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无意成仙 第63节

  可也有能爬上去的大山。

  马蹄山就是安清城外最大的山。

  这里风景也很不错,只是前些天观主问他要不要来这里,他没有来。

  等着今天再来看。

  今日烟雾朦胧,别有一番风味。

  柳江大会的地点不在马蹄山上,而在马蹄山下,山下有一片很大的空地,很大,直连山脚和江边,通体由青石板铺就,名唤燕仙台。

  宋游到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

  人多,很多。

  大多是江湖人,且很好分辨。

  江湖人大多没有打伞。

  此外还有些商人,有世族大家的人,也有州上贪玩的衙内,甚至官府的探子,以及安清县的平民百姓。

  这些人里有人打伞,好让宋游看来并不异类。

  仅仅江湖人,恐怕就上万了。

  上万人是什么概念?

  放在后世,一所大学开个校会,如果能把人都叫齐,就有上万人了。

  可此时不比后世。

  大晏因推行民生政策、引进国外优良稻种等原因,人口近两亿,总计一千八百县,每县大约十万来人,安清偏远,也许还没有十万人。而这是整个县的人口,绝大多数人都不住在县里,单说安清县城,常住的可能也就一万多人。

  难怪城中找不到住宿。

  宋游摇摇头,想挤进去看,又觉得中间恐怕都被那些能叫得出名号的江湖势力占了,正当纠结之时,不经意间抬眼一瞄——

  山腰上有个小亭子。

  目光探寻一番,见一条小路,远远看去如一条灰色细线落在山上,尽头正是那座亭子。

  于是他便往那个方向走去。

  一路走去,并无同行人。

  也许是江湖人觉得那亭子太远,今日天气又烟雨朦胧,在山上看不清楚,还不如往里挤,等有人开始整理秩序了,自然大家都有位置看。

  宋游不懂武艺,凑近了也看不出多少名堂,也许看得模糊一些还要好点。

  一路往上,没多久就到了亭中。

  居高临下,能将整个燕仙台尽收眼底,自然也能看到远处山水。

  宋游一时被惊了一下。

  不是燕仙台,也不是燕仙台上的江湖人士,而是远处的山水。

  今日细雨蒙蒙,水地生烟,阳光照不进来,于是山与水都变成了墨一样的灰黑,只是深浅各有不同。远远看去,江边柳枝细如丝,千条万条,被吹向一个方向,江上有小舟静静驶来,无论远处或是山顶都是模糊的,难以分清云烟还是雾雨,底下的人一粒一粒,都成了小黑点儿,一切都朦朦胧胧,如掉进了雾的世界。

  这绝不是阴阳山能看到的风景。

  就是前世,想见到此般美景亦是千难万难。

  “啪……”

  宋游合上伞,置于一旁,见亭中干净,干脆盘膝坐地,静视前方,任由三花猫在旁边打着呵欠。

  不知不觉间,柳江大会开始了。

  开始于这一副水墨山水画里。

  宋游分了一些目光到底下燕仙台上。

  准确说来,柳江大会没有准确开始的时间,江湖人到了这里,开始交谈,开始饮酒,大会便已经开始了,今日是大会上开始比武的时间。

  江湖人终究是注重武艺的。

  钱多钱少,脑袋只有一颗。

  武艺低了,少不得要被人看轻欺负。武艺高强,日后行走江湖碰上了,大家也都多卖一分面子,省下一些争斗的功夫。

  没过多久,底下便有人切磋了。

  宋游惊奇地发现,这里并没有想象的看得那么模糊,也没有那么远,还挺清楚的。

  此时下边比武的两人,一人手拿长枪,一人手持细剑。

  一人戴着斗笠,一人披着蓑衣。

  细雨模糊了视线,也消减了声音,宋游听不见那枪剑碰撞的叮当响,传过来的众人的呼声也变得模糊。只见燕仙台中间有一阴阳鱼图,这两人便在那阴阳鱼图上边比试,身法闪转腾挪,各自试探与拆招。

  争斗的紧张感好似也被细雨冲淡了。

  又或许是之前看多了山水,这时还没缓过神来,总之看在宋游眼中,两人好比是在起舞,身姿是前世人演绎不出的潇洒,又像是在作画,那一剑一枪挥洒出的都该是雨水,身法闪转间,也该有水珠洒落一圈,像是撑伞的人,将雨伞一转,雨水如珠帘一般。

  就是那在雨中飞过的燕子,羽毛上也该滑落几滴雨水才对。

  这是一副由雨雾倾洒出的水墨画。

  宋游还看见了吴女侠。

  这位女侠与同门坐在一起,是第一排的好位置,倒是看得津津有味。

  期间不时伸长了脖子,往围观者中看一圈,好像是在找人,也许就是在找他,可他在半山腰的亭子中,她显然是找不到的。

  不久,比斗就结束了。

  两位侠客似是伯仲之间,又似是早已相识,最后点到为止,未分胜负。

  也许胜负已在他们心中。

  也许也在周边围观者心中。

  总之宋游心中是没有的。

  而他也不在意,他来看的本就不是胜负,也不是比武,也不是热闹。

  只是这人间盛宴罢了。

  从早上,到下午,下边不知打了多少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子流星锤,十八般兵器全都一一上演过。众多侠客或是点到为止或是血染画卷,或是身法翩然或是迅猛刚劲,看得人开了眼界。

  期间也有西山派的弟子上场。

  西山派果然不负那位女侠吹下的牛,不仅打得漂亮,常常取胜,甚至有时上了场,周围的人左看右看,都不太想上台应战。

  如此无论胜负几何,在江湖人心中,西山派应该是比较有本事的。

  不觉已到黄昏时候。

  天光更暗了,于是水墨也更重了几分。

  下方众人渐渐散去。

  宋游意犹未尽,也出了亭子,又重新撑开伞,往山下走去。

  刚到山脚,还未走出燕仙台,又见远处天边燕子在飞,时左时右,忽上忽下,轻灵矫健,在这雨雾蒙蒙中,只是这幅山水里的一点自在。

  宋游笑笑,刚抬步要走,忽然一怔。

  眼睛眯起,再次抬头看向天空。

  此时才是二月初,勉强算个早春时节,燕子冬天飞往南方,大多数可是要飞几万里路,这么早就过完冬回来了吗?

  隐隐有所察觉,于是再回身一看——

  烟雨氤氲中,马蹄山依旧。

  可哪里有亭子了?

  又哪来的山间小路?

第56章 我对燕子不感兴趣了

  临近晚上,雨比白天来得大些,淋在油纸伞上,是笃笃的沉闷声音,听来很让人心静。

  宋游边走边想,走得很慢。

  这马蹄山上的手法实在巧妙,即使以他的道行修为,也只是看见了那小路、那亭子,却没注意到其中的玄机。

  只觉得布置者的相关造诣定然不浅。

  当然也说不一定。

  世间万般法术,各有玄机,好比万种学识、无数行当,又有谁能面面俱到?

  尤其是这世道信息闭塞,学识见闻到了一定境界后,再想进步,那就真只能用眼睛去看,用时间去堆,用自己的心去自行感悟。千年神仙尚且不敢说对世间玄法了如指掌,何况宋游来此仅仅二十多年,世间多的是他不知道、伏龙观也没有记载的手段。

  也没有道行高深便可破万物的道理,道行是道行,学识是学识,见闻是见闻,修为是修为,老神仙也可能被没见过的小手段所迷惑。

  这是合理自洽,也是玄妙玄机。

  只是宋游还是想到了一位——

  安清的“燕仙”。

  前些天和青阳子聊到了燕仙。

  是他向青阳子请问的。

  说这燕仙长居安清,不知有多少年了,青阳子也只见过他一面,倒是他的师祖曾与燕仙喝过好几杯茶。

  当时还聊到了城外的燕仙亭。

  其实城外还有一座燕仙庙。

  说这燕仙起码在走蛟观之前就在安清了,那时就已有了不低的道行,到现在没活千年,起码也活了八百,可万事万物皆有尽时,现如今道行的增长赶不上自身的衰弱,大限将近的老燕仙为了延寿,不得不换条路子,于是开始谋求香火神道。

  虽说成神也很难不朽,可有一日香火,便可存续一日,终究是能续命的。

  数十年前,栩州大旱,颗粒无收,燕仙作法,保了这安清一地的民生。虽不算风调雨顺,却也比周边郡县好了不少。后来粮食也不够,他又化作无数燕子从别地官仓衔来粮米,救了不少人。

  安清人感激他的功德,为他立庙塑像。

  这就是城外的燕仙庙,现在是江湖人的大通铺。

  这庙里香火不少,也有香油钱,不过燕仙又托梦下来,让庙里住持少买香油,把钱拿去修了路,给众人走,又修了亭子,好给路人遮风。

  可以说真的很努力在吸聚香火。

  可惜啊可惜……

  燕仙当初自官仓取粮,倒也不说一定开罪了朝廷,可终究是朝廷不喜的,这种例子更是无论如何也开不得,于是他始终未得朝廷敕封。

  又终究是异类,想来天宫也是不容的。

  一管凡世,二管鬼神,两者相加,导致燕仙之名始终限于安清一地,就连相隔不远的凌波都没有他一座庙宇。

  若非他有千载修行,又得安清民心,怕是早就安上个淫祠邪祀的名头了。

  “千年大妖啊……”

  宋游也是有些感慨的。

首节 上一节 63/7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