,是这柳江渡口上回响了千百年的劳动号子,是这个时代的磨印。才听一句,已在脑中回荡个不停,多听一会儿,又觉得像是高强度劳动下的哀鸣,让人心中苦闷悲凉。

  “道士,你干什么?”

  “没干什么。”

  “怎么不走?”

  “这就走。”

  “他们在喊什么?”

  “我也听不清。”

  宋游只迈步往下边走去。

  枣红马和猫都跟在后头。

  昨日刚见识了这个时代淳朴的快乐,今日又看到了,这也是一个充满磨难的时代。或许这二者之间本不矛盾,昨日酒席上畅意开怀的农户与今日江口古渡辛勤劳累的船工纤夫本就是一波人,又或许矛盾才是一个真实世界的常态。

  这也是阴阳山上看不到的风景。

  边看边走,渐渐下到了渡口边上。

  宋游只觉布鞋轻薄,石子硌脚。

  “可有去拢郡的船?”

  “我去拢郡。”

  “能带马么?”

  “瓜皮船,带不了马。”

  “老朽能带!”

  宋游顺着声音看去。

  一艘棚顶船,算不得小,也不算大,刚好在这浅滩不会搁底,船头站着一位老叟,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而船里已经坐着有几人了。

首节 上一节 48/7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